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4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虫灾 有害生物 鼠灾 昆虫 东北和华北蝗虫长江松毛虫 谷物 水灾 旱灾 逐年加重 1.华北平原成为我国蝗灾重灾区,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蝗灾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干旱少雨,河湖水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合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由于华北平原旱涝灾害频繁,因而成为蝗灾重灾区。 鼠灾 农作物减产 森林和草场 防洪大堤 人体健康 农田 森林 2.鼠害对我国危害很大,为加强灭鼠工作而加大毒鼠药的使用量,这种做法可取吗?
【提示】 防治鼠害应坚持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措施,而不应单纯依靠农药。过量施用农药一会污染环境,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二会使鼠类产生抗药性,最终导致灭鼠难度增加;三会间接杀灭鼠类天敌,使鼠类因失去天敌而更加猖獗。 虫灾 【问题导思】
1.虫灾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 造成谷物、棉花生产损失和森林大面积死亡等。2.旱灾和蝗灾经常相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合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
3.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蝗灾已经消失,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蝗灾发生的自然条件古今相差不大,所以不会因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而消失。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草原蝗灾发生的原因。
(2)从图中看出蝗灾发生最多的季节是________季,其中________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冬季蝗灾几乎没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史上,我国许多地区蝗灾较重,虫神崇拜盛行,在我国黄淮海平原地区有大量的虫神庙分布,其原因是什么?
【思路点拨】 由图可知蝗虫发生的季节,再结合蝗灾发生的原因和危害确定答案。【解析】 近年来,内蒙古草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恶化、草场退化、持续的干旱使得蝗虫产卵和成活率都提高。由图可发现夏季蝗灾频率高,冬季几乎没有蝗灾,这与气温和降水因素有关。华北平原是旱涝灾害多发区,蝗灾也很严重。当今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导致近些年蝗灾加重。【答案】 (1)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不断恶化,草原退化、沙化,植被覆盖率降低;同时持续干旱、气温偏高,蝗虫产卵率、成活率高。
(2)夏 6 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生长、繁殖 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
(3)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频繁,蝗灾多发。
鼠灾 【问题导思】
1.鼠灾有哪些危害?
【提示】 糟蹋粮食,破坏森林草场、危及水库、防洪大堤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鼠灾有哪几种类型?
【提示】 农田鼠灾、草地鼠灾和森林鼠灾。3.近20年来,我国大量使用鼠药灭鼠,鼠害是否大大减轻了?你认为灭鼠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提示】 没有减轻。最好是利用鼠的天敌来灭鼠,那样既可以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又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老鼠属啮齿类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老鼠的繁殖能力极强,当其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严重的鼠灾。有关鼠灾的种类、特点、危害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如下所示:(1)我国的鼠灾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类型。呼伦贝尔草原的鼠害属__________。
(2)由材料可知,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
(3)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试提出防治鼠害的合理化建议。
【思路点拨】 由呼伦贝尔草原鼠灾情况可知草原鼠害严重,结合鼠灾的种类、成因、危害及措施等知识回答即可。【解析】 第(1)题,本题属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第(2)题,由材料可知本次鼠害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第(3)题,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是导致饲草供应困难和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第(4)题,鼠害的防治可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入手,加强生物防治。【答案】 (1)农田鼠害 草原鼠害 森林鼠害 草原鼠害
(2)降水少,气候干旱。
(3)一是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牧草供应紧张;二是破坏草原生态。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鼠灾监测;适度放牧,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天敌;投放药物,进行药物灭鼠等。 [图表展示]
教材P36图2-3-2 几种害虫[解图精要]
粘虫、稻螟、蝗虫是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松毛虫、天牛是主要危害森林树木的害虫。[图表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约200亿千克、棉花400万担,种植业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森林虫害受灾面积700万公顷,经济损失达50亿元,据此回答(1)~(3)题。(1)下列有关虫灾的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
A.虫灾一般指昆虫造成的灾害,因身材小,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B.破坏森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
C.蝗灾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
D.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2)对我国农作物造成危害最严重的虫灾是( )
A.粘虫 B.蝗虫
C.蚜虫 D.稻飞虱(3)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联的另一种灾害是
( )
A.寒潮 B.干旱
C.雷暴 D.洪涝
【解析】 第(1)题,发生虫灾的害虫是昆虫,虽体积小,但数量多、繁殖快,对农作物及牧场造成严重的威胁。蝗灾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鼠灾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蝗虫种类多,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是危害最严重的虫灾。第(3)题,蝗虫易在干旱、高温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我国北方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致使蝗灾十分严重。
【答案】 (1)B (2)B (3)B教材第40页活动
从活动内容中需要归纳出:鼠害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关系。
鼠害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过载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退化或弃耕撂荒的草场,鼠密度增加,加速草场退化,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关系结构图如下:2011年春末,美国白蛾进入幼虫危害高峰期,防控形势严峻,林业部门采取人工、生物、化学综合治理的方法加以防控。“白蛾周氏啮小蜂”(从美国引进)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在灭虫工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1.“美国白蛾”在我国形成灾害比美国成灾严重的原因是( )
A.我国气候更适宜白蛾的生长
B.美国的食源缺乏
C.我国缺少白蛾的天敌
D.美国灭虫技术高
2.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A.原始森林面积大 B.森林树种组成多
C.单一人工林太多 D.森林抗虫害能力差【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方法很多,且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由从美国引进“美国白蛾”的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可判断,其在中国成灾应是缺少天敌。第2题,单一人工林易遭受病虫害。
【答案】 1.C 2.C3.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21日重庆晚报讯 昨日,巴南区南彭镇巨龙桥村大围沟村民向重庆晚报反映,当地山上松林几乎被松毛虫吃成“秃头”。他们说,凡是有松林的地方,他们都不敢涉足。由于松毛虫太多,常常有村民把它们啃食松针的声音听成雨声。除巨龙桥村,南彭镇多个地方也是松毛虫成灾,很多村民早上起床就发现院落布满松毛虫,几乎每家村民每早的必修课就是清扫松毛虫。(2)油松毛虫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地势分界线)附近;落叶松毛虫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温度带),赤松毛虫分布在________(温度带),马尾松毛虫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温度带)。
(3)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及对我国森林虫害的地区分布和成因的理解。第(1)、(2)题,根据图例读图容易得出答案。第(3)题,我国在进行人工林建设时,用单一树种代替原始林树种,造成病虫大量繁殖且使同类树木大量受灾,除此之外,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也易形成森林病虫害。【答案】 (1)油松毛虫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中温带 寒温带 暖温带 热带 亚热带
(3)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的原始森林;外来有害物种入侵。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水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近年来,受异常气候、土壤沙化和盐碱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灾反复,蝗灾发生逐年加重。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虫神庙有不同的名称。
(1)据图中显示的信息,说出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2)分析说明蝗灾与气候的关系。
(3)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虫灾的分布特点。第(2)题,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第(3)题,主要是联系教材有关知识回答。
【答案】 (1)①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②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
(2)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出现严重蝗灾。
(3)主要措施有: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入天敌(生物措施)等。 课时作业(五)
一、选择题
生物灾害分布广泛,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据此完成第1~2题。
1.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 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 ④气候干旱 ⑤水灾频繁 ⑥台风多发
A.①②③ D.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土壤水肥条件改变
B.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C.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化
D.长期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 第1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或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导致生物灾害。第2题,病虫害的发生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厄尔尼诺是一种气候现象,不是人类活动,不属于人为因素。
【答案】 1.A 2.C
3.“飞则蔽日,平地寸余;食禾几尽”的写照描述了何种自然灾害( )
A.沙尘暴 B.农田鼠害
C.蝗灾 D.水灾
【解析】 材料中描述的是蝗虫的到来和对农作物的破坏。
【答案】 C
4.下列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小麦锈病、水稻白叶病均频繁发生的是
( )
A.江淮地区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洞庭湖平原
【解析】 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集中形成区,其中的小麦锈病和水稻白叶病与干旱的环境有关,其集中分布于江淮地区。
【答案】 A
新疆政府网2012年6月16日消息,由于今年春季气温偏高,降雨较少,蝗虫的孵化和生长发育较往年早,昌吉州西三县(市)的蝗灾发生面积163万亩,严重发生面积105万亩,危害较历年严重。据此回答5~8题。
5.最有利于蝗灾形成的条件是( )
A.连年干旱 B.光照强烈
C.地处热带 D.降水充沛
6.历史上我国蝗灾严重区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 B.内蒙古高原
C.黄淮平原 D.海南岛
7.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的是( )
A.水灾 B.寒潮
C.旱灾 D.蝗灾
8.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①东部重于西部 ②西部重于东部
③南部重于北部 ④冬季重于春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第5题,蝗灾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尤其是干旱过后,更有利于蝗虫的繁殖和幼虫成长,易发生蝗灾。第6题,我国蝗灾的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旱涝频繁发生的地区。第7题,蝗灾是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虫灾,历史上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第8题,我国的农作物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④属于时间分布特点。
【答案】 5.A 6.C 7.B 8.A
中国新闻网2012年5月26日讯,5月25日新疆伊犁河谷部分县市草场出现大面积鼠害灾情。鼠情扩展面积超过543万亩,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据此回答9~10题。
9.上述材料提到的鼠害主要是( )
A.草地鼠灾 B.农田鼠灾
C.森林鼠灾 D.湖泊鼠灾
10.耐旱鼠类危害区的自然条件是( )
A.土壤贫瘠,气候湿润
B.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C.自然条件优越,高温多雨
D.地形平坦,河湖众多
【解析】 第9题,由题干材料可知新疆伊犁河谷部分县市草场出现鼠害灾情,故应是草地鼠灾造成。第10题,A、C、D选项都体现了湿润的气候,不适合耐旱鼠类生存。
【答案】 9.A 10.B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飞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飞蝗分布图
(1)从图中看出,蝗灾重灾区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蝗灾发生与该地区__________的气候条件有关。
(2)由于蝗灾发生的____________条件古今相差不大, 所以只要条件合适,便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原因是什么?
(3)蝗虫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危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以及联系教材的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重灾区,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第(2)题,蝗灾发生的自然条件相差不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蝗灾有加重趋势。每(3)题,联系实际回答即可。
【答案】 (1)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 旱涝频繁。
(2)自然 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3)所经之处庄稼被吃光,导致粮食颗粒无收;草场被毁,造成灾区牧草严重损失;树叶被吃光,给树木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等。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草原鼠害调查情况:截至2009年5月5日,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10 905.7万亩,严重危害面积5 153万亩。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进一步增大,对该区草原的破坏加剧,鼢鼠的大面积发生,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使得鼠害防治形势更加严峻。
(1)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内蒙古东部鼠害严重的原因。
(2)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
【解析】 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利于鼠类的生长繁育;鼠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产的破坏,可以加剧土地荒漠化、还可以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生存。防治鼠灾关键在于预防和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1)内蒙古东部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原面积广阔;春夏气温高,利于鼠类生长、繁殖。
(2)危害:啃食牧草,危害牧业生产;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措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