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6.别了,“不列颠尼亚”》讲解与例题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有着深刻的含义: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2.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作家作品
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
1.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背景资料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清政府割让香港,后来,英帝国采取强取豪夺的方式陆续占领了九龙及新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主张在适当时机解决香港问题。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将回到祖国怀抱。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零点之后,香港交还给中国,英国将从此退出香港的政治舞台。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旗帜(zhì) 掩映(yǎn) 瞩目(zhǔ)
冉冉升起(rǎn) 凝重(níng) 紫荆(jīng)
停泊(bó) 接载(zài) 降落(luò)
★形似字辨析
文章以“别了,‘不列颠尼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标题,是活用了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的题目,旧题新用,别致、新颖。“不列颠尼亚”是英国皇家的一艘游轮的名称。“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上是告别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是指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1]
第一部分(第1段):导语,概述英国撤离香港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①的彭定康注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2]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3]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③。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4]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5]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第二部分(第2~10段):主体,按照时间顺序,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6]
第三部分(第11段):结语,为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历史作了小结。
①凝重:庄重。
②子夜:半夜。
③易帜:变换旗帜,这里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1]导语部分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撤离香港的使命,有什么作用?
这篇通讯的导语有三个作用。一个是点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飘扬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降下,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的时间顺序奠定基础。
[2]文章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我们什么?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终于要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将永远地成为过去。
[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4]课文中“最后一次”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6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5]此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明天开始了。
[6]“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从中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能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它客观地写出了英国殖民统治结束了,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抒发。
深层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本文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顾,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子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证明了只有国家强大、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
写港督府告别仪式时,第四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七段加入“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2.细节描写。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写生动、形象、可感。细节的交代,如“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把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具体、清楚。这样一个旷古未有的仪式,可描述的细节很多,但作者只从“告别”切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的终结与开始”这一主题,所有的细节均服务于这一主题,不枝不蔓,清清楚楚。
1.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
提示:(1)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2)“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2.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提示: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在写广场告别仪式时,插入“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时的首次升旗。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自然地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历史跨度极大,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阅读鉴赏
崔永元请的是饭,弘扬的是精神
在北京“7·21”暴雨中受灾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的京港澳高速路段,当晚在河西再生水厂工作的农民工冒雨解救多名被困人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30日晚,由崔永元做东,韩红献唱的晚宴在京港澳高速路附近的一家宾馆开餐,共有154名“7·21”救人农民工赴宴,餐费标准800元每桌,共计14 400元。
“我代表北京市民感谢你们!”说完这句话,崔永元对在座的154位农民工深鞠一躬。
当晚,崔永元把饭馆定在了离河西再生水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十分钟车程的京西南宫宾馆,还特意派专人考察了后厨,确保卫生后才放心。一到饭馆门口,只见一个巨大的条幅写着“向在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参加救援的农民工兄弟致敬!”进入饭馆后,大屏幕正在不断播放媒体采访这些救人农民工的视频画面和照片。
“7·21”暴雨当晚,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这些农民工兄弟用30个救生圈、麻绳救了170多名危在旦夕的游客,当获救者自发凑钱近万元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拒收了。有网友评论道: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中国良心!
(选自《北京晨报》)
心灵感悟:可能会有网友觉得,和农民工当初的古道热肠相比,和那些被他们救出的生命相比,一顿饭又算得了什么呢?是的,一顿饭确实算不了什么,再大牌的歌星献唱也算不了什么,但是这种“请吃饭”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所体现的意识,所弘扬的精神,却弥足珍贵。
素材搜集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给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贫贱难移赤子恋。苏步青用他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链接中考
(浙江衢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
另类 菜鸟 迷你 草根 热卖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去,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 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________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________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解析:活动二中比较分析所给的三则材料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发现:材料1主要是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来的词语现在已经消失了、陌生了;材料2说明了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词语;材料3说明了学生的作文引入了网络用语,总结三则材料可以得出:“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这一结论。
参考答案:
活动一:另类:特殊(与众不同) 菜鸟:新手
迷你:袖珍(小巧) 草根:平民(普通百姓) 热卖:畅销
活动二: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
活动三:示例:(1)“包装”,原指包裹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现在又有了对人或事物进行装扮、美化的意思。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2)“充电”,原指补充电力,现在又有了培训学习的意思。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3)“山寨”,原指山中村寨,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如,三星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上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