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模块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模块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7 16: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模块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2012年4月11日从印度尼西亚传出险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警报,加马拉马火山突然喷发出熔岩,火山灰飞到了2 000米的高空。当地机场不得不紧急关闭。据此完成1~2题。21cnjy.com
1.有关此次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自然异变        B.是自然灾害
C.是气象灾害 D.是水文灾害
2.下列关于火山爆发对人类有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能使全球气温下降
B.形成硫磺、煤炭等矿产资源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火山喷发对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造成了影响,因而是自然灾害,火山喷发属于地质灾害。第2题,火山喷发物可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全球气温下降;火山分布区温泉众多;火山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火山喷发形成岩浆岩,可能形成硫磺矿产,而煤炭形成于沉积岩中。
【答案】 1.B  2.B
2010年3~4月,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3~4题。21·cn·jy·com
3.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
①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②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③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④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3题,西南地区发生干旱主要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造成的,故正确选项为②④。本地区为湿润地区,农业用水较少,即可排除选项①③。第4题,该地区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故可排除选项①②。该地区的洪水主要是由于上游山区的积雪融化造成的,应该注意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故选项为③④。2·1·c·n·j·y
【答案】 3.D 4.B
中央气象台2011年6月1 ( http: / / www.21cnjy.com )0日0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目前在南海中部偏东海面活动的热带低压,已于6月10日凌晨2时发展为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10日5时其中心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偏东方大约570千米的海面上,预计,“莎莉嘉”将以每小时20~25千米的速度,逐渐向广东东部到福建南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还将有所加强,并将于11日凌晨到上午在这一带沿海登陆。据此完成5~7题。  21*cnjy*com
5.读图,热带风暴“莎莉嘉”的移动路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受“莎莉嘉”的影响产生暴雨天气,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有(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洪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台风能带来暴雨,暴雨又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灾害
(  )
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B.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D.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
【解析】 第5题,根据“莎莉嘉”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可判断其路径为西北路径。第5题,暴雨可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涝为气象灾害,地震为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第7题,台风能诱发其他自然灾害,表现出“灾害链”现象,这体现了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规律性。www.21-cn-jy.com
【答案】 5.B 6.B 7.C
读图,回答8~10题。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过程线
8.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发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
9.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A.过量开采地下水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沙尘暴盛行 D.拉尼娜现象影响
10.该问题诱发的渐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山崩
C.塌陷 D.地面沉降
【解析】 第8题,从图中三年的地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埋深过程线看,北京市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有加快的趋势。第9题,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一般有二:一是补给量减少,二是过量开采。作为人口超过1 000 万的北京,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过量开采。第10题,地面沉降是一种渐发性的地质灾害,被称为“沉默的土地危机”,是由于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在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尤为突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8.C 9.A 10.D
二、综合题(共40分)
11.(2013·江西盟校)地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16分)21·世纪*教育网
(1)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日本为什么多发地震?www-2-1-cnjy-com
(2)简要说明日本这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计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属于GIS。日本地震多发是因为日本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也活跃。第(2)题,地震灾情轻重一般从自然原因(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远近、发生时间)和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集程度、人们的防灾意识及防灾措施、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等)两方面说明。2-1-c-n-j-y
【答案】 (1)地理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GIS)。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2)本次地震离日本本土较近;震级高,震源浅;日本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来源:21cnj*y.co*m】
12.(2012·上海高考)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24分)【出处:21教育名师】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1)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由图明显看出水旱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由表格可看出灾害发生频次:总的来看我国水旱灾害频次较高且水灾多于旱灾;南北有差异:由南向北减少。第(2)题,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洪水量大;地形抓住地势平坦,排洪泄洪不利。第(3)题回答时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21教育网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