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自然的力量 自然发展演变 灾难 双重 趋利避害 化害为利 最小限度 1.风能、水电、汽油、沼气四种能源中,哪些属于自然力量?
【提示】 自然力量是指蕴藏在地球自然界和宇宙空间的能量。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它包括能源资源和二次能源,只有能源资源是直接取自自然界中的。因水电、汽油、沼气属于二次能源,故不属于自然力量,风能是自然界所蕴藏的能量,因而属于自然力量。自然力量的威胁 自然灾害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社会动荡 贫困 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生命财产 生存发展 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 承灾体 异常变化 人员伤亡 社会秩序混乱 人类活动 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缓发型灾害原生灾害农业灾害重大灾害人为因素 生产事故 生活事故 2.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分类?
【提示】 由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思路很多,在给自然灾害归类时要抓住两点:一是明确要按什么标准归类,二是看自然灾害对应哪一类。例如,2011年4月22日晨,在菲律宾南部发生的泥石流,若按成因分属于地质灾害,若按表现特征分属于突发型灾害,若按发展过程分属于原生灾害,若按损失程度分属于重大灾害。 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问题导思】
1.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在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方面有什么区别?
【提示】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承灾体都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但是致灾因子分别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为主。2.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都是纯自然作用么?试举例说明。
【提示】 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例如,构造地震主要是纯自然作用;而多数滑坡、泥石流与人为改变山坡形态和覆盖状况有关。3.如何正确认识“天灾”与“人祸?”
【提示】 人类面临的各种灾害,大部分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天灾”往往与“人祸”相伴相随,很难在两者之间划出一道截然的界限。关键在于要用科学的态度对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两方面加以分析,寻求减灾、防灾的正确途径。1.正确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1)自然灾害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致灾因子:自然过程的异常变化即自然异变;二是结果:作用于人类社会,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进而影响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如荒无人烟区的火山爆发只属于自然异变现象,不能称为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的区别和联系
自然异变为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灾害的首要条件,而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但并非唯一结果,其相互联系与区别如下表:(1)材料中的春旱是否构成了自然灾害?判断理由是什么?
(2)尝试从不同的分类思路分析春旱所属的灾害类型。
【思路点拨】 依据教材中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类型进行分析回答。【解析】 本题通过春旱,考查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类型。第(1)题,自然灾害以自然异变为诱因,造成财产损失危害等,本次旱情符合两个条件,所以是自然灾害。第(2)题,自然灾害分类要抓住两点;①明确要按什么标准归类,②看自然灾害对应着哪一类。
【答案】 (1)已构成了自然灾害。因为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又造成了财产损失、人员饮水困难等。
(2)按成因属于气象灾害,按损失程度属于重大灾害,按表现特征属于缓发型灾害,按发展过程属于原生灾害。 [图表展示]
教材P4图1-1-5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1990~1995年)[解图精要]
该图为柱状坐标图,纵坐标表示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横坐标表示自然灾害的种类,用柱高表示近百年来8种主要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越高损失越大。该图表现出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其次为洪涝灾害。[图表应用]
(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有哪几种?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是那两种?
【提示】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泥石流等,其中以地震和洪涝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2)图中所示自然灾害,从成因上各分属于哪几种灾害?
【提示】 从成因上分,地震、滑坡、火山爆发、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洪涝、干旱、风暴潮、风雹属于气象灾害。教材第4页活动
人类有可能利用自然灾害所释放的巨大能量化害为利。例如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运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的巨大热能将垃圾熔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轻易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块;在古代,人们把洪水称为“猛兽”,现代可以修建大坝拦蓄洪水,利用其来发电、灌溉等。教材第5页活动
应辩证地来看待这位古人。古人认识到的天塌从形成机制上来看就是星际间的天体撞击地球,而地裂很大程度上是由地震引起的。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掌握防灾减灾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如果过分地担心而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出现精神恍惚,影响到身体健康就没有必要了。教材第8页活动
1.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死伤空前惨重的灾难,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如下:苏门答腊岛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或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因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形成里氏8.9级地震;此次地震导致海浪以每秒200米的速度传播,形成海啸。2.以成因分类,海啸属于海洋灾害;以表现特征分类,海啸属于突发型灾害;以发展过程分类,海啸属于次生灾害;以损失程度分类,此次海啸属于重大灾害。
3.要想减轻海啸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高度重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尽快完善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全民防灾教育。(2013·淄博期末)1781年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2011年12月9日,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火山喷发,这是这座火山今年第897次喷发,火山喷发造成一位旅游者受伤。据此完成1~2题。1.火山喷发( )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2.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解析】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其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火山喷发属于自然异变,但不一定有受灾体,所以不一定属于自然灾害,但属于致灾因子和自然异变。火山喷发造成的灾害程度与致灾因子强度、人口密度、抗灾救灾投入有很大关系,但与太阳高度无关。
【答案】 1.C 2.D3.(2013·济宁高二检测)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台水下机器人2009年5月在萨摩亚群岛附近的一次水下探险活动中拍到了海底火山喷发的画面,这是迄今最早发现的最深的海底火山喷发。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11年5月4日,通古拉瓦(Tungurahua)火山喷发而出的卡车大小的火成碎屑,最终降落在1英里(1.61千米)外的地方,至少有300人被迫逃离家园。通古拉瓦火山喷发导致2.5万人受灾。(1)材料一、二中的火山喷发都属于( )
A.自然灾害 B.致灾因子
C.孕灾环境 D.自然异变
(2)材料一、二中的火山喷发都是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3)材料二中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解析】 本题以时事材料考查自然灾害的判定及危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自然异变和承灾体两个条件。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此外,还会造成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导致秩序混乱和社会动荡等。【答案】 (1)D
(2)材料一中的火山喷发不是自然灾害,材料二中的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材料一中的火山喷发没有承灾体,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材料二中火山喷发导致2.5万人受灾,具备了自然灾害的构成条件。
(3)自然灾害的危害除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主要方面外,还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导致秩序混乱和社会动荡,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状况,阻碍地区可持续发展。4.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种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强度越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名称: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2)酸雨属于自然灾害吗?请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 第(1)题,由题干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可知,重庆地区酸雨严重,新疆荒漠化严重,山西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酸雨是人类不合理活动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导致,并非自然异变,不属于自然灾害。重庆地处盆地,受高山阻挡,寒冷气流不易到达,受寒潮影响较小。【答案】 (1)酸雨 土地荒漠化 寒潮 水土流失
(2)不属于。酸雨是人类向大气中过量排放酸性气体所致,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课时作业(一)
一、选择题
根据下面给出的四个事件,完成1~3题。
①无人区的火山喷发 ②2011年华北多省区的春旱 ③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
1.以上给出的四个事件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四个事件中是由自然与人类活动叠加造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是(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社会秩序混乱 D.以上都有
【解析】 第1题,自然灾害的形成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无人区的火山喷发没有承受灾害的客体,不属于自然灾害。 日本福岛核泄漏,是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属人为灾害。第2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有关,是由自然与人类活动叠加造成的。第3题,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表现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及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答案】 1.A 2.C 3.D
4.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11月30日16时39分,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北纬29.8°,东经90.4°发生里氏5.2级地震。地震未造成人员和牲畜伤亡以及房屋倒塌。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致灾因子 B.是孕灾环境
C.是自然异变 D.是自然灾害
【解析】 此次地震首先是自然异变过程,由于报道中称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故不属于自然灾害,也就谈不上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
【答案】 C
5.下列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可取的是( )
A.大自然的报复是可怕的,人类应屈服于它
B.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C.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就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D.这是天意,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解析】 自然灾害具有双重性,应该辩证地对待它,既不能屈服于它认为无能为力,也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答案】 B
据史料记载,晋成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据此完成6~7题。
6.材料中的灾害属于
A.人为灾害
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
C.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D.战争造成的
7.在晋成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毁灭 D.环境受到污染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内容可知本次灾害是由雨雹造成的,因此其致灾因子为纯自然作用。第7题,在这次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财产损失。
【答案】 6.B 7.B
在世界水库建设史上,多次出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情况,三峡水库诱发地震是难免的。三峡库区防震减灾工作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三峡已建立了先进的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报系统。据此完成8~10题。
8.修建水库后,地震次数增多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
B.岩石上部重量增加引发地震
C.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D.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9.有关水库地震致灾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致灾因子是人为因素
B.致灾因子为纯自然作用
C.致灾因子为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D.由人类活动造成,但发生发展不受自然规律的控制
10.水库地震按成因划分属于( )
A.人为诱发灾害 B.生物灾害
C.气象灾害 D.突发型灾害
【解析】 第8题,修建水库后,会破坏库区岩层的稳定性,表现在岩层上部重量增加,岩层渗水增大了润滑作用,因而水库可诱发地震,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第9题,水库诱发地震的致灾因子不是纯自然作用,而是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第10题,水库地震是由人类往水库蓄水诱发而成,按成因属于人为诱发灾害。突发型灾害是按表现特征划分的,与题干不符。
【答案】 8.D 9.C 10.A
二、综合题
11.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0年10月25日晚,印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明打威群岛,发生7.7级地震,接着地震又引发3米高的海啸,几乎将所罗门群岛上的一座村庄吞没,导致至少113人死亡,500多人失踪。
(1)此次地震海啸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此次海啸给所罗门群岛造成了哪些危害?
(3)试按照成因、表现特征、发展过程对此次海啸进行分类。
【解析】 本题以所罗门地震海啸材料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及分类知识,因此明确自然灾害的含义、危害、分类标准是解题关键。第(1)题,地震海啸为自然异变,并影响到人类和人类社会,因此属于自然灾害。第(2)题,由材料信息获知此次海啸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村庄被淹)。第(3)题,应从成因、表现特征、发展过程对地震海啸进行定位。造成灾害的海啸是由地震诱发的,具有突发性。因而从成因上看应属地质灾害,按发展过程应为次生灾害,按表现特征应为突发型灾害。
【答案】 (1)属于自然灾害。因自然异变对人类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危害。
(2)主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按成因划分属于地质灾害;按表现特征划分属于突发型灾害;按发展过程属于次生灾害。
1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民网2011年1月22日报道,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原牧区从去年入冬以来遭暴雪袭击,积雪深度平均超过30厘米,是从1999年到2000年冬季大雪灾以来的又一次特大雪灾,目前雪灾造成100万头牲畜无法放牧,2万多名牧民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1)此次雪灾所造成的伤亡人员中,你认为比重最小的群体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该灾害除了给人体带来死伤的生理伤害外,还给人体带来________和________伤害。
(3)此次雪灾所导致的直接财产损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间接财产损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4)除以上影响外,本次雪灾还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5)此次雪灾造成内蒙古东部损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 本题通过内蒙古雪灾材料,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及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此次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人员伤亡,包括死亡、伤残等生理伤害和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其中人员伤亡情况取决于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其中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等属脆弱群体,而青壮年男性则不易受灾害损伤。②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厂矿的损毁等直接
经济损失和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而导致的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③自然灾害还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地震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包括地震强度大小、地震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防抗灾害的能力三个方面。
【答案】 (1)青壮年男性 身体强壮,抗灾能力强
(2)心理 精神
(3)作物 牲畜 道路 房屋 厂矿 停产停工 交通通信中断
(4)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5)灾害强度大;人口、经济密度大;防抗灾害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