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8 19: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讲解与例题(语文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释:①选自《江东集》,原为六首,这是第五首。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赚:骗。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赚”字幽默、风趣,“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陶醉于一时一事的成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阐述的基本观点;了解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
2.初步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到,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创新都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今日的我们,是明日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人,积极创新,并勇于挑战权威。
作家作品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徽省合肥市。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六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促成了此后几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
写作背景
1998年10月4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布了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98~99年度报告》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尤其是知识创新能力的差距,大大超过了财富的差距,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中国家需要知识更甚于需要资本。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着重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99年12月杨振宁博士紧密联系中国的国情,就科技创新问题,作了学术报告《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光纤(xiān)     趋势(qū)
芯片(xīn) 聘用(pìn)
着眼点(zhuó) 弥补(mí)
胆怯(qiè)
★形似字辨析
★熟语积累
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如:
假若他能~地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或者是很有学问的人。
“世纪之交”标明了作者的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点在整个20世纪的结束和21世纪的开始,表明文章既要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里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更要展望21世纪科学的发展。“随想”又带有一定的抒情性和沧桑之感。文题大气磅礴,令人振奋。
两百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我自己出生过早,以至于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新事物。”[1]
我坐下来想一想,他所讲的新事物,包括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呢?我可以随手列出一个很长很长的单子:火车、轮船、飞机、高楼、升降机、自来水、电话、电灯、电影、电视、手提电话、光纤、计算机、胰岛素、器官移植、心脏搭桥、原子弹、核能发电、人造卫星等等,几乎无穷无尽。[2]
为什么在这两百多年间能够产生这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新事物呢?归根到底,很简单,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这个变化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3]
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4]
我可以再举个例子。去年,《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
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两百年尤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近一百年、五十年来,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着前进的:科学带动了工业,工业则带动了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工业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题目,由科学家来研究解决。科学研究也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20世纪发展出来的统计学,在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使工业得到更多的投资。科技、工业、经济这三个互相连锁①的因素,是近代世界发展的总的趋势。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对将来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影响,今天很难讲。比如说,前些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很惊人的消息,它说,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我不知道将来是否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想很多人可能会同意我的想法,就是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发生。因为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对整个世界不可想象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 ( http: / / www.21cnjy.com )杈,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我们再看看过去50年的发展,就会得出另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从基本原理转变为工业的速度在这50年尤其是近二三十年大大增加。我可以举一个例子:
在半导体方面,有名的“摩尔定律”在1965年提出,芯片的容量每18个月就要加倍;1971年,一个芯片上差不多有三千个晶体管,但到去年在一个芯片上就已经有107个晶体管;而且没有人知道这个发展的极限在哪里。
我们现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新的事物将会层出不穷,一些今天不容易梦想到的东西不久将会变成事实;人类的生产力将会大大提高,自然科学将会更蓬勃地发展;科学、工业、经济的连锁发展将会持续下去。我想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可以很自信地讲的话。
在这种情形之下,对于每一个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国家,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多用“科”还是多用“技”?我们知道,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科技部”,科技部既要管“科”,也要管“技”,问题是对“科”多注进一点资源,还是对“技”多注进一点资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个人、学校、国家,都会是一个非常挠头的问题。
在1921年4月,爱因斯坦第一次到了美国,准备到爱迪生的机构去做研究,抵美后受到盛大欢迎。他到波士顿的时候,有一个记者给了他一张纸,上边有一系列实际的问题,包括谁发明“对数”,美国哪一个城市制造的洗衣机最多,纽约到水牛城有多远,声音的速度是多少……因为爱迪生对每一个要聘用的人都会进行考试,问的就是这一类题目,所以记者就先拿这些题目来考一考爱因斯坦,结果爱因斯坦完全不合格。[5]
这个故事要描述的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人,他们的着眼点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所以会发生刚才那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部分(第1~12段):回顾近两百年来出现了哪些新事物,并分析说明出现许多新事物的原因。
对“科”②与“技”③哪一个更重要一些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6]
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都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而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7]
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个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④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8]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9]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10]
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同学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好得多。[11]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⑤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⑥。[12]
第二部分(第13~17段):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鼓励人们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
①连锁:一环扣一环,像锁链一样连续不断的。
②科:这里指基础科学。
③技:这里指应用技术。
④辩证:合乎辩证法的。
⑤着重:把重点放在某方面。
⑥胆怯:胆小,畏缩。
[1]引用富兰克林的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新发明、新事物必然会不断出现。
[2]本段列举了在哪些方面出现了新鲜事物?
在交通工具、建筑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娱乐媒体、科技产品、医学、高科技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鲜事物。
[3]本段运用设问有何作用?
以设问句承接上一部分,提出说明的重点:为什么在这两百多年间能够产生这么多的新事物呢?自问后自己做出简单回答: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4]本句综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有何作用?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上述观点;将“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与“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作比较,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5]文中举“爱因斯坦完全不合格”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问题?
想要说明爱因斯坦和爱迪生两个人的价值观不一致,还说明从事科技和从事技术所要专注的领域和知识是不一样的。
[6]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就我国当前国情来讲,鉴于传统教育方式影响较大,鉴于我国迎接时间挑战的需要,我国尤其需要有高水平的原始性创新,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围绕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也应加快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二者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7]本段提出的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是什么?
中美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差异。
[8]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是都能鼓励创新。
[9]文中在比较两种教育哲学的不同点时,用了“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词语,将其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这样说使文章显得更严密、更准确,表示这是自己的看法。
[10]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本段主要谈了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异同及适用对象。
[11]作者举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问题,有什么好处?
更为真实,让人对所说的道理更加确信,同时也显得更亲切。
[12]作者在这一段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文中提到的两种哲学?
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深层探究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本文作为一篇学术报告,从新事物的层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穷到究其原因,到提出“科”与“技”哪一个重要的问题,到探究中美两国教育哲学上的异同,所说明论述的内容看似信笔所至,实际上暗含着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的顺序。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是一种现象,为了究其原因,在第3段,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两百多年间能够产生这么多的新事物呢”,然后自己回答“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进而展开了具体的阐述。在由总到分的具体阐述之后(第3~9段),用“我们现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做一总结。在第10段,用“在这种情形之下”衔接上文,再次提出一个问题“是多用‘科’还是多用‘技’”,这实际上是在前面总结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在举例说明了“对‘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一些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这一观点后,紧承“科技”提到了科技中的创新,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进而展开了对中美两国在教育哲学上鼓励创新的差异的探讨和分析。综观全文,作者通过问题的提出,一步步将自己要说明的内容展开。可以归纳为:新事物层出不穷→原因→“科”与“技”→中美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不同。在每一次由上一个问题转入下一个问题时,用问题或短语来衔接,使文章显得流畅自然。
1.中美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何异同?
提示:相同点: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同点:美国的教育哲学对学习成绩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成功。中国的教育哲学对学习成绩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这些学生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美国学习方式:跳跃式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自由探索出很多东西。中国教育学习方式: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
2.为什么有的科学家能够做出突出的成绩而获奖?为什么有的国家获奖的科学家人数较多?
提示:(1)个人的因素。个人的勤奋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面宽而且基础扎实,多思,对科学感兴趣并有志终身献身科学研究,有刻苦钻研、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等,这些都是个人必备的条件。要想具备这些条件,并非易事。个人的天赋固然重要,但是许多人的聪明才智都是由后天的教育熏陶、培养出来的。不过,即使个人具有上述各种优点,如果没有一定的外部环境,还是难以攀登科学的高峰。
(2)社会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充分的思想自由的环境。一个人从小就需要培养勇于并善于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众不同意见的习惯。当今美国是公认的科学水平最高、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媒体在介绍美国小学教育时,多报道其教学水平低,却很少报道美国小学课堂气氛之活跃、学生举手提问题之踊跃等现象;而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
阅读鉴赏
识别人脸的技术
刘 露
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60年代。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所谓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不被察觉的特点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易被欺骗。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还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逐渐从公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刑侦领域,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如具备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盗门也被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人脸识别系统防盗门配有特殊的液晶显示屏。这个显示屏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电脑,数据库就建在这里。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入,再将主人的脸部骨骼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库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当主人回家时,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一旦确认来人是这家的主人,防盗门就会自动打开。再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也将逐渐增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也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服务大众。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心灵感悟: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读者很容易懂得如此高深的科技,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素材搜集
★关于创新与实践的名言警句
(1)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链接中考
(湖南岳阳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慨叹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岳阳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D.拓展的岳阳楼景区增加了景点,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每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
解析:D项,句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参观者和景点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关系非常好,而“相敬如宾”的意思是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因而不能表达句子要求的内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