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25页)(附 习题课件8页).pptx

文档属性

名称 7.7、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25页)(附 习题课件8页).pptx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18 10:37:1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授课人:范静
§7.7 牛顿第一定律
引入新课
静止物体的惯性
实验1:在一个杯子下面放纸条,猛然抽出纸条,观察杯子的运动状态。
实验2: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硬纸板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硬纸板弹出去,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实验1
实验2
【归纳】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实验中,杯子、小球的共同点是什么?
引入新课
运动物体的惯性
实验1:在一个小车上放上一木块,使两物体一起向前运动,当下面的小车遇到障碍物停止运动后,观察上面的木块的运动状态。
实验2:老师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手推车上,竖直向上扔木块。观察木块下落情况。
【归纳】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实验1
实验2
原来运动的物体的共同特点?
1.定义: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作物体的惯性。
新课讲解
一、惯性
原来静止的物体
不想动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想停
还想保持原来的
运动快慢和方向
思考:液体具有惯性吗?
突然向右拉动小车,烧杯内的水向左泼出
向右运动的小车,突然遇到障碍物而停止,烧杯内的水向右泼出
新课讲解
一、惯性
【易错警示】
1.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正确说法:由于惯性、具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
错误说法:惯性力、受惯性作用、克服惯性
2.物体的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当堂练习
趁热打铁
例1: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 )
A.失去了惯性
B.运动员具有惯性
C.运动员不受力的作用
D.运动员的惯性大于阻力
新课讲解
一、惯性
体现为保持静止
体现为保持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体现为希望保持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只不过后来没保持住)]
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B.正在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
C.正在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5m/s
例:下列实例中,各物体的惯性是如何体现的?
新课讲解
一、惯性
如果老鼠和牛的速度相同,谁更不容易停下来?
惯性可理解为“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老鼠和牛谁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更强?
新课讲解
一、惯性
2. 解释惯性现象:
为什么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
为什么迅速撞击斧子的木柄,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
(1)研究对象原状态
(2)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受到……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
(3)其中哪个物体( 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4)所以……
新课讲解
一、惯性
2. 解释惯性现象:
利用惯性的实例有哪些?
防范惯性带来危害的实例有哪些?
如:(利用惯性)
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斧头松了,将斧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套紧了。
(防范惯性带来危害)汽车拐弯减速、不准超车行驶等
常见的错误认识:增大了惯性
当堂练习
趁热打铁
例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C.只有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在空中下落的排球,运动得越来越快,是因为排球具有惯性
新课讲解
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阻力有什么关系
推着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运动,撤去推力后,小车会越走越慢,最后停下来。小车为什么没保持住原来的运动状态?
01 提出问题
物体的运动与阻力有什么关系?
新课讲解
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阻力有什么关系
1.谁是自变量 ?
3.谁是因变量?
2.怎样改变自变量?
水平初速度,保持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阻力
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体的运动
4.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情况?
物体滑行距离的长短、速度变化的快慢
5.谁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如何控制?
实验设计
新课讲解
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阻力有什么关系
02 制定计划
取一辆小车,使它三次都在斜面上同一高度处从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的光滑程度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是什么都不铺的木板。比较小车这三次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完成下表。
实验方案
新课讲解
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阻力有什么关系
02 制定计划
小车、毛巾、棉布、木板、斜面等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实验中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保持了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得小车在刚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新课讲解
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阻力有什么关系
0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小车所受摩擦力大小 小车前进的距离
1 毛巾
2 棉布
3 木板
探究运动和阻力的关系
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区分开——没有弹簧测力计
新课讲解
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阻力有什么关系
04 分析结论
接触面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较小

较长


更光滑的表面
绝对光滑的表面
更小
更长

无限长
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
速度减小得更慢
速度不减小
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将保持原来的速度,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新课讲解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三次实验中小车最终都会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车最终都会停下来,不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恰恰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新课讲解
二、牛顿第一定律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
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回顾物理学史
新课讲解
二、牛顿第一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吗?为什么?
实验+科学推理(理想实验)
新课讲解
二、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意义:
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指出了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区别】
惯性:物体具有的性质(无需条件)。
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理想状态中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2.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与不受力时等效
新课讲解
交流讨论
下列情景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运动员接住飞来的垒球
被射出去的水流
飞机在降落滑行过程中
“过山车”在弯道上运动
新课讲解
三、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合力为零)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零)
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
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
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物体不受力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
G
F阻
v
排球竖直下落
G
F阻
v
排球竖直上升
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曲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物体受力情况
物体运动情况
当堂练习
趁热打铁
例3: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D.物体不受力,如果最初是运动的,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See you next time
Goodbye!(共8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授课人:范静
§7.7 牛顿第一定律习题课
1.如图1所示,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专题训练
一、物体受平衡力的示意图
图1
G
F拉
F支
P85 第14题
2.木箱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2中作出木箱受力的示意图。
专题训练
一、物体受平衡力的示意图
图2
G
变式题:P85 第16题
f
3.如图3所示,图中物块正水平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在O点画出物块水平方向所受的弹力F和摩擦力f.
专题训练
二、物体受非平衡力的示意图
P85 第17题
f
F
图3
4.如图4所示, 物体以初速度 v沿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向上运动,请画出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
专题训练
二、物体受非平衡力的示意图
G
v
f
图4
复习回顾
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合力为零)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零)
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
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
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物体不受力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
G
F阻
v
排球竖直下落
G
F阻
v
排球竖直上升
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曲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物体受力情况
物体运动情况
5.如图5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运动是( )
专题训练
三、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A. 一直加速 B. 一直匀速
C. 先加速后匀速 D. 先加速后减速
图5
P88 第5题
6.如图6所示, 专题训练
四、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物体受力情况
图6
P74 第5题
A. 力的方向为沿杆向上,
B. 力的方向为沿杆向上,
C. 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D. 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