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6 17:31:0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2021五上·万柏林月考)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
2.(2023五上·绥中期末)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   种方式。
3.(2023五上·绥中期末)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   。
4.(2023五上·绥中期末)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
5.(2023五上·绥中期末)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由大脑、小脑、   三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 2分,共30分。)
6.(2023五上·绥中期末)小孔成像实验应用的是____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是无色的 C.色光
7.(2023五上·绥中期末)物体有不同颜色是因为太阳光是____光。
A.单色 B.七色 C.双色
8.(2023五上·绥中期末)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____观察。
A.面对太阳 B.看太阳 C.背对太阳
9.(2023五上·绥中期末)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____。
A.蜡烛燃烧发光 B.用铁锅烙饼 C.扭伤脚踝后热敷
10.(2023五上·绥中期末)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
A.人类活动 B.地壳的运动 C.地下的温度太高
11.(2023五上·绥中期末)当地震发生时,不正确的做法是____。
A.躲在厨房或厕所里
B.乘坐电梯
C.躲在讲台旁的三角区
12.(2023五上·绥中期末)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____三大类岩石构成。
A.玄武岩 B.大理石 C.变质岩
13.(2023五上·绥中期末)七色光不包括____。
A.红 B.黑 C.黄
14.(2023五上·绥中期末)云是大气中的____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A.水蒸气 B.杂质 C.氧气
15.(2023五上·绥中期末)雾的成因和____是一样的。
A.雨 B.雪 C.云
16.(2023五上·绥中期末)霜降在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之间,是二十四____之一。
A.气候 B.节气 C.节日
17.(2023五上·绥中期末)冬季的早晨,在树叶、瓦片上会看到一些冰晶,人们叫它为____。
A.露 B.雪 C.霜
18.(2023五上·绥中期末)大脑中控制人体右侧身体运动的部分是____。
A.左脑 B.右脑 C.脑干
19.(2023五上·绥中期末)冰是____状态的水,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的温度变化的。
A.液态 B.固态 C.气态
20.(2023五上·绥中期末) 篝火、烟花等光源属于____。
A.自然光源 B.人造光源 C.两者都不是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40分。)
21.(2022五上·本溪期末)使用酒精灯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 (  )
22.(2023五上·绥中期末)地球的表面包括大陆架和海洋。(  )
23.(2023五上·绥中期末)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只用干电池,而不从插座接电,是为了安全。(  )
24.(2023五上·绥中期末)月亮也是光源。(  )
25.(2023五上·绥中期末)人的身体可以察觉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就是反应。(  )
26.(2023五上·绥中期末)夏天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是因为热辐射的缘故。(  )
27.(2022五上·新荣期末)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  )
28.(2023五上·绥中期末)物体传递热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  )
29.(2023五上·绥中期末)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状多样的陆地地形。(  )
30.(2022五上·本溪期末)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光源,因为它们都很亮。 (  )
31.(2022五上·本溪期末)只有下雨后才能出现彩虹,在其他时间看不到彩虹。 (  )
32.(2022五上·本溪期末)三棱镜可以使光发生折射。 (  )
33.(2023五上·绥中期末)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
34.(2022五上·本溪期末)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  )
35.(2022五上·本溪期末)微波炉就是应用了热辐射的原理把食物加热的。 (  )
36.(2023五上·绥中期末)雨的大小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
37.(2023五上·绥中期末)冰雹也叫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  )
38.(2022五上·本溪期末)大脑可以连续工作,不需要休息。 (  )
39.(2023五上·绥中期末)长期不吃早饭不会影响我们身体健康。(  )
40.(2023五上·绥中期末)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动都归它管。(  )
四、连线题。(20 分)
41.(2023五上·绥中期末)(一)给下列相对应的光源连线。
激光
太阳
自然光源 火炬
人造光源 闪电
手电筒
42.(2023五上·绥中期末)(二)将人体接受的刺激与相应的反应连线。
刺激 反应
胳膊有处地方有点痒 避开它们,绕着走
闻到香味 抬起另一只手抓挠那里
吃到苦的花生 深呼吸,感到满足
看到路上有碎玻璃 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听到一声巨大声响 找地方吐掉
五、实验题。(5 分)
43.(2023五上·绥中期末)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给下面物体分类
铜、铁、铝、塑料、空气、木头、陶瓷、泡沫、锡纸、钢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我们白天能看到很多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了太阳光照射到我们眼里。
2.【答案】三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传递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它具体又包括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
3.【答案】海洋
【知识点】地形、地貌;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根据对海陆分布的认识,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陆地占地球表面约五分之一的面积,海洋占地球表面约五分之四的面积。
4.【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
5.【答案】脑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大部分组成。大脑是脑的主要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6.【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因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故像与光源形状相同。
7.【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因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合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发射的色光决定,所以太阳光可以分解成7种色光。
8.【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彩虹的形成是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产生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因此只能在光线射来的另一侧看到,也就是背着太阳观察。
9.【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热。用铁锅烙饼和扭伤脚踝后热敷属于热传导,蜡烛燃烧发光的方式是热辐射。
10.【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11.【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下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
12.【答案】C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3.【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可见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合而成,没有黑色光。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14.【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15.【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极小水滴,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雾是地面上的云,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而成。雪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
16.【答案】B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 霜降(每年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17.【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冬天气温较低,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如在树叶上、瓦片上看到一些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C正确,符合题意。
18.【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右半球侧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
19.【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冰是固体状态的水,它是水遇冷到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变成的,水变成冰以后体积增大。
20.【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如篝火、烟花等光源是人为制造的,属于人造光源。
21.【答案】(1)正确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 ,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建议用外焰进行加热。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球表面分布的认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大陆架是指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 根据对电的类型的认识,为了安全,我们选用干电池做实验,而不能选用具有触电危险的交流电做实验。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月亮不是光源,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25.【答案】(1)错误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根据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使很多物体受热温度上升,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27.【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人工选择
【解析】【分析】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不同于完成重复任务的简单机器人,在被植入学习程序以后,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句话是正确的。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根据对物体导热性的不同,将物体分为容易导热的良导体和不容易导热的不良导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9.【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 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30.【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物体本身能发光的被称做光源,月亮、星星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不属于光源。
31.【答案】(1)错误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喷泉或瀑布的周围也会出现彩虹,并不是只有下雨后才能出现彩虹。
32.【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三棱镜是 光学 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它是由透明材料作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能够使光发生折射。
33.【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
34.【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35.【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微波炉将电能转化成微波 ,通过微波加热食物,所以微波炉是利用了热辐射的原理加热食物的。
3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下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这种说法错误。
3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与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华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3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如果长时间用脑,消耗过程逐渐超过恢复过程,就会产生疲劳。 疲劳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当大脑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疲劳时,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休息,疲劳就会积累 。
3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身体健康与饮食的关系的认识,不吃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的血糖以供消耗,便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对我们的身体影响很大。
4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被称作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大脑。
41.【答案】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闪电等。人造光源有:激光、火炬、手电筒等。
42.【答案】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由于生命活动,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它们也就会对刺激作出反应,这在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更为明显。人体接受到刺激都会有相应的反应。胳膊有处地方有点痒会抬起另一只手抓挠那里;闻到香味会深呼吸,感到满足;吃到苦的花生会找地方吐掉;抓尺子时看到同伴松手会迅速将手握起;看到路上有碎玻璃会避开它们,绕着走;听到一声巨大声响会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43.【答案】铜、铁、铝、锡纸、钢;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材料导热的性能,将材料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铜、铁、铝、锡纸、钢等具有金属的材质,是热的良导体;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等是热的不良导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2021五上·万柏林月考)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
【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我们白天能看到很多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了太阳光照射到我们眼里。
2.(2023五上·绥中期末)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   种方式。
【答案】三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传递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它具体又包括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
3.(2023五上·绥中期末)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   。
【答案】海洋
【知识点】地形、地貌;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根据对海陆分布的认识,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陆地占地球表面约五分之一的面积,海洋占地球表面约五分之四的面积。
4.(2023五上·绥中期末)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
【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
5.(2023五上·绥中期末)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由大脑、小脑、   三部分组成。
【答案】脑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大部分组成。大脑是脑的主要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 2分,共30分。)
6.(2023五上·绥中期末)小孔成像实验应用的是____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是无色的 C.色光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因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故像与光源形状相同。
7.(2023五上·绥中期末)物体有不同颜色是因为太阳光是____光。
A.单色 B.七色 C.双色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因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合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发射的色光决定,所以太阳光可以分解成7种色光。
8.(2023五上·绥中期末)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____观察。
A.面对太阳 B.看太阳 C.背对太阳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彩虹的形成是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产生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因此只能在光线射来的另一侧看到,也就是背着太阳观察。
9.(2023五上·绥中期末)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____。
A.蜡烛燃烧发光 B.用铁锅烙饼 C.扭伤脚踝后热敷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热。用铁锅烙饼和扭伤脚踝后热敷属于热传导,蜡烛燃烧发光的方式是热辐射。
10.(2023五上·绥中期末)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
A.人类活动 B.地壳的运动 C.地下的温度太高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11.(2023五上·绥中期末)当地震发生时,不正确的做法是____。
A.躲在厨房或厕所里
B.乘坐电梯
C.躲在讲台旁的三角区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下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
12.(2023五上·绥中期末)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____三大类岩石构成。
A.玄武岩 B.大理石 C.变质岩
【答案】C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3.(2023五上·绥中期末)七色光不包括____。
A.红 B.黑 C.黄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可见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合而成,没有黑色光。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14.(2023五上·绥中期末)云是大气中的____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A.水蒸气 B.杂质 C.氧气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15.(2023五上·绥中期末)雾的成因和____是一样的。
A.雨 B.雪 C.云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极小水滴,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雾是地面上的云,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而成。雪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
16.(2023五上·绥中期末)霜降在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之间,是二十四____之一。
A.气候 B.节气 C.节日
【答案】B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 霜降(每年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17.(2023五上·绥中期末)冬季的早晨,在树叶、瓦片上会看到一些冰晶,人们叫它为____。
A.露 B.雪 C.霜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冬天气温较低,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如在树叶上、瓦片上看到一些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C正确,符合题意。
18.(2023五上·绥中期末)大脑中控制人体右侧身体运动的部分是____。
A.左脑 B.右脑 C.脑干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右半球侧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
19.(2023五上·绥中期末)冰是____状态的水,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的温度变化的。
A.液态 B.固态 C.气态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冰是固体状态的水,它是水遇冷到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变成的,水变成冰以后体积增大。
20.(2023五上·绥中期末) 篝火、烟花等光源属于____。
A.自然光源 B.人造光源 C.两者都不是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如篝火、烟花等光源是人为制造的,属于人造光源。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40分。)
21.(2022五上·本溪期末)使用酒精灯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 ,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建议用外焰进行加热。
22.(2023五上·绥中期末)地球的表面包括大陆架和海洋。(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球表面分布的认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大陆架是指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
23.(2023五上·绥中期末)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只用干电池,而不从插座接电,是为了安全。(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 根据对电的类型的认识,为了安全,我们选用干电池做实验,而不能选用具有触电危险的交流电做实验。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4.(2023五上·绥中期末)月亮也是光源。(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月亮不是光源,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25.(2023五上·绥中期末)人的身体可以察觉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就是反应。(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
26.(2023五上·绥中期末)夏天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是因为热辐射的缘故。(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根据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使很多物体受热温度上升,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27.(2022五上·新荣期末)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人工选择
【解析】【分析】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不同于完成重复任务的简单机器人,在被植入学习程序以后,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句话是正确的。
28.(2023五上·绥中期末)物体传递热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根据对物体导热性的不同,将物体分为容易导热的良导体和不容易导热的不良导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9.(2023五上·绥中期末)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状多样的陆地地形。(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 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30.(2022五上·本溪期末)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光源,因为它们都很亮。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物体本身能发光的被称做光源,月亮、星星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不属于光源。
31.(2022五上·本溪期末)只有下雨后才能出现彩虹,在其他时间看不到彩虹。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喷泉或瀑布的周围也会出现彩虹,并不是只有下雨后才能出现彩虹。
32.(2022五上·本溪期末)三棱镜可以使光发生折射。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三棱镜是 光学 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它是由透明材料作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能够使光发生折射。
33.(2023五上·绥中期末)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
34.(2022五上·本溪期末)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35.(2022五上·本溪期末)微波炉就是应用了热辐射的原理把食物加热的。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微波炉将电能转化成微波 ,通过微波加热食物,所以微波炉是利用了热辐射的原理加热食物的。
36.(2023五上·绥中期末)雨的大小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下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这种说法错误。
37.(2023五上·绥中期末)冰雹也叫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与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华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38.(2022五上·本溪期末)大脑可以连续工作,不需要休息。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如果长时间用脑,消耗过程逐渐超过恢复过程,就会产生疲劳。 疲劳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当大脑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疲劳时,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休息,疲劳就会积累 。
39.(2023五上·绥中期末)长期不吃早饭不会影响我们身体健康。(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身体健康与饮食的关系的认识,不吃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的血糖以供消耗,便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对我们的身体影响很大。
40.(2023五上·绥中期末)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动都归它管。(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被称作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大脑。
四、连线题。(20 分)
41.(2023五上·绥中期末)(一)给下列相对应的光源连线。
激光
太阳
自然光源 火炬
人造光源 闪电
手电筒
【答案】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闪电等。人造光源有:激光、火炬、手电筒等。
42.(2023五上·绥中期末)(二)将人体接受的刺激与相应的反应连线。
刺激 反应
胳膊有处地方有点痒 避开它们,绕着走
闻到香味 抬起另一只手抓挠那里
吃到苦的花生 深呼吸,感到满足
看到路上有碎玻璃 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听到一声巨大声响 找地方吐掉
【答案】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由于生命活动,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它们也就会对刺激作出反应,这在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更为明显。人体接受到刺激都会有相应的反应。胳膊有处地方有点痒会抬起另一只手抓挠那里;闻到香味会深呼吸,感到满足;吃到苦的花生会找地方吐掉;抓尺子时看到同伴松手会迅速将手握起;看到路上有碎玻璃会避开它们,绕着走;听到一声巨大声响会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五、实验题。(5 分)
43.(2023五上·绥中期末)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给下面物体分类
铜、铁、铝、塑料、空气、木头、陶瓷、泡沫、锡纸、钢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答案】铜、铁、铝、锡纸、钢;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材料导热的性能,将材料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铜、铁、铝、锡纸、钢等具有金属的材质,是热的良导体;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等是热的不良导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