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质量调研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质量调研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8 06: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质量调研卷
一、选择题(16分)
1.下面几种统计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比较合适的有( )。
① 六年级各班数学单元考获“优秀”、“良好”的学生人数。
②杉杉服装店衬衫和羽绒服的销量变化情况。
③ 明明8岁-12岁的身高变化情况。
④8年来,“四季家园”和“和谐家园”的房价变化情况。
A.1 B.2 C.3 D.4
2.条形统计图通过( )来看统计量的变化;折线统计图通过( )来表示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A.折线的长短;直条的长度 B.直线的粗细;折线的陡缓
C.直条的长度;折线的陡缓 D.折线的陡缓;直条的长度
3.“龟兔赛跑”:领先的兔子看着缓缓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下面图( )与故事情节相吻合。
A. B. C. D.
4.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 B.乙的工作效率比甲高得多
C.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 D.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要直观反映张云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条形统计图。
②各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③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小。
④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②和③
6.王叔叔去某城市当防控疫情志愿者,记录了当地一周的温度,根据统计图可以判定,这几天的温度变化最大的是( )。
A.周一到周二 B.周二到周三
C.周三到周四 D.周六到周日
7.下图是福建龙岩市某县某一天的气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15℃ B.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11℃
C.这一天中11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D.这一天中12时和21时的气温相同
8.小宇想知道漳州市2023年2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他要搜集的数据是( )。
A.2023年各季度的平均气温 B.2023年各月的平均气温
C.2023年2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 D.2023年2月1日各时刻的气温
二、填空题(51分)
9.要清楚地表示出小明每次语文和数学考试的成绩,绘制( )统计图比较好;如果要表示出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变化趋势,绘制( )统计图比较好。
10.如图是红星厂2022年下半年的产量统计图。
(1)一格表示( )t。
(2)( )月份的产量最高,是( )t;( )月份的产量最低,是( )t。
(3)七月份到( )月份的产量呈上升趋势,( )月份到( )月份的产量呈下降趋势。
11.如图是某书店一周内的销量统计图。
(1)销量最多的一天卖( )本,销量最少的一天卖( )本。
(2)这一周,书店销量上升最快的是星期( )到星期( )。
(3)星期四的销量是星期三的( )。
12.如图是A、B两市2008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 )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 )毫米。
(2)A市( )月到( )月降水量上升的最快,上升了( )毫米。
(3)B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降水( )毫米,估计7月份降水( )毫米。
13.下面是乐乐同学上周每天的阅读时间情况。
(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乐乐星期( )阅读的页数最多,星期( )阅读的页数最少。
(3)乐乐一周共阅读了( )页,星期二的阅读页数占这一周的( )。
14.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填一填。
(1)从上图中看出,( )月是销售皮衣的淡季,( )月是销售皮衣的旺季。
(2)8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是红星服装店的销售量的。
(3)11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比红星服装店多( )件。
15.根据统计图,填一填。
(1)甲饭店第( )季度的营业额最高,乙饭店第( )季度的营业额最高。
(2)第( )季度两饭店的营业额相差最大。
(3)你认为( )饭店的营业额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红火。
16.如图是小明和小亮的沙坑跳远成绩统计图。
(1)小明和小亮第1次跳远的成绩相差( )m。
(2)小亮第( )次的跳远成绩和第3次的跳远成绩相同,也和小明第( )次的跳远成绩相同。
(3)小明和小亮第( )次的跳远成绩相差最多,相差( )m。
(4)小明跳远的平均成绩与小亮跳远的平均成绩相比,( )的平均成绩高。
17.下面是李欣和刘云跳绳成绩的统计图。
(1)第一天( )的成绩低,她成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填“上升”或“下降”)。
(2)李欣第2天的成绩和刘云第( )天的成绩相同,都是( )下,第( )天李欣的成绩比刘云多3下。
(3)李欣和刘云第( )天的成绩相差最大,相差( )下。
18.( )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 ),而且能够更直观地看出数量的( )情况。
三、判断题(5分)
19.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
20.反映某人一天体温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
21.要反映兴文县今年5月每天的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
22.要了解某产品的销量增减变化趋势,要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
23.要反映某城市一年中12个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只能用条形统计图。( )
四、作图题(6分)
24.下面是甲乙两个城市去年7到12月份月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5.根据下表,画出与之对应的折线统计图。
五、解答题(22分)
26.李欣和刘云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一分钟跳绳训练,成绩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2)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3)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总体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4)从上面的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27.根据要求作答。
下面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 )毫米。
(2)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相差( )毫米。
(3)A城市上半年的每个月平均降水量( )毫米。
(4)B城市上半年的每个季度平均降水量( )毫米。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还明白什么?
28.“天下之本在家”,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双休日,王明一家3口自驾车到农村看望爷爷、奶奶,回家后大家非常高兴,爸爸问王明,你能利用学过的折线统计图画出这次回老家的行驶时间和离家距离吗?王明仔细思考后做出了下面的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王明一家3口几时从家出发?几时到达爷爷、奶奶家?
(2)王明在爷爷家休息了多长时间?几时离开的爷爷、奶奶家?
(3)王明一家来回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9.周末,小林一家乘出租车去方特游乐中心游玩,如图是出租车这一趟的行驶情况示意图。
(1)出租车5分钟行驶了4千米,从小林家到方特中心全程共( )千米。
(2)出租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行驶过程中有一段是堵车路段,行驶这段路用了( )分钟。
(4)出租车的收费标准: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这一趟小林家要付多少钱?
30.下图表示的是华腾小学图书馆五月份前四周图书的借阅量。
(1)图书馆五月份前四周的借阅量一共有多少本书?
(2)借阅量最多的一周比借阅量最少的一周多借多少本书?
(3)连续哪两周,借阅量的变化最大?
31.看统计图解决问题。
(1)红红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多少元?
(2)你认为C月可能是哪个月?理由是什么?
(3)你预测一下接下来的一个月水费可能是多少元?理由是什么?
32.如图是明明、丽丽五年级数学测试五个单元的成绩统计图。
(1)此图是复式( )统计图。从发展看,( )的成绩呈上升趋势。
(2)明明的第( )单元的分数最高,第( )单元的分数最低,相差( )分。
(3)根据图中的数据,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不用解答)
数学问题:
33.下面是A、B两个车间2021年工业产值的增长情况。
(1)A车间第( )季度的产值最高,是( )万元。
(2)B车间2021年平均每季度的产值是( )万元。
(3)两个车间的产值都呈( )趋势。
(4)请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1.B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① 六年级各班数学单元考获“优秀”、“良好”的学生人数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②杉杉服装店衬衫和羽绒服的销量变化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③ 明明8岁-12岁的身高变化情况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④8年来,“四季家园”和“和谐家园”的房价变化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比较合适的有②④,共2个。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2.C
【详解】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度来看统计量的变化;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线的陡缓来表示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如图:
故答案为:C
3.D
【分析】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可知,乌龟一直在跑,没有停下来休息,兔子刚开始领先乌龟,中间停下来休息,等乌龟快到终点时醒过来,开始追赶乌龟,但还是乌龟先到终点。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S1一直在持续增加,表示乌龟的跑步情况;S2有变化,表示兔子的跑步情况。
乌龟、兔子跑步的情况:
①刚开始兔子领先乌龟,这段时间S2>S1;
②中途兔子睡觉,乌龟一直在跑,这段时间S2没有变化,S1仍在增加,并且超过了S2;
③兔子醒来,追赶乌龟,但没有追上,乌龟先到终点;这段时间S1>S2。
据此找出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折线统计图。
【详解】S1表示乌龟跑步的情况;S2表示兔子跑步的情况。
A.图中兔子醒来后追赶乌龟时,有小段时间的休息,不符合故事情节;
B.图中没有表示出兔子醒来后追赶乌龟的这一段,不符合故事情节;
C.图中S1和S2在终点处相交,表示兔子追上了乌龟,不符合故事情节;
D.正确地表示出“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看懂图意,找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以及S1和S2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虚线上的数据代表甲的变化情况,实线上的数据代表乙的变化情况,折线比较平稳,说明工作效率比较稳定,折线起伏较大,说明工作效率不稳定,所以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此说法正确;
B.乙的工作效率比甲高得多,此说法错误;
C.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此说法正确;
D.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C
【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折线越陡,变化越大;据此解答。
【详解】①要直观反映张云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
②各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说法正确;
③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大,原题说法错误;
④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说法正确;
所以,说法正确的只有②和④;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关键理解概念知识。
6.C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每天的温度,利用减法求出相邻两天的温度变化,从而选出变化最大的选项。
【详解】A.20-14=6(℃)
B.20-10=10(℃)
C.29-10=19(℃)
D.27.5-15=12.5(℃)
6<10<12.5<19
这几天的温度变化最大的是周三到周四。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会看图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C
【分析】观察气候统计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时间,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时间段的气温,据此解答。
【详解】A.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15℃,选项说法正确;
B.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15℃,最低气温是4℃
15-4=11(℃)
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11℃,选项说法正确;
C.11时至15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15时至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选项说法错误;
D.这一天中12时和21时的气温都是12℃,气温相同,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从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C
【分析】小宇想知道漳州市2023年2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需要知道该月每天的平均气温,与其他月份数据无关;该月某一天的各时刻气温只能代表当天的气温变化不能代表整个月份的,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小宇想知道漳州市2023年2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他要搜集的数据是2023年2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C
【点睛】正确理解题干所求是解题关键。
9. 复式条形 复式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详解】根据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要清楚地表示出小明每次语文和数学考试的成绩,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好;如果要表示出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变化趋势,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点睛】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选择统计图的关键。
10.(1)5
(2) 十 25 七 10
(3) 十 十 十二
【分析】(1)根据对统计图的认识,横轴表示月份,数轴表示产量,每格代表5t;
(2)折线最高点即为用产量最多的月份,折线最低点是产量最少的月份;
(3)折线上升表示产量逐渐上升,折线下降表示产量逐渐下降,据此解答。
【详解】(1)一格表示5t。
(2)十月份的产量最高,是25t;七月份的产量最低,是10t。
(3)七月份到十月份的产量呈上升趋势,十月份到十二月份的产量呈下降趋势。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11.(1) 1000 400
(2) 五 六
(3)
【分析】(1)折线最高点即销量最多的一天,最低点即销量最少的一天;
(2)根据销量越多,代表销量的点就会上升,那么相反销量下降,代表销量的点就会下降,那么其连线也就是下降的形状;
(3)求星期四的销量是星期三的几分之几,用星期四的销量除以星期三的销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销量最多的一天卖1000本,销量最少的一天卖400本。
(2)这一周,书店销量上升最快的是星期五到星期六。
(3)450÷540=
星期四的销量是星期三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如何看懂折线统计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 3 15
(2) 5 6 102
(3) 24 180
【分析】(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可知,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降水量;实线表示A市2008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虚线表示B市2008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实线和虚线叉口最小时,表示这个月两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再求两者的差值即可。
(2)从统计图中看A市5月到6月的降水量上升最快,然后用减法求出5、6月的降水量之差。
(3)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先用加法求出B市1、2、3月份的降水量,即是B市第一季度的降水量,再除以3即可。
根据B市4月到6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据此估计7月份的降水量。
【详解】(1)25-10=15(毫米)
3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15毫米。
(2)170-68=102(毫米)
A市5月到6月降水量上升的最快,上升了102毫米。
(3)(52+10+10)÷3
=72÷3
=24(毫米)
B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降水24毫米,估计7月份降水180毫米。
(第二个空答案不唯一)
【点睛】掌握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3.(1)单式折线
(2) 六 一
(3) 240
【分析】(1)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这是一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2)折线上的最高点表示阅读的页数最多,最低点表示阅读的页数最少;
(3)把乐乐7天看的页数相加即可;用乐乐星期二阅读的页数除以他阅读的总页数即可。
【详解】(1)这是一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2)乐乐星期六阅读的页数最多,星期一阅读的页数最少。
(3)20+30+25+30+35+55+45
=50+25+30+35+55+45
=75+30+35+55+45
=105+35+55+45
=140+55+45
=195+45
=240(页)
30÷240=
乐乐一周共阅读了240页,星期二的阅读页数占这一周的。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通过统计图分析出相应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14.(1)9;12;
(2);
(3)15
【分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折线的上升下降代表销售量的变化趋势,9月两个服装店的销售量都是最低的,说明这个月是销售皮衣的淡季;12月两个服装店的销售量都是最高的,说明这个月是销售皮衣的旺季。
(2)8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是20件,红星服装店的销售量是32件,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式:20÷32,求出结果后化简即可;
(3)11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是40件,红星服装店的销售量是25件,用40减去25,即可求出11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比红星服装店多多少件。
【详解】(1)从上图中看出,9月是销售皮衣的淡季,12月是销售皮衣的旺季。
(2)20÷32=
即8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是红星服装店的销售量的。
(3)40-25=15(件)
即11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比红星服装店多15件。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5.(1) 四 二
(2)四
(3)甲
【分析】(1)实线表示甲饭店数据,虚线表示乙饭店数据,数据点位置越高表示营业额越高,据此填空。
(2)同一季度,两数据点相距越远表示相差越大,据此分析。
(3)折线往上表示上升趋势,说明营业额越来越好;折线往下表示下降趋势,说明营业额越来越差,据此分析。
(1)
甲饭店第四季度的营业额最高,乙饭店第二季度的营业额最高。
(2)
第四季度两饭店的营业额相差最大。
(3)
甲饭店营业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甲饭店的营业额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红火。
【点睛】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6.(1)0.1
(2) 1 2
(3) 5 0.8
(4)小亮
【分析】(1)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2)小亮第3次的跳远成绩是2.8m,观察折线统计图,小亮第1次的跳远成绩也是2.8m,小明第2次的跳远成绩也是2.8m,据此回答。
(3)观察折线统计图,表示同一次跳远成绩的两条折线上的数据相距最远的时候,即两人的成绩相差最大,小明和小亮第5次的跳远成绩相差最多,根据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4)把小明5次跳远的成绩加起来,再除以5,求出小明跳远的平均成绩,按照此方法,求出小亮跳远的平均成绩,再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1)2.8-2.7=0.1(米)
(2)小亮第1次的跳远成绩和第3次的跳远成绩相同,也和小明第2次的跳远成绩相同。
(3)3.4-2.6=0.8(米)
即小明和小亮第5次的跳远成绩相差最多,相差0.8米。
(4)(2.7+2.8+3.1+2.5+2.6)÷5
=13.7÷5
=2.74(m)
(2.8+3.0+2.8+3.2+3.4)÷5
=15.2÷5
=3.04(m)
2.74<3.04
小明跳远的平均成绩与小亮跳远的平均成绩相比,小亮的平均成绩高。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7.(1) 李欣 上升
(2) 4 155 5
(3) 4 5
【分析】(1)(2)观察统计图的折线变化情况直接作答;
(3)观察统计图找出成绩相差最大的天数,再作差即可。
【详解】(1)第一天李欣的成绩低,她成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
(2)160-157=3(下)
李欣第2天的成绩和刘云第4天的成绩相同,都是155下,第5天李欣的成绩比刘云多3下。
(3)160-155=5(下)
李欣和刘云第4天的成绩相差最大,相差5下。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且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计算、解答即可。
18. 折线 多少 增减变化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偏向于更能直观表现数据的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9.√
【分析】折线统计图特点是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是熟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
20.√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得,反映某人一天体温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根据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21.√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此题根据所要反映的数量特征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要反映兴文县今年5月每天的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依据所要表示的数量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22.√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分析可知,要了解某产品的销量增减变化趋势,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故答案为:√
【点睛】理解并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3.×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详解】要反映某城市一年中12个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选择统计图的关键。
24.见详解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纵轴和横轴每一个单位的长度;
(2)根据纵轴、横轴的单位长度,画出纵轴和横轴,并画出方格图;
(3)根据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或横线(或纵、横的交点)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
(4)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写出标题,注明单位,可以写明调查日期或制图日期。复式折线统计图还要画出图例。
【详解】甲乙两个城市去年7到12月份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点睛】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5.答案见详解。
【分析】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观察人数最多有40人,依据行数,每一行代表5个人比较合适。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明确每一行代表的具体数值是解题的关键。
26.(1)见详解
(2)1下;2下
(3)上升趋势
(4)从第7天开始李欣的成绩开始超过刘云的成绩。
【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成绩,实线代表李欣,虚线代表刘云,然后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即可;
(2)把李欣和刘云第1天和第10天的成绩分别相减即可;
(3)若折线向上则表示上升的趋势,若向下则表示下降的趋势;
(4)通过统计图分析两人的成绩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如图所示:
(2)153-152=1(下)
167-165=2(下)
答: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1下,第10天相差2下。
(3)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4)通过表中发现,从第7天开始李欣的成绩开始超过刘云的成绩。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通过统计图分析出相应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27.(1)3月份;15;(2)4月份;65;(3)64;(4)158.5;(5)4月份以后,B市的降水量增加
【分析】(1)先求出每个月两个城市降水量相差多少,再比较即可;
(2)根据(1)比较得出降水量相差最大的月份;
(3)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将A城市前6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再除以6即可求出A城市上半年的每个月平均的降水量;
(4)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将B城市前6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再除以2即可求出B城市上半年的每个季度平均的降水量;
(5)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得出结果,合理即可。
【详解】(1)1月份:52-15=37(毫米)
2月份:36-10=26(毫米)
3月份:25-10=15(毫米)
4月份:70-5=65(毫米)
5月份:90-68=22(毫米)
6月份:170-150=20(毫米)
15<20<22<26<37<65
3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15毫米。
(2)4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大,相差65毫米。
(3)(15+36+25+70+68+170)÷6
=384÷6
=64(毫米)
A城市上半年的每个月平均降水量64毫米。
(4)(52+10+10+5+90+150)÷2
=317÷2
=158.5(毫米)
B城市上半年的每个季度平均降水量158.5毫米。
(5)4月份以后,B市的降水量增加。(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考査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8.(1)8时;11时
(2)2小时;13时
(3)32千米/时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王明一家3口8时从家出发,11时到达爷爷、奶奶家。
(2)在11时到13时,路程没有变化,只是时间在变化,这是休息的时间,据此解答。
(3)先计算出王明一家3口从家到爷爷奶奶家的时间,再计算出离开爷爷奶奶家回到家的时间,最后根据往返的平均速度=往返的路程÷往返的时间,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1)王明一家3口8时从家出发,11时到达爷爷、奶奶家。
(2)13-11=2(时)
王明在爷爷家休息了2小时,13时离开的爷爷、奶奶家。
(3)11-8=3(小时)
13-11=2(小时)
80×2÷(3+2)
=160÷5
=32(千米/时)
答:王明一家来回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2千米/时。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9.(1)12;(2)0.75千米/分;(3)6分钟;(4)20.5元
【分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从小林家到方特中心全程共12千米;
(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12÷16即可求出出租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
(3)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第5分钟到第11分钟堵车,所以一共堵车(11-5)分钟;
(4)先用12-3即可求出超过3千米的部分,已知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用(12-3)×1.5即可求出超过3千米的部分的总价,再加上7元即可求出这一趟小林家要付的总钱数。
【详解】(1)出租车5分钟行驶了4千米,从小林家到方特中心全程共12千米。
(2)12÷16=0.75(千米/分)
答:出租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0.75千米。
(3)11-5=6(分钟)
行驶过程中有一段是堵车路段,行驶这段路用了6分钟。
(4)(12-3)×1.5+7
=9×1.5+7
=13.5+7
=20.5(元)
答:这一趟小林家要付20.5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0.(1)107本
(2)32本
(3)第三周、第四周
【分析】(1)将四周的借阅量相加即可。
(2)由图可知,借阅量最多的是第四周42本,最少的是第三周10本,相减即可。
(3)分别求出相邻两周的借阅量的差,差值最大的两周变化最大。
【详解】(1)20+35+10+42=107(本)
答:五月份前四周的借阅量为107本。
(2)42-10=32(本)
答:借阅量最多的一周比借阅量最少的一周多借32本书。
(3)一周二周相差:35-20=15(本)
二周三周相差:35-10=25(本)
三周四周相差:42-10=32(本)
32>25>15
答:第三周第四周借阅量变化最大。
【点睛】此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31.(1)67元;
(2)7月;理由见详解。
(3)(答案不唯一)76元;理由见详解。
【分析】(1)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据此用四个月水费的总和÷4即可求出这4个月的平均水费。
(2)通过观察可知:折线先上升后下降,C月水费最高。根据实际情况,天气热的时候,洗漱较多,用水量会大,水费就高,所以C月可能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
(3)接下来的一个月气温会逐渐下降,用水量会减少。可根据D月比C月少的水费进行预测。
【详解】(1)(27+62+94+85)÷4
=268÷4
=67(元)
答:红红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67元。
(2)我认为C月可能是7月份。
理由:7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所以用水量比较多,水费也较高。
(3)(答案不唯一)接下来的一个月水费可能是76元。
理由:D月比C月少的水费是(元),估计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水费会比D月少9元,(元),所以下一个月的水费可能是76元。
【点睛】解决此题时,既要读懂统计图,又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32.(1)折线,丽丽
(2)二,五,25
(3)见详解(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统计图的特征可知,这是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折线向上表示呈上升趋势,向下表示呈下降趋势;
(2)虚线代表明明,最高点表示分数最高,最低点表示分数最低,然后用最高分减去最低分即可;
(3)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即可。
【详解】(1)此图是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发展看,丽丽的成绩呈上升趋势。
(2)90-65=25(分)
明明的第二单元的分数最高,第五单元的分数最低,相差25分。
(3)第一单元明明的成绩比丽丽高多少分?(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通过统计图分析出相应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33.(1)四;70;(2)55;(3)上升;(4)见详解;
【分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虚线代表A车间的产值情况,折线上点最高的位置即是产值最高的季度,可得第四季度的产值最高,是70万元;
(2)实线代表B车间的产值情况,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把四个季度的产值加起来,再除以4,即可求出B车间2021年平均每季度的产值。
(3)从实线和虚线的走势来看,折线都向上在爬升,说明两个车间的产值都呈上升趋势。
(4)A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是B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的意义,用A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除以B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即可得解。(答案不唯一)
【详解】(1)A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最高,是70万元。
(2)(10+40+80+90)÷4
=220÷4
=55(万元)
(3)两个车间的产值都呈上升趋势。
(4)提问:A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是B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的几分之几?(答案不唯一)
70÷90=
答:A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是B车间第四季度的产值的。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