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挑山工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挑山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虽然身担重任、走的路程却比游人多一倍,三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就能达到目的的一种精神。
【课标要求】:
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挑山工》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表达方面很有特色。作者先整体介绍,勾勒人物形象;再选取典型人物,丰满挑山工的形象。通过动作、外貌、语言的具体描写,刻画出挑山工的精神品格。课文开头抓住挑山工动作,从两方面介绍他们是如何肩挑重物登山的:一是利用胳膊的甩动保持身体平衡;二是走折尺形路线,说明这样走“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接着,作者通过对事实的描述,告诉读者“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文章以对“一幅画”的描绘结尾,再次突显了挑山工的人物形象。一句“我需要它”耐人寻味,突出“挑山工精神”的时代代价,引发读者深思。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独立完成识字学习的能力,有一定学习自主性,能学会按要求查找课外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也能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泰、杖、敞、拘、蕴”5个生字。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朴素的的话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的话中所包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从中受到启发,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向上攀登的精神。
【教学策略】讲授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的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三、教学活动
(一)板书课题,图片导入
1.板书课题:挑山工。
2.谈话出示泰山图片——在五岳之首泰山,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游览过泰山。杜甫在游览完泰山后留下千古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国当代作家冯骥才老先生在游览完泰山后不仅写下《挑山工》这篇文章,还亲自为文章画了插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出示挑山工插图。
3.听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完后你是否和老师一样产生了疑问?
预设:冯老为什么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他又从这幅画汲取了什么力量?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发生在挑山工身上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注音认读:
泰山 拐杖 敞开 拘束 包蕴
找出易错读音:后鼻音“杖、敞”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课文以“挑山工”为题,这篇课文先后写了什么?根据提示标出段落的起止: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②全文共写了“我”和这位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从中说明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挑山工是怎么登山的?
①找找挑山工是如何登山的?用“——”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
“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动作描写)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折尺形)
②尝试画出挑山工和游人路线图,联系下文,折尺形的登山路线的好处和不足是什么?
③出示描述泰山的资料,读完后你又有什么体会?
资料:泰山为我国五岳之首。泰山主峰1545米,从山脚下爬到玉皇顶共7.3公里,石级6300余级。石级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90度。其峻拔艰险,平常人至此,往往顿生惧意。
总结:泰山台阶很陡,路线很长,平常人走路都会害怕,可挑山工不仅负重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真的很难。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的疑问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挑山工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不比游人慢?
(五)以疑促读,悟人物语录
1.挑山工的话包含哪些内容?蕴含着什么哲理?
小组交流,对比感悟:挑山工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2.交流讨论: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应该怎么理解
3.过渡:挑山工是只走一天吗?
预设:“他家住在山脚下,他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了,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师生分角色朗读
老师:当游人饱览壮丽山色时?
学生: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老师:当游人诵读凿在石壁上的题句时?
学生: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形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形,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老师:当游人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时?
学生: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五)拓展延伸,以文带文
1.作者需要挑山工的精神,你需要它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在学习上,我退步了,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上,我遇到了难题,我应该____________。
2.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坚持不懈”的名言勉励自己。
完成课外阅读《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