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根据各省区的轮廓特征,可以判断出①是江西省,②是河南省,③是吉林省,④是贵州省;我国西部大开发包括大西北的陕、甘、宁、青、新、内蒙古和大西南的川、云、贵、藏、桂、渝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答案】 D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据此完成2~4题。
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3.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4.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解析】 对一个地区来说,农业基础薄弱、水土流失严重和自然资源不足都可以通过人类劳动进行改造,而改造又主要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所以对经济起制约作用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国家政府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总是有一定的限额,也不可能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竞争,也就没有进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目的主要是协调全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 2.A 3.B 4.B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几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C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解析】 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虚线为分水岭。几千年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西北地区河流经常出现断流,居民点也随着河流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5.A 6.B
读我国某区域水系和铁路分布图,完成7~9题。
7.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8.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方式比较粗放
9.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解析】 图中铁路都布局在支流的汇集处,即河谷地带。由图中经纬度判断为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多为瘠薄的红壤,土质黏重,酸性强,单产低。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进行综合开发,比如发展立体农业和对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答案】 7.A 8.C 9.D
下图为某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农业生态模式在我国最适用的地区是( )
A.西北绿洲地区 B.南方低山丘陵
C.东北平原及山地 D.华北平原
11.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染物资源化 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林草植被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解析】 第10题,由图中的水田、丘陵、沼气等可排除西北绿洲、东北平原及山地、华北平原;第11题,由图可知,沼气燃料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提供沼肥实现有机质还田,将粪便、秸秆等变成沼气、沼肥等资源;第12题,由图可知,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林草植被可提供水源,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效。
【答案】 10.B 11.A 12.B
二、综合题
13.阅读西部大开发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1999年11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西部大开发列为2000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以后,西部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
材料二 西部经济地带各省区
(1)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与东部经济地带相比,差距较大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上讲,西部经济地带大多为________________,对农业的发展不利。从地理区位上讲,西部经济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与东部经济地带差距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东部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基础好于内陆地区
②东部经济地带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③东部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优于西部经济地带
④东部经济地带改革开放起步早
⑤东部经济地带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图中,我国已建成的三个现代化航天基地,其中发射“神舟”号系列飞船的航天基地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填数码),地理纬度最低的航天基地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填数码)。
(4)图中省区⑤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图中省区①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解决这两省区生态问题的共同措施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省区②的最大城市是________,该市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该城市形状狭长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6)在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要抓好________和________,此外还要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________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西部地区落后的原因、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有关的一些地理事物。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但资源丰富,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图中①为陕西省,②为甘肃省,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的最大城市兰州周围地区有色金属丰富,接近黄河上游的许多水电站,电力充足。城市地处黄河谷地且受地形的影响,形状狭长。
【答案】 (1)干旱区或高寒区;地形多为高原、山地、盆地,海拔较高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2)C (3)② ⑥
(4)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或退耕还林、还草)
(5)兰州 电力充足(附近有刘家峡、龙羊峡水电站),靠近玉门油田和金昌有色金属矿产地 地形 河流
(6)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科技
14.根据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表1 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状况 (单位:%)
年度
地区
2001
2002
2003
西部12省市区
东部11省市
21.0∶40.7∶38.3
10.9∶48.7∶40.4
20.0∶41.3∶38.7
10.2∶47.3∶42.5
19.4∶42.8∶37.8
9.3∶50.9∶39.8
表2 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状况 (单位:%)
年度
地区
2001
2002
2003
西部12省市区
东部11省市
61.1∶12.9∶26.0
42.0∶27.6∶30.4
59.9∶13.3∶26.8
40.4∶28.0∶31.6
58.1∶13.9∶28.0
38.1∶29.8∶32.1
(1)根据上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3)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说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的状况,并与东部进行比较。
【解析】 第(1)题,河西走廊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大气降水较少,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祁连山冰雪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在山麓地带形成绿洲,绿洲彼此相连,形成绿色走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第(2)题,若农业用水过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加上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旺盛、大风等自然力的作用,土地资源将会严重缺水,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第(3)题,在分析时,要注意辩证地看问题,将表格中涉及的数字语言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注意语言的概括性与简练性。
【答案】 (1)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沙漠广布;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主导自然条件是水。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此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3)①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低。②从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与东部地区就业结构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