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2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归纳提升+综合检测(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2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归纳提升+综合检测(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7 20:45:16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二)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5分×12=60分)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你挑水来我浇园”“我织布来你种田”。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________时期。(  )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
2.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由材料可知,戏中所唱的为农业文明时期的现象。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答案】 1.B 2.C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  )
A.公众的接受与参与
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C.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
D.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
5.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下列行为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  )
A.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我国乡村地区大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B.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D.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解析】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老龄人口比重也较大,但目前就业人口正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而且劳动力过剩的状况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存在;农业资源虽然日趋紧张,但因为还有大量的中、低产田,农业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所以农产品增产的潜力还很大,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的说法不确切;环境污染局部虽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环境仍在日趋恶化;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还将迅速增加,但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首先是公众的接受与参与,只有全体群众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首先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其中也隐含着地区之间的公平,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 3.D 4.A 5.D
(2013·临沂高三检测)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但能源结构不合理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完成6~7题。
6.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改变该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该地区的能源消费以秸秆、煤炭、薪柴为主,燃烧秸秆、煤炭、薪柴会造成大气污染,燃烧秸秆会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第7题,从使用新能源和节约能源两方面解决上述环境问题。
【答案】 6.A 7.D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石油资源的日渐紧张,大力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产是我国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家发改委却紧急叫停了玉米加工乙醇的项目审批。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8~10题。
山东邹平西王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
8.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分析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9.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处有(  )
①可促进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 ③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程度  ④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⑤带动粮食生产和粮食深加工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0.国家停止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审批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用玉米生产乙醇比用其他生物原料的成本高 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③我国玉米生产供不应求
④会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8题,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清洁生产从产品的源头到末端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9题,可用排除法。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与汽车需求量有关,与燃料的种类关系不大。第10题,用玉米加工乙醇使玉米的需求量增多,种植面积增大,必然导致农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会导致粮食数量减少,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答案】 8.D 9.B 10.D
2012年某高校组织地理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他们沿黄河中游龙口至府谷段行程70千米,发现黄河沿岸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五县旗部分地方在河床挖砂、采矿,拦河造地,随意向黄河排放废水废物,任意损毁古建筑和自然景观,黄河中游水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据此回答11~12题。
11.材料中对黄河中游龙口至府谷段进行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是(  )
A.调查访问 B.野外实地考察
C.问卷调查 D.随走随问
12.对黄河中游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属于(  )
A.综合性调查的内容
B.自然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
C.专题性调查的内容
D.人文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
【解析】 第11题,深入野外实地考察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获取第一手资料。第12题,综合性调查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分布,人口、聚落分布,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综合性较强的内容,专题性调查分自然地理专题和人文地理专题,它强调对某一层面的专题性问题的调查研究。
【答案】 11.B 12.A
二、综合题(40分)
13.(2012·德州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年平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损失耕地100万亩。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263.62万平方千米,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项紧迫任务,需长期努力。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对应的空白框内。(8分)
A.毁林开荒 B.土壤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过分施用化肥
(2)(多选)图中“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主要指(2分)(  )
A.半干旱地区农田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开垦
C.草原地区过度放牧
D.林区的超量采伐
(3)该图反映了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非常大,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4分)
【解析】 第(1)题,按照图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可回答。第(2)题,“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可理解为对现有土地不合理使用,超过了土地生产能力,而出现生态问题。半干旱地区农田的不合理灌溉往往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半湿润地区陡坡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草原过度放牧,会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林区的超量采伐,会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第(3)题,结合图和教材可回答。
【答案】 (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ACDB
(2)ABCD (3)人口压力 深刻的环境危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
材料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中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材料二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三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D代表的地理事物是:A矿产地是________;D处是________山脉。(4分)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8分)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6分)
(4)柴达木盆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8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地形(地势最高的盆地,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之间)、气候(独特的高原气候、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光照强、晴天多、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气候干旱)、资源(察尔汗钾盐、茶卡的池盐、锡铁山铅锌矿、涩北等地的油气资源)、生态保护(柴达木盆地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它具有较为独立的水系,与三江源地区无直接的联系。在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不会对该地区以及周边的其他地区,包括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和工业(柴达木盆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铜铁”五大化工循环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圈)、农业(种植业以耐寒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春小麦、青稞,经济作物:油菜、蔬菜等)、能源(除常规能源外,今后要大力开发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对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分析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答案】 (1)察尔汗 祁连
(2)电力工业 建材工业 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3)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
(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
课件32张PPT。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