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课后强化作业: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课后强化作业: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27 19:02:55

文档简介

专题七 第1课
一、选择题
1.《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
A.国家权力的中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C
【解析】 由“1688年”时间提示可知,此改变为“光荣革命”,这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逐步限制国王权力,为英国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奠定了条件。A、B、D中“决定性”、“建立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都发生在《权利法案》颁布后。
2.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答案】 B
【解析】 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限制,使其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被套上“紧箍咒”意即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是起到了此作用。
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问“她什么都不做”和女王在位的时间“1837—1901年”,此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确立,议会权力至高无上,君主“统而不治”。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
A.君主立宪制 B.代议制民主
C.两党制 D.责任内阁制
【答案】 D
【解析】 这段材料反映了英国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符合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故选D。
5.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内阁首相是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
B.议会对内阁负责
C.内阁对首相、议会负责
D.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与辨析能力。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是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形式上对国王负责。故与之不符的是B。
6.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答案】 D
【解析】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英国的责任内阁则是行政机构,因此答案为D。
7.余秋雨在《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跨了”什么(  )
①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②1688年的“光荣革命”
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革命性”的一面,其中①③④均符合题意。②是资产阶级与守旧势力妥协的产物,应排除,故选C项。
8.(2013·南通)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直接依附于国王者不可担任下院议员,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这表明,英国(  )
①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
②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③议会权力高于国王
④首相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1701年”,①责任内阁形成于1721年;②表述明显错误;材料规定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③正确;议会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④错误。故选B项。
9.四名高一的学生参观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时讨论英国与上海世博会,你觉得他们的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
A.《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客观上加快了上海的发展
C.英国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统而不治”
D.在英国,首相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在英国政体下,掌握立法权的是议会,而不是首相,首相掌握的是行政权,A、B、C三项均正确,故选D。
10.下列关于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融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于一体的混合物
②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③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
④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临朝不理政”,游离于政党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1694~1778)《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3)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上述评述是否可信?为什么?
【答案】 (1)特点:以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实现代议制民主(或者答与封建势力妥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法治方式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2)理解: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光荣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3)判断:不可信。理由:文学家、思想家的作品和言论往往带有主观臆断性,根据自己的好恶褒贬时政,存在一些与事实相悖之处。(如:“这些权利普及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这一说法就不符合18世经中后期的英国社会现实。)判断:可信。理由:君主立宪制建立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最终建立起法制社会;随着英国代议制的逐步完善,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不断完善。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三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从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表现: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了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启示: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专题七 第2课
一、选择题
1.11年前美国正式对伊拉克宣战,当时在开战后,美国需要调动某航空母舰去海湾,请问谁有权批准调动(  )
A.国防部 B.众议院
C.参议院 D.总统
【答案】 D
【解析】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故调动军队的权力属于总统。
2.(2013·深圳高一期中测试)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  )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议会、首相、上议院 D.首相、议会、上议院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故选B。
3.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弹劾甚至险遭审判,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进行弹劾和审判权力的是(  )
①参议院 ②众议院
③联邦法院 ④内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对总统和文官的弹劾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故选C。
4.下列关于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是本国权力的中心
B.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C.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可以选举产生本国的政府
D.议会多数党的领袖都是首相
【答案】 B
【解析】 英国议会是本国权力的中心,美国权力的中心是总统,故A项错误;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都有一定任期,这是代议制的特点,故B项正确;英国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组成政府,而美国政府是由总统任命组成,故C项错误;D项只符合英国。
5.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决总统所决定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有(  )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两者相互限制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以三分之二多数……”体现了民主原则。
6.“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各州“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人口的实际统计应按“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美国宪法的这些规定 (  )
A.切实保障了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B.确认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一次
C.旨在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D.体现了施政举措上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材料,众议院议员所占比例与各州人口挂钩,说明宪法的这些规定是为了协调大小州的矛盾,C项符合题意。
7.(2013·天津模拟)“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的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  )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答案】 C
【解析】 材料意思是有钱才能当议员,才能参政,因此资产阶级的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穷人没有钱,其政治权利被忽视。
8.(2013·长春调研)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如地方教育、卫生等,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①入选;联邦政府分为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故②入选;国会参、众两院职能不同,众议院提案,参议院审议,双向制衡,故③入选;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向议会负责,美国并不实行内阁制,而是实行总统制,故排除④。
9.(2013·莱芜统考)下面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  )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美国民主党、共和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④的表述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A。
10.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  )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 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的原则 D.都具有民主性
【答案】 B
【解析】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通过分权得以集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特点;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民主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1995年商务版《美国历史》上册
请回答:
(1)独立战争后“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这样的州政府存在哪些弊端?
(2)依据1787年宪法所成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
(3)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弊端:各州拥有较大的权利,无法制定统一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发展。
(2)组建了联邦制国家,确定了中央集权的原则;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权力分割,互不侵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
(3)①在美国建立起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②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③突出表现“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④调节了大小州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12.(2013·福州一中期中考试)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摘编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里的“笼子”指白宫)
——摘编自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材料三 下面是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比较项目
美国
英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任职
任期制

国家元首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通过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补充完成材料三的表格,写出①②③④所对应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在性质和作用上的相同点。
【答案】 (1)权力: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立法权,司法权。意义: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权力相互制约、平衡)。
(3)总统共和制 选举 终身制 总统
(4)性质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任答一点)作用相同点:都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专题七 第3课
一、选择题
1.(2013·北京朝阳区期中统考)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答案】 D
【解析】 题干反映了法国确立共和制的道路曲折反复,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2.(2013·台州高一检测)2012年5月15日法国举行总统职权交接仪式,弗朗索瓦·奥朗德已正式入主爱丽舍宫。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之规定,法国总统(  )
①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②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③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④有权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1875年宪法的理解能力。依据该宪法的规定,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而不是参议院,排除含②的选项,①③④与史实相符,故选D。
3.根据各国宪法,有权解散议会(国会)的是(  )
①英国国王 ②美国总统 ③法国总统 ④德国皇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故①、②排除,选D项。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和议会互相牵制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反映出的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
5.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议会民主政治的共同之处是(  )
A.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B.政府都对议会负责
C.元首可直接解散议会 D.议会都实行两院制
【答案】 D
【解析】 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议员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议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由此可排除A项,肯定D项。法国的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同对议会负责,德国是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排除B项;法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德国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故排除C项。
6.(2013·日照高一检测)有观点认为:“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下列哪一项表述能够证明上述观点(  )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C.议会具有监督政府权力 D.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
【答案】 B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皇帝权力巨大,具有专制色彩,这不是进步,排除A;议会不具备监督政府权力,也不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D。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体现民主,是进步的。
7.(2013·吉林一中期末考试)“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答案】 B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了德国皇帝可任命官员、召集或解散议会、签署或公布法律、统率军队——几乎总揽一切,因此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
8.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面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答案】 A
【解析】 A项是英国《权利法案》关于限制君主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9.下列图示中体现的民主内涵有(  )
①选举制 ②任期制
③集体领导的议会制 ④比例代表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近代西方代议制是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后建立的,实行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D项。
10.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  )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巾选举产业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A排除;德国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美国内阁成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B排除;美国总统、德国首相不对议会负责,D排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12条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帝国皇帝。
第15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帝国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第63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的副署。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判断德意志帝国和1875年法国的政体类型。
(2)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主要权力范围有何相同点?
(3)两者虽有不同,但都共同反映了近代哪一种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答案】 (1)政体类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1875的法国:民主共和制。
(2)相同点:国家元首有行政权,都是本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代议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