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据有关资料统计,80%左右的肝癌患者是由乙肝病人转变而来,这说明
( )
A.乙肝病人的肝细胞中存在着致癌基因
B.乙肝病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
C.乙肝病人长期误食黄曲霉毒素食物
D.乙肝病毒使病变的肝组织发生癌变
【答案】 D
2.为了证明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农药,必须将土壤分为两等份,装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一个高温灭菌,一个不做处理,造成一个容器的土壤中无活的微生物,一个容器的土壤中有活的微生物。“一个高温灭菌,一个不做处理”,此处遵循的原则是( )
A.设置对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平行重复原则 D.等量性原则
【解析】 本题是“为了证明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农药”,根据“一个高温灭菌,一个不做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中,一个高温灭菌,一个不做处理,造成一个容器的土壤中无活的微生物,一个容器的土壤中有活的微生物,然后进行实验,这就是设置对照原则。
【答案】 A
3.大豆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和干种子在炒制可食用的“脆皮豆”的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分别是( )
A.结合水和自由水 B.自由水和结合水
C.都是自由水 D.都是结合水
【解析】 大豆种子在晒干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游离状态的自由水。在炒制“脆皮豆”的过程中,部分结合水摆脱了束缚而蒸发。
【答案】 B
4.(2013·渭南高一期末)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0.9%的NaCl溶液中,若将红细胞置于浓盐水中,红细胞则会失水皱缩,从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这一事实说明( )
A.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
B.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C.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D.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解析】 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就生活在血浆中,血浆中无机盐浓度为0.9%,红细胞必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维持渗透压平衡,此时红细胞吸水失水平衡。0.9%的NaCl溶液浓度与血浆中无机盐浓度相同,所以红细胞放在这种环境中,细胞的渗透压能保持平衡。如果将红细胞放在浓盐水中,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如果放在清水中,红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造成溶血现象。这一事实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答案】 B
5.(2012·青岛高一质检)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外伤后,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依次是( )
①降温 ②维持水代谢的平衡 ③消毒 ④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 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这是为了维持水平衡;用生理盐水可清洗伤口,因为其浓度正好是细胞正常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盐浓度,即等渗溶液,且具有清洗伤口作用。
【答案】 B
6.(2013·周口质检)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检测通常不是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检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一般说来,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16克,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
A.CONH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 D.R基
【解析】 蛋白质中的氮主要存在于肽键中,少数存在于游离的氨基中。
【答案】 A
7.经检测,刚挤出的鲜牛奶中有两种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 864H3 012N168O221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最可能分别是( )
A.脂肪和核酸 B.乳糖和蛋白质
C.乳糖和核酸 D.蔗糖和蛋白质
【解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并且大多能满足Cm(H2O)n的通式,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P,可见第一种物质属于糖类,并且属于二糖,所以最可能是乳糖。第二种物质中有N元素,没有P元素,所以最可能为蛋白质。
【答案】 B
8.根据下表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脂肪
75%
13%
较多
较多
X
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Y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H的比例是12%
C.X<Y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解析】 脂肪中含C、H、O三种元素,H的比例为12%,比糖类高,氧化分解时,H与O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X>Y。
【答案】 C
9.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如下图所示,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I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IgG有肽键数( )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解析】 在蛋白质分子中,组成其氨基酸分子的个数与肽键数的关系为: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从题中可知该IgG由4条肽链组成,氨基酸数为m,所以肽键数为(m-4)个。
【答案】 D
10.(2013·扬州统考)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
A.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
C.斐林试剂 D.二苯胺试剂
【解析】 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是鉴定脂肪,也需要鉴定蛋白质及糖类的含量,但不需要鉴定DNA的存在与否。
【答案】 D
11.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
①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②各种生物的核酸都相同
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
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相同
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因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性状,体现了不同生物的特异性。而组成不同生物的主要元素的种类基本一致,构成核酸的碱基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相同,则表现出了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一致性。
【答案】 D
12.下面关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A、G、C、T四种碱基,五碳糖为核糖
B.含有A、G、C、U四种碱基,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C.含有A、G、C、T四种碱基,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D.含有A、G、C、U四种碱基,五碳糖为核糖
【解析】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组成及DNA和RNA的区别。噬菌体是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DNA与RNA在碱基组成上有所区别。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如图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有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__个羧基、________个肽键。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__肽。
【解析】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互相连接而成的。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团。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脱去一分子水,通过肽键(—CO—NH—)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本题所示的是由五个氨基酸分子脱去4分子水而形成的化合物,就叫五肽。
【答案】 (1)1 1 4 (2)5 4 脱水缩合 五
14.(12分)(2012·滨州高一检测)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下:
(1)A的功能的多样性是由A的________的多样性决定的。写出各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A1______、A3________。
(2)c的名称为________,C1的名称为________。
(3)B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则b是________。
(4)A是由a经________反应形成的,形成的化学键的名称是________。
【解析】 (1)由图示信息A具有催化、免疫、运输O2、调节血糖等功能,可判定A为蛋白质。其功能由其结构决定,A1为酶,A3为血红蛋白。
(2)由C2为极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可推断C为核酸,c为核苷酸,C1为DNA,C2为RNA。
(3)B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为主要能源物质,所以B为多糖,b为葡萄糖。
(4)蛋白质的形成需氨基酸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化学键为肽键。
【答案】 (1)结构 酶 血红蛋白
(2)核苷酸 DNA
(3)葡萄糖
(4)脱水缩合 肽键
15.(18分)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使种子萌发,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内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0.1_g/mL_NaOH)和B(0.01_g/mL_CuSO4),振荡均匀后,
颜色变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定蛋白质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时,依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对题目中曲线的分析作答。
(1)该实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其颜色的变化程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该实验过程中,首先将待测样液与双缩脲试剂A(0.1 g/mL NaOH)均匀混合后,再滴加3~4滴双缩脲试剂B(0.01 g/mL CuSO4),然后观察颜色变化。该过程无需加热。
(3)分析题目中的曲线可知,蛋白质含量随萌发天数的增加而增多,故1、2、3号试管的颜色依次加深。
【答案】 (1)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a:错误 更正:双缩脲试剂A(0.1 g/mL NaOH),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0.01 g/mL CuSO4)
b:错误 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3)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