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学年高考数学模拟测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函数 f (x) 3cos x 4sin x在 x 时取得最小值,则cos ( )
3 4 4 3
A. B. C. D.
5 5 5 5
2.已知向量 a 1,2 ,b x, x 1 ,若 b 2a / /a ,则x ( )
1 2
A. B. C.1 D.3
3 3
3.函数 f x cos 2x x , 2 的图象与函数g x sin x的图象的交点横坐标的和为( )
5π 7
A. B.2 C. D.
3 6
4.已知正项等比数列 a
1 7
的前n项和为 S , S , S ,则 a a a 的最小值为( )
n n 2 9 3 27 1 2 n
4 4 4 4
A. ( )2 B. ( )3 C. ( )4 D. ( )5
27 27 27 27
5.设m 、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m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且m B.m // n且 n C. 且m / / D.m n且 n / /
6.函数 f x x2 x 2 1 x2 4 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7.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登泰山的路线有四条: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桃花峪登山线路,天外村汽车登
山线路,天烛峰登山线路.甲、乙、丙三人在聊起自己登泰山的线路时,发现三人走的线路均不同,且均没有走天外村
汽车登山线路,三人向其他旅友进行如下陈述:
甲:我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
乙: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
丙: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
事实上,甲、乙、丙三人的陈述都只对一半,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 B.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
C.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 D.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
π
8.为得到函数 y cos 2x 的图像,只需将函数 y sin 2x 的图像( )
3
5π 5π
A.向右平移 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 个长度单位
6 12
5π 5π
C.向左平移 个长度单位 D.向左平移 个长度单位
6 12
9.已知 A,B ,C ,D是球O的球面上四个不同的点,若 AB AC DB DC BC 2,且平面 DBC 平面 ABC,
则球O的表面积为( )
20 15
A. B. C.6 D.5
3 2
10.正三棱柱 ABC A B C 中, AA 2AB , D是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D 与 A C 所成的角为( )
1 1 1 1 1
A. B. C. D.
6 4 3 2
2
11.已知 F , F 是椭圆和双曲线的公共焦点, P 是它们的-一个公共点,且 F PF ,设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
1 2 1 2 3
分别为 e ,e ,则e ,e 的关系为( )
1 2 1 2
3 1
4 1A. 4 B. e 2 e 2 4
e 2 e 2 3 1 3 2
1 2
1 3
C. 4 D. e 2 3e 2 4
e 2 e 2 1 2
1 2
12.已知三棱柱
ABC A B C的6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 AA 12,则球O的半径为 ( )
1 1 1 1
3 17 13
A. B. 2 10 C. D.3 10
2 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
b 2 a 13.已知非零向量 a ,b 满足 ,且 b a a ,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____.
x2 y2
14.已知双曲线 1 a 0,b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 F ,过 F 的直线与双曲线左支交于 A, B两点,
a2 b2 1 2 1
7
AF B 90 , AF B 的内切圆的圆心的纵坐标为 a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
2 2 2
8 1
15.已知 x,y>0,且 1,则 x+y 的最小值为_____.
x2 y
16.某校高二(4)班统计全班同学中午在食堂用餐时间,有 7 人用时为 6 分钟,有 14 人用时 7 分钟,有 15 人用时为
8 分钟,还有 4 人用时为 10 分钟,则高二(4)班全体同学用餐平均用时为____分钟.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17.(12 分)已知函数 f x xlnx x2 x,a R,e 2.71828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2
(1)若 a e ,讨论 f x 的单调性;
(2)若 f x 有两个极值点 x , x ,求 a 的取值范围,并证明: x x x x .
1 2 1 2 1 2
18.(12 分)已知如图 1,在 Rt△ ABC 中,∠ACB=30°,∠ABC=90°,D 为 AC 中点,AE BD 于 E,延长 AE 交
BC 于 F,将△ ABD 沿 BD 折起,使平面 ABD 平面 BCD,如图 2 所示。
(Ⅰ)求证:AE 平面 BCD;
(Ⅱ)求二面角 A-DC-B 的余弦值;
(Ⅲ)求三棱锥 B-AEF 与四棱锥 A-FEDC 的体积的比(只需写出结果,不要求过程).
19.(12 分)设数列
a
a 的前列项和为 S ,已知 a 1, a n 1 (n 2) .
n n 1 n 2 a
n 1
(1)求数列 a 的通项公式;
n
3 1 11
(2)求证: S .
2 2n n 6
20.(12 分)已知函数 f (x) 16 2x 1.
(1)解不等式 f (x) x 2 ;
(2)若函数 y f (x) a存在零点,求 a 的求值范围.
21.(12 分)在三棱锥 S ABC 中, ABC 是边长为 2 3 的正三角形,平面 SAC 平面 ABC , SA SC 2,M、
N 分别为 AB 、 SB 的中点 .
(1)证明: AC SB ;
(2)求三棱锥 B CMN 的体积 .
22.(10 分)设等差数列 a 的首项为 0,公差为 a,a N ;等差数列 b 的首项为 0,公差为 b,b N .由数列 a
n n n
和 b 构造数表 M,与数表 M ;
n
记数表 M 中位于第 i 行第 j 列的元素为 c ,其中c a b ,(i,j=1,2,3,…).
ij ij i j
记数表 M 中位于第 i 行第 j 列的元素为 d ,其中d a b (1 i b, i N , j N ).如: c a b ,
ij ij i j 1 1,2 1 2
d a b .
1,2 1 3
(1)设a 5,b 9,请计算 c ,c ,d ;
2,6 396,6 2,6
(2)设 a 6,b 7,试求 c , d 的表达式(用 i,j 表示),并证明:对于整数 t,若 t 不属于数表 M,则 t 属于数
ij ij
表 M ;
(3)设a 6,b 7,对于整数 t,t 不属于数表 M,求 t 的最大值.
2023 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答案解析】
利用辅助角公式化简 f (x) 的解析式,再根据正弦函数的最值,求得 f (x) 在 x 函数取得最小值时cos 的值.
【题目详解】
3 4 3 4
解: f (x) 3cos x 4sin x 5 cos x sin x 5sin(x ),其中,sin , cos ,
5 5 5 5
故当 2k (k Z),即 2k (k Z )时,函数取最小值 f 5,
2 2
3
所以 cos cos(2k ) cos( ) sin ,
2 2 5
故选:D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辅助角公式,正弦函数的最值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A
【答案解析】
利用平面向量平行的坐标条件得到参数 x的值.
【题目详解】
由题意得, b 2a 2 x, x 5 ,
b 2a / /a,
2 2 x x 5 0,
1
解得 x .
3
故选 A.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平行定理,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属于基础题.
3、B
【答案解析】
根据两个函数相等,求出所有交点的横坐标,然后求和即可.
【题目详解】
1
令 sin x cos2x ,有sin x 1 2sin 2 x,所以sin x 1或 sin x .又 x 3 ,2 ,所以x 或 x 或
2 2 2
5
x 或 x ,所以函数f x cos 2x x , 2 的图象与函数 g x sin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的和
6 6
3 5
s 2 ,故选 B.
2 2 6 6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及给值求角,侧重考查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4、D
【答案解析】
1 7 2n 1由 S , S ,可求出等比数列 a 的通项公式 a ,进而可知当1 n 5时,a 1;当 n 6时,a 1,
2 9 3 27 n n 27 n n
从而可知a a a 的最小值为 a a a a a ,求解即可.
1 2 n 1 2 3 4 5
【题目详解】
设等比数列 a 的公比为q,则 q 0,
n
4
a q2 1 27
1
4 1 a
由题意得, a S S ,得 a a q ,解得 1 27 ,
3 3 2 27 1 1 9 q 2 q 0
2n 1
得 a .
n 27
当1 n 5时, a 1;当n 6时, a 1,
n n
4
则 a a a 的最小值为a a a a a (a )5 ( )5 .
1 2 n 1 2 3 4 5 3 27
故选:D.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5、B
【答案解析】
由m / /n且 n 可得m ,故选 B.
6、A
【答案解析】
先判断函数 y f x 的奇偶性,以及该函数在区间 0,1 上的函数值符号,结合排除法可得出正确选项.
【题目详解】
函数 y f x 的定义域为 R, f x x 2 x 2 1 x
2 4 x
2 x 1 x 4 2 2 f x ,该函数为偶
函数,排除 B、D选项;
f x x x 1 当0 x 1时, 2 2 x2 4 0,排除C选项.
故选:A.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辨别函数的图象,一般分析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零点以及函数值符号,结合
排除法得出结果,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7、D
【答案解析】
甲乙丙三人陈述中都提到了甲的路线,由题意知这三句中一定有一个是正确另外两个错误的,再分情况讨论即可.
【题目详解】
若甲走的红门盘道徒步线路,则乙,丙描述中的甲的去向均错误,又三人的陈述都只对一半,则乙丙的另外两句话“丙走红
门盘道徒步线路”,“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正确,与“三人走的线路均不同”矛盾.
故甲的另一句“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正确,故丙的“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错误,“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正确.乙的话中
“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错误,“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正确.
综上所述,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 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
故选:D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判断与推理的问题,重点是找到三人中都提到的内容进行分类讨论,属于基础题型.
8、D
【答案解析】
5 5
y cos(2x ) sin(2x ) sin(2x ) sin 2(x ),所以要的函数 y cos(2x )的图象,只需将
3 3 2 6 12 3
5
函数 y sin 2x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长度单位得到,故选 D
12
9、A
【答案解析】
由题意画出图形,求出多面体外接球的半径,代入表面积公式得答案.
【题目详解】
如图,
取 BC中点 G,连接 AG,DG,则AG BC,DG BC,
分别取 ABC与 DBC 的外心 E,F,分别过 E,F作平面 ABC与平面 DBC的垂线,相交于 O,
则 O为四面体A BCD的球心,
3 6
由AB AC DB DC BC 2,得正方形 OEGF的边长为 ,则OG ,
3 3
6 5
四面体A BCD的外接球的半径R OG 2 BG 2 ( )2 12 ,
3 3
5 20π
球 O的表面积为 4π ( )2 .
3 3
故选 A.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多面体外接球表面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是中档题.
10、C
【答案解析】
取 B C 中点 E,连接 A E,CE,根据正棱柱的结构性质,得出 A E // AD,则 CA E即为异面直线AD与 A C所
1 1 1 1 1 1
CE
成角,求出 tan CA E ,即可得出结果.
1 A E
1
【题目详解】
解:如图,取 B C 中点 E,连接 A E,CE,
1 1 1
由于正三棱柱 ABC A B C ,则 BB 底面 A B C ,
1 1 1 1 1 1 1
而 A E 底面 A B C ,所以 BB A E,
1 1 1 1 1 1
由正三棱柱的性质可知,△ A B C 为等边三角形,
1 1 1
所以 A E B C ,且 A E B C E ,
1 1 1 1 1 1
所以 A E 平面BB C C,
1 1 1
而 EC 平面 BB C C,则 A E EC,
1 1 1
则 A E // AD, A EC 90 ,
1 1
∴ CA E即为异面直线AD与 A C所成角,
1 1
设 AB 2,则 AA 2 2, A E 3,CE 3,
1 1
CE 3
则 tan CA E 3,
1 A E 3
1
π
∴ CA E .
1 3
故选:C.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通过几何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考查计算能力.
11、A
【答案解析】
PF PF 2a
设椭圆的半长轴长为 a ,双曲线的半长轴长为a ,根据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得: 1 2 1 ,解得
1 2 PF PF 2a
1 2 2
PF a a
1 1 2 △F PF
PF a
,然后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a 1 2
2 1 2
2 4c2 a a 2 a a 2 2 a a a a cos,化简求解.
1 2 1 2 1 2 1 2 3
【题目详解】
设椭圆的长半轴长为 a ,双曲线的长半轴长为 a ,
1 2
PF PF 2a
由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得: 1 2 1 ,
PF PF 2a
1 2 2
PF a a 2
解得 1 1 2 ,设 F F 2c, F PF ,
PF a a 1 2 1 2 3
2 1 2
2
在△F PF 2 2 中,由余弦定理得: 4c2 a a a a 2a a a a cos,
1 2 1 2 1 2 1 2 1 2 3
化简得3a2 a2 4c2,
1 2
3 1
即 4 .
e 2 e 2
1 2
故选:A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余弦定理的应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2、C
【答案解析】
因为直三棱柱中,AB=3,AC=4,AA =12,AB⊥AC,所以 BC=5,且 BC 为过底面 ABC 的截面圆的直径.取 BC
1
中点 D,则 OD⊥底面 ABC,则 O 在侧面 BCC B 内,矩形 BCC B 的对角线长即为球直径,所以 2R= 122 52 =
1 1 1 1
13
13,即 R=
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
13、 (或写成 60 )
3
【答案解析】
设 a 与b 的夹角为 ,通过 b a a ,可得 b a a=0,化简整理可求出cos ,从而得到答案.
【题目详解】
设 a 与b 的夹角为
b a a
可得 b a a=0,
a 2b a =0
故 a
2
b cos a =0,将 b 2 a 代入可得
1
得到cos ,
2
于是 a 与b 的夹角为 .
3
故答案为: .
3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向量垂直转化为数量积为 0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分析能
力及计算能力.
14、2
【答案解析】
由题意画出图形,设内切圆的圆心为M (x, y),圆M 分别切 AF , BF , AB于 S ,T ,Q,可得四边形 SF TM 为正方形,
1 2 2
再由圆的切线的性质结台双曲线的定义,求得 AF B的内切圆的圆心的纵坐标,结合已知列式,即可求得双曲线的离
2
心率.
【题目详解】
设内切圆的圆心为M (x, y),圆M 分别切 AF , BF , AB于 S ,T ,Q,连接MS,MT,MQ ,
1 2
则 F T F S ,故四边形SF TM 为正方形,边长为圆M 的半径,
2 2 2
由 | AS | | AQ |, | BT | | BQ |,得 AF | AQ | SF TF BF | BQ |,
2 2 2 2
Q与 F重合,
1
SF AF AF 2a, MF 2a,即 (x c)2 y2 4a2——①
2 2 1 1
MF 2 2a, (x c)2 y2 8a2——②
2
a2 b4
联立①②解得: x , y2 4a2 ,
c c2
7
又因圆心的纵坐标为 a,
2
7a2 b4 c
4a2 e 2 .
4 c2 a
故答案为:2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5、1
【答案解析】
8 1 8 x
处理变形 x+y=x( )+y y 结合均值不等式求解最值.
x2 y x y
【题目详解】
8 1
x,y>0,且 1,
x2 y
8 1 8 x
则 x+y=x( )+y y 33 8 1,
x2 y x y
8 x
当且仅当 y 时取等号,此时 x=4,y=2,取得最小值 1.
x y
故答案为:1
【答案点睛】
此题考查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最值,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均值不等式的适用条件,注意考虑等号成立的条件.
16、7.5
【答案解析】
分别求出所有人用时总和再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到平均数.
【题目详解】
7 6+14 7+15 8 4 10
7.5
7 14 15 4
故答案为:7.5
【答案点睛】
此题考查求平均数,关键在于准确计算出所有数据之和,易错点在于概念辨析不清导致计算出错.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1 1
17、(1)减区间是 0, ,增区间是 , ;(2) 0, ,证明见解析. e e e
【答案解析】
(1)当 a e 时,求得函数 f x 的导函数 f ' x 以及二阶导函数 f '' x ,由此求得 f x 的单调区间.
ln x ln x
(2)令 f ' x 0求得 a ,构造函数 g x ,利用导数求得 g x 的单调区间、极值和最值,结合 f x
x x
ln x x ln x ln x x
有两个极值点,求得 a的取值范围.将 x , x 代入 f x lnx ax列方程组,由 1 2 2 a 1 2 证得
1 2 x x x x x
1 2 2 1 2
x x x x .
1 2 1 2
【题目详解】
(1) f ' x lnx ax lnx ex,
1
f 0,
e
1又 f " x e 0,所以 f ' x 在 (0, )单增,
x
1
从而当 x 0, 时, f ' x 0, f x 递减,
e
1
当 x ,
时, f x 递增.
e
(2) f x lnx ax .令 f ' x ln x 0 a ,
x
ln x 1 ln x令 g x ,则 g x
x x2
故 g x 在 0,e 递增,在 (e, )递减,
所以 g x g e
1
.注意到当 x 1时 g x 0,
max e
所以当 a 0时, f x 有一个极值点,
1
当0 a 时, f x 有两个极值点,
e
1
当 a 时, f x 没有极值点,
e
1
综上 a 0,
e
因为 x , x 是 f x 的两个极值点,
1 2
ln x ax 0 ln x ax
所以 1 1 1 1
ln x ax 0 ln x ax
2 2 2 2
不妨设 x x ,得1 x e x ,
1 2 1 2
因为 g x 在 (e, )递减,且 x x x ,
1 2 2
ln x x ln x ln x x
所以 1 2 2 1 2 a
x x x x x
1 2 2 1 2
ln x x
又 ln x ln x a x x a 1 2
1 2 1 2 x x
1 2
ln x x ln x x
所以 1 2 1 2 x x x x
x x x x 1 2 1 2
1 2 1 2
【答案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点,考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考查化
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难题.
5
18、(Ⅰ)证明见解析;(Ⅱ) ;(Ⅲ)1:5
5
【答案解析】
(Ⅰ)由平面 ABD⊥平面 BCD,交线为 BD,AE⊥BD于 E,能证明 AE⊥平面 BCD;
(Ⅱ)以 E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EF、ED、EA所在直线为 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E-xyz,利用向量
法求出二面角 A-DC-B的余弦值;
(Ⅲ)利用体积公式分别求出三棱锥 B-AEF与四棱锥 A-FEDC的体积,再作比写出答案即可.
【题目详解】
(Ⅰ)证明:∵平面 ABD⊥平面 BCD,交线为 BD,
又在△ ABD中,AE⊥BD于 E,AE 平面 ABD,
∴AE⊥平面 BCD.
(Ⅱ)由(1)知 AE⊥平面 BCD,∴AE⊥EF,
由题意知 EF⊥BD,又 AE⊥BD,
如图,以 E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EF、ED、EA所在直线为 x轴,y轴,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E-xyz,
设 AB=BD=DC=AD=2,
3
则 BE=ED=1,∴AE= 3,BC=2 3,BF= ,
3
则 E(0,0,0),D(0,1,0),B(0,-1,0),A(0,0, 3),
3
F( ,0,0),C( 3,2,0),
3
DC 3,1,0 , AD 0,1, 3 ,
由 AE⊥平面 BCD知平面 BCD的一个法向量为 EA 0,0, 3 ,
设平面 ADC的一个法向量 n (x, y, z),
n DC 3x y 0
则 ,取 x=1,得 n (1, 3, 1),
n AD y 3z 0
n EA 5
∴ cos<n, EA> = ,
n EA 5
5
∴二面角 A-DC-B的平面角为锐角,故余弦值为 .
5
(Ⅲ)三棱锥 B-AEF与四棱锥 A-FEDC的体积的比为:1:5.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几何体体积计算、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属于中等题.
1
19、(1) a (2)证明见解析
n 2n 1
【答案解析】
1 2
(1)由已知可得 1,构造等比数列即可求出通项公式;
a a
n n 1
1 3 1 2 1 11
(2)当 n 2时,由 a ,可求 S ,n 3时,由a ,可证 S n N* ,验证 n 1, 2
n 2n 2 2n n n 2n 2n 1 n 6
时,不等式也成立,即可得证.
【题目详解】
a 1 2
(1)由 a n 1 (n 2)可得, 1 , n 2 a a a
n 1 n n 1
1 1
即 1 2 1 , (n 2)
a a
n n 1
1
所以 1 2n,
a
n
1
解得 a ,
n 2n 1
(2)当n 1时, S a 1,
1 1
S 1,
n
1
当 n 2时, a ,
n 2n
1 1
1 1 1 n 1 3 1
S 1 1 4 2
n 22 23 2n 1 2 2n1
2
3 1
综上 S n N* ,
n 2 2n
由 a 0可得 S 递增,
n n
1 2 1
a 1,a ,n 3时 a
1 2 3 n 2n 2n 1
1 1
1 1 1 1 4
1 4 2n
4 1 1 11 1 11
S ;
n 3 22 23 2n 1 3 1
1 3 2 2n 1 6 2n 1 6
2
11
所以 S S S ,
1 2 3 6
11
综上: S n N *
n 6
3 1 11
S 故 n N * .
2 2n n 6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涉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属于难题.
17
20、(1){x | x 或 x 5} ;(2) a 16.
3
【答案解析】
(1)通过讨论 x的范围,将绝对值符号去掉,转化为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之后取并集,得到原不等式的解集;
(2)将函数零点问题转化为曲线交点问题解决,数形结合得到结果.
【题目详解】
(1)有题不等式可化为 x 2 2x 1 16,
17
当 x≤ 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x 2 2x 1 16,解得 x ;
3
1
当 2 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x 2 2x 1 16,解得 x 13,不满足,舍去;
2
1
当 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x 2 2x 1 16,解得 x≥5,
2
17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x | x
或x 5 .
3
1
17 2x, x 2
(2)因为 f x ,
115 2x, x
2
所以若函数 y f x a存在零点则可转化为函数 y f x 与 y a的图像存在交点,
1 1 1
函数 f (x)在 ( , ]上单调增,在[ , )上单调递减,且 f ( ) 16 .
2 2 2
数形结合可知 a 16.
【答案点睛】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不等式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分类讨论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将零点问题转化为曲线交点的
问题来解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于简单题目.
3
21、(1)证明见解析;(2) .
4
【答案解析】
(1)取 AC 中点D,连接 SD,DB,证明 AC 平面 SDB,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 AC SB;
(2)由V V ,即可求得三棱锥 B CMN 的体积.
B CMN N CMB
【题目详解】
解:(1)证明:取 AC中点 D,连接 SD,DB .
因为 SA SC, AB BC,所以 AC SD且 AC BD,
因为 SD BD D, SD 平面 SDB,BD 平面 SDB,所以 AC 平面 SDB .
又 SB 平面 SDB,所以 AC SB;
(2)解:因为 AC 平面 SDB, AC 平面 ABC,所以平面 SDC 平面 ABC,
过 N作NE BD于 E,则 NE 平面 ABC,
因为平面 SAC 平面 ABC, SD AC,平面 SAC 平面 ABC AC, SD 平面 SAC ,所以 SD 平面 ABC,
又因为 NE 平面 ABC,所以 NE //SD,
由于 SN NB,所以 NE SD
3 3
所以 S CM BM ,
CMB 2
1 3 3 1 3
所以V V S NE .
B CMN N CMB CMB 3 2 2 4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垂直,考查三棱锥体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属于中档题.
22、(1)50,2020, 49(2)详见解析(3)29
【答案解析】
(1)将a 5,b 9代入,可求出 a ,b ,可代入求 c , d ,可求结果.
n n i , j i , j
(2)可求 c , d ,通过反证法证明,
i , j i , j
(3)可推出 t M , t M *, t的最大值,就是集合M *中元素的最大值,求出.
【题目详解】
(1)由题意知等差数列{a }的通项公式为: a 5n 5;
n n
等差数列{b }的通项公式为:b 9n 9,
n n
得 c a b (5i 5) (9i 9) 5i 9 j 14,
i, j i j
则 c 50, c 2020,
2,6 396,6
得 d a b (5i 5) [9( j 1) 9] 5i 9 j 5,
i , j i j 1
故 d 49.
2,6
(2)证明:已知 a 6.b 7,由题意知等差数列{a }的通项公式为: a 6n 6;
n n
等差数列{b }的通项公式为:b 7n 7,
n n
得 c a b (6i 6) (7i 7) 6i 7 j 13, (i N *, j N*).
i , j i j
得 d a b (6i 6) [7( j 1) 7] 6i 7 j 6,1 i 7, i N*, j N*).
i , j i j 1
所以若 t M ,则存在u N, v N,使 t 6u 7v,
若 t M *,则存在u N,u 6, v N *,使 t 6u 7v,
因此,对于正整数 t,考虑集合M {x | x t 6u,u N,u 6},
0
即{t, t 6, t 12, t 18, t 24, t 30, t 36}.
下面证明:集合 M 中至少有一元素是 7的倍数.
0
反证法:假设集合M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不是 7的倍数,则集合M 中每一元素关于 7的余数可以为 1,2,3,4,5,
0 0
6,
又因为集合M 中共有 7个元素,所以集合M 中至少存在两个元素关于 7的余数相同,
0 0
不妨设为 t 6u ,t u ,其中u ,u N ,u u 6.则这两个元素的差为 7的倍数,即 (t u ) (t 6u ) 6(u u ),
1 2 1 2 1 2 2 1 1 2
所以 u u 0,与 u u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原命题成立.
1 2 1 2
即集合M 中至少有一元素是 7的倍数,不妨设该元素为 t 6u ,u 6,u N ,
0 0 0 0
则存在 s Z ,使 t 6u 7s, u N ,u 6,即 t 6u 7s,u N , s Z ,
0 0 0 0 0
由已证可知,若 t M ,则存在u N, v N,使 t 6u 7v,而 t M ,所以 S 为负整数,
设V s,则 v N *,且 t 6u 7v, u N ,u 6, v N *,
0 0 0
所以,当a 6,b 7时,对于整数 t,若 t M ,则 t M *成立.
(3)下面用反证法证明:若对于整数 t, t M *,则 t M ,假设命题不成立,即 t M *,且 t M .
则对于整数 t,存在 n N,m N ,u N,u 6, v N *,使 t 6u 7v 6n 7m成立,
整理,得 6(u n) 7(m v),
又因为m N , v N *,
7
所以 u n (m v) 0且 u n是 7的倍数,
6
因为 u N,u 6,所以 u n 6,所以矛盾,即假设不成立.
所以对于整数 t,若 t M *,则 t M ,
又由第二问,对于整数 t M ,则 t M *,
所以 t的最大值,就是集合M *中元素的最大值,
又因为 t 6u 7v,u N, v N *,u 6,
所以 t (M*) 6 6 7 1 29.
max max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应用,以及反证法,求最值,属于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