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6 16: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年庚(gēn) 蒙着(méng) 钵子(bō)
B.逆转(nì) 玫瑰(guī) 锲而不舍(qì)
C.承载(zài) 鄙夷(bǐ) 不屑一顾(xiè)
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B.虽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C.孔子不能决也 犹豫不决 D.非然也 不以为然
3.下面错乱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
②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③花谢了之后就会结银杏果。它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
④这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
⑤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花开了。
⑥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
A.②①④⑤⑥③ B.③①④⑤⑥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②①④⑥⑤③
4.选择关联词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遇到再大的困难, 不必悲观失望。
A.即使……也…… B.只要……都……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5.选择恰当的一组词填入横线处。
网络中所看到的有些事情和真相是_______相反的,我们不能简单________地下结论。( )
A.断然;粗暴 B.断然;残暴 C.截然;粗暴 D.截然;残暴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
B.适度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过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C.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7.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二、填空题
8.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好好的钟表怎么会突然“罢工”呢?这个yí wèn( )一直困扰着李明。于是,他找来工具,拨开bō li( )盖,发现里面没有míng xiǎn( )的异常。无奈,他只得qǐng qiú( )钟表师傅帮忙。经过反复查看,才知道原来是chǐ lún( )出了问题。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司( )见( ) 追( )求( ) 无( )有( )
见( )知( ) ( )而不( ) 不( )思( )
(1)这件事情发展得这么快,简直( )。
(2)渤海的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黄河的生态环境也遭
到了破坏。
(3)我们见非洲人吃蚂蚁,大感惊奇,但导游却说,那在当地是( )的事。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10.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从小爸爸就教我背诗词,现在我的诗词积累量已经超过爸爸了。爸爸高兴地说:“这真是‘青,____________________ ’啊!”
(2)在说到变革创新时,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了“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不必循旧”这句古语。
(3)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当我们重温“苟日新,________,_______”这句古训时,不仅要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上积极有为,更须认真体会古人“日新其德”的精神。
(4)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谈道:“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各自指出对方的语言漏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
12.《学弈》选自《列子·汤问》。( )
1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写作思路:论证观点—提出观点—总结观点。( )
14.《表里的生物》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探索,具有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孩子。( )
四、语言表达
15.小小辩论台。
有的同学认为上网可以学到好多知识,有的同学认为上网成瘾会荒废学业,强强和李勇就此展开了辩论。你作为裁判,又会怎样总结呢?写一写。
强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勇: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总结: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连接成一句话。
地球停止转动。  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好奇地问:“人怎么能当老师呢?”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这么一说,就增长了表的神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虫在草丛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表里的生物(节选)
①“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竭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②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③“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④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⑤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笔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⑥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7.《表里的生物》是一篇__________(填文章体裁),作者是现代诗人、学者__________。
18.“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小蝎子的尾巴”是指表里的什么?父亲为什么把它说成是会蜇人的小蝎子的尾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四自然段中有三个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这三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词语体现出“我”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0.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吓了一跳”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因为“我”实在想像不出美丽的表的世界里会有一个丑恶的小蝎子。( )
(2)我并没有把父亲说的表里面有一个小蝎子当真。( )
21.“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为什么“我”不说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感悟。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删减)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④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⑤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追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⑥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县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见微知著: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提出的观点是:________,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短文依次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两个具体事例,这两个事例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24.第④自然段开头“更有趣的是”这个短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了以上短文,你觉得一个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品质才会有所发现或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写作
你有与他人合作的经历吗?选择一个合作成功的事例写下来,要写清和谁合作,怎样合作,结果怎样?如: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我俩成功了……
要求:语句通顺连贯,题目自定,字数在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年庚(gēn)——gēng
B锲而不舍(qì)——qiè
2.C
【详解】考查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可结合所在句子进行推测。
A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加点词都是“热水”的意思。
B虽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加点词都是“一起”的意思
C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犹豫不决 (断定,拿定主意)
D非然也 不以为然 加点词都是“这样”的意思。
3.A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4.A
【详解】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即使……也……”
5.C
【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断然:绝对地;无论如何;坚决;果断。
粗暴:指鲁莽、暴躁。
残暴:指残忍凶暴;凶恶者;虐杀。
截然:整齐的样子;整肃的样子;态度严正的样子;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6.B
【详解】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A.表述不清,应最后一个句子前添加“肇事者”。
B.正确。
C.“围攻、阻止”位置错误,应该互换。
D.“分析和动物实验后”顺序错误,应互换位置。
故选:B。
7.B
【详解】选B项错,是因为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一群蚂蚁就可能翻江倒海,有点言过其辞,不符合实际。
C句是排比,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此句符合这一条件,充分说明叶片给房屋带来的好处。例如: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
A句是比喻,把图书馆比作宝库,形象生动。比喻:为了更形象地描写说明事物,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一个完整的比喻句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组成。常见的比喻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借喻中可以不出现喻词。例如: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D句是拟人,用欢笑、推、挤、热闹等词把“藤萝”拟人化了,生动形象。
8. 疑问 玻璃 明显 请求 齿轮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疑、璃、显、请、齿、轮”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空 惯 根 源 独 偶 微 著 锲 舍 可 议 不可思议 无独有偶 司空见惯 锲而不舍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补全词语,然后在理解词语意思上结合语境选出合适句子意思的词语填空。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追根求源:意思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无独有偶:意思是不止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1)根据句子“事情发展得这么快”可知句意是难以理解无法想象的,故本句填上“不可思议”。
(2)根据句意渤海和黄河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表示两件事的遭遇相似,故用“无独有偶”。
(3)根据句意“我们”对非洲人吃蚂蚁感到惊奇,但在当地很常见,故用“司空见惯”表达合适。
(4)根据本句句意是指有毅力地去做一件事,故用“锲而不舍”合适。
10.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日日新 又日新 变 变则通 通则久
【详解】本题考查对于诗词歌赋的理解和运用。
(1)通过题干可以知道,需要填入的是表示后人追过前人的俗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般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个俗语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苟利于民”出自道家经典著作《文子》,全文:老子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右。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变。
汉代刘安编的《淮南子·氾论训》的记载有细微差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敎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总之,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
(3)“苟日新”摘自《礼记·大学》
原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解释: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4)通过题干可以知道,需要填入的是遇到困境时,需要寻求变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处:《周易·系辞下》
释义: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11.× 12.× 13.× 14.√
【解析】1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都是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一个小孩是通过观察太阳不同时间段的视觉大小,运用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说明观点的;另一个小孩则是根据不同时间段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也采用了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故错误。
1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故错误。
1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写作思路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故错误。
1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表里的生物》本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听到父亲的表里发出清脆的声音,并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当父亲打开表盖,说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的尾巴。他便信以为真,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那段天真又充满好奇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以“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索为脉络,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善于观察、热爱思考、十分执着的孩童形象。
故正确。
15. 我认为上网有好处,上网可以查到很多课外资料,了解很多新闻,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宽知识面。 我认为上网没好处,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我们分辨不清,而且上网的时间太多,会让我们对网络有依赖,沉溺其中,此外,上网对视力也有损害。 上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要利用网络加强自身的学习,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辩论。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本题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辩论:一方认为上网可以学到好多知识,一方认为上网成瘾会荒废学业。在明确了内容后就要组织语言进行劝说,注意要具有说服力。
如:强强:我认为上网可以学到好多知识,在网络上能找到大量的资源,无论是充实自己或是娱乐解压都能够满足。
李勇:我认为上网没好处。要是你是学生,上网的时间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那就本末倒置,会荒废学业。                     
我的总结:上网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也要学会控制自己,抵制网络诱惑。                
16. 如果地球停止转动,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射下天鹅。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玛琪好奇地说,人不能当老师。 他这么一说,就增加了表的神秘。
虫在草丛里欢快地歌唱。
【详解】(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地球停止转动 ”和“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之间是假设关系,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连接,即:如果地球停止转动,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①注意两个“之”的翻译,第一个“之”是听弈秋的教诲,第二个“之”指天鹅。
翻译: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射下天鹅。
②注意:“孰”的意思是谁,“汝”:你,“知”同“智”智慧。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3)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如有则去掉;如果没有则在肯定词前加上否定词“不”。②删去肯定词或否定词前的“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助词。③删去结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问号改为句号。
根据上述方法,可将句子改写为:玛琪好奇地说,人不能当老师。
(4)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搭配不当。“增长神秘”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加”神秘。即:他这么一说,就增加了表的神秘。
(5)本题考查改写拟人句。
改写拟人句先找准句子中的谓语也就是动词,把它,改成人的行为或赋予人的情感。
示例:虫在草丛欢乐地唱着歌。
17. 叙事文 冯志 18.指表里的秒针。因为1.让我不要动他的表 2.因为我好奇心强,这么说更能使我信服。 19. 大半 一般 也许 不断探索 20. √ × 21.因为随着年龄的成长,“我”的好奇心会随着成熟而减少。
【分析】17.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表里的生物》作者是冯志。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1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结合句子“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和文章内容可知,“小蝎子的尾巴”是指表里秒表。而父亲把它说成是会蛰人的小蝎子的尾巴则是不想让“我”动他的表。
19.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人物分析。
“不确定”的意思即没有可以肯定的、明确的数量、结果等。联系全文内容可知,因为“我”问父亲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所以“我”对问题的答案、结果都不确定。根据“我”与父亲的对话,找到相关的内容。由此可得出“我”不断探索的精神。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文章内容“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可知此题说法正确。
(2)结合文章内容,“我”的问题“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可知“我”已经把父亲说的表里面有一个小蝎子当真了。此题说法错误。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这样的话”是“我”充满好奇心的话语,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而“我”不说,则是因为“我”成熟之后减少了对世界的好奇。
22. 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 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 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的关系 现象
问题及进行的实验 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 2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使两个内容可以连接更连贯。 25.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分析】2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2)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3.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例举了两个例子,第三段讲的是:英国的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四段讲的是:阿瑟林斯基从儿子做梦时眼珠的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觉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这两个事例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发现的现象,再写提出的问题及实验的过程,最后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
24.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更有趣的是”总结第三段,引出第四段的内容,所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使两个内容可以连接更连贯。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可知科学家需要具备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品质;
从句子“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科学家需要具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
26.示例:
我是妈妈的好帮手
“乐淇!快来帮我擦一下桌子”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感觉非常不爽。
一天晚上,我们吃完饭后,妈妈伸了个懒腰,一看桌子上沾满油的饭碗,和满是脏东西的台面,她就皱着眉头,转过来看了看正在玩手机的我,想也没想,就走了过来,把我手上的手机抢了过来,“你干啥呀?我刚差一点就赢了!”在旁边看着的爸爸突然出来插了一句话“乐淇,你长大了,应该要懂事了,应该分担一些家务,也不应该玩我手机。”爸爸说话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最后一句,但是我听着听着鼻子就酸了,心中好像在说“好像也有道理”我转头看了看正在点头的妈妈,对她说“那好吧!”
妈妈叫我擦桌子。我眼中的情景让我哑口无言“满是脏东西的台面”油腻腻的碗好像是苍蝇的天地,我小心翼翼地把碗送到洗碗槽旁边,然后放在一大盆水里,妈妈说泡一会儿会好洗一点,爸爸用水洗了两下毛巾,递给了我。我先用毛巾把桌子上的骨头慢慢地丢进垃圾桶,然后开始擦桌子,我的抹布好像辆车,在桌子上摩擦,我把每一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反复擦了几次。虽然有点累,但是我却觉得快乐,所以我决定再去洗碗。
我端起了碗,看见里面油腻腻的,但我却收起了我心中的抵抗,先往里面倒清洁精,然后再用手去擦碗里面的油,洗干净之后还要再洗一次,因为妈妈说过“清洁精是化学品,所以要再洗一遍,吃进肚子里就不好了”。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看见我已经把碗洗干净了,又把桌子擦干净了,不禁大吃一惊,说:“唉哟!怎么也把碗擦了?不错,你长大了,懂事了!”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