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小题,每小题 6分,共 42 分。)
1.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其 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λ值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 N 与当前种群数
t+1
量 N 之比(λ=N /N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t t+1 t
A.该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
B.甲、乙生物间存在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乙为捕食者
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 n 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
1
D.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 n 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
2
2.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是我国大力倡导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下列相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所有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B.遗传咨询的最后一步是对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C.B 超检查能检查出胎儿是否患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基因诊断技术有负面影响,其不属于产前诊断的方法
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病均是由于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
B.近亲结婚不影响其后代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
C.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
D.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频率
4.图表示细胞中出现的异常 mRNA 被 SURF 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该过程被称为 NMD 作用,能阻止有害
异常蛋白的产生(AUG、UAG 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图中异常 mRNA 与正常 mRNA 长度相同。据图
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URF能识别所有 mRNA的终止密码子
B.异常 mRNA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增添或缺失
C.异常 mRNA由突变基因转录,其降解产物为脱氧核苷酸
D.NMD作用失效,细胞内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质
5.许多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原、真核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则②、③可分别表示细胞膜和细胞质
B.若①表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则②、③可分别表示 DNA和 RNA
C.若①表示染色体变异,则②、③可分别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D.若①表示人体内的体液,则②、③可分别表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6.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营养物质调配的影响,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 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
果如图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2的四个对照组所用的处理剂及处理部位相同
B.营养物质在 A叶和 B叶之间的运输只能是 A叶至 B叶
C.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施用该激素的部位运输
D.除去插条的根系和幼芽主要是为了减少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7.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 Ca2+内流,触发突触
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引起甲神经元膜上 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膜电位变化
B.若适度增加细胞外液 Na+浓度,甲神经元兴奋时,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
C.若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
D.若对甲神经元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8.(10 分)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在生物体内存在着信息交流,下列有关生物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斑马与其捕食者猎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糖蛋白实现的
C.参与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
D.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有四个方向的遗传信息流
二、非选择题
9.(10 分)2019 年 6 月 17 日,新华社发布《屠呦呦团队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屠呦呦团队近
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某课题
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让青蒿素合成过程的某一关键酶基因 fps 在野生青蒿素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酶 1 是____________,酶 2 分别是____________。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 DNA
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 90-95℃,目的是破坏了 DNA 分子中的______键。在构建重组 Ti 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
的基因插入到 Ti 质粒的____________中。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素基因组,可以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素基
因组 DNA 杂交。理论上,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素 DNA 形成的杂交带的量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
(3)据图分析,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
检测转基因青蒿素植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 分)研究表明,胰岛素之所以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主要是因为能促进控制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4合
成的基因的表达,并刺激胞内含有 GLUT4分子的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上 GLUT4分子转移过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时,葡萄糖可通过细胞膜上的 GLUT4蛋白转运进人细胞,该运输方式为
__________ 如果细胞内线粒体受损,组织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会减慢,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推测,含 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_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随机的,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糖浓度升高不仅可以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还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促进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
除了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还能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降低,此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这种调节方式叫作__________________。
11.(14 分)胡萝卜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胡萝卜素的多种生产方式中,
使用三孢布拉氏霉菌进行发酵生产的方法,以及产品的高纯度、无毒副作用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平板划线法纯化三孢布拉氏霉菌,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其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划线的某
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的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
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
(2)常用___________法进行活菌计数,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
(3)不同的材料选用的提取方法不同,根据胡萝卜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常用__________法提取胡萝卜素。
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
(4)提取的胡萝卜素样品通过__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确定是否提取到胡萝卜素。
12.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某些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
递质传递兴奋的功能下降相关。下图表示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_________,细胞 X 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____。
(2)蛋白 M 是 Y 细胞膜上的一种_________,若图中的神经递质与蛋白 M 结合,会导致细胞 Y 兴奋,比较结合前后
细胞 Y 的膜内 Na+浓度变化和电位的变化:_________。
(3)单胺氧化酶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据图分析,
该药物能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
(4)根据上述资料及突触的相关知识,下列药物开发思路中,也能改善抑郁症状的有_________。
A.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B.阻止神经递质与蛋白 M 结合
C.促进兴奋传导到脊髓产生愉悦感
D.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小题,每小题 6分,共 42 分。)
1、C
【解析】
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英文字母 S,
又称 “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会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
能维持的种群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 K 时便下降, 低于 K 时便上升,所以 K 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
密度。 逻辑斯谛增长的特点是:种群起始呈加速增长, K/2 时增长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 K 值时便停止增长
或在 K 值上下波动。
【详解】
A、结合图示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在种群数量处于 n 时达到稳定状态,说明两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等,A错误;
2
B、图中没有显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故就题中的图示无法判断甲、乙生物种群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
C. 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 n 时,两种群的的 λ值相等,故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C正确;
1
D、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 n 时,并不能说明,两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种群数量大于 n 后,乙种群数量下
2 2
降较甲快,D错误。
故选 C。
【点睛】
辨图能力是本题的重要考查点,本题的易错点是忽视题图中横轴的含义,进而不能选出正确答案。打破思维定势是解
答本题的前提。
2、B
【解析】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
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
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病的发病率,而不是所有的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遗传咨询的步骤为:先了解家庭病史,诊断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如果有的话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分析传递方式,
再推算后代的再发风险,提出对策、方法和建议,B正确;
C、B超能检查出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畸形,不能查出是否患有遗传病,C错误;
D、基因诊断技术属于产前诊断的方法,D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要求考生识记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C
【解析】
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的疾病。其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识记遗传
病的分类和各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
A、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其表现与性别有关但不是性染
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A错误;
B、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夫妻双方含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影响子代发病率,
B错误;
C、猫叫综合征是由于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染色体变异遗传病,可以通过羊水检查等产前诊断手段来观察胎儿
的染色体结构是否正常,C正确;
D、人群中红绿色盲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频率的平方,男性群体
中发病率和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相等的,D错误;
故选 C。
4、D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异常 mRNA的中间部位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该密码子能够阻断该 mRNA的继续翻译,从而抑制该
突变基因的表达。
【详解】
A.由图示可知,SURF只能识别异常 mRNA的终止密码子,A错误;
B.异常 mRNA与正常 mRNA长度相同,则异常 mRNA产生的原因是转录它的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造成的,B错误;
B.异常 mRNA由突变基因转录,其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C错误;
D.NMD作用失效,细胞内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质,D正确。
故选 D。
5、B
【解析】
图示表示简单的概念图,其中①包含②和③。
【详解】
A、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A正确;
B、①代表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则②、③可分别表示 DNA和 RNA,B错误;
C、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正确。
故选 B。
6、C
【解析】
该题以实验的角度考察了植物激素对植物中营养物质的分配影响,需要学生以实验的角度去分子问题,首先确定实验
目的是解题关键,后续通过图表中不同组的操作对比,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的不同的处理部位和处理溶
液的种类,因变量为 B叶的面积相对值,由此再通过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分析选项。
【详解】
A、图 2的四个照组所用的处理剂都是蒸馏水,但第 I组是在 A叶施用蒸馏水,其它三组在 B叶施用蒸馏水,A错误;
B、I组在 A叶施用细胞分裂素或蒸馏水,实验组比对照组叶片面积小,说明 B叶的营养物质向 A叶运输,而 II、III、
IV组在 B叶施用细胞分裂素或蒸馏水,B叶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叶片面积更大,可看出营养物质可由 A叶运至 B叶,B
错误;
C、从 I~IV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施用该激素的部位运输,C正确;
D、除去插条的根系和幼芽是为了减少内源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激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 C。
7、D
【解析】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根
据分析回答。
【详解】
A、图示当兴奋传导到甲神经元时,甲神经元上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 Ca2+通道开放,使 Ca2+内流, A正确;
B、适度增加细胞外液 Na+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会增大,甲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增加,导致乙神
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B正确;
C、若乙神经元兴奋,释放 5-羟色胺,抑制丙神经元,C 正确;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阻断,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
和图文转化的能力。
8、A
【解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信息的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2、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
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详解】
A、斑马与其捕食者猎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A 正确;
B、并非所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糖蛋白实现的,比如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进行信息交流,B 错误;
C、参与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神经递质一般是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C 错误;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细胞增殖过程中,存在遗传信息从 DNA 流向 DNA(复制),从 DNA 流向 RNA
(转录),再从 RNA 流向蛋白质(翻译)三个方向,D 错误。
故选 A。
二、非选择题
9、逆转录酶 限制酶 氢 T-DNA fps 基因、fps 基因的 mRNA 较多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
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青蒿素产量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
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
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
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
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据图示可知,酶 1 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 2 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 DNA 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 90-95℃,目的是破坏了 DNA
分子中的氢键,构建重组 Ti 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Ti 质粒的 T-DNA 中。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用 DNA 分子杂交法,即将 fps 基因、fps 基因的 mRNA 做成分子探针
与青蒿基因组 DNA 杂交。由于产量增高,故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 DNA 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图可知,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
到受体细胞中,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
达到了目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
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
10、协助扩散 控制 GLUT4合成的基因的表达过程(或 GUT4的加工过程、囊泡与细胞融合过程)由于缺少能量
而受阻 不是 含GIUT4的囊泡上的 VS蛋白与细胞膜上的 ts蛋白特异性识别后融合 胰岛 B 促进组织细
胞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反馈调节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因为囊泡膜上 vs蛋白与细胞膜上 ts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识别),囊泡能精准地将 GLUT4运送至细
胞膜上特定位点。
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
【详解】
(1)葡萄糖由高浓度至低浓度,并通过载体蛋白的运输,这种方式是协助扩散。如果细胞内线粒体受损,导致呼吸作
用降低,提供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控制 GLUT4合成的基因的表达过程或 GLUT4的加工过程、囊泡与细胞融合过程,
所以组织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会减慢。
(2)从图中看出含 GLUT4的囊泡上的 VS蛋白与细胞膜上的 ts蛋白特异性识别后融合,所以含 GLUT4的囊泡与细
胞膜融合不是随机的。
(3)血糖浓度升高,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并促进组织细胞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此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
调节(负反馈调节)。
【点睛】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能够分析图中囊泡转运 GLUT4的机制是该题的难点。
11、接种环 灼烧灭菌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稀释涂布平板法 易溶于有机
溶剂 萃取 时间 纸层析法
【解析】
试题分析:胡萝卜素的提取:①胡萝卜素的性质: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
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②胡萝卜素的提取来源: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
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③萃取剂:最适宜作胡萝卜素萃取剂的是石油醚。④实验
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
(1)用平板划线法纯化三孢布拉氏霉菌,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金属用具的灭菌方法一般采用灼烧灭菌。接
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可能导致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
的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
(2)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进行活菌计数,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
(3)不同的材料选用的提取方法不同,根据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常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提取胡
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
(4)提取的胡萝卜素样品通过纸层析法法进行鉴定,确定是否提取到胡萝卜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板划线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①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灭菌;②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③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
连;④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12、突触前膜 胞吐 受体 膜内 Na+浓度由低变高,膜内电位由负变正 MAOID 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
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提高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起抗抑郁作用 AD
【解析】
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
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
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
(1)①能将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释放出来,①表示突触前膜。细胞 X 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
(2)蛋白 M 可以和神经递质结合,是 Y 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若图中的神经递质与蛋白 M 结合,会导致细胞 Y 兴
奋,膜外 Na+内流,细胞 Y 的膜内 Na+浓度增大,原来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后细胞 Y 的电位变为膜外为
负膜内为正,因此膜内的电位的变化由负变正。
(3)据图分析,MAOID 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提高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起
抗抑郁作用,该药物能改善抑郁症状。
(4)根据上述资料及突触的相关知识,患者某些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降低突触后神经
元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的药物都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阻止神经递质与蛋白 M 结合不利于提高兴奋性,感觉中
枢在大脑皮层,因此下列药物开发思路中,也能改善抑郁症状的有 AD。
【点睛】
本题以图形及文字信息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了解,考查学生对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的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