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共5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共5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8 14: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 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导入
材料: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城市、居民的进步和发展都有其原因可寻:人们在从事贸易沟通、思想沟通,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哲学、科学、语言和宗教方面,从交流的中得到启发,得到拓展。这个地区是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发祥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印度教在这里相互碰撞。这是一个个语言群体相互竞争的熔炉,这是一个见证伟大帝国兴盛衰亡的地方。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章节汇总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1页+历史纵横:卫青与霍去病;【历史发展】
选必1第11课:P60 古代的民族关系:汉朝与匈奴;汉武帝在西域的行政管理方式;【民族关系、行政管理】
选必2第7课:P37 古代商业贸易→丝路的商业价值;
选必3第9课:P49 古代的商路贸易及其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与文化价值】
重视: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学习导航】第9课的必备知识同学们比较熟悉。学习重点定位:侧重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青海都兰热水墓地出土 北朝 黄地卷云太阳神锦(局部)
在这一件织锦上,太阳神明显带上了经过丝绸之路沿途的各种影响,受印度佛教、萨珊波斯艺术等影响,但织锦的技法又是中国传统的,无疑为中国所产,体现了东西方多种文化因素的交织融合。
北朝 《黄地卷云太阳神锦》
“来通”是Rhyton 的音译词,是一种西方酒杯的形式(器型),它起源于古希腊甚至更早,传到亚洲以后,来通广泛流行于自美索不达米亚至外阿姆河地带的广大区域中,甚至进入中国。
唐 镶金兽首玛瑙杯
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人们把中国叫做“丝绸之国”。凯撒大帝是当时的罗马统治者,这件奇事,使他成了早期丝绸服装的重量级“形象大使”。
丝绸之路(德文:Die seidenstra e)(英文:The Silk Road),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虽然尚无确凿证据直接说明画面出现的就是中国丝绸,但通过文献记载和图像佐证,异常轻薄的中国丝绸在罗马时期已经远涉重洋,成为吸引当地人的稀有珍品。”
——中国丝绸馆馆长 赵丰
古罗马壁画《花神芙罗拉》
汉代已有丝国的称号,丝绸成为欧亚其他地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一、 驼铃古道丝绸路——商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德文:Die seidenstra e)(英文:The Silk Road),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China - meine Reise - Ergebnisse)。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他出发后被匈奴所俘虏,在匈奴人中过了十年囚徒生活,之后逃跑,终于到达大宛。张骞回到中国,带回了葡萄种子,还带回了大量地理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中国才制定了后来在中亚的前进政策。汉武帝据此形成了一个新方案:他展望着一个伸展到极远的西方的伟大外交网,决心要和帕米尔以外的各国开辟持久的关系。这不再仅仅是为了中国反抗匈奴的斗争而结成军事联盟的问题了,也意图在国内和国外荣耀汉室,同时也是进行奢侈品贸易的手段。从《史记》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派遣使节出去,或是招待这些被访问国家回访的使团,汉王朝都意图给外国人造成中国伟大的印象。这样,交换使节就成为一种贸易形式,为进一步非官方的贸易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英]G F 赫德逊《欧洲与中国》
情境探究一: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及其影响?
一、 驼铃古道丝绸路——商路的开通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
(1)政治: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政局稳定,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地区行政机构设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2)技术:中国的丝织、漆器技术先进,手工业等的发展。
(3)经济: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军事: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保障了商路的安全。
(5)张骞的“凿空”: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同西域的联条,加强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材料: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汉武帝即位前的汉朝疆域图
(3)影响:
①张骞出使西域获得大量的西域资料,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②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思考】张骞之行为何被称为“凿空”?
张骞出使西域,打破了西域与汉朝之间的隔绝状态,从此,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张骞通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
【合作探究2】多角度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①政治: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经济: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③外交: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
④文化:“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
发展:
(1)开辟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①东段(汉代开辟):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
②中段(汉代开辟):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③西段(唐代开辟):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丝绸之路(德文:Die seidenstra e)(英文:The Silk Road),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China - meine Reise - Ergebnisse)。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公元900年,唐朝疆域图
唐朝全盛时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通往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达波斯湾。
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两宋时期,西夏的崛起,河西走廊成为西夏的势力范围,由于西夏长期和宋朝、金朝对峙,基本上阻断了大规模的商业贸易,特别是丝绸之路上的官方贸易,为了打击宋朝和金朝,西夏基本上关闭了西域、中亚诸国对中原王朝的朝贡贸易,使得从这一时期,中国史书中对丝绸之路的相关记载开始越来越少。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西北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和丝织品
一、 驼铃古道丝绸路——商路的开通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夏商时期 隋唐 宋明之后 茶叶、马匹
夏商时期 蒙元时期 明清 (民族迁徙)
倾听亚欧草原通道的驼铃
粗犷原始的人面雕像,是阿勒泰地区尚未受到现代居民侵扰的珍贵遗存,他们曾经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过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并且在千余年后的今天还保留着若干承载人类文明的奇迹。
概况:
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史实: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经历连年灾害,又遭南匈奴、乌桓等攻击,力量大为削弱。北匈奴西迁至乌孙,后又迁到康居,阿兰聊;此后,揭开了入侵欧洲的序幕。
一、 驼铃古道丝绸路——商路的开通
(1)路线: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
(3)特点:全方位、文化传播速度快、多样性、复杂性。
2.“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1)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2)发展:①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
②唐宋时期,中原与青藏高原形成茶马互市。
(3)地位:它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拜为中郎将通夜郎、西南夷。
——《史记》之《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到达大月氏统治下的大夏地区,他在当地见到了四川特产,经调查,得知这些特产是从大夏东南的身毒国贩运来的。由此张骞判断,身毒国和四川之间存在贸易通道。于是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从四川出发,经身毒国通大夏的探险计划,并认为这条通西域的道路可能更加便利和安全。后来汉武帝实施了这一计划。由于中国西南地区山川纵横,地形复杂,使者未能到达身毒国,但推动了西汉王朝在西南地区统治的扩展和深入,也促进了西南丝绸之路交通的发展。
情境探究二:根据两幅地图,指出世界贸易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示意图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变化:由陆路和海路并行,到以海路为主;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贸易路线从欧亚大陆为主,到全球贸易。
原因:15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欧亚商路;随着天文地理知识增加、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欧洲开始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1.汉朝是丝绸之路的升辟和发展时期
(1)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2)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①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海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海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2.隋唐是丝绸之路的全盛时期
(1)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别据状态,社会环境稳定,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保生绸之路畅通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2)唐初以后的两百年,是丝绸之路通畅、贸易发展、经济交往顺畅的全盛时期。自贞观以来,唐与大食、印度等建立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
(3)随着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求法等活动,丝绸之路在唐朝前期过入黄金时期。
3.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由低落到繁荣
(1)宋代由于国家政权极为薄弱,与西域的联系受到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几乎废弃,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
(2)元朝统一中国,社会环境安定,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昌盛。
4.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趋于萧条几近停滞
(1)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不再作为东西方交流的要道,而是作为记录中外交往历史遗迹的标志而存在。
(2)清代,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几近停止。
西北丝绸之路:西汉兴、隋唐盛、明清衰 (丝)
草原丝绸之路:夏商兴、蒙元盛、明清衰 (民族迁徙)
西南丝绸之路:夏商兴、隋唐盛、宋明后衰 (茶马)
海上丝绸之路:汉唐、宋元明清(闭关前)盛、闭关衰(瓷)
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期 衰落时间 主要贸易商品
西北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和丝织品
草原丝绸之路 夏商时期 蒙元时期 明清 (民族迁徙)
西南丝绸之路 夏商时期 隋唐 宋明之后 茶、马
海上丝绸之路 春秋战国时期 宋元、明清(闭关以前) 鸦片战争之后 瓷器
二、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丝绸之路的特点与影响?
影响:
(1)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①成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
②沟通了东西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认知和文化交融,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2)对中国的影响:
①经济:农作物、畜牧品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
②文化:佛教、基督教以及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艺术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文化;
③社会生活: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
材料: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二、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2017年5月14日)
丝路精神
互学互鉴
通商易货之道
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
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
知识交流之路
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二、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西方
漆器
铁器
瓷器
养蚕和缫丝技术
四大发明
1.物质和技术交流:
葡萄
“汗血马”
苜蓿
胡椒
胡桃
胡瓜
胡葱
胡萝卜
棉花
香料
珠宝
玻璃
金银器皿
汉 鎏金铜蚕
鎏金铜蚕可谓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纽带作用的标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和丝织品贸易在汉代中西贸易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造纸术,公元12世纪(宋元)传入欧洲
印刷术,公元15世纪(明清)传入欧洲。
指南针,13世纪(宋元),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火药,13世纪中期(宋元)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走出去
“四大发明”的传入对欧洲有何影响?
黑石号沉船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唐代沉船。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包括有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的瓷器。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白釉绿彩带把瓶
青花花卉纹盘
扬州江心镜
伎乐纹八棱金杯
走出去




引进来
汉 鎏金铜马
十六国 鸭型玻璃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最重要的一条交流通道。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方的动植物品种,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种类,而且大大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赵阳阳《略论古代丝绸之路中西动植物物种的交流》
二、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2.思想文化交流
内容 交流概况
宗教
艺术
中医药
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
②继佛教之后,祆(xiān)教(波斯国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二、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2.思想文化交流
【回顾】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佛教的发展史
材料:在思想和文学方面,佛教的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潮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印度寓言、童话,对中国古代志怪、传奇文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唐代高僧守温仿古代印度梵语体系,制定汉语三十个字母,为汉语音韵学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王欣《丝绸之路与古代东西文明交往》
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石窟艺术代表——云冈石窟




引进来
飞天
在中国,飞天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敦煌飞天指的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壁画人物肤色变黑、眼鼻变白的现象与西域晕染画法有关
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
初唐 敦煌莫高窟320窟
中唐 榆林窟15窟
二、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2.思想文化交流
材料: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白居易《胡旋女》
敦煌第220窟胡旋舞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代彩绘胡人伎乐俑群
特点:①时空特点:
②交流特点:
【课堂探究3】通过阅读教材52-53页“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提炼其特点。
具有阶段性:
交流内容广泛:以物质、技术与文化交流为主;
文化上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
西亚北非的陶器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亚、西亚的服饰饮食等对隋唐社会产生影响。
交流方式:和平交流(贸易、宗教)
时间长,历时千年,范围广。
前期以陆路为主,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前期主动对外开放;后期自明清起,逐渐走向自我封闭,实行有限度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
三、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2021年3月1日前,由中国铁建所属铁一院勘察设计、中铁十四局承建的赢联盟非洲几内亚达圣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古拉高导隧道正式贯通,这是几内亚史上建成的最长铁路隧道。
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2021年3月22日,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贷款、航空工业集团所属中航国际工程公司承建的斯里兰卡卡塔纳供水项目如期竣工。
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2021年3月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斯登特朗-格罗奇马柬中友谊大桥仍提前完工。这座大桥的建成结束了当地老百姓靠轮船摆渡过河的历史。
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2021年4月9日,由中国交建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马东铁项目)首条隧道北加隧道实现双向贯通。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马两国之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也是“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
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2021年一季度,山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94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4.3%,占同期该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1.5%。其中,出口1023.6亿元,增长34.4%;进口920.4亿元,增长34.1%。山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潜力持续释放,进出口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与活力,成为该省外贸稳定发展的一块重要“压舱石”。
三、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2022年10月19日晚,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账号发布图文,重点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9年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东非和柬埔寨有了高速公路、哈萨克斯坦与大海相连、马尔代夫有了一座跨海大桥
中国基建的“金字招牌”——高铁
截至2022年8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之间的货物贸易额达到约12万亿美元
三、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2022年10月19日晚,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账号发布图文,重点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9年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2年4月20日,印尼雅万高铁动车走行线开始铺轨
截至2021年,中国企业在伙伴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43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万多个就业岗位
推行了大量涉及公路、铁路、桥梁和港口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
结 语
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扩大开放的步伐铿锵有力、一往无前,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不仅让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也让中国人的生活面貌一新。放眼当下,由中国起笔、连通东西的“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也为全球提供了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展现了中国计天下之利、兼善天下的志气和胸怀。实践证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的开放发展,不仅为自身改革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也为全球经济繁荣、人类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
三、一带一路共双赢——丝路精神的传承
【思考】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
(1)对中国:
①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②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
①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本课小结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商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物质和技术交流
思想文化交流
丝路精神的传承
【高考真题·随堂测试】
1.(2015.6·浙江高考·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A
【高考真题·随堂测试】
2.(2014·重庆高考·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B
C
3.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2.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C
习题精选
4.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制瓷业在唐朝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C.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C
习题精选
5.(2021·北京昌平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7)丝绸之路等古代商路,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下列史事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
①烟草、咖啡和可可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了中国
③中国的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习题精选
6.(2021·山东烟台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2)草原丝绸之路因其商品特点而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
B.中原地区比草原地区经济发达
C.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D.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A
1、(2017年·浙江选考四月卷)日本锁仓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虽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督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D
2、(2016·上海卷)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中“?”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A
3、 (2015年·浙江文综卷)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_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A
18. (2017 .北京文综)(节选)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堆叠的唐宋时期的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 “蕃坊”。
(2)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
海外贸易地域广
商品品种丰富
新的行业出现
广州成为国际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