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2单元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课件+课后知能检测(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2单元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课件+课后知能检测(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7 20:42:54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2012·泰安高二检测)阅读下面四幅漫画,完成1~2题。
1.漫画中人类的行为会加剧气候变暖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解决四幅漫画中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寻找资源的替代品 B.提高资源利用率
C.控制人口规模 D.减少浪费
【解析】 第1题,矿物燃料的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植被破坏则会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二者都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第2题,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因此解决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规模。
【答案】 1.C 2.C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3.39亿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大量迁入
4.人口数量的较快增长给我国造成的巨大人口压力主要表现在(  )
①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压力大
②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③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④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下列既属于我国基本国策,又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
①环境保护 ②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③计划生育 ④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3题,我国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基数大,导致增长总量居高不下。第4题,由于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环境压力大,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而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第5题,禁止乱砍滥伐不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答案】 3.A 4.D 5.A
到202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在18.05亿亩,这是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结合我国国情,回答6~8题。
6.我国建设占用耕地面积较大的两种情况是(  )
①大型工程 ②城市化 ③交通道路 ④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我国生态退耕较多的两个省区是(  )
①甘肃 ②内蒙古 ③山东 ④江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18亿亩的耕地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
①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
②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占地
③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④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6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交通道路建设快速发展,占用耕地面积较大。第7题,四省区中,甘肃、内蒙古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境问题突出,生态退耕较多。第8题,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会导致生态问题;禁止建设占地不符合现实。
【答案】 6.B 7.A 8.C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农业
B.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C.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
D.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及污染物的低排放
10.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合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西藏 B.海南
C.广东 D.河南
【解析】 第9题,循环经济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重要表现,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故A项错。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循环经济是以玉米种植为核心,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河南省是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其他三个省区玉米种植极少。
【答案】 9.A 10.D
资源环境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大规模地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环境急剧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采用科学标准的体系全面测量中国绿色GDP,能较好地全面考核中国的资源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据此完成11~12题。
11.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的是(  )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现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1题,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得到的计算结果,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与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它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第12题,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答案】 11.A 12.D
二、综合题
13.如何走出贫困、人口增加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如何形成良性循环奔小康,是山区人民关心的大事。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各项是甲图三者(圆圈中内容)发生联系的中间环节,请将代码填入甲图方框内。
A.毁林开荒、增加耕地
B.目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的需要
C.社会保障不完善,需要养育更多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2)由甲图得出的启示:人口发展的原则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中的部分项目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实现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的有效措施,请选择正确的代码填入乙图方框内。
D.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E.农林牧综合治理
F.水土流失减轻 G.粮食单产提高
(4)上题四项有效措施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较大压力,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如果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势必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承载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而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农林牧综合治理。
【答案】 (1)图略(①C ②A ③B)
(2)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图略(④E ⑤F ⑥G ⑦D)
(4)E(农林牧综合治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全球环境中,环境激素又悄悄地袭击着动物和人类,它是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类有害化学物质的俗称。目前已知的环境激素至少有70余种,主要有:农药DDT、用于电器产品和塑料制品中的多氯联苯,制造碳酸酯树脂的双酚A,塑料增塑剂中的邻苯二甲酸酐类,润滑油添加剂中的已二酸,常用塑料聚苯乙烯,海洋防污涂料(防止贝类附着船体)三丁锡和三苯锡以及氯丹、贡、酞酸脂、壬酚等化学物质。近年,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家喻户晓的“二恶英”,便是环境激素中最典型的一种。
环境激素已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人类要在短期内清除它们已不可能。这就意味着人类已别无选择,惟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判断正误。
①环境激素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在体内合成的。(  )
②人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是环境激素的主要来源。(  )
③人类使用环境激素是因为它能使动、植物迅速生长,而且对人类影响很小。
(  )
④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环境激素增多。
(2)为什么说人类短期内不可能消除环境激素?
(3)(多选)人类目前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的措施有
(  )
A.尽量减少向环境中释放有害化学物质
B.推广绿色化学(环境无害化学)
C.不随便焚烧垃圾
D.避免食用受污染严重的近海水产品
E.多饮茶,多吃谷物及绿叶菜等
F.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
【解析】 第(1)题,环境激素是人类活动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类有害化学物质的俗称;环境激素主要来自农业农药、化学工业制成品、含氯的化合物、焚烧垃圾等;环境激素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大。第(2)题,环境激素已遍及世界各地,短期内消除已不可能。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回答。
【答案】 (1)①× ②√ ③× ④√
(2)环境激素目前数量已经非常多,且遍布世界各地,绝大部分不易分解。
(3)ABCDEF
课件53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 我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 国际社会 最多 人口、资源、环境 控制人口 保护环境 人口战略 人口结构 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 资源战略 人均 资源短缺 科技进步 资源节约型 环境战略 生态破坏 生态建设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体制 稳定战略 核心 前提 归宿点 发展经济 可持续发展 社会和经济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及采取战略 课时作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