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B.当你酣然入睡时,别人或许正在囊萤夜读。
C.雨来在书皮上用铅笔光溜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
D.钻进芦苇荡的深处,青铜专门挑那些毛茸茸的芦花捋。
2.对下列语段主要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又是一年网购狂欢季。网购大军中,大学生是强大的一支。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在京高校的学生,发现部分学生为了“任性”血拼,不仅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还在网上注册了各类消费信贷平台账号,有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几乎都用来还款。同时,这一新生事物也引发诸多质疑。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是大学生本就不具备还款能力,最终还是要找家长“化缘”。争论的第二个焦点则是大学生流动性较强,容易造成违约后催收困难。
A.大学生网购消费引争议。 B.大学生信贷消费引争议。
C.大学生消费信贷应谨慎。 D.大学生信贷还款引质疑。
3.对句子“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缩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来像鸭子抖着水。 B.雨来像小鸭子一样。
C.雨来抖着水。 D.雨来抖着头上的水。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察冀(jì) 搓进(cuō) B.捆住(kǔn) 雪屑(xiè)
C.塞进(sài) 倔强(jiàng) D.祈求(qǐ) 风靡(mǐ)
5.下列李白所作诗句中,以眼前之景,抒发孤寂之情的一项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C.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倒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 )地去面对。
A.淡然 B.坦然 C.默然 D.悠然
7.下列关于本单元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英雄雨来(节选》小说开头描写还乡河的景色,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芦花鞋》选自《草房子》。
C.《我们家的男子汉》中的小男孩性格率真可爱。
D.《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用不同的方式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样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填空题
8.读拼音,写词语。
小英雄雨来被dí rén( )绑住了gē bo( )拉到了河边,他趁鬼子不防备,跳进长满dù juān( )花的河里逃走了,鬼子huāng máng( )向水里开枪,可是雨来已经游走了,他躲过了一场jié nàn( )。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笤帚 ( )课本 ( )鬼脸
( )步枪 ( )东西 ( )车厢
10.填入反义词。
慌忙——( ) 扩大——( ) 温和——( ) 垂头丧气——( )
大概——( ) 沉寂——( ) 撒谎——( ) 歪歪斜斜——( )
11.填写近义词。
沉寂——( ) 轻蔑——( ) 大概——( ) 聚精会神——( )
劫难——( ) 凶恶——( ) 防备——( ) 摇晃——( )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句子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2.《芦花鞋》一文中的青铜面对着刺骨的寒冷,仍将自己的鞋子卖给顾客,是因为青铜为了凑齐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的价钱。 ( )
13.《小英雄雨来(节选)》开头描写还乡河的景色,为故事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
1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两”指的是诗人和天上的飞鸟。( )
15.《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作家王安忆写孩子成长的一篇小说,讲述了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 ( )
16.《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都用小标题的方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写的。( )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请停止枪声
①苏联红军攻进了柏林,德军拼死挣扎,与红军展开了(激烈 猛烈)的巷战。突然,从废墟中传来孩子的哭声,是个德国小孩。此时,小孩随时可能丧命。这时,苏军士兵奥沙洛夫不顾战友们的劝说,站起来径直朝小孩走去,战友们只好停止射击,把所有火力对准奥沙洛夫的前方,准备火力接应。没想到的是,街道那边的德军突然停止了射击。奥沙洛夫安静地走到了小孩的身边,把小孩抱起来,朝街道边的一个安全掩体走去。此时,一位随军记者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瞬间。当奥夫把小孩抱进掩体,并把小孩放下时,双方的枪声再次响起,奥沙洛夫随后被一发子弹击中,被送进了战地医院。
②第二天,奥沙洛夫解救小孩的全套照片被印在传单上。许多柏林市民看到了传单,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许多化装成平民的纳粹士兵也交出了武器。奥沙洛夫成了大英雄。当记者问奥沙洛夫为什么敢在枪林弹雨中站起来时。奥沙洛夫回答说:“_____,会让枪声停止。”然后,他流着泪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③那一年,德军进攻莫斯科,同样遭到了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在一条小巷里,几个德国士兵正举着枪小心地向前推进。突然前方传来狗叫声。一只小狗正蹲在一个受伤的少年身旁,轻轻地舔着他的脸,然后它转过身,看着几个德国士兵,冲着他们发出急切的呜呜声,然后再转过去舔少年的脸。少年惊恐地看着几个德国士兵,用手指了指小狗,然后又摆摆手。德国士兵明白,少年是在(乞求 请求)他们不要杀小狗。小狗依然不停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舔几下少年,然后再摇着尾巴向德国士兵发出呜呜声,德国士兵也明白,小狗是在乞求他们救救它的主人。几个德国士兵沉默了许久,然后绕过少年和小狗向前方走去……那个少年正是奥沙洛夫。
17.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18.当奥沙罗夫救小孩时,德军也停止了射击,是因为( )
A.领导下令暂时停火。
B.他们想放下武器,与奥沙罗夫一起救助这个可怜的德国小孩。
C.奥沙罗夫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德国小孩,他们也被感动了,他们不忍心再奥沙罗夫救孩子时去伤害他。
19.读一读,填一填。
(1)短文第①段中,苏军士兵奥沙罗夫不顾战友的劝说从废墟中救下了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③段中,几个德国士兵被人和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所感动,没有对__________和______开枪。
20.在短文第②段的横线处填入一个字,最恰当的是( )
A.恨 B.情 C.爱
21.奥沙罗夫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 。”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22.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23.第一自然段属于( )描写。
A.环境 B.社会 C.语言 D.心理
24.把选文中补充完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 。
五、书面表达
25.妙笔生花。
同学们 ,在生活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本领 ,但万事开头难 ,在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时候你会怎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以“第一次___________”为题 ,把自己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C项中“光溜溜”的意思是:形容光滑;形容地面、物体、身体上没有遮盖的样子。与“字”不搭,可以改成:雨来在书皮上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
2.B
【详解】考查提炼语意,要通读语段,准确概括段落大意。通读语段,一到三句指出网购大军中的大学生采用信贷消费:下文分析引发诸多质疑、争论,A.“网购消费”争议对象错误,应是“大学生采用信贷消费”;C.“应谨慎”,无中生有;D.“信贷还款引质疑” ,质疑对象是“大学生信贷消费”,对象错误。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
在这里需要去掉修饰限制成分:“像小鸭子一样”和“头上的”。
4.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晋察冀jìn chá jì。
C项:塞进sāi jìn。
D项:祈求qí qiú。
5.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十五》全文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B项: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出自唐代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全文为: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两句写动态:湖面上突然出现风帆,原来是过往的船只;天空中鸟儿翱翔而过,朝着日出的方向飞去,逐渐消失了。
C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全文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D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全文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6.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B.“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
C.“默然”指沉默无言的样子。
D.“悠然”指悠闲的样子。
结合语境可知“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说明心里已经平静下来,没有顾虑了,用“坦然”。
故选B。
7.B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B项错误,《芦花鞋》选自《青铜葵花》。
8. 敌人 胳膊 杜鹃 慌忙 劫难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敌、胳膊、鹃、慌、劫难”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拿 读 做 扛 扔 跨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10. 从容 缩小 粗暴 得意忘形 准确 喧闹 诚实 端端正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慌忙:释义是急忙,紧张、急迫的样子。反义词有:从容、镇定、沉着、冷静等。
扩大:使(范围、规模等)比原来大。 反义词有:收缩、缩小等。
温和:意思是指不严厉、不粗暴;平和不猛烈、激烈。指气候不冷不热。指物体具备使人感到暖和的适当温度。 反义词有:威厉、急躁、狂暴、粗犷等。
垂头丧气:垂头丧气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uí tóu sàng qì,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反义词有:昂首阔步、趾高气昂、趾高气扬、激越昂扬等。
大概:意思是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反义词有:确乎、详情、一定、详细等。
沉寂:意思是非常寂静,听不见一丝声音。反义词有:鼎沸、喧嚣、喧闹等。
撒谎:释义:说谎。是指人故意将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事情说成不真实的给受骗者听,让“不存在的事”的令听众相信是“存在的事”;又或者真实存在的事,故意说成其是不存在的。撒谎是有目的性的说假话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反义词有:诚实、坦诚等。
歪歪斜斜:[wāi wāi xié xié] [释义]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反义词有:端端正正等。
11. 沉静 轻视 大约 全神贯注 灾难 险恶 戒备 晃动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沉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én jì,意思是非常寂静,听不见一丝声音,出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夜莺的歌声》。近义词有:清静、寂然、冷静、寂寞、宁静等。
轻蔑:拼音是qīng miè。意思是藐视、小看、鄙弃。近义词有:鄙视、蔑视、鄙薄、不屑等。
大概:拼音是dà gài, 意思是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近义词有:好像、大意、概况、或者等。
聚精会神:读音为jù jīng huì shén。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近义词有:心神专注、一心一意、敛声屏气、目不斜视等。
劫难:佛教语。谓灾难;灾祸。如:他简直就像刚刚历经了一场劫难,披头散发得像个魔鬼。近义词有:灾害、灾荒、磨难、患难等。
凶恶:(性情、行为或相貌)十分可怕:~的目光。~的敌人。近义词有:阴险、厉害、残忍、险恶、狠毒等。
防备:拼音fáng bèi,指为应付攻击或避免伤害预先作好准备。近义词有:戒备、着重、防守、注意等。
摇晃:[yáo huàng] [释义] 1.摇摆:烛光~。摇摇晃晃地走着。2.摇动:~~奶瓶。近义词有:晃悠、摆荡、摇荡、晃动等。
12.× 13.√ 14.× 15.√ 16.×
【解析】1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可知,青铜面对刺骨的寒冷将自己的鞋子卖给顾客是因为青铜心地善良,不想让顾客失望而归。故本题说法错误。
1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可知,课文开头写还乡河的景色既生动展现了小村庄的美丽风光,又从侧面烘托了雨来和家乡的人们保卫美丽家乡的正义行为。同时,描写还乡河也为后文雨来脱险埋下了伏笔。故本题说法正确。
14.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是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其中“两”指的是诗人与敬亭山。故本题说法错误。
1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主要讲述的是小外甥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努力学会独立、面对生活挑战沉着、勇敢的“男子汉”形象。故本题说法正确。
1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可知,《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的方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对食物的兴趣,第二部分是:他对独立的要求,第三部分是: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芦花鞋》用“空行标示”方式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葵花一家子要做一百零一双芦花鞋。到了冬天,青铜就拿到集市上去卖,卖的钱供葵花上学。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仍要去卖鞋,有几个城里人把还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最后连青铜自己脚上也被卖去,最后青铜赤着脚回家的。故说法错误。
17.激烈 乞求 18.C 19. 小孩 少年(奥沙罗夫) 小狗 20.C 21.在激烈的战争中,奥沙罗夫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敌方的孩子,他这种无私的爱令人感动,也令无数德国士兵交出了武器。
【解析】17.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激烈:指的是(动作、言论)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猛烈:强烈、激烈。乞求:请求别人给予;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18.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可知A项不正确,没有领导命令停火,B项德军是被奥沙罗夫感动而放下枪的。C项正确。
19.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解答此题时,只需带着问题回到原文中找到答案即可。
20.本题考查心理活动。奥沙洛夫在战争中解救小孩,这是一种大爱,横线处应填爱。
2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从奥沙洛夫解救孩子这种无私的爱的角度回答即可。
22. 比喻 浮云 红绸子 23.A 24.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
【解析】2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浮云比作红绸子。
23.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第一自然段的太阳、云、芦花都属于环境的描写。
24.本题考查俗语。本文讲述的是雨来年纪虽小,但是能聪明勇敢应对日本人的英雄事迹。因此可以用“有志不在年高”这也是课文中的原句。
25.例文:
第一次骑车
记得在我八岁生日那天,外婆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旁边有两个小轮子,过了两年后,我十岁了!把爸爸说:“我帮你把旁边那两个轮子拆了,你要学会骑自行车了!”于是,我就答应爸爸,说试试看吧!
今天可真是个好天气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心想:呵呵,今天天气不错,看来是学骑自行车的好日子!于是,我就把心爱的自行车拿到了院子里面。
我要开始学骑自行车了!爸爸用手扶在车后面,让我骑。“啊!加油!”妈妈在一旁鼓励着我。听了妈妈的话后,我点了点头。骑之前,我心想:加油!保持平衡!
第一次试骑,呀——,哎呦!真疼,第一次试骑爸爸一放手我就保持不住平衡向左了!当时,我心中有一些恐惧,但更多的是信心!失败乃成功之母,努力吧,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第二次试骑,我眼睛正视前方,坚持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平衡,不失控!冲啊——,虽然这一次我还是摔跤了,但是我的平衡能力好了一些,可以保持平衡两分钟了!随后,我回到屋子里决定喝口水急需学习,听爸爸教我的方法,并努力!
第三次试骑快开始了!我的心中可是满满的信心,我和自己打了个赌,我认为我这一次能成功。十分钟后,结果出来了,我学会骑自行车了,真的,我当时心里可是非常激动!
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后,我无处了一个道理:失败乃成功之母,朝着目标努力,一定会成功。
【详解】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