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热身押题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热身押题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8 10:03:29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山东中学联盟2023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4.元代文人为了满足学术和文艺的柴誉感,出现了私设的考试组织,文人中间公推一名德高望重
历史
2023.5
之人担任考官,由他品评各人所写的诗文,文人中出现一股不以学术求仕进的学风。这一现象的
出现
注意事项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B.缘于政府取士政策的变化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C.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D.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修养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5.有学者认为,假如康熙皇帝是在慈禧太后死后继承帝位的,他的命运与溥仪大概不会两样;但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如果让溥仪成为顺治皇帝的继承人,清朝的历史肯定也会与现在的不同。这主要反映出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顶是
A.历史进程是由英雄人物引领的
B.时代和个人素质共问影响历史进程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C.皇帝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因索
D.历史发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
1,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陆续推行了一些变革措施。如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
土地多少和円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这
6.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与这一观点主台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A.根源于井田制的逐渐崩溃
B.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A.“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C.反映土地私有制渐趋确立
D.旨在瓦解旧贵族的统治
B.
“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
C.
“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若的器张气焰”
2.西汉实行陵邑制度,即在皇帝的陵墓旁边建立居民点安置移民,等皇帝死后安葬,这个居民点
D,“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
就升格为县,称为陵县,由朝廷直接管辖。迁入陵县的主要对象是现职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宠
臣、公主、外戚及其他特殊人物,地方上的“家杰”和资产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富人。这一制度
7.图1为1927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导致1934一1937年党员人数急剧
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提升了首都政治经济地位
B.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C.导致了地方经济文化衰落
D.削弱了外戚政治彪响力
:党员人数(
30
25
3.表1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某一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该群体是
表1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
5
0
比例26%
15%4%17.2%24.5%46.1%
19274年1928年1934年19374
图1
A。寒门子弟
B.南方士人
C.少数民族
D.世家大族
A。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B.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国民党反动政策的实施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IIIEIUUELUIDUUDTUILIUIUI山东中学联盟2023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从对“合约”进行整体评价的角度作答;如,“合约”内容是当时普通民众朴素爱国情怀的典型反
映,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合理看待“合约”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时代背后隐藏的历史
历史答案解析 2023.5 真相。(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考生作答若不符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的要求,酌情扣 1 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C B A B B A D C B A 18.(13 分)
(1)进步观念:反对父母之命,追求婚姻自由;妇女应自立自强,追求人格独立。(4分)
11 12 13 14 15
(2)因素: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社会变革、先进思想的传播、生产方式的进步等(2分,每个要
D A B D C
素1分,得满2分为止,若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示例一:1920年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妇女做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条件;新文化运动,解放
16.(14 分)
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自由、平等观念;(4分)(任意一点得2分,得满4分为止,若有其他角
(1)表现:革故鼎新的勇气;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对外开放的胸襟;注重道德教化的风气。(任
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答一点得 2 分,共 6 分)
示例二:建国初期,新中国的成立妇女翻身做主;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4分)
(2)示例 1:城市生活的角度(2 分),如开封的市井风情浓厚、宋词流行,人们较为重视生活的
(任意一点得2分,得满4分为止,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品质等。(2 分)
(3)认识:从整体评价婚姻观念变迁的角度作答;如,近代以来,婚姻观念的进步是中国社会发
示例 2:文学艺术的角度(2 分),如宋词、戏剧流行,反映出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
展的缩影;从分析婚姻观念变迁产生影响的角度作答;如,新婚姻观念的产生有利于妇女解放和社
人们注重生活的品质。(2 分)
会公平,推动了社会进步。(任意一个角度得 3 分)
示例 3:思想文化发展角度(2 分),如理学诞生,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成熟阶段,儒学更加思辨化、
19.(18 分)
哲理化。(2 分)
(1)
示例 4:科学技术发展角度(2 分),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说明宋代是一个注重创造发
第一阶段(3分):从圈地运动(1分)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劳动力、市场的角度作答;
明,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2分)
(2分)(或从新航路开辟英国成为欧洲商贸中心,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角度作答)
(只要考生选取角度合理,且举例符合所选角度并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第二阶段(3分):从《权利法案》颁布(1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政治
(3)从宋代文化创新性、重要性的角度作答;如,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
前提的角度作答;(或从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角度作答;)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宋韵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分)
第三阶段(3分):从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1分),代议制民主逐步完善为近代化发展提供政治
从宋代文化赓续千年、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角度作答;如,宋韵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文化精髓已
保障的角度作答;(或从英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客观上向全世界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和
经融入当代社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能量。(2分)
思想观念的角度作答)
17.(10 分)
第四阶段(3分):从战后英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1分),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从认识到“合约”具有合理成分的角度作答;如,19 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
的角度作答;(2分)(或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保障中下层民众基本生活,引领西方福利制度发
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合约”中要求撤销赔款、收回租
展的角度作答。)(史实列举1分,分析说明2分;考生作答内容,只要在该阶段的时间范围内,且
借地等条款,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4 分)
能说明其所列史实与英国近代化的关系即可酌情得分。)
从认识到“合约”具有封建落后成分的角度作答;如,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缺
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义和团民没能认清世界发展大势,不能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合约”中
(2)示例1:
要求外人行叩头之礼,继续管理高丽、安南等内容,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4分)
时间(3分) 阶段名称(3分) 史实与特征(6分) (1分) (2分) 巴乔夫改革,苏联模式积重难返,苏联最终解体。(3
1918—1927年 初步探索阶段 先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逐步稳定了政权 分)
(或十月革命后 (1分) 并尝试向社会主义过渡。(2分) (只要考生阶段划分合理,“阶段名称”与“史实与特征”表述符合该阶段的时代特征,即可酌情
至20年代) 赋分)
(1分)
1928—1954年 苏联模式逐步确 通过五年计划、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逐步确立
(或20—50年代) 立与发展阶段 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实现工业化但弊端日
(1分) (1分) 益显现。(2分)
1954—1991年 改革与调整阶段 陆续进行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50-90年代) (1分) 苏联模式积重难返,苏联最终解体。(2分)
(1分)
示例2:
时间(3分) 阶段名称(3分) 史实与特征(6分)
1918—1936年 初步探索阶段 先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并通过五年计
(或十月革命后 (1分) 划、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
至20年代) 体制。(2分)
(1分)
1936—1954年 苏联模式的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发展,苏联迅速实现工业
(或30-50年代) 阶段 化但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2分)
(1分) (1分)
1954—1991年 改革与调整阶段 陆续进行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或50-90年代) (1分) 苏联模式积重难返,苏联最终解体。(2分)
(1分)
示例3:
时间(2分) 阶段名称(4分) 史实与特征(6分)
1918—1936年 初步探索与苏联 先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并通过五年计
(或十月革命后 模式逐步确立阶 划、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
至30年代) 段 体制。(3分)
(1分) (2分)
1936—1991年 苏联模式的发展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但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50年
(或30-90年代) 与不断调整阶段 代开始,苏联陆续进行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8.【解析】关键时间是 1952 年 12 月,A 项中的“已经启动”错误;B项中的“卫生体系”、D 项
山东中学联盟2023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中的“根本改观”均与史实不符;抗美援朝期间,美国悍然在朝鲜战场上使用了生化武器,发动
历史答案解析 2023.5 了细菌战。
9.【解析】从题干可知,甲所代表的经济成分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存在,因此排除外资企业,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与国有工业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因此其为集体工业,而“股份制企业”涉及集体工业、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类型,在概念的外延上与集体工业、个体工业不同质。
C B A B B A D C B A 10.【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希腊的公民权是收紧的、罗马的公民权是相对开放的,这也是
11 12 13 14 15 罗马逐步走向强大,希腊渐趋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B项中的“文化”与材料无关;C、D两项的表
D A B D C 述不符合史实。
1.【解析】题干提供的主要信息是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表明部分国家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11.【解析】通过材料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甲为美国,乙为英国,丙为印度,丁为中国。
A项中的“根源于”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税制改革不等于农业发展; 12.【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欧洲成为主要的输出地,中国、印度、日本也是重要的输出地,美
D项中的“旨在瓦解”不符合史实。 洲尤其是美国是主要的输入地。联系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只能是国际人口的流动。
2.【解析】陵邑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增加关中一带核心统治区域的实力, 13.【解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构筑贸易
有效地管理各地贵族富豪。陵邑制度担负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两大任务,历来在政治 壁垒,急于寻找出口市场,国际关系恶化。苏联利用了西方世界急于出口的心理,从西方进口了
和军事上都有巨大作用。故 B 为正确选项。 大量的先进设备、技术,引进了大量人才,极大地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3.【解析】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的入仕机会减少;隋、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出现 14.【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史学家认为德国的征服政策和英国的绥靖政策,都要对二战的
并日益成熟,寒门子弟的机会逐渐增多,故 A 为正确选项。 爆发负有责任,有利于人们对战争问题的反思。“二战”爆发的根源仍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4.【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私设”“不以学术求仕进”,元朝在很长时间之内取消了科举 的不平衡,材料并无涉及,排除 A;材料也并没有把英、德两国的战争责任讲清楚,排除 B;C 项
制度,广大知识分子失去了求学入仕的途径。A项中的“商品经济”,C项中的“体系”,D项中“普 中的“世界人民”与材料无关。
通民众”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或与材料无关。 15.【解析】20 世纪五十年代,大量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面临相同的任务: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5.【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较为明显,康熙和溥仪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个人素质也有较大差异。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合的需求。美西方不希望看到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挑战现存的以西
个人努力与时代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关系。A、C两项表述本身没有大的问题,但没有贴近材料主旨, 方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因此 C 为正确选项。A、B 两项仅仅是手段,构不成根本目的。五十年代的
题干并不是强调皇帝或英雄人物的作用;题干提供的材料是一种假设情景,强调的重心也不在“必 美国,尚无面对多极化趋势挑战的危机。
然性”与“偶然性”上。
6.【解析】题干的主旨是强调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B 项中的“出超”不符合史实;C 项仅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D 16.(1)表现:革故鼎新的勇气;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对外开放的胸襟;注重道德教化的风气。
项表述也没有指向战争爆发的根源。 (任答一点得 2 分,共 6 分)
7.【解析】据材料可知,1934—1937年党员人数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2)示例 1:城市生活的角度(2 分),如开封的市井风情浓厚、宋词流行,人们较为重视生活
红军被迫长征。A项中 “共产国际的指导”、 B项中“主要矛盾变化”、C项中的“工作重心发生 的品质等。(2分)
转移”均与人数变化无关。 示例 2:文学艺术的角度(2 分),如宋词、戏剧流行,反映出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
人们注重生活的品质。(2 分)
示例 3:思想文化发展角度(2分),如理学诞生,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成熟阶段,儒学更加思辨化、 19.(18 分)
哲理化。(2分) (1)第一阶段(3分):从圈地运动(1分)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劳动力、市场的角度
示例 4:科学技术发展角度(2 分),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说明宋代是一个注重创造发 作答;(2分)(或从新航路开辟英国成为欧洲商贸中心,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角度作答)
明,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2分) 第二阶段(3分):从《权利法案》颁布(1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政
(只要考生选取角度合理,且举例符合所选角度并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治前提的角度作答;(或从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角度作答;)
(3)从宋代文化创新性、重要性的角度作答;如,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 第三阶段(3分):从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1分),代议制民主逐步完善为近代化发展提供政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宋韵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治保障的角度作答;(或从英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客观上向全世界传播先进的生产方
分)从宋代文化赓续千年、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角度作答;如,宋韵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文化 式和思想观念的角度作答)
精髓已经融入当代社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能量。(2分) 第四阶段(3分):从战后英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1分),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
17.(10 分) 段的角度作答;(2分)(或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保障中下层民众基本生活,引领西方福利制度
从认识到“合约”具有合理成分的角度作答;如,19 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 发展的角度作答。)(史实列举1分,分析说明2分;考生作答内容,只要在该阶段的时间范围内,
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合约”中要求撤销赔款、收 且能说明其所列史实与英国近代化的关系即可酌情得分。)
回租借地等条款,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4分) (2)示例1:
从认识到“合约”具有封建落后成分的角度作答;如,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 时间(3分) 阶段名称(3分) 史实与特征(6分)
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义和团民没能认清世界发展大势,不能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合约” 1918—1927年 初步探索阶段 先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逐步稳定了政权
中要求外人行叩头之礼,继续管理高丽、安南等内容,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4分) (或十月革命后 (1分) 并尝试向社会主义过渡。(2分)
从对“合约”进行整体评价的角度作答;如,“合约”内容是当时普通民众朴素爱国情怀的典型 至20年代)
反映,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合理看待“合约”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时代背后隐藏的 (1分)
历史真相。(2 分) 1928—1954年 苏联模式逐步确 通过五年计划、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逐步确立
考生作答若不符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的要求,酌情扣 1 分。 (或20—50年代) 立与发展阶段 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实现工业化但弊端日
18.(13 分) (1分) (1分) 益显现。(2分)
(1)进步观念:反对父母之命,追求婚姻自由;妇女应自立自强,追求人格独立。(4分) 1954—1991年 改革与调整阶段 陆续进行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2)因素: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社会变革、先进思想的传播、生产方式的进步等(2分,每个 (50-90年代) (1分) 苏联模式积重难返,苏联最终解体。(2分)
要素1分,得满2分为止,若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分)
示例一:1920年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妇女做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条件;新文化运动,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自由、平等观念;(4分)(任意一点得2分,得满4分为止,若有其他角 示例2:
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时间(3分) 阶段名称(3分) 史实与特征(6分)
示例二:建国初期,新中国的成立妇女翻身做主;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4分) 1918—1936年 初步探索阶段 先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并通过五年计
(任意一点得2分,得满4分为止,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或十月革命后 (1分) 划、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
(3)认识:从整体评价婚姻观念变迁的角度作答;如,近代以来,婚姻观念的进步是中国社会发 至20年代) 体制。(2分)
展的缩影;从分析婚姻观念变迁产生影响的角度作答;如,新婚姻观念的产生有利于妇女解放和 (1分)
社会公平,推动了社会进步。(任意一个角度得 3 分)
1936—1954年 苏联模式的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发展,苏联迅速实现工业
(或30-50年代) 阶段 化但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2分)
(1分) (1分)
1954—1991年 改革与调整阶段 陆续进行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或50-90年代) (1分) 苏联模式积重难返,苏联最终解体。(2分)
(1分)
示例3:
时间(2分) 阶段名称(4分) 史实与特征(6分)
1918—1936年 初步探索与苏联 先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并通过五年计
(或十月革命后 模式逐步确立阶 划、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
至30年代) 段 体制。(3分)
(1分) (2分)
1936—1991年 苏联模式的发展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但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50年
(或30-90年代) 与不断调整阶段 代开始,苏联陆续进行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
(1分) (2分) 巴乔夫改革,苏联模式积重难返,苏联最终解体。(3
分)
(只要考生阶段划分合理,“阶段名称”与“史实与特征”表述符合该阶段的时代特征,即可酌
情赋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