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信息窗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相应问题。
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春暖花开,森林里可热闹了。大家看,森林医生们正在举行捉虫比赛呢!(出示信息窗)
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谁能把问题和信息一起完整的说一说?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喜鹊一天捉了多少只虫子?”
学生动手摆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图形表示捉到的一只虫子,你能把黄鹂和喜鹊的捉虫只数用图形摆出
来吗?
师:请利用小信封里的图形,在这张操作纸上摆出黄鹂和喜鹊的捉虫只数。同桌两人一组,咱们比一比谁摆的整齐,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只。(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研究。)
展示学生作品,展示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梳理。
解决“喜鹊一周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感受纸条图产生的必要性师:很快一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再来看看森林医生们一周的捉虫情况吧!(课件直接出示信息和问题)师:现在如果让同学们继续用刚才摆一摆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觉吗?师:开动小脑筋,想个办法!师:你的意思是用一个纸条表示许多只,那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纸条表示捉到的50只虫子。
摆纸条理解数量关系①(投影出示作业纸2)师:这一段纸条就表示黄鹂捉的50只,剪一段多长的纸条才能表示出喜鹊的捉虫只数呢 ?咱们同桌两个开动一下脑筋,把表示喜鹊捉虫只数的纸条,贴在相应的位置。贴完后,像这样,把信息中的数量和问题简单的标一下。师:下面请拿出大信封,同桌合作,完成任务。(同桌两人利用大信封里的学具完成研究任务。)②投影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全班交流,主要关注孩子们能不能剪取一段合适的长度来表示喜鹊捉的只数。③师生共同梳理师:咱们一起在黑板上摆一下。先用蓝色的纸条表示黄鹂捉的50只,再用红色的纸条表示喜鹊捉的只数。这一部分是跟黄鹂同样多的,就是比黄鹂多捉的23只。看着纸条图,喜鹊捉的只数也就是把跟黄鹂同样多的部分跟比黄鹂多捉的23只合起来 。④板书算式,写出答案 。
反思回顾师:对比一下,我们用圆形一个一个的摆和用纸条摆,你想说什么?
解决“啄木鸟捉了多少虫子?”
师:同学们请看,森林医生啄木鸟也来参加比赛了。师:如果我们继续用一根蓝色纸条表示黄鹂捉的只数,不动手摆,你能把啄木鸟捉虫的情况在脑中摆出来吗?(学生说,课件显示。)师:谁来说说这里为什么要空着?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对比、反思
师:刚才我们用纸条图解决了两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板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巩固练习。
看图编题,比较异同。师:春天到了,不光森林里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出来锻炼身体了!瞧,他们正在拍球呢!你能根据纸条图说说题意吗?学生编题后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师:我们刚刚借助纸条图解决了两个问题,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什么?
2.再次编题。
师:只看纸条图,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来编一道题目?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不管编什么题目,我们列的算式都是一样的,都是从50里面去掉20,也就是50-20。 3.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整理回顾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课件展示)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下就让我们用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继续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