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3第4单元第2节《旅游环境保护》课件+课时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3第4单元第2节《旅游环境保护》课件+课时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7 17:29:31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演示结束 亟待重视的旅游环境保护 人为破坏 污染严重 衰败 发展基础 可持续 生态系统 动植物 自然遗迹 风景资源 休憩娱乐 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保护 破坏 污染 预防为主 开发建设 综合整治 防治 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代人 构成威胁 生态 文化 环境效应 生活质量 高质量 环境质量 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 返璞归真 生态环境 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问题导思】 
材料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是著名影星成龙在公益广告中说的广告词,但是每年却有大量的野生动物被制成旅游工艺品,同时也有很多游客喜欢消费野生动物制成的菜肴。
1.购买野生动物旅游工艺品或者消费野生动物菜肴会造成什么问题?
【提示】 对生物产生危害,破坏生态系统。2.针对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
【提示】 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或法规的制定,普及旅游环保教育,建立环境保护区,提倡绿色旅游等。
3.许多旅游点的旅游资源的维修,往往是由旅游经营部门负责,体现了什么原则?
【提示】 体现了“谁保护,谁收益”的原则。(1)结合材料一分析推出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联系我国各旅游景点的情况,谈谈是否有必要开展这类活动。
(2)为避免旅游区环境的继续恶化,你认为除材料一中所采取的措施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3)材料二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及所学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等知识回答即可。【解析】 日本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采取的方式既可以让人们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更可以引起示范、宣传和广告效应。除此之外还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以及确立合理的环境承载量。日本并不是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旅游资源,而是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答案】 (1)①可以扫除垃圾,清洁旅游区环境;②可以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③可起到广告效应,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在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环保意识相对淡薄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许多风景区,旅游者随意乱扔垃圾或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相当普遍,景区的“白色污染”和水污染十分严重,景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开展一些保护风景区的公益活动是很有必要的。(2)制定旅游者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法规,加强法制管理;建立相当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建立严密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确立科学合理的旅游风景区的游客承载量等。
(3)为确保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以保护为前提和基础,适度、合理地开发,让每一个景区都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接受“再教育”的好去处。生态旅游 【问题导思】 
1.人们急功近利发展旅游业,损害了环境,其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对旅游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对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建设的病态膨胀。
2.生态旅游,主要是针对人文景区还是自然景区?
【提示】 主要是针对自然景区。
3.目前,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如何理解绿色旅游六要素?
【提示】 在旅游的全过程(食、住、行、游、娱、购)中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2)麇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________作为首要任务。
【思路点拨】 根据柱状统计图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再结合旅游资源的类型价值和生态旅游的知识,分析作答。【解析】 第(1)题,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湿地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其价值有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第(2)题,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由读图可判断,其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距离、旅游者的生态观念等有关。第(3)题,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即保护湿地生态。
【答案】 (1)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价值 经济价值 美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护[图表展示]
教材P93图4-2-3 新疆喀纳斯湖[解图精要]
1.图示地方受人类干扰较小,是保存比较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2.生态旅游顺应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出游动机。
3.生态旅游更能体现旅游活动过程中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图表应用]
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正确说法是(  )
A.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B.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
C.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D.我国不适宜大规模开展生态旅游
【解析】 生态旅游的对象既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恶劣,不宜开展生态旅游。
【答案】 A教材第91页活动
【答案】 材料中显示该地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旅游环境问题,包括无规划不合理的建筑、不合理的旅游服务设施,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整改措施,可着重从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宣传教育,生态建设和防治污染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缺乏正确的环境观。教材第94页活动
【答案】 1.(1)基础设施方面:在进行生态旅游时,旅游者希望在旅游过程中体会到自然和原生文化的互动,为此愿意承受一定程度的艰辛,所以生态旅游不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需要建造豪华的宾馆,不需要一应俱全的娱乐设施,甚至不需要花费巨资建造高级公路。但生态旅游需要配备科学的环境监测设备。(2)在服务方面:传统旅游需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化来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而生态旅游则要求个性化、特色化,追求建立在当地文化特质上原汁原味的旅游资源,追求与自然和文化生态的和谐。
2.略
3.略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出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⑤土壤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⑤2.下列解决该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改用环保车如电瓶车
B.对旅游者发放垃圾袋
C.把垃圾运往旅游区外集中处理
D.禁止发展旅游交通
【解析】 第1题,图中反映的主要是大气污染(交通尾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游客乱扔垃圾)。第2题,禁止发展旅游交通就无法发展旅游业,因此该措施不正确。
【答案】 1.B 2.D二、非选择题
3.(2013·镇江高二检测)彝族火把节原先只是小规模、分散地在彝族山寨中举行,火把用带刺的灌木制作。但在火把节成为著名旅游品牌后,凡有彝族聚居的县、市争相举办盛大的火把节,而且火把越做越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以下措施有利于彝族山寨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是(多选)(  )
A.调整客流的季节性
B.分散客流
C.开发非木材的火把替代品
D.制定并严格执行保护森林的政策制度【答案】 (1)B
(2)举办大型火把节,吸引了过多的游客,且火把制作的要求,使得采伐木材量超过森林生长速度,造成森林生态破坏;过多的游客和过多的火把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
(3)ABCD(1)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列举进藏游客需克服的不利条件。
(2)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3)简述开发西藏旅游资源在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发展旅游的限制因素及旅游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第(1)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低压缺氧,太阳辐射强;由于大气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导致昼夜温差大,另外多雷击、沙尘暴和暴风雪天气。第(2)题,由西藏地区所处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来分析评价旅游开发条件。第(3)题,结合西藏地区的环境突出特征和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可知,开发西藏旅游资源要注意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治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答案】 (1)空气稀薄、低压缺氧、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雷击、沙尘暴、暴风雪天气。
(2)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交通不便;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地区接待能力差。
(3)注意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课时作业(十)
一、选择题
1.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A.填埋污染严重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解析】 治理滇池的环境污染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限制污水的排放;二是将污染的湖泊进行生态恢复。
【答案】 B
2.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中与此相符的是(  )
①旅游交通工具以汽车为主 ②在旅游区中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 ③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 ④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物应丢入垃圾箱中,以确保土壤和水不受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机动车辆废气排放量增多,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在旅游区中建造亭台楼阁,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因此与生态旅游不相符。
【答案】 D
位于古“丝绸之路”、现“第二亚欧大陆桥”上的敦煌莫高窟,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吸引着中外旅客,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石窟的损坏极为严重,依据材料回答3~4题。
3.敦煌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保存较好,与下列哪一自然因素有关(  )
A.地处高纬 B.气候寒冷
C.气候干旱 D.流水侵蚀
4.为保护文物古迹,敦煌莫高窟文物管理局对入洞游客人数作了限制,又限制停留时间,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游客丢弃大量垃圾
B.为了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C.减少因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使珍贵的壁画受到损坏
D.避免游客在壁画上乱刻乱画
【解析】 敦煌莫高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其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对游客数量和时间作限制主要是为了减少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对石窟小气候的影响,保护珍贵的壁画资源。
【答案】 3.C 4.C
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76米。“太白山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徒步登山者,他们常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 ②旅游者不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是参与了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④“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象写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旅游者自南坡向上攀登,可能看到(  )
①在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 ②沿路成群驯鹿在林中漫步 ③沿途可能有马尾松林长势良好 ④山顶永久冰雪千里冰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5题,生态旅游既顺应了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出游动机,又能更好地体现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第6题,秦岭南坡基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驯鹿生活在纬度较高的苔原带;南坡发育着红壤,呈酸性,适合茶、马尾松等的生长;秦岭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不足4 000米,山麓与山顶的温差最多是24 ℃,故山顶不会有永久性冰雪。
【答案】 5.D 6.C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浙江东阳卢宅——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有“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但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据此完成7~8题。
    卢宅全景      卢宅内的东阳木雕
7.卢宅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  )
A.无度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B.文化研究意义胜于故宫
C.保护东阳木雕工艺,追寻古老民风
D.提高东阳卢宅的知名度,借以增加旅游收入
8.保护卢宅应当(  )
A.重新维修,加以革新突破
B.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
C.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
D.谢绝游客,封闭维护
【解析】 第7题,濒危世界遗产是指因游客过多、保护不合理及管理不当等行为致使旅游资源破坏加剧而濒临毁灭的重要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第8题,东阳卢宅属古建筑群,应当依据原貌、风格修缮,并应做好防火、防洪水、防风化工作,以便更好、更持久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资源。
【答案】 7.A 8.B
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据此完成9~10题。
9.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不包括(  )
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海岸受损害
10.为减轻环地中海地区旅游环境容量过大造成的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建设旅游新设施,以吸纳更多的游客
B.提高飞机票、火车票等的价格,以限制旅游人数
C.对旅游景区实行分流管理,对已饱和区实行限流措施
D.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游人入内
【解析】 土壤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危害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实行景区分流和限流,是保护旅游环境的重要措施。
【答案】 9.B 10.C
二、非选择题
11.读以下材料及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40千米的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古称“覆釜山”,又因山岳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又名云台山。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2004年,该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材料二 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景区面积约35平方千米,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外围地区。 区内层峦叠嶂,泉瀑争流,峭壁悬崖,奇石翠柏遍布山岩,有大小名峰36座,天然溶洞数十个,潭瀑泉池不计其数。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巅,为景区增添了秀色。风景之美,兼有泰岱之雄、华岳之险、峨眉之秀、黄山之奇、青城之幽,是河南省四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材料三 云台山以文聚友,唐代诗人王维在茱萸峰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白居易也留下了“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的诗词,而山中更留有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这又使云台山具有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云台山以史颂名,汉献帝在此留有避暑台和陵墓;这里还曾是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此采药炼丹。众多的名人都曾到过云台山,也为云台山留下了众多历史故事。
材料四 园区内已开发的各类自然景观共有7种170余处,有山峰100余座,陡崖10余处,峡谷中保留大量的地质遗迹,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
(1)云台山其本质属性应属于哪类景观?其旅游资源具有哪些方面的旅游价值?
(2)综合评价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3)进一步开发云台山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 分析一个旅游区游览价值的高低,要从该区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1)主要属于自然景观。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康体娱乐价值。
(2)旅游资源质量好,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较好,交通便利,地区接待能力较强,市场距离近,旅游价值大。
(3)发展交通;适当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配套设施)。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保护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京汤山镇位于南京东郊约29千米处,该镇周边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包括温泉、阳山碑材、安基山水库、南京猿人溶洞等旅游资源。
材料二 汤山泉水来自地下2千米处,水温常年保持60℃~65℃,冬夏温度相差不大。据化验,汤山温泉水中富含钙、镁等30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病、高血压等多种顽症疗效显著,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上海某旅行社推出的双休日旅游路线中共有8条是到汤山温泉的。
材料三 目前汤山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有:温泉水存在无证开采、超量开采现象;有些地方在温泉水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以开水冒充温泉水;温泉的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南京猿人溶洞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也有损坏。阳山碑材景区的石材和树木上被刻上“到此一游”字样。节假日游客数量过多,对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1)汤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包括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
(2)你如何体验汤山温泉的特色?
(3)汤山温泉吸引了大量的上海游客,简要分析原因。
(4)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请提出旅游开发中的环保对策。
【解析】 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汤山既有温泉、溶洞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阳山碑材、安基山水库等人文旅游资源。若想体验汤山温泉的特色,就要到温泉中去体验一下。汤山温泉在南京市附近,基础设施完备,接待能力强,离经济发达的上海市较近,故能吸引大量的上海游客。但汤山在温泉开发中出现了大量问题。过度开发、管理不完善对汤山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环境超载等,将会严重影响汤山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自然旅游 人文旅游
(2)(洗)泡。
(3)汤山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对外交通便利;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旅游消费市场大。
(4)制定旅游环保措施;加强旅游环保管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公众积极参与,做生态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