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战役(yù) 轰鸣(mín) 摧毁(chuī)
B.占领(lǐng) 胸膛(táng) 爆炸(zhà)
C.屡次(lǚ) 浓烟(lóng) 冰雹(báo)
D.逃难(nàn) 卒业(cù) 穿梭(sō)
2.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一项( )
A.芙蓉 洛阳 玉壶 大雁
B.砚台 乾坤 皮囊 恭敬
C.勤劳 博学 贫穷 英伦
D.鱼腹 剖开 窟窿 浑乱
3.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 )
A.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维持秩序,但是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B.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C.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D.突然,沉沉夜幕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4.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可见,对某些花卉来说,它们受到病毒的浸染,不是“受害”,而是“幸运”。
②植物病毒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危害作用,是使植物的叶或花改变颜色。
③使花色更奇异、绚丽,起到对花卉的美化作用。
④正是因为病毒的浸染,花瓣上原有的颜色产生了花斑或条纹。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6.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对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舍己救人、临危不惧、机智、果断等品质。
B.通过对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动作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宝贵品质。
C.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听从劝告,才能成功。
7.下面词语中与其他三个词语不是同一类的是( )
A.囊萤夜读 B.凿壁偷光 C.悬梁刺股 D.惜时如金
二、填空题
8.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
挑山工穿着布褂( ),一只gē bo( )搭在光溜溜的 biǎn dàn ( ) 上,沿着开凿( )的tái jiē( ),曲折向上登,却不敢( )误工夫,我和他攀谈起来。他一点也不拘( )束,所说的话,包蕴( )着深刻的 zhé lǐ( )。
9.辨字组词。
酒( ) 逢( ) 维( ) 嘶( )
洒( ) 缝( ) 唯( ) 撕( )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灵魂 ( )的人员
( )的众人 ( )的雕像
1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写序号。
①( )( )不惧 ②( )( )如焚 ③( )门立( )
④( )躁不( ) ⑤契( )不( ) ⑥手不( )( )
⑦悬梁( )( ) ⑧惊( )失( )
描述人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①“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表现了梅花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格。
②《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自强自立,正如《周易》中说的:“_______,_____。”我决心在遇到困难时,一定做到《论语》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3.《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
14.《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题咏在自己的画作《梅花》上的诗作。( )
15.“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玉壶”指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冰心”和“玉壶”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 )
16.《墨梅》一诗借用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的典故。( )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周围一片(漆 膝)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辩 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起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zài zǎi)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shì sì)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17.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18.概括以上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一自然段关于夜色的描写在文章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
章武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 年后,我再来看您!”
“30 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20.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与老人每天自在地扫地上山、下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游客体质的虚弱。
B.“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位瘦削、朴实、慈眉善目的老者形象。
C.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 年后,我再来看您!”作者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是因为他听完老人的话后,情绪激动,感慨万千。
D.“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句中,从“抬头望”“顶天立地”这两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天游峰的高。
21.文中画“——”的句子是对老人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老人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认为老人的工作累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快乐作文。
题目: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要求: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但总有一件事情让我们永难忘怀。请将这件事记录下来,字数在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战役读音zhàn yì;轰鸣读音hōng míng;摧毁读音cuī huǐ。
C.浓烟读音nóng yān;
D.卒业读音zú yè;穿梭读音chuān suō。
故选B。
2.D
【详解】考查学生对词语书写的掌握能力。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书写。D项“浑乱”应为“混乱”。
3.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结合原句的内容,选择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D项。比喻必须有本体和喻体,要把A比做B。在D项中,把“黑点”比做“幽灵”“山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4.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的断句,结合句子的整体含义进行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是,(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所以断句应该结合句子的含义进行分析。应该选择A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排序,要注意每句话的前后关系,以及连成一整段话之后的所表达的内容综合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浏览四句话之后,可以确定首先第一句应该是植物病毒对植物有危害作用所以是第二句,接下来说原因是第四句,第三句承接第四句的原因,继续说会有什么作用,最后第一句话结尾,总结整段话。
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在本题中分析错误的是C项,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听从劝告,才能成功。而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才会成功。
7.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不同词组的分类,要学会成语的积累,不仅明确成语的含义,还要明确典故的出处等,在进行相应的辨析和区分,选出不同的答案即可。在本题中:
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惜时如金:形容珍惜时间就像珍惜金钱。
ABC三个选项都是形容努力读书非常刻苦,而只有D项是形容珍惜时间的。所以不同的词语应该是D项。
8. guà 胳膊 扁担 záo 台阶 gǎn jū yùn 哲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胳、膊、扁、哲”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褂:guà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
开凿:[kāi záo]挖掘(河道、隧道等)
拘束:[jū shù]神态、言行因受约束而不自然。
包蕴:[bāo yùn]包含;蕴含。
9. 白酒 相逢 维护 嘶哑 洒水 缝补 唯一 撕开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酒:酒吧、饮酒;洒:洒落、飘洒。
逢:重逢、逢迎;缝:缝合、缝衣。
维:维持、维修;唯:唯独、唯恐。
嘶:声嘶、嘶叫;撕:撕咬、撕扯。
10. 伟大 遇难 惊慌失措 黑色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要注意词语搭配的方法:
1、要理解词义,认真辨析,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理解了词的含义,认真辨别词与词的差别,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
2、词语搭配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3、要注意语法关系。
4、要注意修辞的因素。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前面需在搭配合适的形容词或名词,如可用“伟大”或“高尚”与“灵魂”搭配。
11. 临 危 心 急 程 雪 烦 安 而 舍 释 卷 刺 股 慌 措 ⑤ ①②④⑧ ③⑥⑦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成语补充及词语分类。
临危不惧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志·魏书·陈留王传》。临危不惧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该成语的结构为连动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心急如焚,汉语成语,意思是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出自《西厢记》。
程门立雪,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这则成语意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其本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含褒义。
烦躁不安,指情绪异常,患者自觉心烦,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心神不定。
锲而不舍,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锲而不舍”的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手不释卷,释:放下。卷:书本。手总是拿着书。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
悬梁刺股,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和《战国策·秦策一》。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惊慌失措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书·元晖业传》。惊慌失措的意思是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成语出处 《北齐书·元晖业传》。
通过分析可知,很显然,“锲而不舍”是描述人的品质的词语;“临危不惧”“心急如焚”“烦躁不安”“惊慌失措”是描述人的心情的词语;“程门立雪”“手不释卷”“悬梁刺股”是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词语。
12. 只留清气满乾坤 高风亮节 端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怨天 不尤人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以及谚语俗语的识记和积累。
①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冕的《墨梅》,全诗内容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王冕 古诗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②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③本题考查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出自《易传》中的《象传》。
本题考查的是“不怨天,不尤人”解释是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出自《论语·宪问》。
13.√ 14.√ 15.√ 16.√
【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诗人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好友“辛渐”,诗中写了“江雨,楚山”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故题干说法正确。
14.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这首诗既写梅又写人,它使用了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 借物喻人。《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题咏在自己的画作《梅花》上的诗作。题干说法正确。
15.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诗句意思是: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冰心:比喻自己心地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玉壶”指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盛酒器,《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冰心”“玉壶”表达自己纯洁的心灵与正直的品格。题干说法正确。
16.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一诗借用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的典故。题干说法正确。
17.膝 辩 zǎi shì 18.“诺曼底号”大船与“玛丽号”大船相遇并相撞。 19.为后文大船遇险做铺垫。
【解析】17.考查多音字和形近字。
漆黑:指极暗无亮光、颜色极黑。
可辨:能够辨别。
载
[zǎi]1. 年 一年半~。三年五~。千~难逢。2. ;刊登 登~。刊~。转~。~入史册。~于该刊第五期。
[zài]1. 装载 ~客。~货。汽车上~满了乘客。~誉归来。2. 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卸~。过~。3. 充满(道路) 风雪~途。怨声~道。4. 姓。5. 又;且 ~歌~舞。
似
[sì]1. 像;如同 ~是而非。何其相~乃尔。2. 副词。似乎;好像 ~属可信。貌~有理。3. 胜过;超过 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一天。
[shì]〔似的〕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和某种事物、情况相像 瓢泼~大雨。飞也~跑去。像别人都不知道~。
18.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文章主要写“玛丽号”与“诺曼底号”直面相撞。
19.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
第一段是环境描写,“漆黑”写出了环境昏暗,为后文两船相撞埋下伏笔。
20.A 21.语言描写。 我从中体会到老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自信、豁达开朗的品质。 22.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老人年过七旬,每天都要一级一级地打扫,从工作量上来讲是累的;但老人的心态好,每天以花鸟为伴,他认为扫路是享受生活,因此不累。
【解析】2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A.阅读文章可知,“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与老人每天自在地扫地上山、下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老人乐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故选A。
21.本题考查描写手法与分析人物形象。
由句子“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出老人乐观、充满自信的精神和生活态度。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题要将对“老人的工作累不累”的看法写出来,可以从两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说明不累,理由为:老人不是一下子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而是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是间断的,不是连贯的,所以并不累。老人一边劳动,一边欣赏美景,心里愉快,所以不累。老人扫干净了路,他觉得山水变得更美了,老入心里高兴、快乐,所以不觉得累。
说明累,理由为: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险,游客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位扫峰人都七十多岁了,他每天一上一下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辛苦、很累。
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3.例文:
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想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笑语。而我现在回想起以前不懂事的童年的时候,我不由的低下了头。
傍晚,雪又飘下来了,天又变得寒冷了。雪花在空中飘飘洒洒的飞舞着,它们是多么的快乐啊,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一回忆起那难忘的一幕……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乱动我的东西。你以为你是我妈就了不起了吗?我告诉你,我有我的人格,我有我的隐私。如果你以后再乱翻我的东西,我就告你,我就告你!”这是我看到书桌上的东西被乱翻时说的话,是我对那个对我万分关爱的母亲说的。她不过是为了收拾一下房间,我竟然这样对她。可那时的我如同吃了火药,不断地向愣在一旁的母亲发起了进攻。最后我一把抓起了一件我最喜爱的大衣,这件是我过生日那天,我妈妈送给我的。——冲出了门外,并在心中暗暗发誓:再也不回这个家。
我哭喊,在雪夜里疯狂地跑着……
冬天的屋外真是寒冷呀!突然,一个熟悉而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双耳:“萍萍,萍萍——”没错,是有人在叫我。那一声声的“萍萍”叫得是那样的急切,搀杂着一丝内疚,一丝凄凉,一丝关爱,一丝……是妈妈,只有妈妈才会这样叫我。
但我没有回头,只是觉得身子一下子轻了很多,我倒下了,在软绵绵的雪地上……
我醒来时,发觉自己不知何时躺在了床上,母亲在一旁抹眼泪,我与母亲几乎同时用力握住了对方的手,然后痛哭。
在那个雪夜,我终于懂了:我就像那天空中的雪花,母亲就像坚实的大地,雪花一旦落在大地上,就会结成冰,化成水,永远与大地紧紧留在一起。
到现在我也无法忘记那个雪夜,更无法忘记那个雪夜对于我的启发:母女之间无隔夜的仇,再多的误会与怨恨,也会因为彼此之间浓浓的母女感情,而被冲刷得一干二净。这种爱是纯洁而高尚的。如果你还在因为一点小事而与母亲产生了一点小误会而相互怄气,请你相信母亲的心,永远都会向着你的!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为命题作文,要求以“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为题目写一篇习作,主要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个难忘的事,有让你高兴的,让你感动的,让你委屈……好好回忆一下,选取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即可。
开头: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述往事,引出所要写的事。
中间:具体叙述这件难忘的事,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突出事情的难忘。
结合:点题,表达“难忘”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