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专题归纳课(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专题归纳课(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7 16:23:58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012·上海崇明中学检测)下面是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比较正确的一组是(  )21cnjy.com
A.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解析】 单侧光照会使生长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转移,因此a<b;云母片能阻断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因此c=d;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照射刺激的部位,因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1为实验示意图。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www-2-1-cnjy-com
图1
图2
A.a    B.b    
C.c    D.d
【解析】 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2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如图1),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弯曲度就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2·1·c·n·j·y
【答案】 B
3.(2013·安康高二测试)在方形暗箱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的速度。则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每隔15 min幼 ( http: / / www.21cnjy.com )苗接受到一次来自暗箱小窗的单侧光照射,其他时间均无光照射,因此,对于幼苗来说,受到的依然是单侧光照射,只不过每次间隔的时间较长而已,因此它会一直弯向小窗生长。
【答案】 B
4.(2012·南京高二检测)如图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①>②
B.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
C.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
D.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⑤⑥相等
【解析】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能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移动,但由于胚芽鞘尖端中间有不透水的云母片隔着,使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一侧移动,因此①≈②。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因此没有尖端存在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③≈④。由于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因此⑤和⑥中均不含生长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B
5.如图所示,有关胚芽鞘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A
B.图甲中引起C、D都不弯曲的原理相同
C.图乙中放N的胚芽鞘长得比放M的快
D.图乙中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解析】  图甲中A胚芽鞘上的琼脂块不阻 ( http: / / www.21cnjy.com )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而玻璃片阻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B、C不弯曲,且C生长素运输不下来,不生长;而D不能感光,能生长但不弯曲;图乙中由于单侧光的照射,琼脂块M中含有的生长素多于N,所以图乙中放M的胚芽鞘比放N的胚芽鞘长得快;由于都没有胚芽鞘的尖端,不能感光,因此放有M、N的胚芽鞘都是直立生长的。
【答案】 A
6.(2013·徐州高二检测) 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1)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21教育网
(2)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3)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解析】 (1)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其生理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2)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X处要放置空白琼脂块,排除了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生长素。(3)根据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和实验过程分析,有两种情况可以考虑,一是有实验效果,说明假设成立;二是没有实验效果,说明假设不成立。www.21-cn-jy.com
【答案】 (1)细胞分裂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2)空白琼脂块 有无生长素
(3)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 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 分析小球藻个体数量曲线属S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率是先增加而后下降,因此D项符合。
【答案】 D
2.(2013·徐州期末)温带地区在自然状态下一年中鼠类种群密度调查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从曲线中可以看出三种鼠具有强烈的竞争关系
B.该地区一年中灭鼠时期应为5月份和9月份
C.种内斗争是影响三种鼠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
D.该地区三种鼠种群密度峰值的出现直接由温度决定
【解析】 从曲线趋势可知,三种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群变化规律相同,因而不是竞争关系。鼠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说明不仅有种内斗争,还可能有无机环境及种间关系影响,尤其是非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三种鼠均从5月和9月进入快速增长,因此这两个时期是灭鼠的最佳时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B
3.(2013·常州二中月考)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
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
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
【解析】 由图可知,蝌蚪变态所需的最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量并不改变,但种群密度越大,蝌蚪达到变态所需最小质量的时间就越长,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间接说明了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综合分析,种群密度越大,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可能性就越小。21cnjy.com
【答案】 D
4.(2012·苏州八校期末联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下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虚线表示海水中硅酸盐的浓度。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c图中曲线②表示针杆藻的生长情况
B.星杆藻的生长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更高
C.单独培养针杆藻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大
D.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两种硅藻,星杆藻的K值更小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从3图曲线分析,a图说明针杆藻在硅酸盐含量很低时数量有下降,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更大,种群密度不能不断增大,b曲线看出星杆藻更能适宜低硅酸盐的环境,所以单独培养K值会更大;结合c图,可以推测星杆藻更能适应低硅酸盐环境,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②是针杆藻。www.21-cn-jy.com
【答案】 A
5.(2012·徐州测试)环保工作者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量变化。λ>1,种群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保持稳定,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0<λ<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衰退,种群数量下降。从曲线看出,第一年到第三年种群数量保持基本稳定,此时每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不等于3年的出生率都相同;第4年到第5年中期,种群的增长率先变大后变小,呈“S”型增长;第4、5年,λ大于1,种群数量相对于第3年末在不断变大;第6年,λ已经小于1,种群数量已经下降,K值应该在第5年的中期出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010·上海高考)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
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解析】 毛细淋巴管阻塞,可导致组织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组织细胞间隙积聚液体,导致下肢肿胀。
【答案】 A
2.(2012·海南高考)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解析】 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C
3.(2011·海南高考)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21·cn·jy·com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解析】 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钠离子经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是一个易化扩散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K+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www.21-cn-jy.com
【答案】 A
4.(2012·安徽高考)蛙的神经元内、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1·c·n·j·y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及膜电位的形成,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对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静息电位时,Na+浓度膜外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运输到膜内,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故B、D错误;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Na+由膜内运输到膜外,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C错误、A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A
5.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 当图中的部位被刺激后,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奋先传导至左侧的电极处,该处的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而另一侧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指针会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左侧电极的膜电位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电表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兴奋会传导至右侧的电极处,右侧电极的膜电位会变成外负内正,而左侧的电位仍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指针会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右侧电极的膜电位又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指针又会恢复至原来的位
置。因此记录仪显示完全相反的电位变化,且最后恢复原电位(静息电位)状态。
【答案】 D
6.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21教育网
(1)由图可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常有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途径:一是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抗体、______、______和CO2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传递,以上两种途径的实现离不开细胞膜表面________的识别作用。21cnjy.com
(2)图中A表示______,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__作用,图中C可由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21·世纪*教育网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体免疫力________,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答案】 (1)激素 细胞因子 糖蛋白
(2)下丘脑 抑制 B淋巴细胞或记忆
(3)下降 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因子产生减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013·徐州高二期末)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绿色植物等,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
【答案】 D
2.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3级和4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
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解析】 由于消费者的总能量属于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同化的总能量的一部分,因此B、C项的说法都不正确。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能量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长的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就越少。乙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量多于甲生态系统,因此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小于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21cnjy.com
【答案】 A
3.(2013·渭南测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赤潮”,一条4 kg的杂食海洋鱼死亡,假如此杂食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该杂食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www-2-1-cnjy-com
A.28 kg        B.280 kg
C.16 kg D.160 kg
【解析】 依题意构建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网,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杂食海洋鱼的食物来自三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植物→杂食海洋鱼;②植物→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③植物→草食鱼类→小型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由①得:4×1/2÷20%=10 kg;由②得:4×1/4÷20%÷20%=25 kg;由③得:4×1/4÷20%÷20%÷20%=125 kg。故共消耗海洋植物的量为10+25+125=160 kg。2-1-c-n-j-y
【答案】 D
4.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2kJ/m2/年) 2.50 13.30 9.80 0.28 220.00
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能量流动,本题较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一般高一个营养级,能量减少一个数量级,故由表中信息可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和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即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图③表示的是捕食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A
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4种生物(甲、乙、丙、丁)的有机物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21*cnjy*com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 按有机物总量构成的食物链应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丙→甲→乙→丁,乙以甲为食物,当乙的数量增加时,甲的数量减少,而丙的捕食者减少其数量将增加,乙增加则以乙为食物的丁数量将增加。【来源:21cnj*y.co*m】
【答案】 D
6.(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版权所有:21教育】
   甲              乙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有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________kJ。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 储存能量(106J) 呼吸消耗(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0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能量为________(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21教育网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没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因此二者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还有雪兔提供3/8,若北极狐增加能量80 kJ,则植物增加的能量为:80×1/2÷20%÷10%+80×1/8÷10%+80×3/8÷20%÷10%=3 600 kJ;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106J,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看,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为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输出的能量为各类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因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正在增加。
【答案】 (1)捕食 (2)3 600 (3)分解者 (4)900 18% 增加(是)
7.某中学的课外活动小组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调查该地某湖泊的水质污染原因,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入口处采集水样,并对全部水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注:硫化氢是蛋白质等有机物分解的产物。纤毛虫主要以有机颗粒为食,软体动物等其他动物以细菌及浮游生物等为食。)【出处:21教育名师】
A入口 B入口 C入口 D入口
溶解氧 极低或全无 少量 少量 很多
硫化氢 多量 无 较多量 无
生物种类 很少 几乎无 少 很多
细菌数(个/mL) 数十万至数百万 数个至数十个 数十万 数百至数十个
主要生物群 细菌、纤毛虫 细菌 细菌、蓝藻、纤毛虫、蠕虫 藻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鱼类等
(1)根据表中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该湖的4个水源入口中,水源受到污染的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________。
②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不同的入口中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入口的水源可能受到的是生活污水的污染,而________入口的水源则主要受到的是工业污水的污染。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水体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检测结果分析还可看出,水体受污染的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对不同水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殖速度快,且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水中的氮、磷和一些有害污染物吸收在体内,因此有人为了治理湖泊的污染,采用了在被污染的湖泊中养殖水葫芦的办法,结果导致了水葫芦的疯长,继而湖中的鱼虾大量死亡,请你分析:21·cn·jy·com
①水葫芦为什么会在该湖泊中疯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葫芦的疯长为什么会导致湖中鱼虾的大量死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活在湖泊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多选)湖泊中藻类和水草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  )
A.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B.引水稀释
C.使用除草剂   D.控制污水排入
【解析】 (1)从表中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群的调查结果来看,该湖的4个水源入口中,水源受到污染的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B、A、C、D。A、C入口处水源中的硫化氢含量较高,可知是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B入口处除了少量的细菌外,没有任何生物,说明此处的水源被工业污水污染,污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由检测结果和污染情况可知,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高,生物的多样性被破坏的程度越大。湖水变绿是由于浮游藻类爆发,发臭的原因是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www.21-cn-jy.com
(2)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殖速度快,在氮、磷较多的适宜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淤泥中没有光照,氧含量很低,所以此处的细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引水稀释并没有使污染物减少,更会浪费更多的水源;使用除草剂会造成进一步的污染。2·1·c·n·j·y
【答案】 (1)①B、A、C、D
②A、C B 浮游藻类爆发 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③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越大
(2)①受污染的湖泊中含有大量的氮、 ( http: / / www.21cnjy.com )磷等矿质元素,这些元素能促进水葫芦的生长和繁殖 ②由于水葫芦根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掉水中大量的氧气,且死亡的水葫芦的枯枝败叶等在水中分解也需要消耗掉水中大量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鱼虾大量死亡 ③异养厌氧型 ④B、C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