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7 15:2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等重大史实。
2.理解中美关系在20世纪 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习目标导航
目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入新课
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正如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所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中美关系如何实现了正常化
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如何恢复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探究新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等,并规定各国主权平等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被称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和托管理事会等。安全理事会的决议有约束力,而中、苏(俄)、美、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探究新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背景
1.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二)经过
材料一 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探究新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影响
材料二 中国代表权的恢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 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思考
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 随着亚非拉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总数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毛泽东曾表示:“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①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材料二 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②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④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探究新知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一)中美建交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
转机
开始走向正常化
建交
敌对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 20 多年。
1.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前提:在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实现: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1971.4
1971.7
1972
1979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周恩来
会见基辛格
周恩来
迎接尼克松
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代表团
中美关系
正常化
中美建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探究新知
二、中美、中日建交
(二)中日建交
2.意义: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1.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新增建交国家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探究新知
三、全方位外交
(一)全方位外交的政策原则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二)外交全面推进的表现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三)中国特色外交布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探究新知
三、全方位外交
(四)全方位外交成就
1.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作用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全方位外交布局
全方位着眼
多层次推进
立体化深入
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重要舞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家国情怀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风雨历程告诉我们: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实力决定国家的地位;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等。
思维延伸
1.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2.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启示:
(1)主权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2)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3)只有发展好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