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气体的变化
【核心概念】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与要求】2.3 物质变化的特征
5~6年级 ⑤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1.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思维:对小苏打看不见了、气泡产生等现象进行辨析,建立证据与解释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
探究实践:1.能利用感官进行仔细观察,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
2.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小苏打看不见了、有气体产生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态度责任:1.能够尊重实验事实,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
2.懂得只有足够多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寻找物质变化伴随着的现象中隐含的本质
难点:能通过物质反应伴随的现象所隐含的本质来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水、小苏打、白醋
小组:白醋、小苏打
【教学过程】
聚焦:白醋和小苏打的特征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厨房中的物质,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厨房中的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中常见的物质。桌上,调料瓶中放的是小苏打,透明杯中的是白醋。它们是怎样的?我们来观察一下。
注意:①用平勺法取小苏打,放在深色卡纸上观察。
②观察时不能用尝的方法,如果要闻液体,可以用扇闻的方法。
学生1分钟观察。
汇报交流:
小苏打:白色粉末;无气味;
白醋:无色透明液体;酸酸的气味;
探索:观察小苏打与白醋混合的现象
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怎样呢?这样吧,大家试一试。
试的时候可以把卡纸折一折,再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中,开始吧。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把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观察到什么?)
①冒泡了→气体产生
②二氧化碳→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根据什么,证明这个气泡是二氧化碳?→只能说产生了气体
③酸酸的气味减少了→白醋减少了
④不透明液体→过一段时间,再看,现在观察杯中的液体,怎么样了?是什么原因?
⑤呲呲声→气泡破了
4.小结:通过刚才的发现,什么现象最明显?产生气泡(板书:产生气体的变化)
探究:继续加小苏打和白醋
(一)继续加小苏打
1.现在,你们还想干什么?生:再加小苏打
2.提示:
①将一勺小苏打放入后,轻轻摇晃杯子,等杯中不再冒泡,也就是液体基本透明的时候再加第二勺。边观察边记录。
②观察记录单1,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其他发现可以关注气味和小苏打的沉淀。
③完成后,将气体产生的程度用磁贴在表格中表示出来。再思考表格下面的问题。
3.学生实验。
4.汇报交流:(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①根据记录单讲解,其他组补充。
②观察全班气泡产生的程度,你有什么发现?剧烈——较剧烈——不剧烈
③不断加小苏打的过程中,里面还是有液体呀,怎么气泡越来越少了?→白醋变少了→怎么证明里面没有白醋了?a.闻一闻:气味变淡了,似乎没有酸酸的气味。→那一定能说明没有白醋吗?b.再加小苏打(演示)→没有产生气泡→不是醋→那液体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名的液体。
④那杯底的白色沉淀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沉淀?预设:加多了→那还有一部分去哪了?溶解、反应完→怎么证明?→如果是溶解,不管加多少白醋,小苏打是不是应该都在,加入白醋的量一样,冒出的气泡的量也应该是一样的。
继续加白醋
1.老师给每组准备了3瓶量基本相同的白醋,要求和前面一样:加入第一瓶白醋后,轻轻摇晃杯子,等液体基本透明再加第二瓶观察。完成记录单2后,同样呈现在黑板上。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通过实验,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①根据记录单讲解,其他组补充。
②观察全班气泡产生的程度,你有什么发现?剧烈——较剧烈——不剧烈,为什么会这样?
是小苏打溶解在白醋里了?→看实验记录单,加入白醋,会冒泡;再加还会冒泡;再加白醋,气泡基本没有了。这是溶解现象吗?→不是→白醋与小苏打发生了变化。
4.小结:同学们,小苏打与白醋遇到一起,产生了不知名气体和不知名的液体,这种变化不是溶解现象,而是一种化学变化。
5.到底这种气体是什么?液体是什么?我们来阅读资料卡。原来是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醋酸钠,产生了新物质。
四、概念分析
1.今天,我们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气体,属于化学变化。是不是所有物质混合,产生气体就是化学变化呢?
2.演示:干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产生吗?有新物质产生妈啊?是化学变化吗?。这个变化是一种物理变化。
3.生活中,还有很多物质,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去研究它们混合后会怎样?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记录单1 组别:
项目放入的物质 产生气泡的程度 其他发现
第一勺小苏打 剧烈 较剧烈 不剧烈
第二勺小苏打 剧烈 较剧烈 不剧烈
第三勺小苏打 剧烈 较剧烈 不剧烈
不断加入小苏打,气泡产生的程度变化: ;
实验结束后,小苏打还有吗? 液体中白醋还有吗? ;
产生气体变化的原因是: 。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记录单2 组别:
项目放入的物质 产生气泡的程度 其他发现
第一瓶白醋 剧烈 较剧烈 不剧烈
第二瓶白醋 剧烈 较剧烈 不剧烈
第三瓶白醋 剧烈 较剧烈 不剧烈
不断加入白醋,气泡产生的程度变化: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7世纪初,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1580年-1644年)发现木炭燃烧之后除了产生灰烬外还产生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并通过实验证实了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助燃的气体,还发现烛火在该气体中会自然熄灭。不久以后,科学家们又发现了这种气体,它比空气重。
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得到了一种气体和一种液体。这种气体,同样会让烛火熄灭,即不支持燃烧;又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这种液体,是醋酸钠,也是科学家通过很多实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