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
1.(2013·徐州高二期末)下列能构成种群的是( )
A.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B.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和
C.同一块草地中所有的环毛蚓
D.一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解析】 解答此类问题主要的依据就是种群的概念,抓住“一定自然区域”“同种”“全部个体”等关键词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2.(2013·景德镇高二测试)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相同
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和大小
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解析】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www.21-cn-jy.com
【答案】 D
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记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解析】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夹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答案】 D
4.(2012·南京检测)甲、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来源:21cnj*y.co*m】
甲 乙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解析】 图甲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密度增大。图乙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种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21教育网
【答案】 B
5.(2011·北京高考)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记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解析】 达乌尔黄鼠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群,用标记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记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
【答案】 D
6.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21cnjy.com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解析】 在自然环境中,所有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个“S型”曲线,如图1所示,当转化成种群增长率曲线时,如图2所示。
当种群数量为“K/2”值时,增长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到最大值,对应图2中的A点,种群数量为K值时,增长率对应图2中的B点。可见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即种群增长量在各阶段不相同。故正确答案应选B。2·1·c·n·j·y
【答案】 B
7.(2013·榆林检测)在营养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m·2T B.m·220
C.2 D.m·23T
【解析】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细菌每繁殖一代,增加2倍,呈“J型”曲线增长,其数学公式为N=m·2=m·23T。
【答案】 D
8.“食人鱼”是一种有极强生存能力的肉食鱼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旦进入自然生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进入某内陆湖泊,下图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 21*cnjy*com
【解析】 内陆湖泊中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进入该湖泊的“食人鱼”的数量增长属于“S型”增长。
【答案】 A
9.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析】 只有在理想的状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10.(2012·济南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期末)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解析】 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由于这时种群数量不多,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因此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增长,K值指的是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因此B项中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达到K值并有有毒物质的积累,最先开始下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解析】 (1)在cd段,种群数量达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大值,个体间争夺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种内斗争最激烈。在此段(从t3开始)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故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2)若此图表示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应保持在K/2(即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最快,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2-1-c-n-j-y
(3)灭鼠时若只是杀死一部分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鼠,鼠种群数量下降到c点以下,但很快又恢复到c点。若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如清除垃圾、储藏好食物,可有效地控制鼠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1)cd 受到食物、空间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的限制 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不同环境条件下,食物、天敌、气候等条件可能不同21*cnjy*com
(2)b 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的增长和恢复
(3)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的容纳量降低
12.(2013·平顶山高二测试)“标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算出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
【解析】 (1)由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可以得到关系式:N(总数)/M(第一次捕捉到的标记数)=n(第二次捕捉数)/m(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数),即可得出N=Mn/m。(2)根据公式N=Mn/m,计算出2 hm2的个体总数为288只,种群平均密度是144只/hm2。由于第一次捕捉到的个体被标记后,第二次很难捕捉到,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在公式N=Mn/m中由于分母m的值减小,使得N值比实际情况偏高。(3)性别比例为♀(14+18)/♂(18+18)=8∶9。(4)100 m2中田鼠的数量为1.44只,洞口数/田鼠=3.6/1.44=2.5∶1。
【答案】 (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
1.(2013·安康高二测试)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所有热带雨林生物
B.青藏高原上的所有高山苔原生物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所有红树林生物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解析】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并不只有一个红树物种,还包括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是由单一的物种——红松组成的,不能构成群落而仅是一个种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D
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解析】 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的分布。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阳生植物分布在上层,阴生植物分布在底层,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有关。
【答案】 D
3.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析】 B项中草与豆苗相互竞争,C、D项中只涉及一种植物,A项中桃树和鲤鱼不会发生竞争。
【答案】 B
4.(2012·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 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故A、B正确;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错误。
【答案】 D
5.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 由曲线图可知,丙主要分布在浅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层,乙主要分布于中部,而甲主要分布于水底,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食物分布可知,甲、乙、丙三种鱼的食性存在较多重叠,因此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由以上可知,三种鱼类之间不存在共生关系。21教育网
【答案】 D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表分析正确的是( )21cnjy.com
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
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
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
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
【解析】 通过坐标图可知,横坐标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土壤的采集地点,纵坐标表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而图例表示的是不同物种。在三个取样点中,5年蔬菜地与10年蔬菜地相比两个取样地的物种都为5种,但10年蔬菜地中动物的总数量远大于5年蔬菜地,而且弹尾目都为优势种,相比两者,大田中物种只有3种,不太适于土壤动物生活。上述取样过程中有个体数的统计,应为等量取样,但并没有分层,从图示中也没法判定农药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www.21-cn-jy.com
【答案】 D
7.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类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C.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少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中的种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由题意知滨螺与各种藻类的关系为捕食,各种藻类都是自养型的生物,它们之间争夺空间、阳光和无机离子,应为竞争关系。由图中可知,藻类种类数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滨螺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21·cn·jy·com
【答案】 C
8.(2013·伊犁期末)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解析】 题图横坐标是水层及优势种,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鱼类之间没有捕食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不是共生关系,它们因争夺氧气等存在竞争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呈S型曲线增长。
【答案】 A
9.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段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解析】 在a~b期间,若引入螳螂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和蜘蛛形成竞争关系,因此蜘蛛数量是减少的,故A错;害虫和蜘蛛间是种间捕食关系,因此C错;害虫数量减少,蜘蛛由于缺少食物而导致数量减少,故D错。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10.(2012·东北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附中测试)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www-2-1-cnjy-com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中各种生物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关系。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引入另一种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新种的真菌与原来的真菌争夺资源和空间,可以得出这两种真菌之间是竞争关系。2-1-c-n-j-y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生态位是指生物单位(包括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种群或物种)适应性总和,包括对群落中各种生态因子适应幅度总和及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各种生态位相互关系见图甲,图乙为a、b、c 3个物种的生态位的集合模型,请回答:
甲
乙
(1)图乙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之间的关系对应于图甲中:a和b对应________,a和c对应________,b和c对应________。 21*cnjy*com
(2)在环境资源缺乏时,物种a和b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竞争后果可能有两个,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解析】 a和b之间的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a的较窄,而且与b的一部分重叠,与曲线图A相符。a和c之间的生态位完全没有相同的,与曲线图E相符。b与c之间生态位有部分交叉,而且c的适应幅度较b的小,与曲线图C相符。因为物种b的生态位有不与其他物种相重复的部分,所以即使a占优势也不可能将b淘汰。
【答案】 (1)A E C (2)a占优势,和b争夺资源,a、b共存 b占优势,a最终被淘汰
12.(2012·徐州联考)以下曲线图显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兔和狐狸从1989年到2009年间数目的变化。【版权所有:21教育】
(1)以上曲线图显示兔和狐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根据图中曲线,试指出兔的数目从199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到1999年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试推测以上曲线图没有显示而可能引起兔的数目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
(3)在1999年兔的数目最少时,狐 ( http: / / www.21cnjy.com )狸的数目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兔的数目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曲线图,预测在2014年:兔的数目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曲线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兔与狐狸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应是捕食关系,其中兔出现先增加先减少现象,应是被捕食者。(2)在1994~1999年间,狐狸数目增多,导致被捕食者兔的数目减少,另外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或传染病等。(3)由于食物不足,捕食者的数目会下降,从而又会使得食物的数量增加,即狐狸的数目下降又会引起兔的数目增加。(4)由曲线图看出:兔大约十年一个繁殖高峰,因此在2014年应是一个高峰期,其数目应在120 000~130 000只之间。
【答案】 (1)捕食
(2)狐狸的数目增加 食物不足;藏身地不足;传染病增加;其他捕食者增加(答出两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出处:21教育名师】
(3)狐狸数目下降 食物不足,导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兔的数目会上升
(4)125 000(120 000至130 000的范围内)
13.[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某地区一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探究的课题为: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原理
①这类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法,能否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______。②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群落。
(3)探究步骤
①确定地点,准备取样器。
②取样,并将所取土壤装入塑料袋。
③____________,并将其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______中。
④观察并分类。
⑤统计和分析。在观察、分类基础上对小动物进行统计、分析,请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
【解析】 探究的课题应和该小组的研究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一致,即调查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个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 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其丰富度。在采集时,应将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也可放入试管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调查该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①取样器取样 不能
②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③采集小动物 体积分数70%的酒精 试管
⑤表格如下:
××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
土壤来源数量动物物种 菜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3份打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