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6 16:21:38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前导读
《游览北海公园》
游览北海公园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游览北海公园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这是一篇“记流水账”式的游记。缺少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缺少自己游览时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阅读写作材料,勾画并提炼重要信息。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交代游踪;
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
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03
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02
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01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写作 学写游记》,借鉴优秀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学习写作游记的兴趣。
语言运用: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思维能力: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握抓特点,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审美创造: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写作方法点拨
方法技巧 讲解 作用或举例
捕捉信息,梳理素材。 ①学会多角度观察:运用定点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②研读有关的文字介绍,认真听导游讲解。③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科学知识等。 加深对景点或场所人文内涵的理解。
写作指导
方法技巧 讲解 作用或举例
用心体验,勤于思考。 带着温情、爱心去领略四时之景、朝暮之景、阴晴之景的妙处和情趣,洞察风景的价值和意蕴;带着一双慧眼观察生活,捕捉自然和生活之美,感受美妙的时光。 抒发独特的体验。
方法技巧 讲解 作用或举例
明确重点,详略得当。 游记内容:交代游踪、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是写作重点,须详写;交代行踪宜略写。 如《登勃朗峰》就抓住了勃朗峰景色秀美、雄伟壮观的特点进行详写。
抓住特点,善用修辞。 选择旅途中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写出其特有的、令人难忘的地方。 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读来令人震撼。
不必面面俱到。
方法技巧 讲解 作用或举例
寄情于景,主题鲜明。 由景及情,由景触情,把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才会表达出鲜明的主题,才会打动读者。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写冰塔林,作者就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表达了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方法技巧 讲解 作用或举例
合理安排写作顺序。 ①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写,使游览路线明确。②按照游览者的独特体验,分类描摹——先概括再分述。 ①读者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②通过新颖别致的视角突出重点感受,凸显作者的个性。
但不可写成旅游路线图。
方法技巧 讲解 作用或举例
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用心搜集相关材料,写作时恰如其分地运用。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东巴文字,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定点观察某处景物
审题
写法
思路
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
自拟题目
选好立足点,注意观察角度
抓住特点,突出重点
融情于景
交代景物的特点
按照观察顺序写作
要表达出独特的感受
写作实践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①。秋高气爽,阳光灿烂。②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③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枯萎变黄的草,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山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菊……
①点明描写对象。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③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
至此,“仰望”“俯瞰”“远望”“近处”,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例文展台
亮点批注
名师总评:
该片段抓住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 字。
景点游记
写作实践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写法点拨
1.抓住特征,突出写作重点。
我们应善于从众多的景点中选取几个最能代表总体特征的“点”,仔细观察,具体描绘。
2. 根据表达需要合理运用写作方法。
(1)写游记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 意:一是游踪要清晰,把立足点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立足点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把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
(2)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景点的特征,也是游记常见的写作方法,即先对景点的特征做总的介绍,然后分别具体来写。
3. 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写游记,不能单纯地写景,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写出 的景才有灵气,正如古人所说的“有我之境”,即要求物中有我,景中见情。
4. 形式要自由灵活,语言要生动形象。
游记的形式应自由灵活,可以写成日记、书信、散文等。游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轻松优美,富于魅力。因为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吸引读者,把读者引入“美丽的风景”中。
例文展台
龙门石窟游记
洛阳城,是我极向往的地方,只因那句“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在我的遐想中,应有许多曹植一样的少年才子,在城郊扬眉浅笑。怀着同少年阎连科对洛阳一样的向往,暑假七月,我踏上了去龙门石窟的路。
下车,竟有些不知所措,人比想象中多得多,闹哄哄的一片。抬眼望去,自拍杆在头顶晃来晃去,发出刺目的反光。于是,忙低下头去,向前小步走去。
很快,进入了万佛洞,着实震惊,四周密密麻麻的小坑中,铺天盖地的小佛坐在其中。但仔细看去,有好些石壁中是空的,只有浅浅的凹陷。心下不解,这是没来得及完成,还是……顾不上细想,随着人流继续。向前走,佛崖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窟,致使许多石窟中的佛都没有了头,有些甚至整个不见了。心中觉得骇人,却也并未多问。游走间,并没有预期的激动,只觉得黯然失语,也许是因为这里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庄严肃穆的场所吧。
终于到了奉仙观,这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露天佛龛。抬眼看到卢舍那大佛的那一眼,好似血液凝固,全身的毛孔收缩住。大!太大!高近20米,脸庞丰腴而柔和,眉梢下吊,眉眼温润如水,庄重而亲切。一时惊叹不已,除“鬼斧神工”外,再无法形容。这是真正的“多少工夫始建成”!顿时感觉时光流转,自己似乎做了一场悲欢交错的梦。梦中,菩提树沙沙作响,几缕溶溶的月色透过树的缝隙,洒落在东风吹绿的草地上。
目光自然地下移,却又是一番触目惊心,大佛的双手已然消失无踪,旁边的罗汉,菩萨也残缺不整,有断头的,也断手的。
据讲解员介绍,龙门石窟从北魏初建,至宋朝大体完工,其间可以说是历经磨难,完工之后也曾遭到大肆破坏。每逢战乱时期,中原都是主要战场,龙门石窟曾作为官兵的食宿之地,造像也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而龙门石窟依山而建,龙门山石质为石灰岩,便于雕刻,但风吹雨淋日晒同样会很快使其受到破坏。而人为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最主要的是19世纪20、30年代外国文物分子的大肆破坏盗取,这个可以从很多龙门头像存放在纽约博物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等得到证明。
听着这些讲解,我不由得感到一阵难过揪心,这里,可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啊,竟然就这样让历史在风尘中零落成泥,走向消亡?
再次抬头,卢舍那大佛坐于一片喧嚣之中,目光沉稳坚定,似乎并不在意这一切的受损、破坏,那柔和的眼神好像在告诉我,无论遭到何种毁灭,摧残,只要合掌、闭眼,静下心来,远离人世间的喧嚣,就不会让自己在一味的痛苦中迷失,反而,会更坚定地成长起来……
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凝视大佛那庄严平和的面容,心里竟好像生出几丝凉意,可不是吗? 喧嚣、浮华,不过过眼云烟,境由心造,心中有坚定的信仰,足矣。
像是突然悟到了禅机般。天,飘下了小雨,择一处石窟,闭眼,合掌,静下心来。
南风微凉,我心即佛。
点评:本文记叙的是一次洛阳龙门石窟的旅游。喧闹的人群、残缺的塑像,一切似乎都与想象中的佛教圣地相去甚远,这让小作者内心沮丧而复杂,但又因为卢舍那大佛那庄重亲切的面庞、沉稳坚定的目光,让其顿悟“境由心造”的道理。全文以行踪为序,突显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表达了自己所感所悟,很有感染力。
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_______》为题,写一篇参
观记。不少于600字。
参观类游记,半命题作文;参观对象为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
纪念馆:图片、文字、事迹等。博物馆:自然、人类文化遗产等。展览馆:书画展览、文物展览等。
确定主题;按照参观先后顺序组材,详略得当;点出感悟或启发。
参观____________
审题
选材
思路
写作实践

参观鲁迅故居
周日上午,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来到了阜成门的一个胡同里,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就静静地坐落于此。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看到鲁迅故居院中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这是一座极普通幽静的四合院,房屋都很矮小,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丝毫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两棵大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说,这两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几经沧桑,却依然繁茂。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丁香开花时肯定满院飘香。
开篇点出鲁迅故居的位置以及参观者“景仰”的心情。
例文展台
亮点批注
由景即情,情景交融
直接发议论。
鲁迅故居概貌。
增加趣味性。
引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正屋的东间是鲁迅先生母亲的住室。正屋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室”,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喝茶的盖碗、煤油灯等物品。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 之先鸣”。鲁迅先生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旁,在这盏煤油灯下,忘我地工作,辛勤地写作,完成了《华盖集》《野草》等不朽作品。
“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院。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有小草和树木。
有次序地描写室内陈设。
联想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以及他的文学著作。
东厢房是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他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我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的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方式教育着我们。
本段中心句。点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按照时间、地点的先后变化,分阶段概述鲁迅先生的一生。
议论抒情作结。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名师总评:
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室和陈列大厅。本文语言朴实,且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表达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敬之情,是一篇佳作。
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情致。写游记,亦是如此。多了解,多观察,只是写好游记的前提。根据游踪或独特体验,合理安排文章的内容、顺序、详略,并运用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见闻感受,那样,才能写出自己心中独特的风景,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灵魂!
课堂小结
描写景物
学写游记
议论、抒情(游记的灵魂)
表达感情
写作顺序、详略得当、结构形式
结构安排
按照顺序、不同角度、运用手法、融入感受
板书设计
说起游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一张自己的私家地图,有的是美食图,有的是老街图,有的是民俗图……当然也有青山绿水图、欢乐农家图,图中的每个坐标都是你与家乡最深情的纽带。
要求与建议:
(1)以下面的文字为文章的开头,写一篇游记(600字左右),吸引更多的朋友来XX(家乡名字)旅游。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XX旅游! 我会与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图”,现在跟着我出发吧!
(2)为文章配1—2幅插图。(无须绘图,只需在文中合适的地方,用括号注明图片内容)
(3)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4)适当引用古诗文、典故、传说等,会让你的游记更吸引人。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写作 学写游记》,借鉴优秀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学习写作游记的兴趣。
语言运用: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思维能力: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握抓特点,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审美创造: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
【写作指导】
写作方法点拨
【写作实践】
一 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例文展台】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①。秋高气爽,阳光灿烂。②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③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枯萎变黄的草,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山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菊……
亮点批注
①点明描写对象。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③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
至此,“仰望”“俯瞰”“远望”“近处”,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名师总评:
该片段抓住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写作实践】
二 景点游记
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 字。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写法点拨】
1.抓住特征,突出写作重点。
我们应善于从众多的景点中选取几个最能代表总体特征的“点”,仔细观察,具体描绘。
2. 根据表达需要合理运用写作方法。
(1)写游记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 意:一是游踪要清晰,把立足点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立足点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把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
(2)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景点的特征,也是游记常见的写作方法,即先对景点的特征做总的介绍,然后分别具体来写。
3. 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写游记,不能单纯地写景,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写出 的景才有灵气,正如古人所说的“有我之境”,即要求物中有我,景中见情。
4. 形式要自由灵活,语言要生动形象。
游记的形式应自由灵活,可以写成日记、书信、散文等。游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轻松优美,富于魅力。因为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吸引读者,把读者引入“美丽的风景”中。
【例文展台】
龙门石窟游记
洛阳城,是我极向往的地方,只因那句“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在我的遐想中,应有许多曹植一样的少年才子,在城郊扬眉浅笑。怀着同少年阎连科对洛阳一样的向往,暑假七月,我踏上了去龙门石窟的路。
下车,竟有些不知所措,人比想象中多得多,闹哄哄的一片。抬眼望去,自拍杆在头顶晃来晃去,发出刺目的反光。于是,忙低下头去,向前小步走去。
很快,进入了万佛洞,着实震惊,四周密密麻麻的小坑中,铺天盖地的小佛坐在其中。但仔细看去,有好些石壁中是空的,只有浅浅的凹陷。心下不解,这是没来得及完成,还是……顾不上细想,随着人流继续。向前走,佛崖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窟,致使许多石窟中的佛都没有了头,有些甚至整个不见了。心中觉得骇人,却也并未多问。游走间,并没有预期的激动,只觉得黯然失语,也许是因为这里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庄严肃穆的场所吧。
终于到了奉仙观,这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露天佛龛。抬眼看到卢舍那大佛的那一眼,好似血液凝固,全身的毛孔收缩住。大!太大!高近20米,脸庞丰腴而柔和,眉梢下吊,眉眼温润如水,庄重而亲切。一时惊叹不已,除“鬼斧神工”外,再无法形容。这是真正的“多少工夫始建成”!顿时感觉时光流转,自己似乎做了一场悲欢交错的梦。梦中,菩提树沙沙作响,几缕溶溶的月色透过树的缝隙,洒落在东风吹绿的草地上。
目光自然地下移,却又是一番触目惊心,大佛的双手已然消失无踪,旁边的罗汉,菩萨也残缺不整,有断头的,也断手的。
据讲解员介绍,龙门石窟从北魏初建,至宋朝大体完工,其间可以说是历经磨难,完工之后也曾遭到大肆破坏。每逢战乱时期,中原都是主要战场,龙门石窟曾作为官兵的食宿之地,造像也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而龙门石窟依山而建,龙门山石质为石灰岩,便于雕刻,但风吹雨淋日晒同样会很快使其受到破坏。而人为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最主要的是19世纪20、30年代外国文物分子的大肆破坏盗取,这个可以从很多龙门头像存放在纽约博物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等得到证明。
听着这些讲解,我不由得感到一阵难过揪心,这里,可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啊,竟然就这样让历史在风尘中零落成泥,走向消亡?
再次抬头,卢舍那大佛坐于一片喧嚣之中,目光沉稳坚定,似乎并不在意这一切的受损、破坏,那柔和的眼神好像在告诉我,无论遭到何种毁灭,摧残,只要合掌、闭眼,静下心来,远离人世间的喧嚣,就不会让自己在一味的痛苦中迷失,反而,会更坚定地成长起来……
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凝视大佛那庄严平和的面容,心里竟好像生出几丝凉意,可不是吗? 喧嚣、浮华,不过过眼云烟,境由心造,心中有坚定的信仰,足矣。
像是突然悟到了禅机般。天,飘下了小雨,择一处石窟,闭眼,合掌,静下心来。
南风微凉,我心即佛。
点评:本文记叙的是一次洛阳龙门石窟的旅游。喧闹的人群、残缺的塑像,一切似乎都与想象中的佛教圣地相去甚远,这让小作者内心沮丧而复杂,但又因为卢舍那大佛那庄重亲切的面庞、沉稳坚定的目光,让其顿悟“境由心造”的道理。全文以行踪为序,突显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表达了自己所感所悟,很有感染力。
【写作实践】
三 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_______》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例文展台】
东厢房是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批注:本段中心句。点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他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批注:按照时间、地点的先后变化,分阶段概述鲁迅先生的一生。)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我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的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方式教育着我们。
(批注:议论抒情作结。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名师总评:
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室和陈列大厅。本文语言朴实,且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表达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敬之情,是一篇佳作。
【课堂小结】
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情致。写游记,亦是如此。多了解,多观察,只是写好游记的前提。根据游踪或独特体验,合理安排文章的内容、顺序、详略,并运用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见闻感受,那样,才能写出自己心中独特的风景,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灵魂!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说起游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一张自己的私家地图,有的是美食图,有的是老街图,有的是民俗图……当然也有青山绿水图、欢乐农家图,图中的每个坐标都是你与家乡最深情的纽带。
要求与建议:
(1)以下面的文字为文章的开头,写一篇游记(600字左右),吸引更多的朋友来XX(家乡名字)旅游。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XX旅游! 我会与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图”,现在跟着我出发吧!
(2)为文章配1—2幅插图。(无须绘图,只需在文中合适的地方,用括号注明图片内容)
(3)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4)适当引用古诗文、典故、传说等,会让你的游记更吸引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