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综合检测2第2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综合检测2第2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7 19: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二)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发展过程图,完成1~2题。
1.该地城市化过程中(  )
①土地由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②支柱产业由工业变为第三产业 ③工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④交通运输网由单一趋向综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促进图示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政策 ②科技 ③交通 ④工业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网络化不断加强,呈综合化趋向;交通和工业的发展带动城市规模的扩大,相应地原来城郊的部分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
【答案】 1.C 2.C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4.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2020~2030年乡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而中心城区和郊区人口比重均在增大,因此该时期乡村人口转移到了中心城区和郊区,选项A错误;2040年郊区人口比重超过乡村人口比重,因此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选项B正确;2050年乡村人口约占不到20%的比重,选项C错误;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与2000年相等,但该地区总人口增加,因此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比2000年有所增加,选项D错误。第4题,城市化=(城市人口/总人口)×100%,根据题目注释可知,2010年该区域中心城区人口比重约为40%,郊区人口比重约为10%,因此城市化水平约为50%,选项A正确。随着乡村人口转移到中心城区和郊区,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增长,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超过70%。
【答案】 3.B 4.A
下图是台湾岛轮廓图。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军事
6.图中众多河流的河口不能发育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径流量小
B.泥质海岸不利于港口城市建设
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
D.沿海台风出现的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
【解析】 台湾山脉直通东海岸,而西部为宽阔的平原,因此,东部城市少,西部城市多。台湾岛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因而众多河口处未发育成城市。
【答案】 5.B 6.C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  )
A.聚落人口规模越大,其数量就会越多
B.聚落人口规模越小,其数量就会越少
C.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D.城市人口在32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C.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D.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第8题,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案】 7.C 8.C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序号代表不同类型的功能区。读图,回答9~10题
9.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工业区②文教区③居住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B.①工业区②商业区③仓储区④居住区⑤文教区
C.①居住区②工业区③文教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D.①商业区②仓储区③工业区④居住区⑤文教区
10.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距市中心远近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
B.③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
C.交通通达度对④功能区影响不大
D.⑤功能区受行政因素影响最大
【解析】 第9题,①靠近铁路,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较小,此处建工业区较合适;②在环境较好的地段,建文教区合适;④交通便利或在市中心非常利于市民购物,是很好的商业用地。第10题,距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居民区受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影响,常形成住宅区;交通通达度对商业区影响很大。
【答案】 9.A 10.B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回答11~12题。
11.美国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12.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解析】 第11题,美国纽约等大城市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欧洲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和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现代化大楼一般很少。第12题,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建筑物追求线条简洁、整齐是西方建筑的特点。
【答案】 11.C 12.D
二、综合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05年
苏南地区
59.6
67.0
苏中地区
37.7
46.3
苏北地区
31.2
39.5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
(4)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区域开发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因而会导致能源的短缺、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资源的减少等问题,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三废”的大量产生。第(4)题,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应承接上海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苏中借助淮河加强区域开发。而苏北地区应加大工业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996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3)①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③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④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ACD
14.下图为某城市地形与交通线路图,利用城市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交通网来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与D地的住宅区,____________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是低级住宅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及交通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首先,正确判读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图中为一等高线示意图,中部低、周边高;A、B处交通通达度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C、D离市区稍远。其次,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三个基本功能区的分布区位要理解,特别是住宅区的背向发展的原因及状况。
【答案】 (1)B 该地交通网密集,位于市中心
(2)C B地土地利用紧张、租金高、环境问题较严重;C地在城市的外缘,土地资源充足,靠近铁路
(3)D 在城市的外缘,地势较高,空气较好,交通方便
A 低级住宅区地势较低,往往在中心商务区与工业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