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复习课件)-【核心素养新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大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复习课件)-【核心素养新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大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7 11: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23年期中期末大单元复习
部编版 历史(七下)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素养目标
单元视角
核心考点
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
解题指导
2022历史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2022历史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 -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单元视角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清单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明成祖建立内阁
八股取士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长城、北京城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李自成(闯王)起义
1616,女真族建立大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族
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西北边疆: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湖广熟、天下足
晋商、徽商
人口增长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文字狱
闭关锁国
《红楼梦》
昆曲
京剧—国粹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核心考点
正确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本部分结合考试重点,依托新课标整合知识。
2022历史课程标准
2
0
2
3
核心考点1-明清时期皇权的加强
明 朝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地方 影响 厂卫 明太祖 明成祖 八股 取士 考试内容 答题要求 答卷格式
影响 清 朝 军机处 时间 特点 影响 文化专制 表现 影响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取消行省,设“三司”;诸子为王,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加强
东厂
锦衣卫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雍正
“四书”“五经”
朱熹的《四书集注》
八股文
简、速、密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
文字狱;尊孔读经、禁书毁书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军机处外景
核心考点2-明清的对外关系
明朝 郑和下西洋 目的 概况 时期 次数 出发地
最远到 特点 影响 明成祖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航行范围广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7次
刘家港
郑和下西洋成功原因:明朝的强盛;明成祖的支持;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运用;郑和个人能力。
明 朝 戚继光抗倭点 背景 军队 战役
性质 意义 评价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背景 侵略者 时间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患严重
台州九战九捷
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巩固东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安全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戚家军
1553年
新航路开辟后
葡萄牙
核心考点2-明清的对外关系
清 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 侵略者
过程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含义 表现 影响 积极 消极 核心考点2-明清的对外关系
荷兰
①1683年,清军打败郑氏,台湾归入清朝版
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1662年
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只开放广州一处,设“广州十三行”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广州十三行
核心考点3-明清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 明 朝 《本草纲目》 作者 类型 影响 《天工开物》 作者 类型 地位 《农政全书》 作者 类型 建筑 明长城 目的 起止点 影响 北京城 营建 基础
构成 核心
特点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药物学
农业、手工业技术
农业生产经验、技术
东方医学巨典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防御蒙古贵族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加强了北部边防,为边疆地区提供了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明成祖
平面呈“凸”字形;中轴线纵贯南北,左右对称。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也称紫禁城
元大都
李时珍像
宋应星
核心考点3-明清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文学 明朝 《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 《水浒传》 作者 《西游记》 作者 清朝 《红楼梦》 作者 地位 艺术 明朝 书法 绘画 戏剧 人物 代表作
清朝 昆曲 代表作 京剧 形成 地位
吴承恩
罗贯中
施耐庵
曹雪芹、高鹗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徐渭
董其昌
汤显祖
《牡丹亭》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道光年间
曹雪芹像
核心考点4-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明朝 农业 手工工业 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中心 商业 城市 商帮 清朝 农业 统治者 表现 影响 手工业 手工业工场 出现 成熟
特点 商业 商业网 商帮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景德镇
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苏州
北京和南京
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推广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明朝
清朝
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
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耕织图》
核心考点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东南台湾 明
清朝
1885年-台湾省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西南 西藏 册封 顺治
康熙
机构 雍正
乾隆
制度 乾隆
设噶厦政府
金瓶掣签制度
班禅额尔德尼
驻藏大臣
达赖喇嘛
西北 新疆 战争 康熙
乾隆
机构 乾隆
1771-土尔扈特部回归 三征准噶尔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设哨所
东北黑龙江 雅克萨之战 时期
侵略者
结果
康熙
1689年-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沙俄
影响:巩固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核心考点6-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危机
明 朝 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灭亡 李自成起义 原因 口号 政权 结果 清 朝 前身 后金 时间 人物 民族 改为 清朝 时间 人物 都城 社会矛盾 表现 影响 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陕北连年大旱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攻破北京城,明朝灭亡
朱元璋
1368年
应天府
均田免赋
1616年
努尔哈赤
女真
1636年
北京
皇太极
政治腐败、贪污之风盛行、军备废弛、经济衰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经济衰退,国力孱弱,民众生活困苦,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危机严重,封建统治日益没落。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核心素养
正确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2022历史课程标准
2
0
2
3
本部分依托新课标突出历史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后期农业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原因:多种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材料一 郑和,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先后四次远航非洲。永乐10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比剌”、“孙剌”、“木骨都束”、“不剌哇”和“麻林”等国,这些国家的使臣随同郑和船队来到中国访问。永乐14年(1417年),郑和奉命护送木骨都束、不剌哇和麻林等非洲国家的使者回国,再次到达东非,“悉赐文绮袭衣”。永乐17年,郑和船队返航时,随同前来的“木骨都束国进花福禄并狮子,卜剌哇国进千里骆驼并驼鸡”。
——摘编自沈福伟《郑和宝船队的东非航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船队与非洲国家交往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特点:交往频繁;友好;意义: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材料二 明朝初年,明政府实行“寸板片帆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占主要地位,但明代中后期以后,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加之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导致了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的衰落,南洋各国等甚至与中国陆续中止了这种贸易。私人海外贸易日益发展,引起了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派别斗争。保守的官僚主张维护明初以来的海禁政策,而与私人海外贸易有联系的官僚则主张解除海禁。隆庆年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凖(准)贩东西二洋”。至嘉靖年间,“通海者十倍于昔矣”。—摘编自南炳文、汤钢《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私人海外贸易日益发展,引起了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派别斗争;影响: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真题演练
正确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2022历史课程标准
2
0
2
3
精选最新中考试题
核心素养-真题演练
1.【2022年安徽】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2.【2022年山西】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
有利于……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D
核心素养-真题演练
3.【2022年山西】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撤,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4.【2022年云南】下面是期末复习时教师幻灯片的内容,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B.升华创新的秦汉文化
C.集历代之大成的明朝科技 D.繁荣的宋代城市文化
B
C
核心素养-真题演练
5.【2022年新疆】这支队伍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访问过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等国,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材料描述的可能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甘英出使大秦
6.【2022年重庆A卷】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率兵进军台湾时,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和澎湖列岛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这些地区应由中国政府管辖。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统一台湾 C.清朝设置台湾府 D.清朝建立台湾省
7.【2022年天津】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回答 1~2 题 。(1)《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C
A
A
核心素养-真题演练
8.【2022年广东】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 )A.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C.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D.意图建立近代海军
9.【2022年河南】下图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A.坊市界限分明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10.【2022年四川成都】台湾是“东南之锁钥,数省之屏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中,在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传播了中华文化的是( )A.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B.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C.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D.郑成功收复并经营台湾
C
C
D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解题指导
正确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2022历史课程标准
2
0
2
3
历史小论文做法探究
解题指导-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
一、题型分析
历史短文类型题目,考查学生准确辨析史料的价值,从图画中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时代环境等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系统表述能力。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解题指导-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
二、题型特点
1.形式多样(形式开放):命题形式和材料呈现形式多变,如地图、图片、目录、公式、表格等等,始终处于探索与创新之中。2.重大主题(内容开放):命题内容往往涉及历史的核心素养和重大学科理论问题,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抗日战争相关学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3.立意高远(立意开放):史学立意和社会立意、价值立意相结合,立意开放而高远,体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学科功能。
解题指导-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
三、规范答题
历史短文试题应注意:1.注意看是否是自命题目。历史短文的写作应该和作文一样,不管是不是自命题目,在写作中一定要把题目写上,如果材料设问没有给出题目,要总体把握,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自己确定题目。提炼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没有题目,就没有主题,就不是完整的作文结构。2.细读材料,明确短文主题。明确主题内涵,从整体上审题看设问及要求。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时间范围。3.思考如何写作。从哪些角度进行组织,举哪些例子等,注重逻辑(侧重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因题而定宗旨的组合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样。4.总结升华(必不可少)。结合短文主题立意和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对文章进行升华。可以用1-2句话进行表述。(比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等)5.组织答案、表述成文。一般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这里要注意利用历史事件的背景或时间、人物或是影响等来连接历史事件,史论结合,完整表述。(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能序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