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高考猜题卷(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高考猜题卷(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8 14:1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届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2.秦统一时,秦始皇收六国冠服赐予近臣御史、侍中或郎中使用,不同职事承担者使用不同冠服。这表明了当时( )
A.贵族等级制受到冲击B.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
C.军功授爵制发展完善D.官僚政治重人不重事
3.下图显示的是隋唐间户数变化情况。对图文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A.大运河开通推动城市网络联结B.经济重心最终转移到南方地区
C.安史之乱导致了江南人口激增D.两税法造成户籍统计数据失真
4.宋代以前为了宣扬功业或宗教追求,画家创作了大量为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涉及神话、宗教题材的绘画。宋代的文人画家逐渐走出传统,将更多目光转向民间生活,注重刻画民众日常活动或精神品质。宋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体现了( )
A.王朝内忧外患加剧B.士大夫政治地位提升
C.理学的影响力扩大D.画学理论的与时俱进
5.自明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这一变化旨在()
A.提升内阁地位B.削弱六部职权
C.提高行政效率D.助推君主集权
6.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7.李鸿章曾上奏皇帝“以后诸国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由此可知当时( )
A.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侵略B.清朝已经基本建立起近代外交体系
C.洋务派主张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D.西方国家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标
8.梁启超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振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据此推知,梁启超意在()
A.宣扬中学西学同源B.说明民主政治须结合传统
C.反思戊戌变法得失D.强调国人未领悟民权真谛
9.1938年,山东根据地政府发行“山东币”,用市场必备物资取代金银直接与山东币挂钩。规定每发行100元币,即用其中50元来购买大米、棉花等农产品与生活物资作为物资储备,其余50元进入市场流通。这一措施(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稳定了山东币货币价值
C.打破了法币的垄断局面D.抵制了日伪的经济掠夺
10.1954年10月,毛泽东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时说: “我们东方人有团结起来的感情,有保卫自己的感情。尽管我们在思想上、社会制度上有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要对付帝国主义。”这表明,中国( )
A.意图缓解与资本主义阵营关系B.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奉行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D.大力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
11.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总兵力是550万,经过精简,到1958年底军队规模为240万人左右。到70年代中期,军队员额大幅上升,最多时达600多万。导致70年代军队员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苏联政府和军队的支援B.国际形势和周边局势恶化
C.大规模三线建设的需要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
12.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君主们迫切需要“正朔”,因为以血统作为基础的权利构成,必然会随时间推移而被逐渐冲淡,因此他们大力赞助艺术,建造宫殿、树立雕像,同时加强与教会的联系。据此可知( )
A.君主与教会共享城市控制权B.国家认同的观念得以强化
C.市民阶层与君主的利益一致D.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复兴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14.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15.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理性预期使得人们能够预料到政府政策的结果,并因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使政策失效。80年代其主要思想已被西方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这是由于该学派()
A.顺应了经济自由化的潮流B.解释了宏观调控的合理性
C.揭示“滞胀”现象的根源D.适应了企业国有化的趋势
16.观察下列两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亚太地区将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西方国家在19至20世纪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
C.环太平洋贸易造就亚太地区持续繁荣
D.西方国家一直主导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中国历代以来的农民暴动,虽然一个跟着一个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每一次大暴动都或多或少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为在每一次大暴动之后,新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恢复封建秩序,必须对农民作某种程度的让步,这就是说必须或多或少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这样就减轻了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拘束,使得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又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样就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因而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农民暴动或农民战争,可以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葛伯赞《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恩格斯指出农村居民包括小农、中农、大农、大土地占有者以及农村无产者等,工人阶级“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中国革命“主要力量在于贫农,没有贫农,使没有革命”,但深受封建社会茶毒的小农,养成了狭隘、散漫的性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改造小农意识,是建党建军的重要任务。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到延安整风运动,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警示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传统小农意识的批判从未淡化。
——摘编自陈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统治者的“让步政策”的内容,并分析“让步政策”的历史影响。(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计划”和“市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我国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1979年3月陈云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中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即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经济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和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摘自刘洪森《“计划”和“市场”:当代中国经济体制的历史演进与话语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探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大力推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1946年通过《民用航空业法》,将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并成立了直属国家控制的三家航空公司。1947年1月政府又将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各公司国有化。1945年先后将技术水平低、长期亏损,需要动用巨额的资金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炭、钢铁和电力工业部门国有化。1945年10月通过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以方便政府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同时继续执行1944年保守党政府通过的教育法案,1946年11月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法》,使居民享受免费医疗。从1945年到1948年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制度。工党政府所实施的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因而受到英国人民的欢迎,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点"和“线”是构成地图信息的两大要素,请在上图中标注出至少一个点(注明名称)和一条线(标注箭头方向),并用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所给内容进行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ACD 6-10 DCDBC 11-16 BBBDAB
二、材料题
17.(1)让步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放开开垦,鼓励生产;优化管理机构,完善治理;安置流民,提供社会救助和保障。
影响:积极方面,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促进封建社会的发
展;消极方面,削弱了农民的反抗意志,只具有短期时效性,不利于长期发展与封建制度的变革转型。
(2)特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中国社会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贯穿中国革命与建设。
意义:改善了农民群体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其思想觉悟;助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作用。
18.【答案】示例
题目:在“计划”与“市场”中不断探索出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生产力发展严重滞后,党和政府通过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等措施稳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之后,开展了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为使工业化目标顺利实施,党和政府开始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在中国推行计划经济,以集中国家优势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改进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这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适应了当时新中国的具体实际。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党和政府进行了二次探索,提出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补充,这次探索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步伐,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了基础。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和政府的又一次探索。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下,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总之,党和政府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不断前行。
19.(1)特点:以国有化为核心,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对落后工业的技术改造;涉及经济、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以立法保障改革的推行。(任答三点)
(2)评价:实行国有化,促进了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重视教育和社会保障建设,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战后英国社会的稳定;但改革以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
20.【示例】
作图:【略】(思路:在江西东南部标明瑞金,在陕北地区标明吴起镇,箭头从瑞金出发向西,在四川、云南处转向北,连至吴起镇。)
解释:该图反映了中央红军长征转移的历史。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省,期间召开遵义会议,最终在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长征第一阶段结束。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评分参考:标注“点”2分,画"线”2分,对内容解释6分。解释中必须要说明该事件的名称,2分;对事件的具体解释4分。所绘制的"点”"线"不必要十分精准,点标注在大致位置即可,线表示大致趋势即可,若标注偏差过大,可在点线部分酌情扣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