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教案+学案+课时作业,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教案+学案+课时作业,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7 17:26:33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程标准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概述三元里抗英的斗争事迹;
认识林则徐等人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第一篇章:迷梦——世界与中国
第二篇章:惊梦——过程与影响
第三篇章:醒梦——抗争与探索
第四篇章:逐梦——复兴与崛起
自主学习:
1、鸦片战争前中国出于出超/顺差地位的原因?英国的应对?
鸦片输入的危害?清政府的对策?
最体现英国目的的措施?
2、鸦片战争的背景?(政、经、思、外、军、总体)
3、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与结果、败因、影响?
4、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过程结果、影响?关系?
5、晚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内河航行权?
6、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概况、评价他们的活动?
第一篇章:迷梦——世界与中国
领域 英国
中国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思想
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君主专制 盛极而衰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殖民扩张
天朝自居 闭关锁国
船坚炮利装备先进
军备废弛 武器落后
理性主义 自由民主
文化专制 禁锢思想
【探究】阅读教材P90-91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比较17、18世纪的东西方社会情况。
先进的工业文明
落后的农业文明
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中国成为重要目标
表1: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 2915 219 0619 (+) 99 7704
1795-1799 537 3015 579 9722 (+) 34 6957
1830-1833 733 5023 995 0286 (+)261 5263
(畅销)
(滞销)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
英国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对华输入大量鸦片烟
中国输出大于英国输入,中国出超,英国入超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表2: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贸易总额 出(+)入(-)超情况
1837-1838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自林则徐奏折
英国通过走私鸦片,扭转了贸易入超的局面,从中国获取了大量的白银。
英国政府以中国禁烟损害英商利益为由发动了鸦片战争!
▲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没收来的英美商人的鸦片,总计近240万斤,耗时20多天。
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是英国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必然性)
直接原因/导火索:虎门销烟。(偶然性)
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少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
C
【巩固训练】
第二篇章:惊梦——过程与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阶段:1840.6—1841.6
广州—江浙—天津大沽口
第二阶段:1841.6—1842.8
占香港岛
进吴淞
至南京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
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条 约 内 容 影 响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不平等条约内容
赔款(2100万)
割地(香港岛)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巡查贸易”
居住传教权
五口通商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治外法权”,给予英国驻各口岸领事处理在华法律事务的权力,规定来华英人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其他国家从中国获得的所有特权,英国可以同样享有
最能体现英国侵略的本质
影响: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与“半封建”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表现为在政治上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
在经济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半封建
“半封建”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整体概念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A.准许设厂
B.协定关税
C.鸦片贸易合法化
D.割占香港
B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的这一权益是指()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
D.通商口岸传教权
A
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思考:英国人认为产品滞销的原因是什么?对吗?为什么?
英国人认为原因:特权太少,中国市场还不够开放。
不对,根源是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修约遭受拒绝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
北京
广州
战争经过(1856—1860年):
(1)第一阶段:广州——天津
(2)第二阶段:天津——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条约 内容
1858 英法 《天津条约》
1860.10 英法 《北京条约》
1858 1860 中俄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江沿海十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深入内地);③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内河航行权)和鸦片贸易合法化等。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又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①外形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②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俄国成为掠夺领土最多的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战争性质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
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辩证的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冲击。(影响)
(1)社会性质(政):严重侵害中国主权(领土、经济、司法),中国由独立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新因素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3)阶级关系:①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导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②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
(4)思 :西学东渐,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5)外交:被迫开放,闭关锁国政策的失败,国际地位下降
(6)社会矛盾:由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变成民族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1.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随堂检测
A
第三篇章:醒梦——抗争与探索
根据教材93页历史纵横,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抗争的?理解其性质。
1、各地民众自发的抵抗
广州三元里抗英
性质:这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战争。
开眼看世界
人物 代表作 内容 评价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共同特点: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主张
《四洲志》
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供对外交涉时参考,近代中国最早 的人
《海国图志》
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最早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的书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介绍世界上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瀛寰志略》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开眼看世界
2、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局限性:
①“师”的对象仍是“夷”,“师”的内容唯在“技”(器物);
② 学习西方还只是处于倡导(著书立说)阶段,未付诸实践,只是少部分人的觉醒;
③ 阶级局限:维护专制。
第四篇章:逐梦——复兴与崛起
04
鸦片,真的折断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吗? ……
鸦片战争后86年,1928年,南京,中英政府签订条约,取消关税协定……
鸦片战争后101年,1943年,重庆,中英政府废除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鸦片战争后155年,1997年,香港,大英帝国降下米字旗,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鸦片战争后175年,2018年,伦敦议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中英要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
板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
迷梦——世界与中国
全新的世界格局
对外界浑然不知的中国
惊梦——过程与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入
醒梦——抗争与探索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寰志略》
1840——1842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师夷长技——制夷
工业文明——农耕文明
追求民族独立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
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
A
随堂检测(共20张PPT)
第五单元至八单元(中国近代史时间分期)
1919
1840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个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后变为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后变为主要矛盾);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
一个任务:反侵略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
四个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晚清时期
1840年——1912年
第16课 不同文明的相遇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与外患与救亡图存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劫难前夜——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劫难来临——两次鸦片战争

劫后反思——开眼看世界
子目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相隔万里,缘何而战?
必然?VS偶然?
一、劫难前夕—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劫难前夜: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经济
政治
思想
外交
工业化
民主化
殖民扩张
小农经济
专制统治
闭关锁国
控制思想
科学化
世界潮流是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飞速发展的世界与停滞不前的中国,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较量。
(一)鸦片战争
自足自给型
自然经济
扩张型
资本主义经济
茶叶、生丝等(很畅销:顺差)
呢绒、布匹等(不畅销:逆差)
鸦片
白银外流、加重负担
吏治腐败
残害身心、威胁国防
林则徐虎门销烟
2、直接原因(导火索、战争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想打开中国市场
二、劫难来临:两次鸦片战争
1、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阶段:1840.6—1841.6
广州—江浙—天津大沽口
第二阶段:1841.6—1842.8
占香港岛
进吴淞
至南京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
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2、战争经过概述
条 约 内 容 影 响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赔款(2100万)
割地(香港岛)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巡查贸易”
居住传教权
五口通商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治外法权”,给予英国驻各口岸领事处理在华法律事务的权力,规定来华英人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其他国家从中国获得的所有特权,英国可以同样享有
最能体现英国侵略的本质
影响: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从条约内容看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思考:英国人认为产品滞销的原因是什么?对吗?为什么?
英国人认为原因:特权太少,中国市场还不够开放。
不对,根源是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修约遭受拒绝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
北京
广州
战争经过(1856—1860年):
(1)第一阶段:广州——天津
(2)第二阶段:天津——北京
签订方 条约名称(时间) 主要内容
英法美俄 VS中 《天津条约》(1858) 公使驻京、十口通商、赔款、内河航行权、传教权
英、法 VS中 《北京条约》(1860) 割九龙半岛、赔款、天津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
俄 VS中 《瑷珲条约》(1858) 《北京条约》(1860)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土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
延续:
扩大:
目的:
为了扩大中国市场,使其成为原料产地、倾销市场
本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侵略国家:
侵略范围:
影响: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由一国到多国)
由长江以南沿海到深入内地
主权进一步丧失,通商口岸由沿海深入内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由朝贡外交到近代外交。
1、政治: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重大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掀起了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讨论】李鸿章曾评价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理解。
深刻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受到殖民者控制,即“半主权”状态,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指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即“半资本主义”状态,是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个完整的、不能割裂的概念,每个“半”中都包含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
“半殖民地”与“半封建”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表现为在政治上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
在经济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半封建
“半封建”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整体概念
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三、劫后反思——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 ——摘编自《清宣宗实录》
材料三
1、清政府:统治阶级高层封闭、愚昧、腐朽。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
2、普通民众:麻木不仁
劫后反思——开眼看世界
材料三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内容 意义
林则徐 《四洲志》 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
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魏源 《海国图志》 介绍五大洲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师夷长技以制夷” 最早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书之一
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徐继畲 《瀛寰志略》 介绍世界上80个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 考察欧美各国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这是寻求救国之路的初步探索,也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劫后反思——开眼看世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
局限性:
①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
② 学习西方只是处于倡导(著书立说)阶段,未付诸实践,只是少部分人的觉醒;
③ 根本目的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
启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落到被宰割、被侮辱的境地,可以说,近代中国属于“没落中国”。由辉煌到没落、由强大到屈辱,巨大的历史反差,转化为中国人坚定的民族性格与宏大的历史梦想——睡狮当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共28张PPT)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
课程标准
1.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
2.《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3.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鸦片战争前中西实力对比
前进
停滞
军机处
英国议会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VS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男耕女织
英国工厂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VS小农经济
前进
停滞
军事:船坚炮利
VS
军备废弛
对外扩张
闭关锁国
外交:海外贸易殖民扩张VS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政治
经济
对外
军事
前进的西方世界
停滞的封建中国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
船坚炮利
海外贸易殖民扩张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军备废弛
小农经济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此处可以添加副标题或说明文本
表1: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 2915 219 0619 (+) 99 7704
1795-1799 537 3015 579 9722 (+) 34 6957
1830-1833 733 5023 995 0286 (+)261 5263



问题:从表格中,概括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如何?
中国输出大于英国输入,中国出超,英国入超
英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走私鸦片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爆发的原因
表2: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贸易总额 出(+)入(-)超情况
1837-1838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英国商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极高利润,不顾清政府禁令,向中国走私鸦片愈演愈烈。1800年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
英国面对这种贸易差异,怎么应对?P90
英国通过走私鸦片,扭转了贸易入超的局面,从中国获取了大量的白银。

段落文本配图
此处可以添加副标题或说明文本
当时英国人马尔丁说:“鸦片贩卖者腐化了、降低了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底精神生活,而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欲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英国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思考:鸦片的危害
损害身心健康
降低军队战斗力
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二、林则徐虎门销烟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自林则徐奏折
材料二: 自6月3日起。林则徐会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在虎门海滩举行了中外瞩目的销毁鸦片的行动,至6月25日全部销毁。
——《中国近代史》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年)
▲1844年美国签订《望厦条约》
▲1844年法国签订《黄埔条约》
条 约 内 容 影 响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不平等条约内容
赔款(2100万)
割地(香港岛)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巡查贸易”
居住传教权
五口通商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治外法权”,给予英国驻各口岸领事处理在华法律事务的权力,规定来华英人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其他国家从中国获得的所有特权,英国可以同样享有
最能体现英国侵略的本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影响:
(1) 政治上:
①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社会进程:历史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爆发的原因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的报告书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张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1854年2月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申甫事件
“马申甫事件”(1856.2)即“西林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1853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省西林县传教,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土豪劣绅,无恶不作,激起民愤。1856年2月,西林知县张鸣凤逮捕马赖等26人,并依法处死马赖。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同英国一起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1856.10),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所领执照在1856年9月底已经失效。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这本是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可英国公使包令却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要向英国公开道歉。叶名琛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拒实力驳所,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所获疑犯交给英国领事馆。在事件交涉过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
中国拒绝修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英法俄与中国《北京条约》内容: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英法俄美与中国《天津条约》
内容:公使进驻北京;增设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600万两白银。
中俄《瑷珲条约》内容: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影响:
①政治: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②经济: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洋务运动兴起
③外交上:近代外交体制建立(1861年总理衙门)
开眼看世界
普通老百姓
统治者阶层
有识之士
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0.6—1841.5)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材料: 三月,奕山及各省援军先后到达广州……奕山……不积极布置防御,反而诬蔑广东人民都是"汉奸",执行"防民甚于防寇"的方针。他企图侥幸取胜,……于四月初一日发动了一次夜袭……初六日,奕山挂起白旗向英军乞降。翌日,奕山与义律订立《广州和约》……赔款六百万元。
-《中国通史》第1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统治者阶层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几许 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 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道光在扬威将军的折子上,问了一个问题:“该女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年甫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王 有无匹配 其夫名何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愚昧无知
魏源《海国图志》: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徐继畬《瀛寰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三、有识之士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四洲志》:最先突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了研究和学习西方先河
谈一谈“师夷长技”(学习制造和使用先进的技术)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思考:
①“夷之长技”指什么
②学习“夷之长技”之目的何在
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直接目的: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三、开眼看世界存在的局限性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寰志略》
材料一:
材料二: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未能从本质上发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开眼看世界只是少数人。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变革封建制度






19世纪中期的
世界与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的变化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环志略》
课堂小结(共13张PPT)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第16课
这场战争实际始于1839年,完成于1842年,而这第一发子弹却是在46年前的1793年射出的。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中的
小斯当东觐见乾隆皇帝
礼单一:一架天象仪、一些地球仪、机械工具、天文钟、望远镜、测量仪、化学和电机工具、橱窗玻璃、毛毯、伯明翰五金制品、谢菲尔德钢铁等。
礼单二: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英]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问题: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表明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西方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 中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船坚炮利、热兵器
装备陈旧、冷兵器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增进与中国的来往,以便导致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销售祖国及我们的印度领地的产品,除有助于繁荣外,还能从售货中获取供应欧洲的回程投资的资源。
——[美]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问题:马戛尔尼此行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清高宗实录》
英国商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极高利润,不顾清政府禁令,向中国走私鸦片愈演愈烈。1800年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
英国设在印度的鸦片仓库
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
问题: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如何?
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往英国的茶叶,1760—1764年为42,065担,到1830—1833年达到235,840担,是前者的六倍。英国自中国输入土布,1817—1818年度值395,237两白银,1830—1831年度值386,364两白银,英国输出中国的棉纺织品则较少,1821—1822年度值9,807两白银,1830—1831年度值246,189两白银,入超很大。进口多于出口,形成巨大的收支逆差。
清人吸食鸦片的场景
鸦片战争
自足自给型
自然经济
扩张型
资本主义经济
茶叶、生丝等(很畅销:顺差)
呢绒、布匹等(不畅销:逆差)
鸦片
白银外流、加重负担;
吏治腐败,残害身心;威胁国防。
林则徐虎门销烟
当时英国人马尔丁说:“鸦片贩卖者腐化了、降低了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底精神生活,而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欲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英国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探究一: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上的讲话
直接原因(导火索、战争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想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思考:英国人认为产品滞销的原因是什么?对吗?为什么?
原因:特权太少,中国市场还不够开放。不对,根源是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直接原因:修约遭受拒绝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历史解释:“半殖民地”与“半封建”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表现为在政治上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在经济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半封建
“半封建”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
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
延续
扩大
目的:
为了扩大中国市场,使其成为原料产地、倾销市场。
本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侵略国家:
侵略范围:
影响: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由一国到多国)。
由长江以南沿海到深入内地。
主权进一步丧失,通商口岸由沿海深入内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与夷决战。
——《广东军务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节选
著奕经等详细询以英吉利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
——1842年5月1日道光帝谕旨(节选)
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
(1)多数人尚未觉醒
①统治阶层:封闭、愚昧与腐朽、固守天朝上国。
②普通民众:愚昧与麻木不仁。
开眼看世界
道光
广州三元里抗英
③各地民众自发的抵抗(农民阶级):自发进行抗英斗争。
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广州开办驿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1785-1850
徐继畬
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1795-1873
魏源
1794-1857
(2)知识分子的探索—地主阶级抵抗派
开明的士大夫: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知识,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1)阶级局限(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师”的对象仍是“夷”,“师”的内容唯在“技”(器物)
(3)学习西方还只是处于倡导阶段,未付诸实践,只是少部分人的觉醒《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②概述三元里抗英的斗争事迹;
③认识林则徐等人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 鸦片战争的沉沦与觉醒
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辨析
三、教学方法 自学、互学、导学、展学、练学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国海军视频 观看课件 图片导入,结合时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文课题。
整体感知 知识结构:历史的记忆——战争烽烟 历史的记忆——原因辨析 历史的记忆——沉沦与觉醒 观看课件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结构
【新课学习】 一、历史记忆-战争烽烟 1、城存具存的血性 并播放《鸦片战争》视频材料 2、瞠目结舌的数字 材料一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兵力及伤亡状况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人,英国远征军18000人。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 401人(死59 人)。清军牺牲高级将领 11人,正一品到正三品。英军无一高级将领死亡。 ——田秉锷《大国无兵》 材料二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枪支状况比较表 3、匪夷所思的现象 材料三 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 材料四 1 842年3月,扬威将军奕经在浙江指挥的一场战事中,为了配合统帅在关帝庙抽的签和在被窝里做的梦,将士兵打扮成老虎的样子,以为虎吃羊(洋),便可打败英军,不料这些“虎兵虎将”同样被打得血肉横飞。 ——《清朝大臣愚昧至极》 问题1:通过以上材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观看视频材料 通过阅读图表及文字材料,分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讨论问题 从视觉上给以学生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统计数字,对学生形成比较强烈的冲击,既能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当时战争情况,又能促使学生思考战争失败的原因以及面对敌人入侵,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过问题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取、应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结 注定的结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时势,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之外而孤立无倚,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的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决斗中死去。—— 马克思
【新课学习】 二、历史的记忆—原因辨析 二、历史的记忆——原因辨析 问题2:结合你对这场战争爆发原因的理解,选择材料中一个观点进行评述? 提示答题思路1、聚焦角度 围绕主题 2、提炼材料观点与依据 3、你的看法及理由 材料五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费正清 材料六 (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巴麦尊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再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答案并展示;师生共评 鸦片战争原因辨析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辨析材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辨性。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精神。
小结 对历史的认识,要透过现象洞悉本质。鸦片战争,固然有中英之间的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也有双方不同贸易政策的冲突。但是,就本质而言,它是英国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新课学习】 三、历史的记忆——沉沦与觉醒(1) 1、战败的代价,《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点评学生做的学案。 2、懵懂的“觉醒”并介绍 魏 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姚 莹:《康輶纪行》——知彼虚实,徐图制夷 徐继畲:《瀛环志略》——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材料七 那天在庙里就条约框架达成一致意见后,愉悦之情就蔓延开来。8 月 14 日会谈现场级别最高的中国军官“大笑着说,条件是苛刻了些,但是,这毕竟是在类似情况下他们所仅能要求的……两国交战就好比是一场靠运气定输赢的游戏,输家须得认罚”。 —— 蓝诗玲: 《鸦片战争》 材料八 广东一张民间布告:“除你们的船是坚固的,炮火是猛烈的,火箭是强大的以外,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吗?” 问题3:阅读材料思考:对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上下有何反应?付出如此惨痛代价留下怎样的教训? 1、展示自学成果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南京条约》及危害,有一定知识基础,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阅读回答为主,老师适当点拨 教师通过材料介绍,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新变化 补充新材料,使学生对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有比较真实的认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中国“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失败了还不知道失败的原因,失败了还没有醒悟,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总结 鸦片战争击碎了“天朝”的尊严,但“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失败了不知道失败的原因,失败了还没有醒悟,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观看课件 总结并过渡到鸦片战争后的新生
【新课学习】 三、历史的记忆——沉沦与觉醒(2) 3、毁灭与新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及圆明园残迹 “天要变了”,讲诉故事经过 问题4:如何理解“天要变了?” 通过材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醒”与“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思”溢于“行” 展示课件:从此中国发生的变化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9年青年学生反对“巴黎合约”。1872年,留美幼童因为辫子被嘲笑要求断发易服。 1911年清政府下令允许剪发,但大多人仍是长辫。 1929年,政府规定“中山装”为文官法定服装。 1930年左右,展现东方女性曲线美的旗袍现身上海 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观看课件,并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中国少年说 学生从材料中认识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终于真正的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通过这段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艰难与坎坷 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
课堂反馈 师生共同完成课堂练习 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巩固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八、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性作业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 历史的记忆——战争烽烟 历史的记忆——原因辨析 三、历史的记忆——沉沦与觉醒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的转变。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鸦片战争原因辨析与史实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思辨能力。
十一、专家点评
亮点一:教学设计新颖,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敢于大胆创新,拓展学生视野,符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亮点二:教学策略的选择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亮点三: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辅助教学 亮点四:设计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特别是突出“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共15张PPT)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外交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文明的差异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中期世界与中国的社会状况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文明的差异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解放
海外贸易殖民扩张
前进的西方世界
停滞的封建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小农经济
思想专制
天朝上国
闭关锁国
军事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
二、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1: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之后迅速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19世纪20年代,英国工业总产值占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50%,原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使英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文明的碰撞
中国输出大于英国,中国出超,英国入超。
英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走私鸦片
1、鸦片战争的原因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二、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2:(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iyi)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思考:鸦片的危害
英国通过走私鸦片,扭转了贸易入超的局面,从中国获取了大量的白银。
①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中国财政危机,加重人们负担
②危害中国人健康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加剧政治腐败
文明的碰撞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
林则徐
1839年6月虎门销烟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原因
文明的碰撞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原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文明的碰撞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2、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①根本原因:
②具体原因:
③直接原因: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线)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成就
地位
重点探究——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办译馆、罗致译员;
收集西洋各国情报和国际知识、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著《海国图志》按五大洲介绍各国情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福建处理对外事务,著有《瀛寰志略》,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介绍世界上近80个国家,注重考察欧美
中国近代史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林则徐是近代主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二、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的碰撞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材料3: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4: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局限性:
①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
② 学习西方只是处于倡导(著书立说)阶段,未付诸实践,只是少部分人的觉醒;
③ 根本目的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
二、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的碰撞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二、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的碰撞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俄美帮凶)
材料5: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的报告书
阅读课本98页正文及历史纵横并结合材料,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英法美要求修约被拒绝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思考
2、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具体原因:
列强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二、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的碰撞
名称 主要内容 主要危害
《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接受协定关税
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名称 主要内容 主要危害
《天津条约》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江沿海十处通商口岸
②赔款英法巨额白银 加重人民负担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破坏关税主权
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行 破坏贸易主权
《北京条约》 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破坏司法主权
“一体均沾”原则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领事裁判权:给予英国驻各口岸领事处理在华法律事物的权力,规定来华英人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片名最惠国:其他国家从中国获得的所有特权,英国可以同样享有
破坏领土主权
加重人民负担
破坏关税主权
破坏贸易主权
破坏司法主权
“一体均沾”
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国门被进一步打开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二、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的碰撞
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①政治:
二、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的碰撞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中国国门被迫开放。
西学东渐
重点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②对外:
③经济:
④思想:
材料6:回过头来重新考察鸦片战争的爆发, 其核心原因是中英之间两种不同制度或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严重冲突, 是清帝国的闭关锁国国策、专制制度与英国的自由贸易原则之间的冲突。
——李英全、齐远飞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新论》
二、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的碰撞
鸦片战争的本质?
文明的差异?
侵略!
启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落到被宰割、被侮辱的境地,可以说,近代中国属于“没落中国”。由辉煌到没落、由强大到屈辱,巨大的历史反差,转化为中国人坚定的民族性格与宏大的历史梦想——睡狮当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共35张PPT)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局限性。
课程标准
从英国航行到清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四个月。
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问题导入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以英国为例
中英对比之政治
英国:君主立宪,颁布《权利法案》
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中英对比之经济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
中英对比之军事
中国
装备陈旧
英国
坚船利炮
中国:闭关锁国
中英对比之外交
英国:殖民扩张
中国 英国
经济 自然经济
政治 君主专制
军事 装备陈旧
外交 闭关锁国
思想 愚昧无知
综合 危机四伏
工业革命
君主立宪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思想解放
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两次鸦片战争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 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
1.鸦片战争
罂粟花
问题思考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
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
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
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1)虎门销烟
英国
对华倾销鸦片
财政危机
扭转逆差
打开市场
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危害身心
出 超
入 超
“弛禁论”与
“严禁论”
林 则 徐 禁 烟
严重灾难
中国
正当贸易
①原因
②经过
1839年,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姿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虎门销烟广场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理由: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探究思考
(2)鸦片战争的概况
①时间:1840年——1842年
②爆发:1840年6月英军进犯广东——沿海北犯——天津
③ 1841年,侵占香港岛和东南沿海
内容 危害
附件
割香港岛
屈辱赔款
开放五口
协定关税
损害领土主权
加重农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损害贸易自由权
损害关税自主权
④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损害司法独立权
“利益均沾”
最能反映侵华本质:
协定关税
商品输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⑤鸦片战争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矛盾
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思考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探究思考
阅读材料,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246
人均934.5便士
1.46万
洪都拉斯
1
人均0.75便士
3.6亿
中国
比例
消费量
人口
国名
1853年中洪两国消费英棉纺织品数量
表二
140
157.4
239
96.9
52.4
输华商品
1854
1850
1845
1842
1840
年份
战争前后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
表一
材料1:
材料2:
“为了适应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自条约缔结以来,我们对华通商扩展有限感到失望,有权要求条约修订……”
——1854年《克勒拉德伯爵信函》
英国等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历史遗留
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拒绝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爆发的原因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汕头
天津
宁波
1858-1860年英法侵略者进攻路线
①1856年10月23日英国侵略者进攻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随后加入。1957年底,攻陷广州,扬言进攻北京。
②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和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④1860年10月、11月清政府被迫和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读图识记
危害:
控制中国的内政
外交
外国势力从东南
沿海扩展到沿海、
内地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丧失更多的领土
和主权
内容:
《天津条约》
①允许公使进驻北京
②十口通商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
游历、经商、传教
④外国舰船可在长江
各口岸通航
⑤赔款
《北京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
有效
②增开天津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④赔款
影响:
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加深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相 同 继

不 同 扩

根本原因(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侵略战争
侵略国家
侵略时间
侵略区域
影响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两年→四年
东南沿海(5个)→深入内地(11个)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思考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上半期,当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高歌猛进的时候,古老东方的中国依然恪守着农业文明。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掀起了东西方文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文明与野蛮的巨大撞击。在残酷的征服面前,古老的中国渐渐低下了妄自尊大的骄傲的头颅。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在与西方的接触中逐渐改变陈旧观念,呼吁关注学习西方先进事物。
华夏


禽兽
禽兽
(根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绘制)
禽兽
禽兽


材料:乾隆时编成的《四库全书》指责西方天文、数学、工艺是“夸诈迂怪,为异端之尤”;“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所穷之理,又支离神怪而不可诘。”
传统中国的“华夷体系”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西学传入 。
2.代表人物及活动
地主阶级抵抗派
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和《各国律例》;
组织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教材介绍了哪些史实说明他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1)林则徐
材料一: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接到此文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切勿诿延……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1839年12月
材料二: 1840年1月18日,林则徐的致英王照会,托付给了英船“担麻士葛”号……带往伦敦……英国外交部拒绝接收。但对于英国传媒,则是绝好的报料了,《泰晤士报》全文发表了此信,供英国人民开心取乐。
——端木赐香《1840:大国之殇》
时代局限性
(2)魏源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 序>>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
②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抵御外来侵略
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前提
方式
目的
内容
《海国图志》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它会畅销吗?请说明理由。
★探究思考
国内: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日本:1851年,中国一艘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照例查检违禁品,翻出3部《海国图志》。这些书最终都被幕府官员和学者买去,在日本大受欢迎。因为《海国图志》100卷共80多万字,日本人将其分门别类,仅1854—1856年出版的选编本就有21种,价钱一路走高,成为朝野上下的启蒙读物。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3)徐继畲
徐继畲撰成《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巩固练习】
1、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寄居。但是,广州各阶层民众坚决不允许外国人入城,掀起了“反入城斗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民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B.“华夷之辨”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C.《南京条约》是一份不平等的条约
D.广州自古缺乏开埠通商的历史传统
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最方便省事的办法是每种货物应该缴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却争执……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 B.“方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
C.“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 D.“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
3、学者李喜所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困局 变局
--- 两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
【学习目标】1.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归纳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学习重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内容
【学习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理解
【基础知识梳理】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国 英国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优势 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军事 军备废弛,装备落后,冷兵器 船坚炮利,热兵器
对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综合国力强大,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权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___________。英国认为中国___________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决定对华发动战争。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开进___________,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虽然组织了抵抗,但仍以失败告终。
(3)结果:①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___________、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___________以及开放___________等。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___________。
②直接原因:英国要求___________,遭到清政府拒绝。
(2)战争进程
①1856年,___________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___________。
③1859年,英、法进攻___________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
④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___________。10月,英法联抢劫、焚毁___________后,进入___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影响
①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
②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___________社会。
三、开眼看世界
1.背景:(1)《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阶级高层仍然封闭、愚昧与腐朽。
(2)受鸦片战争的冲击,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觉醒。
2.代表人物及活动
(1)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___________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了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___________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3)徐继畬:撰成___________一书,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___________著作。
3.影响: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___________以求自强的主张。
【概念阐释】
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的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称“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学习探究】
困局:战火何以而燃?
材料二:从 18世纪 60 年代起至 19 世纪上半期,由于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海外市场需求, 英国凭借经济优势和坚船利炮,进一步加紧了全球扩张,在世界五大洲均拥有了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尤其在亚洲, 英国不仅完全征服了印度, 而且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伊朗、阿富汗等地。
---陈彬《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思考: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材料三:“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当时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巨变的前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思考:请结合教科书91页的内容,当时清朝的内部危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困局:大清何以而败?
名词解释: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变局:社会变而为何?
材料四: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迫使这个长期封闭的东方古国向世界开放,并给它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锁。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思考: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探究:请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材料六: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局:思潮变而为何?
【学术探讨】
材料九:文明的冲突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作为世界上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英国人有着明显的主动向外寻求交流与贸易的急切渴望,而且他们也有进行交流的底气与实力。中国,这个曾经的农业文明时代的代表,既是英国交流的首选之国,也是它想充分了解、征服的理想对象。
---陈红《试从文明冲突视角下分析鸦片战争的爆发》
思考:文明的差异无处不在,不同就会引发战争吗?
2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848年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初刻时,士林间反应冷淡,因书对英国多有正面述评,被时人认作“颇张大英夷”。19世纪60年代以来影响才逐渐扩大,成为国人直面世界的启蒙书。这反映出( )
A.时人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B.列强侵略激起民众抵制
C.当时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 D.国人思想解放逐渐深入
2.184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并划定了英国人居留地,这就是“租界”的前身,其后美、法两国竞相效法。列强通过在居留地移植自身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逐步消解了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干预权,吸引大批鸦片贩子、投机商等蜂拥而至。这反映出,上海租界的形成( )
A.为列强提供了资本输出平台 B.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产物
C.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推动了中国基层治理近代化
3.1793年9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使团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在礼节上与清廷产生了分歧——英国使节坚持行单膝下跪礼,而清朝认为应该行三跪九拜礼。最终结果是个折中方案,英国人下跪但不磕头,而清朝官员则上奏皇帝说洋人的膝关节和中国人不同,无法磕头!访问也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谈判成果。材料说明( )
A.中英两国外交观念迥异 B.中英两国政体根本不同
C.晚清政府天朝心态自居 D.礼节纠缠导致谈判失败
4.据冯桂芬《显志堂稿》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据此可知( )
A.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状况 B.英国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
C.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D.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的局面
5.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清廷许多大臣认为,仅凭“天朝声威”就可以“慑服夷人”,甚至误传“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有人还提出“绝市闭关,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完全不把洋人放在眼里。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
A.普遍主张严禁鸦片 B.注重营造禁烟舆论
C.力争国家主权独立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6.据陈代卿《庚申畿辅纪变略》对咸丰帝出逃之事的记述:“旬日之间,所见所闻,可愕可笑者,不知凡几,真奇变也。”另据赘漫野叟《庚申夷氛纪略》记述:“予昔见浙东之兵,未尝与夷人战,风闻辄逃,心痛恨之。不料此种情形,复见于今日。若论误国之罪,今更胜于昔也。可哀哉!可恨哉!”这反映出二者( )
A.斗争精神的高涨 B.媚外观念的凸显
C.自强思想的萌发 D.忧患意识的增强
7.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
8.如表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格。这反映出( )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 5 2 1 1
1864 6 3 3 1
1873 58 13 11 7
A.税务部门工作日趋复杂繁重 B.中国的海关税务日益近代化
C.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D.西方列强在华竞争日趋激烈
9.1832年英国新国会通过法案:自1834年起,废止东印度公司在华专利权,所有英国臣民均得于印度洋、太平洋自由经商,设商务监督于广州,管理在华英商,并有裁判权和征税权。该法案表明( )
A.英国放弃对华贸易垄断权 B.英国扩大对华鸦片走私
C.中英关系上升为政府关系 D.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10.1862年,军机大臣文祥向蒲安臣提出,希望他向中国政府推荐一种西方国家公认的国际法著作。蒲安臣向他推荐了传教士J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部分内容。文祥指派多大进行修订后,由总理衙门以清政府名义刊印,通商口岸官员各给一部。该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朝廷实施变法的推动 B.清朝外务部的正式设立
C.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 D.列强瓜分中国局面形成
11.针对列强 1854年提出的修约要求,有官员提议:莫若将计就计,由长江直至汉口设立码头,势将无从阻止。这一提议没被清政府采纳,反而受到“ 上谕” 申斥,朝廷对付洋人, “ 示以抚绥之恩,折其虚之气,俾不致更萌妄念,方为妥善” 。这反映了( )
A.部分官员洞悉列强侵略本质 B.清政府着力维护国家主权
C.天朝上国观念影响外交态度 D.内忧外患促进政府政策调整
12.对于意在醒世的《海国图志》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在《海国图志》中最能引起日本人注意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外国的军事科技
C.外国的历史地理 D.师夷长技以自强
13.重庆山城学术圈统计出记载道光时期(1821-1850年)两种外交史料中,关于“天朝”与“中国”使用频率的变化:最初十年使用的“天朝”次数达50余次,而“中国”不足10次;1836年4月至1838年5月之间,使用“天朝”次数7次,使用“中国”次数19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禁烟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 B.长期推行的海禁体制被打破
C.前后记载者思想观念的不同 D.中外交往的扩展冲击传统思想
14.“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英国使节马嘎尔尼这段向英王的报告的根本意图是( )
A.发泄访华失败的怒气 B.为武力入侵寻找根据
C.贬低清朝的内政外交 D.炫耀英国的工业文明
15.湖南《巴陵县志》记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广人挟重金来侧红茶,农人颇获其利。”湖南各产茶县竞相仿制,“湖红”产销量大增,据《平江县志》载:“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湖红”的产销表明( )
A.湖南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 B.海外需求刺激了红茶生产
C.商业资本助推近代工业兴起 D.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16.19世纪70年代后,德、俄、法、英、美等国航运公司纷纷开辟或增辟通行中国的航线。其中英国的葛连轮船公司,曾一度以十五艘远洋轮船投入中国茶叶及其他土产的贸易运输。这些航线的开(增)辟( )
A.开启了中国航运业的近代化 B.加速了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
C.提高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能刀 D.使中国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到19世纪60年代初,条约制度的潜在力量日趋明显∶外国人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汇兑;外国的土地出租者在贸易中心(如正在成长为中国主要城市的天津、汉口及广州、上海等地)占有不动产;……条约税则严格限制中国课加外国贸易的税额,……这些因素把中国贸易更加彻底地纳入世界市场,并受到世界市场变化波动的影响。在中国的外国人有人身与财产的之外法权的保护,所以在1860年以后,他们作为清帝国的多种族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而能够维持并扩大其作用。其结果与其说是用殖民地方式对中国进行剥削(它着重对原材料和利润的榨取以及为西方官员提供职位),毋宁说是有特权的外国人参与了使中国人生活西方化的尝试。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据材料,指出中“条约制度”的含义。
(2)据材料,概述作者对条约制度所持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帝: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筹办夷务始末》)……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二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材料三 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中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阶层和普通人民的反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中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D 6.D 7.B 8.C
9.C 10.C 11.C 12.A 13.D 14.B 15.B 16.B
17.(1)含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武力逼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确立的政治经济格局。
(2)观点:密切了中外联系;加强了列强控制;加速了中国西化。
评价: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威胁中国独立和发展;客观上冲击了自然经济;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18.(1)反映:统治阶层愚昧无知,闭目塞听、自欺欺人;普通人民不畏强暴,自发抗击英国侵略。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共同诉求: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五大核心素养为据、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根据史料,讨论战争爆发前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差异,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提高自身时空观念的能力。 在把握林则徐禁烟等事件的基本史实上,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历史是必然与偶然的结果。 结合战争形势图,梳理两次鸦片战争条约的影响制作表格,增强自身的时空观念。 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理解鸦片战争具体条款的影响,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论从史出的方法。 参照课本,将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的主要功绩梳理成直观表格,感受先驱心志,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史料,讨论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认识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局限性。 【教学难点】 梳理中英战前各方面的差异状况,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新课:“hello ”打招呼 讲述:今天大家见面hello(手势),那在清朝人们见面怎样打招呼呢?——满族男子打千礼,汉族作揖;满族女子蹲安礼,臣子见皇帝更是行跪拜之大礼。那洋人如果要来见清朝皇帝,跪还是不跪呢?这是个问题。 叩门无果 跪?不跪?——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任务一:以英国为例,对比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和对外关系的不同。 投影:图片材料对比,学生完成学案表(1) 思考: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社会状况(见上表),处境:中国已落伍于世界潮流,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中国。 二、破门而入 (一)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的直接原因 展示鸦片战争还有三种称呼,思考:时代、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播放视频,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签?不签?——鸦片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展示《南京条约》等涉及条款,学生思考其具体影响。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在于?——社会性质的变化 见?不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展示英国女王和首相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没有充分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推断列强会进行的下一步动作——第二次鸦片战争。 任务三,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的具体影响,体会更猛烈的中西碰撞更加深的民族危机。 三、开门见山 (一)分析道光和士大夫对《南京条约》的看法,体会清朝统治阶级对鸦片战争的反映。 (英国)拨发军士讨求伸理……大皇帝准为偿补……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道光曾要求用“赏借”一词)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引导:道光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旧思维 “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蒋廷黻,什么是“不应当放弃的”? 引导:士大夫计较短期的利益得失 (二)变?不变?——开眼看世界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基本信息。 任务四,分析开眼看世界先驱的经历和观点。 思考: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有什么相似的经历? (对外交往一线) 林则徐:在广州时与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 魏 源:林则徐被贬官后,他收到林组织编译的涉外资料。 徐继畬:鸦片战争中参与福建防御,战后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 思考: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有何局限性? (没有具体的方案) 华盛顿,异人也。......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畬 课后探究:蒋廷黻认为,战后中华民族失去了二十年的光阴;也有人说,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帷幕就此拉开。究竟是沉沦还是新生? 四、结束 古今对望,180年前的鸦片和今天的“精神鸦片”,历史惊人的相似。以史为鉴,我辈当如何?——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 以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对话场景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从而引发共鸣。而通过一系列的问句启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课程讲述。 运用图片的对比,增强直观感受。与此同时,引发学生对两国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礼节产生疑问,自然过渡到中英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对比,培养其时空观念。 通过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四种不同称呼,感知到历史解释会受到时代、立场等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表格梳理,直接明了的展示、分析条款对中国各方面的危害。史料实证,帮助学生体会,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在于社会性质的改变。 两个皇帝的选择,两次战争的对比,直观的体会民族危机的逐渐深化。 史料实证,展示清朝统治阶级封闭、愚昧、腐朽的形象,引出看眼看世界先驱们的可贵。 明晰地主阶级抵抗派在鸦片战争后的作为,思考其相似经历,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通过徐继畬对华盛顿和美国的评价,思考在向西方学习以自强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辩证思维。 古今对比,感受近代史厚重下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