(共18张PPT)
第14课 极权政治:明朝的统治
中国古代史·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米善军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科
技
成
就
1.印刷术
(1)历程:
雕版印刷术(唐)→活字印刷术(宋)
(2)时间/发明人:
(3)传播:
丝绸之路、蒙古西征
(4)影响: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2.指南针
(1)历程:
司南(战国)→罗盘→指南针(宋末年)
(2)传播者:
阿拉伯人
(3)影响:
大大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火药
(1)历程:
发明(唐)→广泛应用(宋元)
(3)影响:
北宋时期/毕昇
(2)传播者:
阿拉伯人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课前回顾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中
外
交
通
1.陆路交通
(1)驿站的设置:
2.海路交通
(2)陆上丝绸之路:
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①政治上: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统治;②经济上: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3)文明使者: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1)宋代:
①形成多条航线;
②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2)元朝:
①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
②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双向
交流
包容
互鉴
课前回顾
一、元明嬗代:明朝的建立与统一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
(3)开国皇帝
(4)国号
(5)定都
(2)时间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大明(史称明朝)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江淮地区
黄河下游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朱元璋
朱元璋
一、元明嬗代:明朝的建立与统一
2.明朝的统一
高
筑墙
广
积粮
缓
称王
朱元璋
二、极权政治: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1)改革中央官制
中 央 领域 措施
政治
军事
监察
行政
①废除丞相和中书省;②提升六部职权;③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①设置锦衣卫(朱元璋)和东厂(明成祖);[厂卫制度]
①设置四辅官(朱元璋)和内阁(明成祖);
①设置五军都督府;②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
思考: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目的:防止朝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祖宗
之法
二、极权政治: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①措施:
②目的:
A.分散行省的权力;
A.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
(2)变革地方机构
地 方
B.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B.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皇帝
五军
都督府
厂
卫
内阁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二、极权政治: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君主
地方
中央
皇帝
五军
都督府
厂
卫
内阁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二、极权政治:朱元璋强化皇权
2.影响
明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君主
中央
地方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互相
牵制
互不
统属
二、极权政治:朱元璋强化皇权
廷杖制度
影视剧《大明王朝1566》经典片段
思考:影片反映是大明王朝的哪一制度?
三、钳制思想:科举考试的变化
1.科举取士的规定
(1)背景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规定
①考试内容:
②答题依据:
③答题格式:
“四书”、“五经”
《四书集注》(朱熹)
八股文
举子看榜图
三、钳制思想:科举考试的变化
2.八股文
思考:结合视频及教材思考八股文有何特点及负面影响?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特点:①内容空疏;②形式呆板;③脱离实际;④禁锢思想;
影响:①教育:扼杀读书人的创造性;②选官:不利于选贤任能;
三、钳制思想:科举考试的变化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古代科举取士制度有何演变过程及特点?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正式确立
科举制
增加科考科目
进士科最为重要
隋炀帝
武则天
唐太宗
创立
殿试制度
重文轻武
增加录取名额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
北宋时期
明清时期
隋朝产生
唐朝完善
宋朝成熟
明清僵化
四、明朝经济: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美洲农作物
2.手工业
(1)棉纺织业:
(2)丝织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3)制瓷业:
A.制瓷中心—景德镇;B.代表瓷器——青花瓷;
3.商业
(1)全国性商贸城市:
(2)地域性商帮出现:
北京;南京;
晋商(山西);徽商(安徽)
A.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B.棉纺织业基地涌现;
玉米
甘薯
向日葵
土
豆
花生
明代
青花瓷扁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
建立
1.时间:
2.开国皇帝:
3.国号:
4.定都:
1368年
朱元璋
大明(史称明朝)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加强
皇权
中央
(1)政治:
①废除丞相和中书省;②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①设置五军都督府;
(3)监察:
(4)行政:
①设置锦衣卫(朱元璋);东厂(明成祖);
①设置四辅官(朱元璋)和内阁(明成祖);
地方
(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钳制思想
(2)军事:
1.科举取士;
2.八股文;
①考试内容:
②答题依据:
“四书”、“五经”
《四书集注》
禁锢
思想
本课小结
经济
发展
1.农业:引进美洲农作物
2.手工业:
代表瓷器——青花瓷;
3.商业:
(1)地域性商帮出现:
晋商;徽商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1.“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2.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
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
课堂演练
√
√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3.明初,六部尚书的品级得到提升(从正三品升到正二品),皇帝与各政府部门间已没有任何中间性的环节,各部皆直接向皇帝负责,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朱元璋( )
A.分封诸子为王 B.明确六部职责 C.设立厂卫机构 D.废除丞相制度
4.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
√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6.某同学在参加历史主题演讲比赛前查阅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资料。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是( )
A.论明朝对外交往 B.谈明朝君主专制 C.议明朝文化政策 D.赞明朝科技成就
7.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课堂演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