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7 20: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 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悲惨景象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
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3.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原因是(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善战,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
5.四川绵阳西山的蒋琬墓,是著名的历史遗迹,蒋琬继诸葛亮之后辅政蜀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墓主人生活于(  )
A.秦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6.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一场战役时,记下了以下几个重要地点“黎阳”“白马津”“延津”“乌巢”,他研究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探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  )
A.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均衡
B.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
C.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骄傲自满
D.诸葛亮和周瑜计高一筹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对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卫温 D.诸葛亮
10.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
B.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
C.造船技术较高,造船业发达
D.建康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11.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  )
A.城濮大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1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事件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1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15.三国时期,立足于长江中下游,并向岭南、台湾发展的政权是(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6.马小虎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此表里出现的是(  )
①官渡之战 ②卫温到达夷洲 ③赤壁之战 ④孙权称帝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8.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19.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20.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21.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22.“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3.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 D.士兵疲惫
24.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  )
①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形成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1和图2中战役的交战双方各是谁 图1的战役有什么影响
(2)结合图1和图2,想想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3)图2对图3局面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请说出图3中各政权建立的时间、都城
2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名称和都城。
① ② ③ 。   
(2)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
① 、   
② 、   
③ 、   
(3)上图中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4)曹操在上面两场战役中一胜一败,试分析原因。这不同的结局,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7.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法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答案
1-5BADBB 6-10AADCD 11-15CBBAC 16-20DDADD 21-24ADBC
25、(1)图1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图2交战双方是曹军和孙刘联军。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不要骄傲轻敌,战略战术要得当。
(3)图2奠定了图3局面形成的基础,也就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0年魏国建立,定都洛阳;221年蜀国建立,定都成都;229年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今南京)。
26.(1)①魏,洛阳 ②蜀,成都 ③吴,建业
(2)①220年 曹丕 ②221年 刘备 ③229年 孙权
(3)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4)官渡之战:曹操在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农业生产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军事上战术得当。赤壁之战: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启示:不要骄傲轻敌,战略战术要得当,要适时出击。
27、(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和孙权联军。④曹军。⑤曹操。
A.魏,B.蜀,C.吴。
(2)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