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17 16:4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时有章可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二氯甲烷(沸点)和四氯化碳(沸点)的方法是蒸馏
B.用乙醇、乙醚、乙酸乙酯等作萃取剂可以萃取碘水中的
C.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其分子中一定含有杂化的碳原子
D.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标准状况下)和,据此可计算出其实验式为
2.下列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中,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
A. B. C. D.
4.某离子液体结构如图,其中Q、R、T、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基态T原子和Y原子的最外层均有两个单电子,Q、R、X和Z的质子数均为奇数且之和为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负性: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 C.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D.T形成的单质可能为共价晶体、分子晶体或混合型晶体
5.下列有关共价键的描述,错误的是
A.键能: B.键长:
C.共价键极性: D.分子中的键角:
6.工业上制备保险粉的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的结构示意图为
B.NaOH的电子式为
C.HCOONa中含有键和键的数目之比为3∶1
D.基态S原子核外价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
7.光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利用反应可用于制备光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非极性分子 B.的电子式为
C.、分子间均能形成氢键 D.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l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与CO2的分子立体构型均为直线形
B.SiO2中的键长大于CO2中的键长,所以SiO2的熔点比CO2高
C.H2O和NH3中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D.凡是具有规则外形的固体都是晶体
9.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N原子均是杂化
B.一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共含有15个σ键
C.分子中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D.三聚氰胺属于极性分子,故极易溶于水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时X原子2p轨道上有3个电子,Y位于ⅡA族,X与Z处于同一主族,W的单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B.X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
D.W的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1.已知H2O2的分子空间结构可在二面角中表示,如图所示,则有关H2O2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的正、负电中心重合 B.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C.它是极性分子 D.它是非极性分子
12.一种由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化肥、药物、木材防火剂,其中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与Y、Z均相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Z>X>Y
B.XW3和ZW3的键角前者大于后者
C.该化合物的阴离子中除W元素外,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D.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13.在有机物分子中,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该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当该有机物发生下列化学变化时,生成的新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A.与新制银氨溶液共热 B.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C.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D.与发生加成反应
14.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原子序数为11与9的元素能够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
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含多个原子的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15.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原子序数等于其它三种原子序数之和,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为n(W)+n(X)=n(Y)=n(Z),化合物M与N均由这四种元素组成,它们有如下性质: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 B.X、Y、W三种元素形成的酸可能是弱酸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沸点:Z>Y D.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有非极性键
二、填空题
16.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K=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2(水杨酸)___________K(苯酚)(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7.磷化氢(PH3)是一种剧毒气体,是最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也是一种电子工业原料。
(1)在密闭粮仓放置的磷化铝(AlP)片剂,遇水蒸气放出PH3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反应PH3+3HgCl2=P(HgCl)3+3HCl,可准确测定微量的PH3。
①HgCl2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HgCl2属于_____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②通过测定溶液________变化,可测定一定体积空气中PH3的浓度。
(3)一种用于处理PH3废气的吸收剂成分为次氯酸钙80%、锯木屑(疏松剂)15%、活性炭2.5%、滑石粉(防结块)2.5%。写出次氯酸钙将PH3氧化为H3P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8.计算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的价电子对数,并根据已学填写下表
物质 价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电子对空间构型 轨道夹角 分子空间构型 键角
CO2
BF3
CH4
H2O
NH3
PCl3
19.Xe是第五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与F形成的XeF2室温下易升华。XeF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下列对XeF2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推断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sp    B.sp2    C.sp3    D.sp3d
20.是制备锂电池的一种重要原料。
(1)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
(2)Li、H、O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已知和结构相似,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该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有较强的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1.完成下列填空
(1)沸点:___________(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高铁酸盐是公认的绿色消毒净水剂,请简要解释其原理___________。
22.(1)比较相同条件下微粒得到电子的能力Fe3+____Cu2+(填“>” 、“<”或“=”)
(2)已知Mg3N2遇水会剧烈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Mg3N2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同条件下冰的密度比水小,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3.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带“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
①CCl4______②BeCl2______③BCl3______④PCl3_____。
(2)计算下列微粒中带“ ”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①H2S______②PCl5______③BF3______④NH3______。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①H2Se______;②NH______;③BBr3______;④CHCl3______;⑤SiF4_____。
24.下表中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电子对,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完成下表中的空白处。
ABn 分子的立体构型 典型例子
n = 2 _______ _______
n = 3 _______ _______
n = 4 _______ _______
25.(1)橙红色晶体羰基钴的熔点为52℃,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该晶体中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配体中键与键数目之比是_______。
(2)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80°,并有对称性,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结构式为_______,1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乙醇、乙醚与水互溶,则乙醇、乙醚不能作萃取剂,故B错误;
C.分子式为的不饱和度为1,结构简式可能为,其分子中只有sp3杂化的碳原子,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未知有机物的质量,不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烃基是推电子基团,导致羧基中O H的极性减小,电离氢离子能力减弱,酸性减小,故酸性HCOOH>CH3COOH;Cl的电负性比H大,C Cl的极性大于C-H,导致羧基中O-H的极性增大,电离氢离子能力增强,酸性增强,C原子数相同时,Cl原子越多,酸性越强,故酸性CHCl2COOH>CH2ClCOOH>CH3COOH,故酸性最弱的是CH3COOH,B符合题意;
故选B。
3.A
【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含有C-H极性键,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
B.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B错误;
C.由阴阳离子构成,不存在分子,故C错误;
D.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4.A
【分析】Q、R、T、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Q只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最小,Q为H元素;阴离子中R得到1个电子形成4个共价键,R为B元素;Q、R、X和Z质子数均为奇数且和为22,X、Z的质子数之和为22-1-5=16,阴离子中Z只形成1个共价键,Z应为F元素,结X的质子数为16-9=7,X为N元素,基态T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均有两个单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为0元素、T为C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Q为H元素、R为B元素、T为C元素、X为N元素、Y为O元素、为F元素。
A.在相同的周期中,元素从左到右的电负性递增,相同的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地递减,电负性:H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BC.BF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且没有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故C正确;
D.C形成的单质可能为共价晶体(金刚石)、分子晶体(C60)或混合型晶体(石墨),故D正确;
故选A。
5.C
【详解】A.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越多,键能越大,故键能大小关系为:C-N<C=N<C≡N,A正确;
B.原子半径:I>Br>Cl,则两个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就越长,故键长大小关系为:I-I>Br-Br>Cl-Cl,B正确;
C.由于原子半径:F<N,元素的电负性:F>N,因此它们分别与相同原子H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元素一方的能力就越强,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故共价键极性:H-F>N-H,C错误;
D.都是三角锥形分子,但是原子半径F>H,导致N-F键键长>N-H键键长,所以N-F键之间的排斥力减小,键角变小,所以键角,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6.C
【详解】A.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所以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A错误;
B.NaOH为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所以其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HCOONa中含有3个键和1个键,所以HCOONa中含有键和键的数目之比为3∶1,故C正确;
D.基态S原子核外价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 ,故D错误;
答案选C。
7.C
【详解】A.CH4为非极性分子,3个H被Cl代替得到的CHCl3不再是正四面体,为极性分子,A错误;
B.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
C.H2O2、H2O分子内均有O-H键、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C正确;
D.COCl3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SO2中硫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有一个孤电子对,是V形分子,CO2中碳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无孤电子对,是直线形分子,A错误;
B.CO2是分子晶体,CO2的熔化与C=O键能没有关系,其熔化只需要克服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SiO2是原子晶体,其熔化要破坏Si-O共价键,共价键的强度远远大于范德华力,所以SiO2的熔点比CO2高,B错误;
C.水分子中中心原子氧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氨气中中心原子氮的价层电子对数也为4,均采取sp3 杂化,C正确;
D.晶体具有以下特点: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才是晶体,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三聚氰胺分子中单键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双键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故A错误;
B.分子中的单键为为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则三聚氰胺分子中共含有15个σ键,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三聚氰胺分子中单键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氮原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三聚氰胺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叠,是不溶于水的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时X原子2p轨道上有3个电子,则X为N元素;Y位于ⅡA族,则Y为Mg元素;X与Z处于同一主族,则Z为P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则W为Cl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镁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磷原子,磷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氮原子的2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则磷酸的酸性弱于硝酸,故C错误;
D.氯化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D错误;
故选B。
11.C
【分析】由H2O2的结构式可以看出,该分子中存在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由分子空间结构可以看出,其分子正、负电中心不重合,故为极性分子。
【详解】A.双氧水分子空间构型是二面角构型,所以正、负电中心不重合,故A错误;
B.该分子中存在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故B错误;
C.根据H2O2的结构式知,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C正确;
D.根据C项分析,它是极性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C。
12.C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Y、Z均相邻,则X为第二周期元素,根据题给化合物的结构,W元素形成1个共价键,W为H,X与H形成 ,X为-3价,则X为N,Y是O,Z是P。
【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P>N>O,故A正确;
B.NH3和PH3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均为,且均有一个孤电子对,键长:P—H键>N—H键,导致中成键电子对之间斥力比小,故键角:,故B正确;
C.该化合物的阴离子中P原子形成5个共价键,形成最外层有10个电子的结构,故C错误;
D.H、N、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故D正确;
选C。
13.D
【详解】若生成的新有机物为无光学活性的物质,则原有机物中的手性碳原子上至少有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发生转化使至少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具有相同的结构;
A.反应后转化为,手性碳原子仍存在;
B.反应后转化为,手性碳原子仍存在;
C.反应后转化为,手性碳原子仍存在;
D.反应后转化为,与原有机物手性碳原子上的一个原子团结构相同,不再存在手性碳原子;
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14.C
【详解】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所以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含有共价键,但在共价化合物中只能含有共价键,不能含有离子键,A不正确;
B.在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非极性键,例如过氧化钠和双氧水等,B不正确;
C.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Na和F形成的是离子键,化合物NaF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
D.在乙酸CH3COOH中含有非极性键,D不正确。
答案选C。
15.B
【分析】M溶液与NaOH溶液加热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则该气体为NH3,M溶液中含有NH;M溶液与N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应为SO2,则M或N中含有亚硫酸根或亚硫酸氢根,则四种元素分别为H、N、O、S,Z的原子序数等于其它三种原子序数之和,在Z为S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为n(W)+n(X)=n(Y)=n(Z)则Y为O元素,W和X其中一个为N一个H。
【详解】A.若X为H元素,H原子的半径要小于O原子,故A错误;
B.H、N、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弱酸:HNO2,故B正确;
C.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H2O>H2S,故C错误;
D.N和H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H2NN2H4,该物质中含有氮原子和氮原子形成的非极性键,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6. <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比苯酚—OH中的H难电离
【详解】因为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比苯酚—OH中的H难电离,因此电离平衡常数K2(水杨酸)比K(苯酚)小,故答案为:<;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比苯酚—OH中的H难电离。
17. AlP+3H2O=Al(OH)3+PH3↑ 共价 pH或电导率 2Ca(ClO)2+PH3=H3PO4+2CaCl2
【详解】(1)由题意可知,磷化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磷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P+3H2O=Al(OH)3+PH3↑,故答案为:AlP+3H2O=Al(OH)3+PH3↑;
(2)①HgCl2溶于水,所得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在水中不电离,HgCl2属于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
②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磷化氢与HgCl2反应得到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能导电,溶液中的存在氢离子,则通过测定溶液的pH或电导率来准确测定空气中微量的PH3,故答案为:pH或电导率;
(3)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与磷化氢反应生成磷酸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lO)2+PH3=H3PO4+2CaCl2,故答案为:2Ca(ClO)2+PH3=H3PO4+2CaCl2。
18.
物质 价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电子对空间构型 轨道夹角 分子空间构型 键角
CO2 2 2 0 sp 直线形 180° 直线形 180°
BF3 3 3 0 sp2 平面三角形 120° 平面三角形 120°
CH4 4 4 0 sp3 正四面体 109°28" 正四面体 109°28"
H2O 4 2 2 sp3 正四面体 <109°28" V型 104.5°
NH3 4 3 1 sp3 正四面体 <109°28" 三角锥型 107.3°
PCl3 4 3 1 sp3 正四面体 <109°28" 三角锥型 100.1°
【分析】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a-bx),价层电子对个数=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
【详解】二氧化碳成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4-22)=0,则价层电子对数=2,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杂化轨道电子对构型为直线形,轨道夹角为180°,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形,键角180°。
BF3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3-31)=0,则价层电子对数=3,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轨道电子对构型为平面三角形,轨道夹角为120°,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120°。
CH4成键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4-41)=0,则价层电子对数=4,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轨道电子对构型为正四面体,轨道夹角为109°28",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键角109°28"。
H2O成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6-21)=2,则价层电子对数=4,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轨道电子对构型为正四面体,轨道夹角小于109°28",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键角为104.5°。
NH3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5-31)=1,则价层电子对数=4,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轨道电子对构型为正四面体,轨道夹角小于109°28",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3°。
PCl3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6-31)=1,则价层电子对数=4,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轨道电子对构型为正四面体,轨道夹角小于109°28",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0.1°。
19. 5 D
【详解】XeF2易升华,所以是分子晶体,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所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应为sp3d;
故答案为:5;D
20.(1) 三 VA
(2)Li>O>H
(3) 三角锥形 还原性
【解析】(1)
磷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第VA族;
(2)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则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Li>O>H;
(3)
PH3中P的外层有5个电子,与3个H各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PH3分子中P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为三角锥形结构,PH3中P为-3价,处于低价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21.(1) > 两者均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形成氢键
(2)高铁酸根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通过氧化作用进行消毒;反应后的还原产物能水解成胶体,能吸附净水
【解析】(1)
和两者均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分子间形成氢键,而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的沸点高于的沸点。
(2)
高铁酸根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通过氧化作用进行消毒;反应后的还原产物能水解成胶体,能吸附净水,故高铁酸盐是公认的绿色消毒净水剂。
22. > Mg3N2+8HCl=3MgCl2+2NH4Cl 冰晶体中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比液态水中形成的氢键多,微观结构里空隙较大
【分析】(1)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分析判断;
(2)Mg3N2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而Mg3N2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铵;
(3)冰和水的密度不同主要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在水呈液态时,使一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相连,而当水凝固时,分子之间距离增大,空隙增多。
【详解】(1)FeCl3溶液能够腐蚀Cu线路板,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在该反应中Fe3+是氧化剂,Cu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Cu2+是氧化产物,由于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 Cu2+;
(2)Mg3N2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为NH3,根据元素守恒知,另一种生成物是Mg(OH)2,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则Mg3N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8HCl=3MgCl2+2NH4Cl;
(3)冰和水的密度不同主要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在水呈液态时使一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相连,而当水凝固时氢键会拉伸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使水分子之间距离增大,体积也就增大了,密度也就小了,所以冰晶体中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比液态水中形成的氢键多,微观结构里空隙较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明确相关概念、作用及变化规律即可解答。
23.(1) 4 2 3 4
(2) 2 0 0 1
(3) V形 V形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解析】略
24. 直线型 CO2 平面正三角形 BF3 正四面体 CH4
【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对时,VSEPR模型与分子空间几何构型相同,以此分析。
【详解】中心原子A上的价层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对时,中心原子A上的价层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n,VSEPR模型与分子空间几何构型相同;
当价层电子对数=n=2时,VSEPR模型为直线型,分子几何构性为直线型,如CO2;
当价层电子对数=n=3时,VSEPR模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分子几何构性为平面正三角形,如BF3;
当价层电子对数=n=4时,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分子几何构性为正四面体,如CH4。
25. 1∶2 4
【详解】(1)一般来说,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因此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与的结构相似,所以配体中键与键数目之比是1∶2。
(2)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80°,并有对称性,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结构式为,1个键中含有2个键,因此1个分子中含有4个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