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5章 人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5章 人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8 07: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增长前景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两个问题。人口的增长与一般种群的增长的有不同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法指导
人口的增长和对环境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从三个层面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第一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人的需求和这些需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第二是创设数字化情境,计算人一生对食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和水的需要量及全球60亿人的需求量,让学生想象在人口增长的情形下,这些需求对地球造成的压力;第三是布置课外活动小组调查近十年来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使学生切身感受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这样设计使教学层层推进,学生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逐步深入,并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仍然是迄今为止宇宙中唯一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人类的生存必须依赖于地球。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2010年11月1日中国大陆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是:中国人口已达到13.397亿。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与有限的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难题之一。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94-99,填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通过教材P94-95“积极思维”的图5-1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一般种群增长有什么不同,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规律。对例1点拨后,学生讨论完成。 步骤3:学生学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回答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总结规律,通过例2分析提高。

步骤5: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4: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且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重点)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难点)
人口增长
1.人口: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2.增长的前提:人类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3.我国人口问题现状
(1)主要表现: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国家的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1 200万左右。我国人口发展还会较长时期处于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
(2)解决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点,我国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直接目的?
【提示】 控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口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生存难题之一。
2.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
主要是指在人口激增的过程中,人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恰当的活动引起的人类与环境不能协调发展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和环境污染。
3.环境污染
(1)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危害:当某种污染物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危害。例如:大气中CO2浓度高而出现温室效应。
(3)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
(4)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由人口大量增长导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提示】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赤潮等。
1.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2.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
【提示】 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的,而不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3.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
4.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5.缓解我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提示】 最佳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人口增长及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
规律的关系
【问题导思】 
①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目标是什么?
②人口增长与其他种群的消长规律相同吗?
1.人口增长
(1)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在较长时期内仍持续增长。
(2)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控制在14亿内;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16亿)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3)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采取的措施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工作。
②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③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年龄结构可用来预测人口密度的变化;而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都直接决定着人口密度。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012·抚顺高二月考)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的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为图中的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导析】 题目根据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结合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分析相关问题。
【精讲精析】 此题考查人口增长对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二是加剧了环境污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类的生存条件恶化,会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人口数量下降,呈现c曲线的变化趋势。
(2)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空间与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b曲线,在K/2时人类种群增长率最高,因此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2=55亿。
(3)注意政策的要点是两个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提倡晚婚晚育是为了延长世代长度;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降低了新生儿个体数。两者均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问题导思】 
①随着人口的增多而相应增多的需求有哪些?
②人口过快的增长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2.归纳总结
(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人类的生存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2013·安康联考)梅托斯(Meadows)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下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审题导析】 坐标图表示的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环境污染加剧,最后造成人口减少。
【精讲精析】 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变化的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限制了人口数量的增多。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由于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答案】 D
环境污染与全球生态问题
【问题导思】 
①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②如何利用生物防治减小环境污染?
类型 原因 结果 措施
温室效应 煤、石油、泥炭等化学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干旱、暴雨范围扩大并频现 ①大力植树造林;②减少化学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
水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水体 富营养化,在海水中表现为赤潮,湖泊中表现为水华 净化污水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 减少使用和排放氟利昂等
酸雨 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破坏植被和腐蚀建筑物 减少过度排放SO2等气体
土地荒漠化 植被破坏,草原过度放牧,森林过度砍伐 沙尘暴遮天蔽日 ①合理利用草原②部分地区退耕还草、还林、还湖等
 (2012·重庆检测)观察下列曲线,分析回答。
(1)上述曲线研究的问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全球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有哪些?(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大气中CO2浓度上升与温室效应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导析】 曲线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CO2浓度和温差,反映了随时间的变化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和温差的变化。
【精讲精析】 图中曲线表明在1950~2 ( http: / / www.21cnjy.com )000年50年间每隔5年测得的CO2的浓度及温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在CO2排放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原因是CO2层能使太阳辐射通过,而反射回来携带大量热量的红外线辐射却被CO2层阻挡,导致地球气温升高。
【答案】 (1)全球温度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
(2)能源的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3)大气中CO2、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能使太阳辐射顺利通过,却又能阻碍红外线辐射向地球外层空间散发,导致地球表层温度升高
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
结 论 语 句
1.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老龄化速度也较快。
2.人口增长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3.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5.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
1.(2013·毕节检测)下列有关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B.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C.目前,我国仍为高生育水平国家
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解析】 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
【答案】 C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能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使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都造成压力。
【答案】 D
3.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 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全面理解人口增长与种数数量消长间的关系。目前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但还没有达到K值。由于人为的政策,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能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并不能解决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依赖问题。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答案】 D
4.(2013·南京联考)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解析】 人口本身就是一个种群,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长同样遵循种群特征的变化规律,但同时又会受到国家政策、生育观念、经济情况、科技的发展、战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用来限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一项策略,另外欧美一些国家生育观念淡薄等,都会影响人口的出生率。所以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较大差别,而不是完全相同。
【答案】 C
5.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
年龄结构指标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0~14岁人口(%) 36.28 40.69 33.59 27.62
65岁以上人口(%) 4.41 3.56 4.91 5.57
老少比例(%) 12.15 8.74 14.60 20.16
(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_______,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
(2)1990年和195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比,我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________,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_______的趋势。
(3)由于人口政策得力,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干可获取的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是: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规律及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问题。在解答本题时,先分析曲线形成的原因及从表格数据判断年龄结构类型,再组织语言回答。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
【答案】 (1)上升 计划生育 (2)上升 老龄化
(3)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
一、选择题
1.(2013·徐州高二联考)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急剧增长
【解析】 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原和野生植物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  C
2.(2012·深圳高二期末)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人口素质高 ③人口农村化 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
【答案】 A
3.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结构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迁出和迁入
【解析】 我国人口的迁出和迁入是非常有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上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根据我国国情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医情况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同时,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
【答案】 B
4.(2013·新乡高二期末)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少生
B.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中国科技水平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 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而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也就是少生,其他选项均不能解决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
【答案】 A
5.(2012·昆明测试)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根据曲线分析:横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是两者之差,而图中四个国家中两者差值最大的是③。
【答案】 C
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
B.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受生殖年龄和个体数影响
【解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种群,人类也是生物的一种,符合自然界中种群的消长规律,但人类又有能动性,有思想,所以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大小并非仅由人类生育能力决定,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生育观念等有很大关系。
【答案】 D
7.(2013·广州调研)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剧增已经带来了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众多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④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⑤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⑥
【解析】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答案】 C
8.2003年1月8日,我国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解析】 禁止近亲结婚和优生、优育都有利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我国人口增长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可能符合J型曲线。
【答案】 D
9.(2013·漯河高二期末)
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答案】 B
10.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图Ⅰ;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环境容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量,如图Ⅱ;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环境资源严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造成人口的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当然,如果这样,人类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图Ⅲ。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2013·榆林高二期末)阅读下表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表一: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简表
地区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15~19岁育龄妇女
A 38.52 56.44 5.03 23.29
B 10.92 76.83 12.24 29.55
C 11.08 70.77 18.15 26.56
表二: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变化数据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① 3.54 9.91 -6.37
② 34.30 11.04 23.26
③ 3.99 6.19 0.00
(1)表一和表二为同样三个地区的人口的1%抽样调统计情况,请将各个地区的人口数据准确配对:
A.______,B.______,C.______。
(2)在表二中③的增长率不等于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图,A为增长型,B为相对稳定,C中年龄大的人口所占比例最大,为衰退型。
(2)表二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自然增长率,是指在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
【答案】 (1)② ③ ①
(2)人口迁入影响增长
12.(2013·周口高二期末)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阅读上图可知,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基本上呈________增长。
(3)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长仍很迅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____________相适应,我国政府把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解析】 解放前人口增长较缓慢,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基本上呈“J”型增长;到70年代后期,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即使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仍然迅速。
【答案】 (1)缓慢 (2)J型 (3)人口基数大 (4)资源环境条件 计划生育
13.[实验探究] 某同学研究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将少许干稻草切碎装入一试管中,加塞,试管塞中央打孔并插入一玻璃管,连通到品红试剂瓶中,然后用酒精灯灼烧试管底部。实验结果发现,装有稻草的试管底部变黑,品红试剂由粉红色褪为无色,导管壁有浅黄色粉末,干馏出的气体有刺激气味。
(1)请帮这位同学拟一个实验课题: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推测该实验中,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底部变黑说明稻草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元素,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品红试剂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帮该同学设计使稻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变废为宝、节源增效的“无废弃农业”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实验是研究废弃物的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也即农村常见的“焚烧秸秆”法,稻草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当其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毒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答案】 (1)稻草秸秆等废弃物被大量燃烧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2)碳 二氧化硫 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硫气体
(3)用于饲养牲畜、用于堆肥或沼气发酵、秸秆等废弃物还田(写出一种即可)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课标解读
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地位
本节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可持续发展”两个内容,是本模块的最后一节,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一节。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教法指导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范围比较广,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许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联系前面学过的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3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多列举实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特别是其间接使用价值。
2.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讲清其概念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对教材P104图5-8进行辨析,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思想的内容,再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与我们生活方式的关系”,反思归纳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措施。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大家知道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污染对生物圈影响很大。当今世界的五大危机,都与生物学有关,要解决这些危机,需要从源头上治理。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如何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科学研究。我们过去曾经完全根据人类的好恶,提出大力发展某种生物,集中力量消灭另几种动物,忽视了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甚至只要人类爱吃某种动物,这种动物就会被人捕猎,结果造成这种动物濒临灭绝。这种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行为必须改变,如何才能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呢?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23 ( http: / / www.21cnjy.com )-12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学生学习教材“保护生物多样性”,回答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措施,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规律,通过例1分析提高。

步骤5: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4: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且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步骤3:各研究小组交流展示课外活动完成的“可持续发展与我们生活方式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教师指导评议,并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互动探究2】的“问题导思”,分析教材P104图5-8,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教师对例2的审题导析点拨后,学生尝试解答。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重点)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重点)
3.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2)层次
①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3)关系
(4)形成原因:生物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体现了直接价值;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是间接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场所是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2)迁地保护:主要场所是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4.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全球环境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
1.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利用野生资源?
【提示】 保护生物多样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相反地,适时地、有计划地合理采伐、捕捞、猎取,还会促进种群的增长,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人类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保护环境,且不危及后代生存发展的发展模式。
2.核心: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鼓励对环境有利的生产与建设,提倡用包括保护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去衡量发展。
2.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提示】 总体战略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1.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提示】 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提示】 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
4.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是实施迁地保护的重要方法,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
5.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提示】 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入会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保护生物多样性
【问题导思】 
①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应怎样理解?
②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层次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遗传(基因)多样性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多样性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密切相关。遗传(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遗传(基因)多样性。
2.多样性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的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药用价值 野生植物(青蒿素)、野生动物(五灵脂、海螵鞘、蝉蜕等)
工业原料 芦苇——造纸原料
科学研究价值 优质高产水稻的培育;仿生学上的应用
美学价值 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使用价值。
 
1.遗传(基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2.物种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012·江苏高考改编)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审题导析】 
(1)思考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2)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精讲精析】 
选项 分析判断
A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A正确
B、D 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错误、D正确
C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
【答案】 B
可持续发展
【问题导思】 
①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内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且不危及后代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发展模式。
2.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
(1)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相适应。
(4)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
3.基本任务
(1)保护地球的活力和生物多样性
①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
②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保护。
③外来入侵物种控制。
④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把现代生物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传统的耕作制度及维护土壤肥力的要求密切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将农、林、牧、副、渔业有机融合在一起,保证农产品的丰富性、稳定性和优质性。
(3)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
①能源方面: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开发新能源。
②物质生产方面: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即“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③野生生物资源方面:合理利用和保护。
 
1.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过程来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的原则。
2.如果造成环境污染、影响资源再生以及破坏生态平衡,则不属于可持续发展。
 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符(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审题导析】 (1)明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正确应用可持续发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精讲精析】 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应是采伐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于或等于森林的生长量,至少要做到砍多少,种多少,不能光砍不种。人工鱼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高密度养鱼时生产者的能量肯定会少于消费者的能量,但可以人工补充能量来维持。在农业生产中,从土壤中收走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多少矿质元素,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农田中,农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量,必须施用大量的无机氮肥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这与可持续发展是不矛盾的。
【答案】 C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
结 论 语 句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遗传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而言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4.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自身前途和命运的正确选择,它特别强调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对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013·徐州检测)为了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运用生态学知识提出的建议,合理的是(  )
①在害虫的防治方面,尽量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
②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禁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③在农业方面,建立、推广生态农业,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④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采伐林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开发,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持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才能使地震灾区可持续发展。在害虫防治上,应运用生物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生物防治;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运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使物质循环利用,能量高效传递;在农业生产方面,建立生态农业系统;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采伐,可以合理采伐,而不是禁止采伐。
【答案】 A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就地保护
C.迁地保护 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很多,但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又保护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答案】 B
3.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离体保存、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等,由于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可能会产生外来物种入侵,一般不采用。
【答案】 D
4.(2013·淮安高二期末)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酸雨
B.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C.温室效应
D.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解析】 汞、镉等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逐渐在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越多。因此,食物链对这些物质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
【答案】 D
5.事例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根据以上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野生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和对生态环境的________开发利用有关。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解析】 事例一说明了生物是适应其生存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由于种种原因,使生物的生态环境改变或破坏,导致了生物的濒危或灭绝。事例二说明了由于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以及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植被面积大大减少,一些野生生物绝迹或濒临灭绝。事例三中由于外来物种——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侵入了缺少天敌的华南沿海地区,因为没有消灭这种害虫的天敌,使马尾松林受到危害,说明外来物种缺少天敌,也可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答案】 (1)生存环境的改变或破坏
(2)滥捕乱猎或滥采乱伐等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
一、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
A.经济价值        B.潜在价值
C.直接价值 D.间接价值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食用、药用、科研用等方面,雄性不育株为杂交水稻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基因,应归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价值。
【答案】 C
2.(2013·郑州高二检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通常所说的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答案】 D
3.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下表显示中华绒螯蟹某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的中华绒螯蟹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 群体1
与群体2 群体2
与群体3 群体1
与群体3
某基因片
段差异率 15.1% 16.2% 15.3%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境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解析】 从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看出三个群体的中华绒螯蟹之间表现出遗传多样性。
【答案】 D
4.(2012·连云港高二检测)下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解析】 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对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不能让人类对保护区有较多的干扰。迁地保护就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加以保护。对于濒危物种应禁止采伐或捕杀,并采取人工繁殖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以保护。
【答案】 D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解析】 A项,自然选择决定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B项,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而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加;C项,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D项,遗传(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内容之一,基因多样性越低,个体间的差异越小,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答案】 C
6.(2013·扬州高二检测)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有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解析】 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是不明确物种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性与种群多样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的是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等位基因;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A、B、D选项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具有生殖隔离)可以稳定共存。
【答案】 C
7.美国的玉米受一种病菌危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野生植物中发现了这种病菌的抗性基因,以此改良了玉米品种,提高了产量。这说明野生植物的(  )
A.基因库的资源效益越来越显著
B.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C.生态效益越来越显著
D.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
【解析】 野生植物的经济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是指野生植物直接产生的经济价值,比如提供的药材、木材、工业原料等。生态效益则是指野生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社会效益则是在社会的就业、旅游等方面产生的效果。题目中是指野生植物的基因库的资源效益,野生植物有许多人类尚未知道的资源,有许多人类尚未了解的基因库,特别是在生物工程迅速发展的今天,野生生物基因库的资源效益越来越显著。
【答案】 A
8.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对生物进行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
【答案】 D
9.(2013·盐城高二期末)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择,其原则可以理解为在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再生资源的再生过程的情况下来发展生产,发展经济,这种观念体现出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思想。但自然保护并非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答案】 A
10.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新闻,你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常看到世界各地自然灾害的频发,探究缘由,很多都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有逐级的因果关系的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解析】 寒潮可引起霜冻,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壤盐碱化与前两项无关;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与地震无关;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两种生态环境问题,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照射到地面的量增加;森林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
①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②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以及价值。图中的Ⅰ、Ⅱ、Ⅲ分别是从遗传(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说明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
【答案】 (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2)遗传(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3)①直接 ②负反馈调节 间接
12.(2012·南京联考)“绿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垃圾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地物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存受到威胁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了利用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13.请回答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性状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进化角度来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是________的结果。
(3)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________水平的多样性。
(4)从红豆杉的树皮和针叶中分离纯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出的紫杉醇是一种对子宫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症有特殊疗效的抗癌药物。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来看,红豆杉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
(5)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b点和c点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图中c点以后,对生物多样性生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态学家建议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众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多样性的内涵和外延,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审题。草原放牧量如果控制在图中b点之前,则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没有达到最高值,资源利用不充分,但是如果超过c点,则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又低于开始放牧时的净生产量,因此放牧量要介于b点和c点之间,这样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产量。如果长期超过c点,就会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之后,可以减少对牧草的消耗,有利于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群落中物种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
【答案】 (1)遗传物质(或基因、DNA)的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2)自然选择 (3)生态系统 (4)直接价值 (5)①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产量 ②草原退化、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④群落营养结构简单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
相互关系
1.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1)非生物成分——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非生物成分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其中光能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2)生产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从而为生物群落提供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一切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
(3)消费者——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生物成分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有利于植物传粉或种子的传播,能够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分解者——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把有机物分解成各种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一些腐生动物。
2.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2013·信阳期末)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真核生物
B.消费者是异养生物
C.分解者不仅限于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
【解析】 生产者不一定是自养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但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蓝藻是生产者,蓝藻也是原核生物。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可以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可以是腐生动物,如蚯蚓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
【答案】 A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书写及生物
变动情况的辨析
1.根据提供的信息正确书写食物链
(1)书写提供的信息方式有多种,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图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无机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A→B。
       图1          图2
       图3          图4
(2)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营养级 A B C D
Pg 15.9 870.7 0.9 141.0
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
(3)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
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表中A有机汞浓度最低,属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表明两者属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最高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如图。
(4)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
根据上述材料,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以表示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2.生态系统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辨析
(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变动的影响
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依次减少。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
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增多,最终造成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食方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当某种群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时,对另一种群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
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③处于最高营养级且食物有多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源的种群,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蚱蜢突然减少,分析蚯蚓数目的变化。
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由于蛇并非鹰的唯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造成鹰的减少。这时兔和相思鸟被鹰捕食的机会增多,从而减少了对蚯蚓的捕食,使蚯蚓的数目增多。
 (多选)右图表示草原上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表示被食关系,如“草→兔”表示草被兔吃)。现因某种原因,蝗虫突然大量死亡,由此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鹰数量会减少
B.蜥蜴数量会明显减少
C.小鸟数量会增加,蚯蚓地减少
D.小鸟数量减少,蚯蚓会增多
【解析】 当蝗虫大量死亡时,蜥蜴和蛇会大量减少,小鸟和兔的数量因鹰的大量捕食而减少,蚯蚓的数量会增多。
【答案】 BD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方向的调整
运用生态学原理来解释、解决生物学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见题型,其解题的突破口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实例有以下几种:
1.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其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草原上适量放牧:由于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牧草中的能量,因此放养一些植食性动物,使储存在牧草中的能量经植食性动物流向人类。
(2)农田中除草、除虫:田间杂草与农作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会和农作物争夺空间和资源;作物害虫与农作物属于捕食或寄生关系。可见,田间杂草和作物害虫都将导致一部分能量流向对人类无益的部分,因此除草、除虫有助于调整能量的流向,使其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能量多级利用
(1)建立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使能量多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另一方面可实现物质循环。所谓能量多级利用,指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使废物资源化,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2)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要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能量的利用率,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借鉴下面的一些措施:①尽量缩短食物链;②充分利用生产者;③充分利用分解者,如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利用植物残体生产沼气等。
 (2013·宿迁高二联考)下列有关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解析】 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循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而能量是不能被循环利用的,A项错误;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通过人类的活动,可以调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C项正确;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答案】 C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系统发展的结果(发展到成熟状态)。
2.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
3.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相对平衡,能量输入与能量输出相对平衡。
4.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方式
  方式
项目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结果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体内激素调节 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过程
图示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负反馈调节
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生物个体的稳态调节有共同的特点,例如两者都有反馈调节机制。请据图作答。
(1)图1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
图1
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__;这种反馈调节对该生态系统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反馈调节:
图2
这种机制调节与(1)中所述调节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表示一般情况下,一年内农田、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和变化的是(  )
【解析】 (1)从图1中的调节情况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减少→乙减少→丙减少,甲增多→乙增多→丙增多,丙增多→乙减少→甲增多,丙减少→乙增多→甲减少,因此判断食物联系为甲→乙→丙。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的稳态起了自动调节作用。
(2)图2中的调节为正反馈调节,调节的结果使最初的变化加快。
(3)农田、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应是森林>草原>农田。
【答案】 (1)甲→乙→丙 对生态平衡或生态系统的稳态起自动调节作用
(2)作用刚好相反。使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产生的变化加速,使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和平衡遭到破坏
(3)C
人与环境
1.生物富集作用和水体富营养化的辨析
(1)生物富集作用
①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②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等它们主要靠体表直接吸收;另一种是高等植物,它们主要靠根系吸收;再一种是大多数动物,它们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前两种属于直接从环境中摄取,后一种则需要通过食物链进行摄取。
③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入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后,立即参加到新陈代谢的各项活动中。其中,一部分生命必需的物质参加到生物体的组成中,多余的以及非生命必需的物质则很快地分解掉并且排出体外,只有少数不容易分解的物质(如DDT)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
(2)水体富营养化
①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②原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以呼吸作用,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CH4等有毒气体,因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2.外来物种入侵
(1)概念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2)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①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或杀死本地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
②与当地物种竞争生活资源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③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
④通过大面积形成单优群落,降低生物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其他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场所。
⑤大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
⑥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⑦影响遗传多样性。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会逐渐恢复;而当外来物种入侵后,即使停止继续引入,已传入的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会继续大肆繁殖和扩散,这时要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
植物 平均受害
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
(个/mm2) 每个气孔面积
(n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是__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两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问题:不同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的气孔密度越大,单个气孔面积越小,对SO2的抗性越大。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即实验结果可能出现三种:对种子萌发无影响、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在实验中注意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 (1)①正相关 负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甲 (2)②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3个花盆中播种相同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a.如果3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影响 B.如果3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3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1.(2013·徐州高二期末)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绿色植物等,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
【答案】 D
2.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3级和4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
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解析】 由于消费者的总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的一部分,因此B、C项的说法都不正确。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能量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长的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就越少。乙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量多于甲生态系统,因此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小于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答案】 A
3.(2013·渭南测试)由于“赤潮”,一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4 kg的杂食海洋鱼死亡,假如此杂食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该杂食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A.28 kg        B.280 kg
C.16 kg D.160 kg
【解析】 依题意构建食物网,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图中可看出,杂食海洋鱼的食物来自三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植物→杂食海洋鱼;②植物→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③植物→草食鱼类→小型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由①得:4×1/2÷20%=10 kg;由②得:4×1/4÷20%÷20%=25 kg;由③得:4×1/4÷20%÷20%÷20%=125 kg。故共消耗海洋植物的量为10+25+125=160 kg。
【答案】 D
4.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2kJ/m2/年) 2.50 13.30 9.80 0.28 220.00
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各种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的关系和能量流动,本题较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一般高一个营养级,能量减少一个数量级,故由表中信息可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和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即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图③表示的是捕食关系。
【答案】 A
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4种生物(甲、乙、丙、丁)的有机物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 按有机物总量构成的食物链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丙→甲→乙→丁,乙以甲为食物,当乙的数量增加时,甲的数量减少,而丙的捕食者减少其数量将增加,乙增加则以乙为食物的丁数量将增加。
【答案】 D
6.(2012·湖南十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联考)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有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 储存能量(106J) 呼吸消耗(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0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没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因此二者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还有雪兔提供3/8,若北极狐增加能量80 kJ,则植物增加的能量为:80×1/2÷20%÷10%+80×1/8÷10%+80×3/8÷20%÷10%=3 600 kJ;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106J,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看,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为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输出的能量为各类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因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正在增加。
【答案】 (1)捕食 (2)3 600 (3)分解者 (4)900 18% 增加(是)
7.某中学的课外活动小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为了调查该地某湖泊的水质污染原因,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入口处采集水样,并对全部水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注:硫化氢是蛋白质等有机物分解的产物。纤毛虫主要以有机颗粒为食,软体动物等其他动物以细菌及浮游生物等为食。)
A入口 B入口 C入口 D入口
溶解氧 极低或全无 少量 少量 很多
硫化氢 多量 无 较多量 无
生物种类 很少 几乎无 少 很多
细菌数
(个/mL) 数十万至
数百万 数个至
数十个 数十万 数百至
数十个
主要
生物群 细菌、纤毛
虫 细菌 细菌、蓝
藻、纤毛
虫、蠕虫 藻类、软体
动物、水生
昆虫、鱼
类等
(1)根据表中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该湖的4个水源入口中,水源受到污染的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________。
②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不同的入口中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入口的水源可能受到的是生活污水的污染,而________入口的水源则主要受到的是工业污水的污染。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水体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检测结果分析还可看出,水体受污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程度对不同水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殖速度快,且能将水中的氮、磷和一些有害污染物吸收在体内,因此有人为了治理湖泊的污染,采用了在被污染的湖泊中养殖水葫芦的办法,结果导致了水葫芦的疯长,继而湖中的鱼虾大量死亡,请你分析:
①水葫芦为什么会在该湖泊中疯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葫芦的疯长为什么会导致湖中鱼虾的大量死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活在湖泊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多选)湖泊中藻类和水草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  )
A.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B.引水稀释
C.使用除草剂   D.控制污水排入
【解析】 (1)从表中主要生物群的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结果来看,该湖的4个水源入口中,水源受到污染的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B、A、C、D。A、C入口处水源中的硫化氢含量较高,可知是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B入口处除了少量的细菌外,没有任何生物,说明此处的水源被工业污水污染,污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由检测结果和污染情况可知,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高,生物的多样性被破坏的程度越大。湖水变绿是由于浮游藻类爆发,发臭的原因是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2)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殖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在氮、磷较多的适宜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淤泥中没有光照,氧含量很低,所以此处的细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引水稀释并没有使污染物减少,更会浪费更多的水源;使用除草剂会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答案】 (1)①B、A、C、D
②A、C B 浮游藻类爆发 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③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越大
(2)①受污染的湖泊中含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的氮、磷等矿质元素,这些元素能促进水葫芦的生长和繁殖 ②由于水葫芦根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掉水中大量的氧气,且死亡的水葫芦的枯枝败叶等在水中分解也需要消耗掉水中大量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鱼虾大量死亡 ③异养厌氧型 ④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