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中,除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赔偿额的确定: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这说明罗马法( )
A.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B.具有灵活性且与时俱进
C.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D.体现公正性和人文关怀
2.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墓地,居住等区域。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 )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B.灌溉农业发达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D.海外贸易繁荣
3.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4.柏拉图在老师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法庭判处死刑后打消了从政理想,开始潜心学术研究。后来在《理想国》中提出“哲王治国”的思想。认为国家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公民教育,“国王”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这反映了( )
A.柏拉图具有平等法治的观念 B.雅典缺少真正的民主
C.雅典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D.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5.古罗马著名的一次大会是奥古斯都大帝参加的审判执政官塔里乌斯之子谋害其父的会议,塔里乌斯并没有直接处死其子,而是召开了一次大会,在大会上宣告了他的控告,并给予他的儿子一次辩护的机会,最终赦免了他的儿子死罪,改为流放。这体现了罗马法( )
A.重视个人意志 B.维护平民利益 C.注重司法程序 D.立法程序严谨
6.约翰·赫斯特在其《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样说到: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这体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是( )
A.创造性与继承性 B.多样性与开放性
C.多元性与统一性 D.凝聚性与世俗性
7.中古时期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法学家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 )
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8.下列四幅图是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图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印章文字是世界已知最早的文字 B.文字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C.文字出现越早说明文明程度越高 D.符号文字相比于图画文字更先进
9.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10.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帝国时期(3世纪后)的法律是(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11.如图是出土于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的纳尔迈调色板:图中鹰代表鹰神荷鲁斯;比其他人都高大威猛的纳尔迈头戴王冠,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敌人的头发,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逃窜。这反映了埃及艺术( )
A.提倡多神崇拜 B.凸显浪漫主义 C.突出主要人物 D.融合罗马文化
12.在古埃及,很多神是幻想出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合体。两河流域的神多以纯粹的人类形象出现,但也没有完全与动物脱离,一些画像中神的身旁都会出现动物,动物也标志着神对应的特征和能力。由此可知( )
A.世界文化发展具有地域特色 B.西亚文化借鉴了古埃及文化
C.神话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D.认知动物水平体现文明程度
13.在古希腊,“医生”这一职业诞生于对“医神”的崇拜活动。后来,名医希波克拉底却将疾病的起因与宗教巫术区别开来,对每一病例的诊断都以观察为依据。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 )
A.反对神灵崇拜 B.注重医术传承
C.强调个性自由 D.具有实证精神
14.下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 )
(珍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印度石刻印章)
A.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 B.印证了印度独立的合法性
C.提高了东方诸文明的世界地位 D.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15.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 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探究:依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概括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材料二毗湿摩说: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婆罗门家庭中,出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在刹帝利家庭中,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摘自史诗《摩诃婆罗多》
(1)以下是世界伟大的史诗作品,请指出以下史诗分别是哪些古代文化的成就?
史诗作品 代表的古代文化
《罗摩衍那》 ①
《吉尔伽美什》 ②
《荷马史诗》 ③
《伊戈尔远征记》 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诗《摩诃婆罗多》对研究印度历史的史料价值。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许多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能够容纳的人口约10万至20万。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
羽蛇神金字塔
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的羽蛇神金字塔,建于9世纪,高约30米,共9层,上有神庙。羽蛇神金字塔每面有91级台阶,加上神庙的1级台阶,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级台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羽蛇神金字塔”验证了玛雅文明的辉煌年代,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
19.阅读下列西亚文化和埃及文化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刻在石柱上。P16学思之窗,《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度 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材料二 P17页插图: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刻在石板上。图中那尔迈头戴王冠,正击打敌人;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湖的居民。古埃及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主要人物,图中那尔迈比任何人都高大威猛”
(1)提取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据此比较古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异同。
材料三 p18史料阅读:古埃及人重视家庭。一位父亲教训儿子要孝敬母亲:绝不可忘记你母亲的大恩……十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为你揩屎揩尿,从无一丝厌烦。为你上学,为你备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另一位父帝告诚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着……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 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
—摘译自[美]成尔 杜兰特《东方的遗产》
(2)提取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据此比较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异曲同工”之处。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材料“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可知,反映了罗马法对赔偿人及其赔偿能力的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赔偿能力有限的人的利益,体现了罗马法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和人文关怀,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当时是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还是罗马帝国时期,不能看出是否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与时俱进,排除B项;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而且材料中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赔偿能力有限的人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在古巴比伦遗址中发现4条建筑规模较大的运河,运河的修建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可以推知古巴比伦的国家组织能力强大,A项正确;根据题干运河主要是沟通城市,并非灌溉农业,排除B项;4条运河不能代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不能说明其完善,排除C项;运河沟通城市内部,并非用于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据材料“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知,材料反映了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语,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表明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未涉及是因为社会发展需求导致其演变,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C项反映的 是文字的先天功能,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不是“文字的书写”,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之死本身就体现了直接民主制度下权力的滥用误用,而材料“柏拉图在老师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法庭判处死刑后打消了从政理想”“‘国王’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体现了部分公民丧失了从政的热情并且对雅典制度进行反思,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柏拉图具有平等观念,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民主都是具有阶级属性的,排除B项;雅典仍是奴隶制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材料“在大会上宣告了他的控告,并给予他的儿子一次辩护的机会,最终赦免了他的儿子死罪,改为流放”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司法程序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与重视个人意志、立法程序严禁的说法无关,排除AD项;罗马法维护的是贵族利益,排除B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可知,罗马在治理帝国的法律以及工程建筑上要比希腊人更高明,说明罗马文明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而在其他方面继承了希腊文明,体现了继承性,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多样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多元性与统一性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凝聚性与世俗性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罗马法在中古时期初期处于衰落状态,从12世纪开始,罗马法逐步被重新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法律现状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适应,罗马法逐渐被重视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西欧各国对罗马法进行研究,未涉及用罗马法反教会,同是,国王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并不等同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排除B项;《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通过观察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字和文明,文字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B项正确;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字是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并非古代印度的印章文字,排除A项;仅有文字出现的早晚,不足以说明文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符号文字比信息较丰富的图画文字更先进,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可得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C项正确;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基本没有交流,不等于没有任何交流,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是强调印第安文明的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时期(3世纪后)颁布的法律是万民法,D项正确;习惯法实行于公元前8至6世纪的王政时期,排除A项;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排除B项;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比其他人都高大威猛的纳尔迈头戴王冠,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敌人的头发,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逃窜”可得出这一艺术中突出了主要人物,即纳尔迈,展现了他的英勇,C项正确;材料没人体现多神,排除A项;材料与水果主义及罗马文化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据题意可知,虽然两河流域的神也没有与动物脱离,但和古埃及的神的形象并不一样,由此可知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有各自的地域特色,A项正确;虽然西亚文明的中的神与古埃及的神有相类似之处,但不能据此说明西亚文明借鉴了古埃及文明,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体现了世界区域文明存在差异性,C项无法体现这一主旨,排除C项;D项说法无法体现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名医希波克拉底却将疾病的起因与宗教巫术区别开来,对每一病例的诊断都以观察为依据”可知重视观察和实证,D项正确;将疾病和巫术区别开来,更加注重实证,排除A项;不体现医术传承,排除B项;与个性自由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20世纪初,古印度石刻印章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催生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古印度石刻印章的发现不能推动20世纪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排除A项;20世纪初的印度独立仍为英国殖民地,古印度石刻印章作为历史文物,不能印证印度独立的合法性,排除B项;仅一牧古印度印章不能提高东方“诸文明”的世界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因此出现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浮世绘,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无关,排除A项;文明开化日本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6.变化:①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两国互派使节;②内容上,隋唐之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特点:善于学习,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详解】变化:题目要求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根据材料“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可得出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两国互派使节;根据材料“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可得出隋唐之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是善于学习,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17.(1)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古代俄罗斯。
(2)史料价值:《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详解】(1)文化成就: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史诗,《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人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文化的代表,故表格中对应的文字依次为,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和古代俄罗斯。
(2)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二中“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等信息,及其出处“史诗《摩诃婆罗多》”,结合所学知识,从《摩诃婆罗多》的内容、性质等方面分析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8.(1)成就: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
(2)作用:用于观测天文,传播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用于安葬国王或首领;传播宗教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得出玛雅文明在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方面成就突出。
(2)根据材料“羽蛇神金字塔”和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用于观测天文,传播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用于安葬国王或首领;传播宗教等。
19.(1)材料一观点:君权神授,杨正除邪;材料二观点:王权神授,高大威猛;
同:农业,大河文明;专制;
异:楔形文字,一般写在泥板上;象形文字,一般写在莎草纸上;埃及法律文物空缺;
(2)材料观点:孝敬母亲、善待妻子;“异曲同工”之处:都重视齐家;
【详解】(1)材料一观点:根据“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得出君权神授,杨正除邪;材料二观点:根据“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湖的居民。”得出王权神授,高大威猛;同:根据学可可从经济、政治角度概括,得出都是农业,大河文明;专制;异:根据所学,从文字角度概括,可得出是楔形文字,一般写在泥板上;而埃及是象形文字,一般写在莎草纸上;埃及法律文物空缺;
(2)材料观点:根据“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着……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 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得出孝敬母亲、善待妻子;“异曲同工”之处:根据材料可得出都重视齐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