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三单元机械运动复习
一、单选题
1.国产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如图所示,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航空母舰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C.海岸 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
2.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柳絮漫天 B.黄沙扑面 C.麦浪滚滾 D.灯光闪烁
3.如图是A、B两物体的s-t图像,对应的v-t图像正确的是( )
A. B.C. D.
4.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甲的速度就一定比乙大
B.如果甲运动的时间比乙少,甲的速度就一定比乙大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5.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开展空中课堂的场景。此时,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完全失重是物体的视重为零),空中教师王亚平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样物“冰墩墩”抛向对面的叶光富手中,下列有关描述中合理的是( )
A.由于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抛“冰墩墩”时不需要用力
B.被抛出后,“冰墩墩”还能继续向前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以运动的“冰墩墩”为参照物,王亚平是静止的
D.“冰墩墩”在被叶光富接住前几乎不受力,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6.一个光滑圆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简内,AB是圆管的一条水平直径,如图,从A点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分别向上、下出甲、乙两个小球,那么( )
A.甲先到B点B.乙先到B点C.两球同时到达B点 D.无法确定那个球先到B点
7.小明在散步时,先后连续拍了两张街景照片,如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是大卡车
8.晋朝的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月亮向东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山、地面 B.月亮、地面 C.山、云朵 D.江水、山
9.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秒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 )
A.BD间距离为850米B.AB间距离为255米C.BD间距离为1190米 D.AD间距离为680米
10.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11.端午节时,各地常进行龙舟大赛。比赛时各龙舟或齐头并进,或交替领先。龙舟上某一队员看见对方龙舟上的指挥者正稳稳地站着,擂着鼓指挥着队员们进行比赛,此时这位队员所选择参照物是( )
A.河道两岸的观众B.河水C.对方的龙舟 D.自己坐的龙舟
1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一定向右运动
14.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
A.飞船的座舱B.天空中的云朵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15.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前行驶,甲车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30千米/时,丙车速度为20千米/时,乙产生了向后退的感觉,此感觉来自于( )
A.乙选择甲车作参照物B.乙选择自己作参照物C.乙选择丙车作参照物 D.乙选择电线杆作参照物
16.如图所示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 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起跑阶段,运动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百米赛跑实质是运动员在100 m的相同距离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D.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17.甲、乙两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1米/秒。若运动3秒时两人相距1米,则甲、乙两人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6.8米 B.4.8米 C.2.8米 D.0.8米
18.A,B是一条平直公路边上的两块路牌,一只小鸟和一辆小车同时分别由A、B两路牌相向运动,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并停留在路牌处;再过一段时间,小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1=2t2。则( )
A.小鸟与汽车速度大小之比为2:1,B.小鸟与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之比为3:1
C.小鸟到达A时,汽车到达AB中点D.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内,小鸟与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
19.公共汽车站每隔t0 开出一辆汽车,汽车始终沿直线运动,汽车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汽车出站后,与前方相邻汽车之间的距离( )
A.先减小,后保持不变B.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C.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保持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
2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
21.“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 、 的物理知识所致。
2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首先选择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标准的物体叫做 。
23.某区域的道路交通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驶,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 运动的。
(2)该车过东方路时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15秒,过苏嘉路时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上午10点22分35秒,从地图上查得两测速点间的距离是3.1km.由此可知,该车 (选填“超速”或“没有超速”)
24.如图是一足球离开脚沿着客厅砖面水平向前滚动的频闪照片(俯视图),已知铺客厅的正方形瓷砖边长为1m,A、B两点为足球运滚动过程中经过的两个点,由图可以判断出:这两点约为 m,且小球向 滚动(选填“左”或“右”)。
25.骑行爱好者用两辆相同的自行车在相同路段进行骑行比赛,赛程为10公里,成绩如下表所示:
骑行者 A B
成绩 30分05秒 29分36秒
(1)骑行时,以 为参照物,骑行者A身上背包是静止的;.
(2)这里比较两人骑行快慢的方法是 。
26.人们佩戴智能运动手环,用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手环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记录情况如图b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速度 m/s。(保留一位小数)
图a 图b
27.小科和小慈两位同学一起从家出发去学校,小科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m/s;小慈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m/s。小科的平均速度是 。先到学校的是 。
28.糖糖同学早上以2m/s的速度匀速步行去巴蜀中学。走了30min时,爸爸立即以10m/s的平均速度从家开车追上了糖糖,追上后糖糖搭上爸爸的车继续前进。到达学校大门,她发现比平时走路早到1min。问糖糖在路上步行了 min才遇到爸爸的车。糖糖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m。
三、实验探究题
29.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0.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车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辆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B的平均速度大小。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两辆车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 。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要长?
3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每秒传播距离/m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音每秒传播距离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 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3)2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边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32.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解答题
33.如图所示,一辆装有货物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向东行驶,请根据表格要求,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方向如何?
34.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
(1)由图1可知小车甲的速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3)请在图2中画出甲、乙两车相应的速度--时间关系图象。
35.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1)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2)“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上面装有声呐,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水深。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蛟龙”号在某海域向水面的母船发出声音1.6s后接收到了回声,则“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多少米?
36.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所示,有两条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m。一辆长为4.5m,宽1.8m的轿车以54km/h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如图中A所示。此时,一辆长为1.8m的自行车突然从图中C点横穿机动车道,自行车与轿车在南北方向的距离为S=22.5m,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求:
(1)若自行车以6m/s的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则自行车完全通过(从前轮驶入到后轮离开)两条车道的时间是多少s?
(2)若自行车的前轮与这辆轿车的车尾刚好相撞,则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自行车车速只有在什么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这辆轿车相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
飞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航母、海岸、航母上的工作人员都有位置的改变,以航母、海岸、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飞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没有位置的改变,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故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答案】D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解答】A.飞扬的柳絮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则柳絮漫天为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
B.飞扬的黄沙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则黄沙扑面为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当风吹过时,麦浪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则麦浪滚滚为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灯光闪烁描述的是灯光的变化,而不是物体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图像分析A和B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与各个选项中的图像对比,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路程s不随时间t而改变,说明A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B的路程s与时间t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s与t成正比,即速度保持一个定值不变,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知,当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2)根据公式可知,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3)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
(4)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A.当时间相同时,如果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甲的速度就一定比乙大,没有控制时间相同,故A错误;
B.当路程相同时,如果甲运动的时间比乙少,甲的速度就一定比乙大,没有控制路程相同,故B错误;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故C正确;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大小与路程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3)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
【解答】A.冰墩墩原来为静止状态,要使其变为运动状态,即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必须施加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被抛出后,“冰墩墩”还能继续向前是它有惯性,故B错误;
C.以运动的“冰墩墩”为参照物,王亚平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她是运动的,故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进而确定哪次先到达。
【解答】甲:先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即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而A、B两点的速度为全程的最大速度,因此平均速度小于开始速度;
乙:先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即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A、B两点的速度为全程的最小速度,因此平均速度大于开始速度;
则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那么乙先到达B点。
故选B。
7.【答案】D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据此解答。
【解答】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向右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路灯是向右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位置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树木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在向右的方向上改变距离,因此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故C错误;
D. 以地面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大卡车运动的距离最近,因此速度最小的是大卡车,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如果以地面上静止不动的山为参照物,云朵在向西的方向上距离山越来越远,那么云朵是向西运动的。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在向东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所以它是向东运动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分析】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直接从A点到B点的,根据s1=v1t1计算出AB之间的距离;第二次听到的声音从A到D再到B,首先根据s2=vt2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再减去AB得到2DA,进而得到AD之间的距离,最后用AD+AB计算出DB的距离。
【解答】AB之间的距离:s1=v1t1=340m/s×1.5s=510m,故B错误;
第二次声音传播的路程:s2=vt2=340m/s×(2s+1.5s)=1190m;
AD的距离:,故D错误;
BD的距离:BD=DA+AB=340m+510m=850m,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解答】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不同,小球的路程逐渐变大,因此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始终向下,速度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
题干所示四个选项中只有图C与小球的速度相符;
故选C。
【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出小球的运动特点,判断出v-t图像。
11.【答案】C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对方龙舟上的指挥者稳稳的站着,即处于静止状态,则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因为它相对对方龙舟的位置保持不变,则这位队员选取的参照物是对方的龙舟,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图象的识别,主要是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首先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在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的关系。
【解答】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速度随着时间不发生变化,则为图中乙部分。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房屋上烟的飘动确定风向,然后再根据旗子的飘动情况分析两车的运动状态。
【解答】房子上烟囱冒出的烟向左飘动,那么风向左刮。
①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动,那么:a.甲车静止;b.甲车向右运动;c.甲车向左运动,但是速度比风的速度小;
②乙车上的旗子向右飘动,则乙肯定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分析】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指的是研究对像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
【解答】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航天员和飞船座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座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和太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选A.
15.【答案】A
【解析】【分析】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指的是研究对像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
【解答】
A、乙的速度比甲慢,以甲为参照物的话,乙就是后退的
B、以自己为参照物,则甲车向前远离,丙车向后远离。
C、以丙为参照物,但是丙的速度比乙慢,按C的说法乙应该感觉自己再前进
D、电线杆是静止的,以电线杆为参照物,乙是前进的
16.【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2)根据百米赛跑的运动过程判断;
(3)根据百米赛跑成绩的记录方法判断;
(4)根据s=vt分析。
【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运动员的起跑阶段,应该处于加速状态,即运动速度不断增大,故B错误;
C.百米赛跑只记录时间,时间越短,成绩越好,故C正确;
D.根据s=vt可知,当路程相同时,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的时间越短,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分析】当两人同向运动时,甲可能在前,乙可能在前;二者可能反方向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
运动3s,二人通过的距离:根据图像可知,甲为4.8m,乙为:s乙=v乙t乙=1m/s×3=3m;
①S相距=4.8m-3m-1m=0.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0.8m;
②S相距=4.8m-3m+1m=2.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2.8m;
③S相距=4.8m+3m-1m=6.8m,二者反向,两人相距6.8m。
二者的距离不可能是4.8m。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分析】(1)在相遇运动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且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两地之间的距离;
(2)①小鸟的飞行速度不变,因此小鸟与汽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等于它飞行时间的一半,根据L=s1+s2结合速度公式列出关系式;汽车行驶全程用的时间为t2,根据速度公式再次列出总路程的表达式;最后结合t2=2t1,就能得到二者的速度之比;
②从出发到相遇,小鸟和汽车的运动时间相同,因此它们的路程之比就等于它们的速度之比;
③小鸟到达A时,汽车行驶的时间与它相同为t1,根据汽车速度计算它行驶的路程并与总路程L比较即可;
④将小鸟飞行的路程转化为汽车行驶的路程,然后再与汽车行驶的路程L作比即可。
【解答】设AB之间的距离为L,小鸟的速率是v1,汽车的速率是v2;
由于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故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时间和小鸟返回的时间相同,即它们相向运动的时间为 t1,
由v= 得:v1 t1+ v2 t1 =L,即(v1+v2)× t1=L,
而对汽车来说,v2t2=L,由此可得v1=3v2,A不符合题意;
由s=vt可知,当时间相同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因为v1=3v2,所以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路程之比为3:1,D不符合题意;
又因为t2=2t1,故小鸟回到出发点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2= v2t1= v2 t2= L ,C符合题意;小鸟通过的总路程为s1= v1t1=3V2× t2= s2= L,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L,二者路程之比为:3:2,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分析汽车开出车站后各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情况,从而分析与前方汽车间的距离。【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图像为汽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且0-t0时间段,汽车做匀加速运动,t0-2t0时间段,汽车做匀减速运动,2t0时间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车站每隔t0开出一辆汽车,即当一辆汽车B从车站开出时,前面一辆车A已行驶t0时间,其速度为2v0,如上图所示,
当B汽车行驶时间速度增大到v0,A车行驶时间到,速度减小到,此时A车速度大于B车,两车运动时间相等,所以两车距离增大;
当B车行驶时间速度增大到,A车行驶时间到,速度减小到,此时B车速度小于A车速度,所以两车距离减小;
当B车运动t0时间速度为2v0,A车运动时间到2t0,且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后在t0-2t0时间段内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速度仍大于A车,所以两车距离减小;
当B车运动2t0时间后,速度与A车相等,则两车距离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两车距离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不变。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选项C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
【分析】会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21.【答案】参照物;相对运动
【解析】【解答】他由于选择参照物错误,如果当时把船停下来就对了,并且船是相对地面运动的,如果选择岸边的树或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也会找到剑。
【分析】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能也会不同。
22.【答案】参照物
【解析】【分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一般不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多以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通常以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解答】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一般不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多以地面为参照物。一个是静止还是运动的,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例如,站在上升电梯里的人,如果以电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23.【答案】(1)东
(2)没有超速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当互为参照物时,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2)将前后两个时间相减得到该车的行驶时间,再根据计算出该车的速度,最后与限速比较即可。
【解答】(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驶,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则路边限速牌的运动方向与车的行驶方向相反,即限速牌(如图)是向东运动的。
(2)该车的行驶时间:t=10点22分35秒-10点20分15秒=140s;
该车的速度为:<90km/h;
则该车没有超速。
24.【答案】3.8;左
【解析】【解答】因为一格砖的边长为1m,因此A、B两点间的距离越3.8m;因为小球越滚越慢,所以在相同时间内小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故小球向左运动。
【分析】掌握长度的测量、理解机械运动
25.【答案】(1)骑行者A
(2)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2)根据公式可知,当路程相同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骑行时,A身上的背包相对骑行者A的位置保持不变,是静止的,则参照物可以是骑行者A。
(2)这里比较两人骑行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26.【答案】静止;2.8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那么它是静止的;如果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
(2)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手环相对于手腕的位置不改变,因此它是静止的;
(2)根据铭牌可知,运动时间t=90min=5400s;
路程s=15km=15000m;
那么速度为:。
27.【答案】1.33m/s;小慈
【解析】【分析】(1)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用公式算出小科的平均速度;
(2)设总时间是t,算出物体在前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s1,后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s2,则总路程为s=s1+s2,用公式算出小慈的平均速度;在路程相同时,速度大的,用时少。【解答】(1)设总路程为s,则小科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小科全程用时t甲=t1+t2,
小科全程平均速度:;
(2)设小慈的总时间为t,则前、后一半时间均为,
前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
后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
全程s=s1+s2,
小慈全程的平均速度:。
因为v科<v慈,所以小慈先达到终点。
28.【答案】37.5;4650
【解析】【分析】(1)糖糖的家到学校的距离为L,根据 得了糖糖步行由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设当天汽车由家出发走了距离L1后遇到糖糖,由速度公式得出汽车行驶L1所用时间及此刻糖糖步行的时间,由题意可知三个时间的关系,列方程得出L1,从而得出糖糖在路上步行的时间;
(2)由速度公式得出糖糖搭上爸爸的车后到学校所用时间,由题意根据时间关系列方程求出糖糖家到学校的距离。
【解答】(1)糖糖的家到学校的距离为L,则
糖糖步行由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设当天汽车由家出发走了距离L1后遇到糖糖,
则汽车行驶L1所用时间:;
此刻糖糖步行的时间:;
由题意可知:t2=t1+t2′,
;
解得:L1=4500m;
则糖糖在路上步行的时间:;
(2)糖糖搭上爸爸的车后到学校所用时间:;
由题可知:t-t′=t2+t共,
;
解得:L=4650m。
29.【答案】(1)v=
(2)较小
(3)0.2;变大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解答;
(2)在实验时,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的速度越小,则它的运动时间越长,那么测量时间的误差会相对减小;
(3)根据图片,分别确定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减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根据图片可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距离都是0.6m,上半程的时间:t=3s,下半程的时间为:t'=2s,那么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速度不断变大。
30.【答案】(1);汽车A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车B的平均速度
(2)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根据数据作图象的能力,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本题的一个易错点是:表格中的数据分布和我们平时所看的数据分布不大相同,所以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一定要认真仔细。(1)从表格中分别找出汽车A和汽车B的四组数据,然后在图象上分别把汽车A和B的四个点做出来,最后用线将四个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这两辆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要比较汽车A和B的平均速度大小,可根据速度公式分别算出汽车A和B的平均速度,然后进行比较;(2)若为静止状态,则无论时间如何变化,路程始终为0;若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若为变速运动,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3)从表格中找出当tA=tB时,sA与sB的关系。
【解答】(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汽车A的四组数据分别是(1s,0.1m)、(2s,0.2m)、(3s,0.3m),(4s,0.4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汽车B的四组数据分别是(0.5s,0.2m)、(1s,0.4m)、(2s,0.8m)、(3s,1.2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图象如下
汽车A的平均速度:,汽车B的平均速度:,
因为vA<vB,所以汽车A的平均速度比B的小;
(2)因为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都为一定值,所以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当tA=1s时,sA=0.1m;当tB=1s时,sB=0.4m,由此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
答:(1)汽车A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车B的平均速度;(2)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
31.【答案】(1)如答图所示:
(2)解:温度低时
(3)解:声音到右边山崖的距离:s= × 340 m/s×0.3 s=51 m,
声音到左边山崖的距离:s'= ×340 m/s×0.5 s=85 m,
山谷的宽度为:s宽=s+s' =51 m+85 m=136 m。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依次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
(2)根据表格中声速的数据分析;
(3)人到山崖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即,据此分别计算出人到左边山崖和右边山崖的距离,最后将它们相加的点山谷的宽度。
【解答】(1)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声速,根据表格中每组数据在上面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如下图所示:
(2)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声速越小,越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根据表格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在低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32.【答案】(1)v=
(2)较小
(3)0.2;变大
【解析】【分析】(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便于计时,能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分别计算出小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比较可得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
【解答】(1)该实验是根据速度公式v=来计算平均速度的;
(2)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下滑速度较小,便于方便计,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1.2m=0.6m,所用的时间t2=3s,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0.2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s2=0.6m,所用的时间t3=2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0.3m/s;由v3>v2,可知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
33.【答案】
【解析】【解答】见下图:
【分析】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4.【答案】(1)v甲= =1m/s
(2)西
(3)
【解析】【分析】(1)根据图1确定一组对应的甲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甲的速度;
(2)根据图1,利用公式计算出乙的速度,和甲的速度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乙车的运动状态;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其实就是与时间平行的直线,关键在纵轴上标注对应的速度即可。
【解答】(1)根据图1可知,甲在8s内前进8s,那么它的速度为:;
(2)根据图1得到,乙的速度为:;
那么v乙如果以甲为参照物,那么乙在向西的方向上与甲的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乙车向西运动。
(3)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因为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图像肯定都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首先在纵轴上找到1m/s和0.67m/s的两个点,然后分别通过这两个点作横轴的平行线即可,如下图所示:
35.【答案】(1)C
(2)“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
【解析】【分析】(1)回声测距时,物体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据此分析不同位置海底的深度大小即可。
(2)根据公式计算下潜的水深。
【解答】(1)根据可知,当声速相同时,时间越长,海底深度越大。根据回收信号的时间可知,A、C、E三点的时间相同,则三点的深度相同;B、D两点的时间都小于0.3s,则两点的深度都小于A、C、E。因为0.16S>0.14s,所以B点的深度大于D点,故选C。
(2)“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
36.【答案】(1)解:根据v= 可得,自行车完全通过两条车道的时间:
t0= = =1.5s
答:若自行车以6m/s的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则自行车完全通过两条车道的时间是1.5s
(2)解:最小值的时候是自行车车速慢,自行车的车头刚好和汽车的车尾接触,汽车行驶的距离s1=22.5m+4.5m=27m,
v1=54km/h=15m/s,
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 = =1.8s,
自行车通过的路程s2=3.6m+0.9m=4.5m,
自行车行驶的最小速度:v2= = =2.5m/s;
答:若自行车的车头与这辆轿车的车尾刚好相撞,则自行车的速度为2.5m/s;
(3)解:最大值的时候是自行车车速快,自行车的车尾碰到汽车的车头,汽车行驶的距离s1′=22.5m,
汽车行驶的时间t′= = =1.5s,
自行车通过的路程s2′=3.6m+0.9m+1.8m+1.8m=8.1m,
自行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2′= = =5.4m/s。
自行车速度应小于2.5m/s或大于5.4m/s才能避免与轿车相撞。
答:自行车速度应小于2.5m/s或大于5.4m/s才能避免与轿车相撞。
【解析】【分析】(1)当自行车完全通过两条车道时,它行驶的路程等于两条车道宽与自行车长之和,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通过时间即可。
(2)若自行车的前轮与这辆轿车的车尾刚好相撞,那么汽车行驶的距离s1等于车头到BC的距离与车长之和,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汽车的行驶时间。此时自行车车头通过的距离s2正好等于右边车道的宽度与车身右边到中间隔离带的距离,最后根据 计算出自行车的最小速度即可。
(3)当自行车的速度最大时,自行车的车尾碰到汽车的车头,即汽车行驶的距离s1'=22.5m,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汽车行驶的时间。此时自行车通过的路程s2'=右边车道宽+车身到中间隔离带宽度+车宽+自行车长,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自行车的最大速度,据此确定自行车车速范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