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四)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早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 220人遇难,失踪70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地震发生后,一批药品可采取哪种运输方式从成都直接运往灾区( )
A.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运
2.灾后重建需要大量钢材,若一批钢材需从西宁运往玉树,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运
【解析】 第1题,急救药品需要尽快运往灾区,应选择速度最快的空运。第2题,目前,西宁到玉树只有公路可以直达。
【答案】 1.A 2.B
2010年4月28日,中国最长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全线贯通,通车后市民开车5分钟即可到黄岛。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国内长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社会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科学技术因素
4.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意义的是( )
A.带动了隧道沿线经济的发展
B.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C.缓解了青岛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证明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解析】 第3题,在现代交通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影响,成为决定性因素。第4题,可以逐项进行分析:A项,隧道在海底,不能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可促进隧道两端地区的经济发展;B项,胶州湾海底隧道建成后,从青岛到黄岛仅有5分钟的车程,可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C项,海底隧道在市中心以外,不能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D项,一条隧道的成功建设不能证明我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答案】 3.C 4.B
(2012·聊城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6.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7.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
A.运输距离 B.运输质量
C.运输速度 D.运输数量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城市三个时间段城市地域形态和城市的面积大小判断,建国后,公路对该城市形态影响最大,城市化建国后先慢后快。第6题,地形为城市规模扩大提供空间。第7题,在同城市范围内来说,都属于短距离运输。
【答案】 5.D 6.A 7.A
下图为某区域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若图中线段表示河流,则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9.若图中线段表示公路,则该区域商业中心最可能出现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 第8题,支流水运条件差,商业网点密度小,故选A。第9题,若图中线段表示公路,则乙处为交通路口,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 8.A 9.B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左右,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与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动车追尾,造成40人遇难,百余人受伤。据此回答10~12题。
10.高铁的建设反映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 )
①大型化 ②自动化 ③高速化 ④专业化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保障动车安全运行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RS和GPS D.GPS和GIS
12.“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救护车为将伤者尽快送入医院,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MS
C.GIS D.GPS
【解析】 第10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向高速化、专业化发展。第11题,本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动车运行中的车况,如车速及其所在位置等需要运用GPS技术进行监控;同时结合GIS技术,可以掌握和调整其运行状况。第12题,本题考查GIS技术的应用。为尽快将伤者送入医院,通过GIS技术了解路况信息及最近的医院位置,为救护车选择合适路线。
【答案】 10.D 11.D 12.C
二、综合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读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甲城历史悠久,乙是传统港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城早期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乙港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为新建成的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发展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B是连接甲-丁的公路选线方案。你认为哪条较合理?为什么?
(4)分析炼铝厂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 第(1)题,由题干可知,甲城位于东亚沿海,故气候温暖湿润,从图示信息可知,甲城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地形平坦;既利于农耕,又具有强大的供水和运输功能。第(2)题,乙港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会有泥沙淤积。第(3)题,公路选线的原则是尽量缩短里程、沿等高线延伸,以减少工程投资。第(4)题,炼铝厂是动力指向型的企业,有严重污染。
【答案】 (1)地形平坦,气候暖湿,利于农耕;位于河流交汇处,供水和运输功能强大
(2)泥沙淤积,航道变浅 避风浪且水深的优良港湾;地形平坦
(3)B合理 原因:B线沿等高线延伸,路面平坦,易于施工,且利于汽车安全行驶;新建线路段投资少,联系了乙港区。
(4)有利条件:能源丰富;接近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等。不利影响:污染大城市水源;产生酸雨危害等。对策:发展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之路;在炼铝厂附近建硫酸厂,变废为宝;在炼铝厂附近建污水处理厂,废水达标排放;将炼铝厂迁到适合的地方等。
14.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区地形基本形态明显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仅就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而言,图中居民点分布有哪些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处为当地商业中心。就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看,该地成为当地商业中心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以等高线为切入点,考查聚落的分布及商业中心的布局,解题关键是分析图。 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以200 m等高线为界,明显地分为山区和平原两部分,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并近河分布,这里不仅地形平坦,而且交通便利。
【答案】 (1)山区 平原 (2)分布在平原上 多沿河分布 (3)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