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NaClO的电子式:
C.CO的结构式; D.的空间球棍模型: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g二氧化硅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2NA
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SO3分子的数目为2NA
C.常温下,18 g H2O中含有氢键的数目小于2NA
D.1 mol二环[2.2.1]庚烷( )中含σ键的数目为8NA
3.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两个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键,可能形成键
B.分子中若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键
C.原子p轨道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故原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键
D.乙烷分子中只存在键,即6个键和1个键都为键,不存在键
4.X、Y、Z、W四种元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0,Y、Z为同周期元素,W为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四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Z、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ZC.X分别与Y、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Y的简单氢化物与W的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能生成五种产物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
B.沸点:>
C.分子的极性:
D.溶液酸性:CF3COOH6.下列对分子的性质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氨气很稳定(很高温度才会部分分解)是因为氨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氢键所致
B.和HF均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是极性分子
C.为正八面体结构,该物质可能难溶于苯,易溶于水
D.物质的沸点:,分子的稳定性
7.“万能还原剂”硼氢化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催化剂钌()表面与水反应的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B.键角:
C.反应过程中仅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和中B的模型相同
8.连二亚硝酸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可由亚硝酸和羟胺反应制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NO+H2NOH=H2O+HON=N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硝酸根离子为V形结构 B.羟胺是极性分子
C.1个HON=NOH中有6个σ键 D.连二亚硝酸根离子存在顺反异构
9.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乙醛所含键数目为
B.与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
C.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
D.密闭容器中充入与反应制备,增加个键
10.A、B、C、D均为18电子分子。A为双原子分子且为浅黄绿色气体;B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用消毒;C有臭鸡蛋气味;D为烃(烃只含C、H元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D分子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
B.C分子中的化学键为sp3—sσ键,有轴对称性,可以旋转
C.B为极性分子,但分子中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A单质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在同族单质中沸点最高
11.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π键的是
①HCN(H-C≡N) ②H2O ③N2 ④H2O2 ⑤C2H4 ⑥C2H2
A.①②③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12.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硼元素可形成三个等电子体阴离子:、和,则m、n值为
A.5,3 B.2,4 C.3,1 D.1,2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键包括分子间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B.原子间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
C.形成离子键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引力
D.分子间作用力属于化学键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B.无机含氧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它就属于几元酸
C.同一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酸性越强
D.H3PO4和H2CO3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均为1,它们的酸性相同
1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6.科学家近期合成了一种固氮酶模型配合物,该物质可以在温和条件下直接活化,将转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产物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2)与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填化学式)。
17.如图表示不同类型共价键形成时电子云重叠情况:
(1)其中形成的化学键属于轴对称的有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通过方式①化学键形成的是___________;通过方式②化学键形成的是___________;只通过方式③化学键形成的是___________;同时含有③、④、⑤三种方式化学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
A.Cl2 B.HCl C.N2 D.H2
18.氮化硼(BN)是-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的立体结构为______。
(2)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层间作用力为_____。
19.分析下列化学式中画有横线的元素,选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填空。
A.NH3 B.H2O C.HCl D.CH4 E.C2H6 F.N2
(1)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一个价电子参与形成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
(3)最外层有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的是______________;
(4)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_____________。
20.C、O、S、Fe、Cu、Co、G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Cu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基态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Co3+可以形成配合物[Co(NH2-CH2-CH2-NH2)(NH3)2Cl2]Cl。
①该配合物中Co3+的配位数是_____。
②乙二胺(NH2-CH2-CH2-NH2)与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三甲胺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C、N、H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分析乙二胺的沸点比三甲胺高很多的原因是_____。
(3)CO的键角______SO的键角(填“>”、“<”或“=”),理由是______,CO含有大π键是______。
21.(1)磷酸根离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其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2)氨硼烷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释放氢气:
的结构为。在该反应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由变为____________。
(3)分子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
22.TiO2是环境友好材料,能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Ti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价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有____个,3d能级电子云形状是____,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____种。
(2)二氧化钛与COCl2(光气)、SOCl2(二氯亚砜)等氯化试剂反应可用于制取四氯化钛。
①COCl2(光气)的立体构型为____,COCl2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____。
②SOCl2(二氯亚砜)是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能被TiO2光降解。
①香豆素分子中C、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是____,理由是____。
②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尿素CO(NH2)2的路易斯结构式为____。
23.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涉及多种氧化物,下列氧化物中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
A.NO B.N2O3 C. SO2 D.SO3
(2)图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NH4NO3中所含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
(4)过程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工业上利用NH3为原料经过若干步骤可制备NH4NO3,其中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4.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法制备粮食储备的强效熏虫剂 PH3。请回答:
(1)磷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同族元素氢化物 RH3的某种性质随R 的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则 Y 轴可表示的氢化物性质可能是_______;根据P4的结构,推测其在CS2中的溶解度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配平反应Ⅰ的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
_______P4+_______NaOH+_______→_______NaH2PO2+_______PH3↑
(3)由工业流程图可以判断H3PO2为_______(填“一”、“二”或“三”)元酸。
(4)在标准状况下若有 1mol 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_______升 PH3气体(不考虑产物的损失)。
(5)查文献,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水解反应也产生 PH3,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25.H2Te和CO2均为三原子分子,但它们的键角差别较大,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理由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是单质,则、、不是同位素,A错误;
B.NaClO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B正确;
C.CO中碳和氧之间形成了碳氧三键,其结构式为:,C正确;
D.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没有孤电子对,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空间球棍模型为 ,D正确;
故选A
2.C
【详解】A.60 g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4NA,A错误;
B.SO2和O2合成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SO3分子数小于2NA,B错误;
C.冰中1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4个氢键,每个H2O含有2个氢键,18 g冰中含2 mol氢键,当冰融化为水时,破坏部分氢键,所以常温下,18 g H2O中含有氢键的数目小于2NA,C正确;
D.1 mol二环[2.2.1]庚烷()含8 mol 碳碳单键,12 mol碳氢单键,共价单键都是σ键,故共含σ键的总数为20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C
【详解】A.在形成分子时为了使其能量最低,必然首先形成键,根据形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来判断是否形成键,故A正确;
B.在含有共价键的分子中一定有键,可能有键,如、,故B正确;
C.原子的p轨道上至少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时,才可能形成键,像H、原子跟其他原子只能形成键,故C错误;
D.乙烷分子的结构式为,其中6个键和1个键都为键,不存在π键,故D正确;
故选C。
4.D
【分析】X、Y、Z、W四种元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为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W为Cl;其中X、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0,X、Y可能为H、C、Si元素,X形成1个共价键,则X为H,Y形成4个共价键,Z除了与Y形成1个共价键,还结合3个H形成+1价阳离子,Y、Z为同周期元素,则Y为C,Z为N;结合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N,W为Cl元素;
【详解】A.氢、氮、氯形成的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C,则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Z>Y,故B错误;
C.H分别与N、C形成的肼、乙烷分子中含有N-N、C-C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Y的简单氢化物为甲烷,W的单质为氯气,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能生成五种产物,分别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化氢,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卤代烃难溶于水、乙醇与水互溶,所以溶解性,故A错误;
B.形成分子间氢键,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沸点>,故B正确;
C.BCl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为非极性分子;NCl3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NCl3是极性分子,分子极性,故C错误;
D.F原子电负性大于Cl,所以溶液酸性CF3COOH>CCl3COOH,故D错误;
选B。
6.B
【详解】A.氨分子稳定的原因是氨分子中键键能大,与氢键无关,A错误;
B.和都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故和均易溶于水,B正确;
C.为正八面体结构,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其可能易溶于苯,难溶于水,C错误;
D.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HF的沸点最高,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对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及分子的稳定性容易混淆,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时,首先看分子之间是否存在氢键,存在氢键的熔、沸点较高;对不存在氢键、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熔、沸点较高;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的共价键的牢固程度有关。
7.D
【详解】A.元素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Ⅷ族,为d区,A正确;
B.水分子中氧为sp3杂化且含2对孤电子对,中B为sp3杂化且无孤电子对,中B为sp2杂化,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故键角:,B正确;
C.反应过程中B化合价一直为+3、氧化合价一直为-2,变化中仅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正确;
D.、中B均形成3个共价键为sp2杂化,中B为sp3杂化,模型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8.C
【详解】A.亚硝酸根离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发生sp2杂化,中心N原子最外层存在1对孤对电子,所以为V形结构,A正确;
B.羟胺的结构式为,分子结构不对称,是极性分子,B正确;
C.1个HON=NOH中含有2个H-O σ键、2个O-N σ键、1个N-N σ键,共5个σ键,C错误;
D.连二亚硝酸根离子的中心N原子除与O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外,最外层还有1对孤对电子,所以存在顺反异构,D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因为乙醛的结构式为,所以一个乙醛分子中含6个键,所以4.4g乙醛应该含有键数目为,A错误;
B.与相对式量分别为19和20,并且每个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数分别为9和10,再加上2.0g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确定,无法确定混合物的中子数,B错误;
C.钠在空气中燃烧无论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钠都变成正一价,因为钠物质的量是1mol,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 C正确;
D.因为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D错误;
故选C。
【点睛】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10.D
【分析】A、B、C、D均为18电子分子,A为双原子分子且为浅黄绿色气体,则A为F2;B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用消毒,则B为H2O2;C有臭鸡蛋气味,则C为H2S;D为烃,则D为C2H6。
【详解】A.乙烷分子中碳原子为单键饱和碳原子,则碳原子发生sp3杂化,故A正确;
B.硫化氢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硫原子发生sp3杂化,分子中硫原子和氢原子形成sp3—sσ键,σ键有轴对称性,可以旋转,故B正确;
C.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氢氧极性键和氧氧非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不对称的书形,属于极性分子,故C正确;
D.A单质即氟气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在同族单质中沸点最低,故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①H-C≡N的分子中有C≡N,所以含有两个π键;
②H2O分子中没有双键,所以不含有π键;
③N2 的分子中有N≡N,所以含有两个π键;
④H2O2分子中没有双键,所以不含有π键;
⑤C2H4 的分子中只有一个C=C,所以含有一个π键;
⑥CH≡CH 分子中有C≡C,所以含有两个π键;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π键的是①③⑥;
故答案为C。
12.A
【分析】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粒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的原子数均为3,价电子数均为16,则的价电子数也应为16。
【详解】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的原子数均为3,电子数为3+6×2+1=16,电子数为3+4×2+m=16,m=5,则的价电子数也应为16.即3+5×2+n=16,则n=3。
答案选A。
13.B
【详解】A.分子间相邻的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A错误;
B.原子间形成化学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
C.形成离子键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故C错误;
D.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从左向右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无此规律,故A错误;
B.无机含氧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不一定就属于几元酸,例如亚磷酸H3PO3只有Na2HPO3、NaH2PO3两种钠盐,为二元酸,酸的元数是根据1分子电离出H+的个数确定,与分子含有H原子数目无关,故B错误;
C.同一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一般越多,其酸性越强,例如高氯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酸性,故C正确;
D.H3PO4和H2CO3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均为1,但磷酸为中强酸,而碳酸为弱酸,故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极性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 是共价化合物,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
C.是离子化合物,其中铵根离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不符合题意;
D.Na2O2是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两个氧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选项D。
答案选D。
16.(1)sp3杂化
(2)H2O
【详解】①由结构简式可知,产物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故答案为:sp3杂化;
②水分子和氨基阴离子的原子个数都为3、价电子数都为8,互为等电子体。故答案为:H2O。
17.(1)①②③
(2) D B A C
【解析】(1)
形成的化学键属于轴对称的有:两个s轨道以头碰头方式发生重叠形成稳定的σ键,s轨道与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发生重叠形成稳定的σ键,两个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发生重叠形成稳定的σ键;故选①②③。
(2)
方式①两个s轨道以头碰头方式发生重叠形成稳定的σ键,故为氢气,选D;
方式②s轨道与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发生重叠形成稳定的σ键,故为氯化氢,选B;
方式③两个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发生重叠形成稳定的σ键,故为氯气,选A;
同时含有③、④、⑤三种方式化学键的物质是氮气,两个氮原子通过2p轨道形成σ键,同时两外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2个π键,选C。
18. 120° sp2 正四面体 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分 子间作用力
【分析】根据VSEPR理论判断BF3中中心原子B的杂化类型,空间构型及键角大小;根据VSEPR理论判断BF4-中中心原子B的杂化类型,空间构型;根据BN的结构判断形成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由与石墨结构相似推出层间作用力;据此解答。
【详解】(1)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3,中心原子B采取sp2杂化,所以BF3分子的VSEPR模型是平面三角型,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所以其空间构型就是平面三角形,键角是120°,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4+=4,中心原子B采取sp3杂化,该离子中不含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结构;答案为120°,sp2,正四面体。
(2)B、N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根据石墨结构可知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与层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答案为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19. D、E C A、B、C、F F
【详解】NH3中氮原子与3个氢原子形成3个σ键,还有一对不成键电子;H2O中氧原子与2个氢原子形成2个σ键,还有两对不成键电子;HCl中氯原子与1个氢原子形成1个σ键,还有三对不成键电子;CH4中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σ键,所有价电子都参与成键;C2H6中碳原子分别与3个氢原子及另1个碳原子形成4个σ键,所有电子都参与成键;N2中1个氮原子与另1个氮原子形成1个σ键,2个π键,还有一对不成键电子。
(1)根据以上分析,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的是D、E;
(2)只有一个价电子参与形成共价键的是C;
(3)最外层有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的是A、B、C、F;
(4)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F。
20.(1) 第4周期第IB族 [Ar]3d104s24p2
(2) 6 sp3 N>C>H 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但三甲胺不能
(3) > CO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且杂化轨道全部用于成键;SO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且有一对孤对电子 π
【详解】(1)Cu为29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IB族;Ge为32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2,故答案为:第4周期IB族;[Ar]3d104s24p2;
(2)①该配合物中Co3+ 与NH2-CH2-CH2-NH2中两个N原子形成配位键,同时与NH3和Cl-形成配位键,其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6;
②三甲胺分子中氮原子以单键与三个甲基相连,N原子采用sp3杂化,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一电离能:N>C,C>H,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但三甲胺不能,因此乙二胺的沸点高于三甲胺,故答案为:sp3;N>C>H;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但三甲胺不能;
(3)CO中心原子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发生sp2杂化,无孤对电子,杂化轨道全部用于成键;CO中C与O先形成键,C原子有1个单电子,O原子各有1个单电子,再加上得到2个电子,则形成的Π键为π,SO中心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发生sp3杂化,且有一对孤对电子,CO的键角大于SO,故答案为:>;CO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且杂化轨道全部用于成键;SO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且有一对孤对电子;π;
21. 正四面体形 4
【详解】(1)的中心原子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中心原子P为杂化,故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2)中B形成4个键,为杂化,中B形成3个键,为杂化。
(3)分子中N原子上有1对孤电子对,3对成键电子对,所以N原子为杂化。
22.(1) N 2 花瓣形 22
(2) 平面三角形 3:1 极性
(3) I1(O)>I1(C) 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和外电子吸引力强,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多 sp2
【解析】(1)
Ti为22号元素,基态 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含有四个电子层,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N,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24s2,价电子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3d能级电子云形状是花瓣形,Ti核外电子数为22,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则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22种,故答案为:N;2;花瓣形;22;
(2)
①COCl2的结构式为,碳原子形成1个π键和3个σ键,C原子无孤电子对,则COCl2为平面三角形分子,COCl2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3:1,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3:1;
②COCl2是平面三角形构型,结构式为,O和Cl的电负性不相等,则其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答案为:极性;
(3)
①C、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元素,并且O原子半径小,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大,则第一电离能:O>C,故答案为:I1(O)>I1(C);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和外电子吸引力强,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多;
②香豆素的结构为,则所有的C原子均无孤电子对,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杂化方式为sp2,尿素CO(NH2)2的路易斯结构式为,故答案为:sp2;。
23. A O2 H2O 离子键、共价键 NO+NO2+O2=N2O5 4NH3+5O24NO+6H2O 2:5
【详解】(1)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碱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本题答案为A;
(2)根据图中信息,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故本题答案为: O2; H2O;
(3)NH4NO3中含铵根和硝酸根之间的离子键和N-H,N-O之间的共价键,故NH4NO3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故本题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4)过程I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O2=N2O5,故本题答案为:NO+NO2+O2=N2O5;
(5)工业上利用NH3为原料经过若干步骤可制备NH4NO3,其中氨的催化氧化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一氧化氮,还原产物是一氧化氮和水,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0=2:5,故本题答案为:2:5.
【点睛】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及不和酸反应,也不和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4. 3s23p3 热稳定性、键能 大于 1P4+3NaOH+3H2O→3NaH2PO2+1PH3↑ 一 56 H+ +AlO+H2O AlOH3 Al3+ +3OH-
【分析】(1)磷是15号元素,结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相似相溶原理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结合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
(3)根据工业流程图,NaH2PO2与硫酸反应生成H3PO2,确定H3PO2的类型;
(4)根据发生反应的过程寻找关系式分析计算;
(5)AlP遇水蒸气会发生水解反应放出PH3气体和Al(OH)3,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存在酸性电离与碱式电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磷是15号元素,第三电子层为最外层,电子数为5,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3,N、P、As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排列,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键能逐渐减小,因此Y轴可表示三种氢化物的稳定性、键能;P4 为正四面体结构,为非极性分子,CS2 为非极性分子形成的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P4在CS2 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3s23p3;热稳定性、键能;大于;
(2) P4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3↑、NaH2PO2,反应中P部分由0价升高为+1价,部分由0价降低为-3价,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PH3配1,NaH2PO2配3,结合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物中缺少的物质为H2O,配平后的方程式为:1P4+3NaOH+3H2O=PH3↑+3NaH2PO2,故答案为:1P4+3NaOH+3H2O=PH3↑+3NaH2PO2;
(3)根据工业流程图,NaH2PO2与硫酸反应生成H3PO2,可以确定H3PO2属于一元酸,故答案为:一;
(4)P4+3NaOH+3H2O=PH3↑+3NaH2PO2、反应Ⅱ为2NaH2PO2+H2SO4=2H3PO2+Na2SO4,反应Ⅲ为2H3PO2=PH3↑+H3PO4,因此P4~2.5PH3,若起始时有1mol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2.5molP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5mol×22.4L/mol=56L,故答案为:56;
(5)AlP遇水蒸气会发生水解反应放出PH3气体,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Al(OH)3,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存在酸性电离与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AlO+H2O AlOH3 Al3+ +3OH-,故答案为:H+ +AlO+H2O AlOH3 Al3+ +3OH-。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4),要注意关系式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25.H2Te中Te为sp3杂化,由于两对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其键角小于109°28,CO2中C为sp杂化,键角为180°
【详解】H2Te中Te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含两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其键角小于109°28;CO2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杂化方式为sp杂化,键角为180°。故键角差别较大的原因是:H2Te中Te为sp3杂化,由于两对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其键角小于109°28,CO2中C为sp杂化,键角为18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