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7 16:22:59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
1.(2013·漯河高二测试)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10%指的是(  )
A.下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呼吸消耗能量的比例
B.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
C.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比例
D.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比例
【解析】 本题易错选C项,原因是不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区别与关系。能量的传递效率10%指的是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2·1·c·n·j·y
【答案】 B
2.(2013·信阳高二期末)若牛的摄入量为100%,其中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出处:21教育名师】
A.16%         B.52%
C.64% D.84%
【解析】 牛摄入的食物经消化后一部分被吸收了,即为同化量。没有被吸收的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摄入量-排出量=同化量。
【答案】 C
3.(2013·渭南高二测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所示,则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的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大约为10%左右。在一片树林中,树、昆虫、食虫鸟等共同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中,树制造的有机物是昆虫的食物来源,昆虫再被食虫鸟捕食,在树→昆虫→食虫鸟这条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且逐级递减。
【答案】 C
4.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www.21-cn-jy.com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105 15.91×105 0.88×105 871.3×105
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是(  )
A.a    B.b
C.c    D.d
【解析】 根据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可判断四个营养级的位置为:d→a→b→c,故b为次级消费者,即第三营养级为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5.(2012·汕头高二期末)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解析】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总是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且传递效率为10%,即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前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流入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另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部分流向分解者。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B
6.(2012·周口高二期末)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21*cnjy*com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解析】 CO2进入生物群落可通过光合作用,CO2释放到大气中是通过呼吸作用,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绿色植物。
【答案】 D
7.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的生理作用和重要环节分别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蒸腾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生产者 ⑤消费者 ⑥分解者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解析】 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物群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同时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两个主要环节: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它是能量流动的起点,在物质循环中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是能量流动的终点,在物质循环中将进入生物群落的物质重新归还给无机环境。21教育网
【答案】 B
8.(2013·南京高二检测)下列叙述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
C.乱砍滥伐、过度较快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解析】 “低碳”理念的是减少排放CO2,非化石燃料的利用可以减少排放CO2。
【答案】 D
9.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21cnjy.com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解析】 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均错误。www-2-1-cnjy-com
【答案】 B
10.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  )
A.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B.DDT是挥发性物质,能沿大气到达南极
C.这种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的农田里生活过
D.上述说法都不对
【解析】 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 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21*cnjy*com
(1)请将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②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有少量能量被________利用。
【解析】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有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流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任何生物利用(如燃烧)的能量;能量转化(利用)率=上个营养级流到下个营养级的能量÷上个营养级的总能量×100%。另外,还要明白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还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并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直接利用。【来源:21cnj*y.co*m】
【答案】 (1)111 生产者A  (2)13.5 20 (3)60%
(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
12.下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乙表示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_过程。过程②表示________。
(3)现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________ (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2-1-c-n-j-y
(4)乙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图中a表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①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碳,②表示呼吸作用。21·cn·jy·com
(3)“低碳生活”是为了减缓化石燃料的燃烧。
(4)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物少。
【答案】 (1)分解者 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3)⑤ (4)B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
13.某中学的学生为了调查该地区某湖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水质污染状态,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③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回答:
(1)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2)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②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
(3)假若①号和②号水源的污染属于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②号水源________。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须治理的是________水源,这一水源一般是________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5)面对湖泊被严重污染,有人建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建立拦污闸,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理;②将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③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恢复湖中的荷花、菱、水葫芦的种植,并将植物叶茎回收,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从长远观点看,你同意________方案(填序号),不同意有关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有关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染的知识。②号水源的污染程度最大,因为任何动植物都不能在此生存,这说明水源被有毒物质污染。①号水源有草履虫生存,这说明①号水源富含有机物,不存在有毒化学物质。③号水源污染程度最轻,因为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假如①号和②号水源的污染属于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②号水源远。因为①号水样的污染程度比②号水样的程度轻,这说明①号水源中的污水在流向湖泊的过程中,由于途中经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①号水源的污染程度减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1)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①③ (2)有机物 有毒化学物质 (3)远 (4)②号 化工厂 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生物净化 (5)①号和③号 污水冲入长江后会造成二次污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
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种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判断。A项花香引蝶是因为花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蝴蝶;警犬嗅寻毒品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因为接受了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变化等物理信息。
【答案】 C
2.(2013·平顶山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都是物理信息,这些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其他生物,如寄生生物的物理信息大都来自寄主。植物间信息的传递并非都是通过化学信息,如高大乔木对下面的其他植物的生长方向的影响就是通过物理信息——光实现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D
3.(2011·海南高考)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可能只对捕食者有利;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形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1教育网
【答案】 A
4.(2012·毕节测试)针对制作生态瓶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21cnjy.com
A.生态瓶中各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生态瓶中通气,从而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C.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解析】 生态瓶验证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需要通入氧气;投放的动物必须适量;应该放在阳光散射的地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A
5.一般来说,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当某种生物减少或灭绝,生态系统仍能很快恢复稳定状态,根本原因是(  )
A.自净化和恢复力强 B.负反馈调节及时
C.至顶级动物的食物链多 D.同一营养级生物的替代作用
【解析】 在复杂的食物网中,同一个营养级有多种生物,当某一个生物减少或灭绝,其他生物可以代替它的生态功能,所以能很快恢复稳定。
【答案】 D
6.(2013·渭南高二期末)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
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
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
【解析】 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表现。
【答案】  C
7.(2013·开封高二测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21*cnjy*com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变的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所处的环境无关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是反馈调节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解析】 考查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着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原因;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强,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弱。【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C
8.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B.部分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也是双向的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且这种传递都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是单向的,所以某些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状态及方向。
【答案】 D
9.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解析】 光属于物理信息;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属于行为信息;根系的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 B
10.若图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解析】 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误认为信息是单向传递的。由题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21·cn·jy·com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 ( http: / / www.21cnjy.com )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www.21-cn-jy.com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2·1·c·n·j·y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植物释放物质X,X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和驱赶乙昆虫,可确定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一个是光线,来源于无机环境,一个是甲昆虫的天敌,来源于生物;影响乙昆虫的信息一个是光线,属物理信息,一个是X物质,属化学信息;蜘蛛用蜘蛛网捕食乙昆虫是靠蜘蛛网的振动来传递信息的,属物理信息;(3)因为X物质吸引甲昆虫的天敌,驱赶乙昆虫,故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2-1-c-n-j-y
【答案】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12.(2013·榆林高二测试)右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请分析:【来源:21cnj*y.co*m】
(1)A、B、C三条曲线各代表的种群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B、C三种群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的地位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3)由于气候的原因,植食性昆虫一时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猛增,树木的生长将________,这时食虫鸟类的数量________,使树木生长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4)由于食虫鸟类被大量捕杀,该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使其_____________能力受到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从图上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虫鸟类数量的升降随植食性昆虫数量升降,只是时间上迟一步,因此,可以确定B曲线代表食虫鸟类种群,属于次级消费者;C曲线代表植食性昆虫种群,属于初级消费者;A自始至终数量都是最多,即为树木,属于生产者。(3)植食性昆虫数量猛增,势必要影响树木的生长,使森林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昆虫的数量大增,鸟类的食物充裕,繁殖速度加快,数量增加。鸟类数量增加,作为食物的昆虫数量相应减少。这时树木又恢复正常,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4)这个坐标上所显示出来的营养结构很简单,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小,因此,食虫鸟类被大量捕杀,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这说明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 (1)树木 食虫鸟类 植食性昆虫
(2)生产者 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3)受到限制 增多 恢复正常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 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www-2-1-cnjy-com
13.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
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
③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号中放入1条,并在2、3号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记录结果如下:
瓶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数) 3 11 25
①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
②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___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③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方法步骤:
a.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4号瓶,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__号瓶作对照。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②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2、 ( http: / / www.21cnjy.com )3号瓶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和空气。2号瓶与3号瓶相比缺少分解者,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该实验说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验中,变量应为光,其余条件均应相同。
【答案】 (2)①光、水、温度、空气 ②分解者 ③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
(3)①a.3
b.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
②4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短于3号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
1.(2012·新乡检测)下列关于生态因子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解析】 趋光性是昆虫的先天性行为,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刺激的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农业害虫并不都是昆虫,故A说法错误;选项B说的是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水是生物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非生物因子,C正确;生物生活在环境中时刻受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只不过有的作用更突出些,故D正确。
【答案】 A
2.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其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的分别是(  )
北极海域  热带湖泊  全球分布
A.1      2     3
B.5      3     4
C.3      4     2
D.2      1     5
【解析】 读图分析北极海域是寒冷、高盐;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湖泊是温暖、低盐;全球分布是盐浓度和温度范围较广。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北极要求耐低温,海域要求耐高盐度,热带要求耐高温,湖泊要求耐低盐度,全球分布必须既耐高温又耐低温,既耐高盐度又耐低盐度。图中所示,1、4、5耐低盐度,2、3、5耐高盐,1、3、5耐高温,2、4、5耐低温。
【答案】 D
3.(2013·信阳期末)下图可表示生命系统的哪一层次(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解析】 图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虫、鸟)、分解者(细菌)组成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阳光),因此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C
4.(2012·湘西高二联考)连接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解析】 解答此题重在理解生产者、分解者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与无机环境的重要联系。从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成分的作用考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将动、植物的尸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则须依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21教育网
【答案】 D
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21cnjy.com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
【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种间联系。花鲢减少,水溞数量上升,水溞捕食绿藻使其下降。乌鱼缺少食物,数量下降,又大量捕食白鲢,使白鲢数量下降。www.21-cn-jy.com
【答案】 B
6.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因细菌种类不同而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的生物类群。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和异养型细菌,异养方式又分为寄生和腐生,其中自养型细菌为生产者,寄生细菌为消费者,腐生细菌是分解者。2·1·c·n·j·y
【答案】 D
7.(2013·仙桃测试)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解析】 题图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青蛙和蜘蛛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www-2-1-cnjy-com
【答案】 B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解析】 一种生物可能与多种生物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具有捕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因不同的食物链而不同。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变化的。动物大都属于消费者,但有一部分动物如蚯蚓等属于分解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都可以作为生产者,它们都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够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有的属于分解者,也有的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三大类。2-1-c-n-j-y
【答案】 C
9.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 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 ( http: / / www.21cnjy.com )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10.(2013·伊犁高二期末)下图中的圆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解析】 蓝藻为原核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同时也是分解者;生产者绝大多数是绿色植物,也有少部分是单细胞生物和原核生物,综合所述,可知A项正确。  21*cnjy*com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2012·海南高考)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来源:21cnj*y.co*m】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_______只。【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 (1)由图示可看出,该食物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共有甲→乙→丙→戊、甲→乙→丁→丙→戊、甲→丙→戊、甲→乙→丁→戊4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甲→乙→丁→丙→戊)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版权所有:21教育】
(2)由图示可看出,乙和丙都以甲为食,同时丙还会捕食乙,因此两者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3)按照标记重捕法的原理=,若假设乙种群有x个个体,则得=,则x=1 000。
【答案】 (1)4 五
(2)竞争和捕食
(3)1 000
12.(2013·马鞍山高二期末)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__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21·cn·jy·com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随之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 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图中未体现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 食物链的条数计算是先从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者算起,此题有两个生产者,应有两个起点,到达最高营养级有几条路径就有几条食物链,共3条;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以此类推,可得出水鸟、小鱼、淡水虾处在第三营养级;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因失去天敌而在短时间内增多,水藻因甲壳类生物的增多而减少,淡水虾因大鱼的捕食而减少;若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水鸟主要以甲壳类生物为食,水藻的数量因甲壳类生物的数量减少而增多。21*cnjy*com
【答案】 (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 竞争 捕食
(3)增多 减少 减少 (4)A (5)群落 (6)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