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专题归纳课3种群数量变动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专题归纳课3种群数量变动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8 06: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1.种群数量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分析及在生 产上的应用 2.在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J型曲线
含义:种群在“无限”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变化而变化,这类增长常呈指数增长,又称为J型增长。
3.在有限环境下的种群增长——S型曲线
(1)含义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随着生活时间的延续,环境条件的限制作用愈加明显,逐渐接近环境的负载量,即K值,种群个体数量就会停止增长,呈现S型曲线。
(2)特点
①S型曲线说明种群实际增长受到环境阻力的限制,因此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不是无限的。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②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率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高,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当N=K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③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当旅鼠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引起食物短缺和隐蔽条件恶化,此时的K值变小,因此会有更多的旅鼠饿死、外迁或被捕食。当旅鼠数量因死亡率的增加而下降到低谷时,植被又逐渐恢复,食物和隐蔽条件又得到改善,K值增大,于是旅鼠数量又开始增加。
4.生产应用
(1)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2)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应保证捕获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如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逐渐加快是从________点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________点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5)在图中的ab段,能否认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b点,种群数量增长快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S”型曲线的形成原因,增长速率的变化及实际应用。“S”型曲线的成因是环境资源有限,种群有K值。“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变大,后变小,最后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由于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时,应在K/2时,这时种群数量的恢复速度最快,获得的野生生物资源多。“S”型曲线的起始段与“J”型曲线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S”型曲线是在有限资源、空间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而“J”型曲线是在理想的无限的资源空间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这时由于种群已有足够的初始数量,且食物、空间资源充足,种群的出生率很大,而死亡率很小,故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 (1)d (2)b (3)a c (4)b (5)不能。“S”型曲线与“J”型曲线并不重合,图中种群数量增长仍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并不是理想的条件 (6)在此处,生物已达到一定的初始数量,而且已经适应了环境,此时的资源和空间比较充足,天敌较少种群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能是物种生存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重要方式。
1.种内斗争与种群密度的反馈调节种群密度的反馈调节
(1)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在种群密度低时,种内斗争较弱,种群的出生率高、死亡率低,种群密度会快速增大;当种群密度过高时,种内斗争严重,种群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种群密度会逐渐降低。通过这种调节,从而维持一个适宜的种群密度。
(2)实例:在蝌蚪密度大的水中,个体较大的蝌蚪能从肠道分泌物质,使幼小蝌蚪死亡率增加;桉树的自毒现象。2.种间关系与种群密度的反馈调节(1)种群密度大小影响该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种间关系。①当某种群密度大时,其食物会被过度消耗,其天敌会大量增殖,从而会使该种群个体被饿死或被捕食的几率增大,即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使种群密度降低。
②当该种群密度小时,其食物来源丰富,其天敌数量也不会太多,使该种群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从而使种群密度升高,在自然界中,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主要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调节并维持着种群密度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2)实例:一片草原上,牧草繁茂,食草动物就多,动物数量增加,引起牧草衰减,由于牧草衰减,又引起动物数量减少,继而牧草又恢复正常。 (2013·新乡期末)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竞争 D.捕食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中的竞争关系。解题关键是明确竞争关系的特点。分析图表数据可知,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两种生物生活在共同的空间里,争夺相同的资源,两种群的数量关系表现为此消彼长,可以判断为竞争关系。
【答案】 C专题对点演练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