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口增长模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8 17:3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口增长模式 教案
【设计思想】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程的设计,力求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主线,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三个主题:一是人口增长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是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三是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模式”作为开篇,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能够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与地区分布。
(3)根据资料,分析我国和当地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率分布图,进一步提高读图和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与手段】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课前准备】
1.熟悉本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分析湖州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征
2.将全班同学分为8个团块,供小组学习之用
3.学生按小组课前走访当地有关部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查自己家乡1964(第二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数量、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并纪录。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世界热点问题,并展示课本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相关图片及资料
(教师活动)1.介绍世界热点问题;“地球村”的“村民”情况
2.提问:世界人口变化经历哪几个阶段?呈现怎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3.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探究,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J”形曲线图,并由每组成员推荐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1.以世界热点问题来导入本课,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历史上及近年来人口增长的特点
(转承) 人口增长速度有快有慢,可以用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教师讲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及计算
(教师引导)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概念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计算课本资料中埃及、日本两国的自然增长率;
比较两国增长速度快慢(埃及>日本)
合作探究:推导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人口增长的有关概念,为下一步讨论人口增长速度快
慢的影响因素做好准备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教师提问)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 ①影响人口增长快慢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
②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讨论结果)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熟悉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
(转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大致有哪些人口发展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下图),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四个阶段
②多媒体展示表格,需要填写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因、分布地区
模式 特征 原因 地区




注: “高-低-高”模式分为两种类型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②合作学习,利用比较法,小组讨论分析
③各组交流意见,完成此表格
(结论) 多媒体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①该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的分析,观察四个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反映出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使抽象知识直观化;
②通过比较法分析,可加深印象,形成系统化知识;
(探究) 根据课本图1-3分析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特征
(转承)在熟悉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其分布地区的基础上,请问:我国,还有湖州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具有什么特征呢?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教师活动)简要分析中国1970年、2004年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有关数据变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根据我国人口增长有关数据及变化,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变化
(结论) 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转变
(教师活动)提问:中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结论、承转)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离不开人口政策
2.我国的人口政策
【作业设计】
(案例分析)根据课前查找的湖州地区六十年代初与2006年的总人口数量、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填写一下表格并加以计算
出生人数 死亡人数 总人数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
1964
2000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计算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2.“高-低-高”模式
3.“低-低-低”模式
三.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原因
2.我国人口政策
【问题研讨】
该教学设计采取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2.人口金字塔可以反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否补充“人口金字塔”这部分知识点值得商榷。
【参考资料】
著作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页。
——《地理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142页。
文章类——王兴仁:《“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年第12期。
——李家清:《走进新课程:论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4期。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