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综合检测4第4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综合检测4第4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7 16:4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四)
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是用于水灾中的救援救生物品。第2题,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和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影响应急时间。
【答案】 1.D 2.C
3.有关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配合,可以得到有关气象灾害的更为准确的信息
B.通过生物技术转变农作物的基因,可以增强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C.喷洒巨毒农药,扑灭病虫害
D.激光预测云层降水
【解析】 目前人们已经能够通过激光预测云层降水,通过生物转基因技术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这是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具体应用。而喷洒剧毒农药扑灭病虫害是一种传统的灭灾方式,是一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答案】 C
4.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  )
①人口普查 ②森林火灾的监测 ③矿产资源的勘探
④确定考察地点的高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遥感技术可用于资源勘探和环境灾害监测。
【答案】 C
5.个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正确应对态度是(  )
①了解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②尽可能在灾害发生前及时躲避
③对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从容对待,不管不问
④参加社会的防灾保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个人应对自然灾害应遵循“十字要决”,应通过平时学习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尽可能在灾害发生前及时躲避,参加社会的防灾保险,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而且注意观察各地的自然异常变化,并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答案】 C
6.国际减灾十年重点针对的自然灾害中不包括(  )
A.地震 B.水灾
C.火山爆发 D.沙漠化
【解析】 “国际减灾十年”减灾活动的重点是针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而沙漠化是一种渐变性的自然灾害。
【答案】 D
全球定位系统(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及时间数据。据此回答7~8题。
7.森林发生火灾时,GPS的主要作用是(  )
A.交通导航        B.绘制地图
C.灾情跟踪 D.通讯联络
8.救灾物资空投,利用GPS主要是为了(  )
A.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B.提高空投精确度,让救灾物资尽快投入使用
C.缩短空投距离
D.减少人员伤亡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定位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由于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减灾防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
【答案】 7.C 8.B
9.云南东川小江流域泥石流多发,主要治理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 ③封山育林 ④打坝淤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针对本区的泥石流灾害,其治理主要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同时治沙造田,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答案】 B
10.在我国,应重点加强监测预警的灾害是(  )
①地震 ②旱灾 ③台风 ④暴雨洪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地震、台风、干旱、暴雨洪涝都是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但干旱灾害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地震、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具有突发性,造成的危害大,因此需加强监测预警。
【答案】 C
二、综合题(40分)
11.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10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79亿 元,其中福建省和广东省分别为33.10亿元和30.62亿元,约占风暴潮灾害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7%。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福建省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解析】 风暴潮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以8~9月最集中,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春秋季节,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
【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福建省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2.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
【解析】 读图可知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均为“地上河”,如果流域内降水较多且多暴雨时,极易发生洪水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调节河道的洪水流量,加固加高大堤,河道清淤,建分洪区,流域内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等。黄河的部分河段(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初冬和春季都易发生凌汛。
【答案】  (1)均为地上河 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沉积严重,河床抬高,堤坝加高;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夏(或夏秋)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
(3)(如下图) 河流有结冰期,河水从低纬流向高纬。
(4)蓄水以调节荆江河道的洪水流量。 植树造林、加固堤坝、退耕还林还湖、河道清淤、建分洪区、人工裁弯取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