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新闻评论语言简洁有力、阐述观点鲜明等特点,掌握阅读新闻评论的一般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学会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2.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
【教学过程】
一、创作背景: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二、文体特点: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三、教学过程
任务一 把握思想内容
新闻评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有吸引人的特点,能提示标明评论的主要见解、基本倾向和情感诉求,是对新闻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这节课我就从新闻标题入手来分析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同学们,你们从标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读出了什么?
标题中包含着关键词,《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包含了三个关键词: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首先,我们看关键词工匠精神,同学们可以在文章中勾画标注相关语句,去体会“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课文第二段)中“《说文》 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我们可以知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课文第三段)“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可以知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专注,“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从这句话中告诉我们“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创新,“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它强调了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在(第四段)同学们还会发现关键句,“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由’不限于此”我们还可以找到“工匠精神”的其他内涵:炉火纯青的技术;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2、我们掌握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我们再看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时代品质”,什么是时代品质呢?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对时代品质的理解。
(第五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第二段)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我们可以得出时代品质对个人精神而言是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从(第二段)中“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我们可以得出时代品质对企业气质而言是气质雍容、活力涌流;对国家素养而言是市场健康和人文深厚。
3、通过读新闻评论的标题,我们了解了工匠精神和时代品质,我们再看标题中的雕琢一词,为什么要雕琢?我们的时代现实有怎样的问题要我们去雕琢?在文中找出写“时代现实”的句子
(第四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这句话找到答案。我们就理解了标题中“雕琢”的现实意义,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告诉我们,为了解决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时代现实,所以我们要雕琢。
4、同学们,三个关键词理解了,可题目中还有一个“以”字哟,这就提示我们关注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以字结构的新闻标题也就是新闻针对性、引导性特点的体现。
任务二 分析文章论证思路
1.先写什么:开篇先从我们的时代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落笔,引出工匠精神话题
2.再写什么:寻因溯果,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从个人、企业、国家等层面,层层深入地阐明工匠精神的意义和深刻内涵
3.最后写什么: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升华主旨
任务三 分析文章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类比论证:“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假设论证:“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对比论证:“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任务四 课文小结
通过读新闻评论的标题,我们能够快速的理解新闻评论的主要见解、基本倾向和情感诉求。工匠精神在我们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习工匠精神中的那种情怀、那份责任、那种执着,那份坚守,将我们的时代雕琢的更加美好,将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任务四 课后作业
1、【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匠精神”是一个古朴的__________,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__________的精神。它的基本__________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在企业家们看来,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词汇 焕然一新 精益求精 内含
B.词语 耳目一新 精益求精 内涵
C.词汇 耳目一新 千锤百炼 内含
D.词语 焕然一新 千锤百炼 内涵
答案:B
解析:词汇: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也指一个人、一部作品或一个领域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词语:词和词组。第一个横线前的定语是“一个”,应选“词语”。
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作报告使人怎么样,应选“耳目一新”。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也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语境是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的精雕细琢,应选“精益求精”。
内含:动词,内部包含。内涵:名词,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境中说的是“工匠精神”的内容,应选“内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答案:C
解析:原句共有两处问题。一是用词不当,应把“丢失”改为“缺失”。
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应删去“因为”。
3、 用这节课所学习的通过新闻评论标题分析新闻内容的方法,分析2022.11.22人民日报的新闻:《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