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单项式》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整式-单项式》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7-28 12: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整式
—单项式 说课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设计说课流程 单项式是在学生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有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些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整式四则运算等数学知识及其它科学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分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有学习的能动性,但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抓住学生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广泛参与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
找出单项式系数、次数。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 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和乐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 (2)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
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的情感 距离。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并会找出单项式系数、次数。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
教学方法,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学生在教师营造
的“可探究”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
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
讨论式教学
评议结合教学教法选择学法选择:
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开会了进入会场的有: 8a、 、a3、 r2h、2.5x、n、
πr2、-3x2y、5、π… …
被拒之场外的有:x+3y,2a-b、 … …
问题一: 8a、 、 a3、 r2h、2.5x、πr2、-3x2y…
为什么可算作同一类,它们各包含哪些运算?问题二: 5、n、 π为什么也在会场内呢?问题三: π是确定的数,还是表示任意数的字母?阅读教材56页概括中的第一段,讨论回答以下的几个问题:单项式 概念: 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
单项式。
约定:单独一个数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在单项式中
只含乘法运算,不含加减运算
可以含有除以数的运算,但绝不能含有除以
字母的运算。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单项式? , 5a, xy2z,a, x-y, , 0, - m+1阅读教材56页概括中的二、三段,讨论回答以下的几个问题:
1.谈谈你对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认识。
2. 单项式8a、 、 a3、 r2h、2.5x、n、πr2、
-3x2y、5、π 的系数,次数分别是什么?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研究对象数)
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研究对象是字母)-3ab2c3 说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6812.5-1π2112 找朋友规则:将分别写有相同系数或次数的
卡片发放给每一位学生
(1)学生找出系数相同的朋友
(2)学生找出次数相同的朋友 请同学们自己先概括一下通过以上练习, 注意以下几点: 圆周率π是常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
省略不写,如x2,-a2b等;
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与系数无关。
单项式:
它们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如果(m+1)2x2yn-1是关于x、y的五次
单项式,求m、n的条件。解:因为(m+1)2x2yn-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
所以的指数和为5
即2+(n-1)=5
n=4
若系数(m+1)2=0
则(m+1)2x2yn-1=0不合题意,所以m≠-1,
所以m ≠-1,n=4作业:P103 习题3.3第1、2题 推荐作业:观察下列单项式
a, -2a2, 3a3, -4a4, 5a5…
(1)请你按排列规律写出第1999个单项式和
第2000个单项式。
(2)请你写出第 m个单项式( m为正整数)。谢谢大家 联系对比,探索新知 对单项式的教学可以有两种教法:一种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定义和系数次数的表示方法,把更多的间用来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另一种是适当加强对单项式的定义以及系数次数形成过程的探索,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比较这两种做法,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我选择了第二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