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金字塔
(共1课时)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编排了两篇短文,分别是散文和非连续性文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古老文明的遗迹——埃及金字塔。《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充满诗意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采用多样化的文本呈现方式,介绍了金字塔的基本信息及其“不可思议”之处,帮助读者高效、全面地了解金字塔的概貌。两篇文章在内容、语言、写法上都有不少差异,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加以比较。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界各地”,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金字塔作为世界奇迹之一,非常符合单元人文主题,学习本课能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但本课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要素体现不多,《金字塔夕照》有一定体现,但不明显,不宜将之作为教学重点。同时,本课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出现在课文中,虽然此类文本在生活中多有接触,但如何阅读还需要引导,因此确定“初步学习如何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译、愧”等10个生字。
2.通过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呈现的非连续文本,体会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初步学习运用图文结合、分条提取、关联整合的方法阅读此类文本。
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体会散文和非连续性文本的不同表达特点,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体会金字塔的“不可思议”过程中,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初步学习运用图文结合、分条提取、关联整合的方法阅读此类文本。
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体会散文和非连续性文本的不同表达特点,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单。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简单介绍埃及金字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学生翻阅课文,说说发现。
2.学生翻阅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1)由两篇短文组成,但都在写金字塔。(2)前一篇纯文字,后一篇图文并茂。(3)前一篇是散文,后一篇是说明文。(4)前一篇是连续的文章,后一篇是不连续的、间断的。
3.板书课文内容的小标题,引出“非连续性文本”的名称,学生初步了解。
(二)学法指导,感受“不可思议”。
屏幕出示:学习活动一:默读《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1.请生读学习任务。
2.学生自主圈画思考。
3.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得到的信息和金字塔给自己的感受,教师在屏幕上圈画学生说的关键之处,相机指导学法。在交流中,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空间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请学生将感受概括成关键词书写到黑板上。
交流预设:
(1)金字塔的“巨大”。关注文中金字塔的立体图及说明文字,通过对“146米”“600万吨”等数据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的大,并指导学生同时关注图片和文字让理解更加准确的学法(板书:“图文结合”);
(2)其次,引导学生发现本区域的图文与正文第2条及文旁批注的关系互相关联,进一步体会金字塔的大。学生会发现两部分内容之间互相关联,可以加以整合。(板书:关联整合)
(3)金字塔的“古老”。引导学生说出正文第1条的含义是在讲述金字塔的古老,通过“公元前”“2600年”“几千年”“才”等关键词体会金字塔的古老,
(4)金字塔的“工艺精湛”。引导阅读正文第3条,通过圈画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的工艺精湛。
(5)金字塔的“神秘”。引导阅读正文第4条及教师补充2则资料,通过一系列看似巧合的数字体会金字塔的神秘。
(6)同时指导学生发现非连续性文本是以一种间断的、条目式的方式在介绍不同方面的本容,相机引出学法“分条提取”并板书。
4.学习活动小结。
(1)金字塔的不可思议:非常大、古老、工艺精湛、神秘(根据学生现场生成相应改变)。
(2)学法:图文结合、关联整合、分条提取。强调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三)合作学习,自制非连续性文本。
屏幕出示:学习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大胆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
1.请生读学习要求。
2.学生先独立学习,按照要求进行思考、推测。
3.小组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单,教师拍摄小组学习单照片投屏到大屏幕上,请小组派代表分享学习所得,教师请其他学生点评,相机点拨。
交流预设:
(1)设计时,古埃及人他们渊博的知识,进行了周密的计算,设计了金字塔的结构图。依据:古埃及人的学问深。关联:前篇正文第4条数据。
(2)运送时,他们利用尼罗河的河水和造船技术,用船只从上游的采石场把石块运到下游。依据:本篇正文第3条,本篇示意图
(3)建造时,他们可能利用尼罗河的淤泥堆成土坡,在石块下面安装圆木,将石块滚上金字塔。依据:本篇正文第1条。
(4)金字塔可能不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而是出自外星人之手。依据:前篇数据,及老师补充的金字塔神秘的数字。
……
注:本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大胆推测,哪怕想法不成熟。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所呈现的学习单其实就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同学们已经会阅读和运用了,真不错。同时,同学们的大胆推测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有意思。其实,金字塔的建造之谜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解开,它的神秘、它的不可思议值得世人继续探索。
(四)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表达。
屏幕出示:学习活动三:用较快的速度读《金字塔夕照》,说说本文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有何不同。
1.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1)介绍形式的不同:纯文本与图文并茂;第二篇插图多、分条写、有批注;第一篇是散文,以描写为主,第二篇是说明文,以说明为主……
(2)语言风格不同:第一篇生动、优美,第二篇科学、准确、简洁……
(3)阅读感受不同:第一篇让人心情激荡、心旷神怡,第二篇了解更全面……
注:(2)(3)环节中相机穿插对《金字塔夕照》重点语段的朗读指导,抓住金字塔的“金色”,体会金字塔“雄浑开阔”的特点,品味散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教师小结两篇文章的异同。
4.跳出语文书,进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分别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连一连)。
预设:《金字塔夕照》可能出现在散文集、文学杂志、给游玩视频配文字。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可能出现在科学书籍、杂志、游玩攻略、给博物馆金字塔模型配文字、按老师要求搜集有关金字塔为何被称为“奇迹”的资料等处。
5.教师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身边的世界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图文结合
关联整合
分条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