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3.游恒山记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策”“始”“室”“拾”“像”“危”“还”“间”“绝”“杰”;注意字的写法:“翳”“跻”“虬”“汩”“袂”。 2.翻译重点句子:(1)风翳净尽,澄碧如洗。(2)崖石渐起,松影筛阴。(3)崩崖乱坠,杂树密翳。3.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体会其条理分明的记游特点。4.分析、归纳作者上山登顶的经过以及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5.学习本文简练而形象的语言以及作者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学习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分析、归纳作者上山登顶的经过以及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简练而形象的语言以及作者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2.读顺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恰当),疏通文意。3.你有怎样的疑惑?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策”“始”“室”“拾”“像”“危”“还”“间”“绝”“杰”;注意字的写法:“翳”“跻”“虬”“汩”“袂”。 2.翻译重点句子:(1)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2)崖石渐起,松影筛阴。(3)崩崖乱坠,杂树密翳。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始”“间”“绝”“杰”“翳”的多义;“峭”“上”“室”“像”的活用;“策”“但”“危”“益”“于是”的古今异义。预设问题2:翻译下列句子。(1)风翳净尽,澄碧如洗。(2)崖石渐起,松影筛阴。(3)崩崖乱坠,杂树密翳。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始”“间”“绝”“杰”“翳”的多义;“峭”“上”“室”“像”的活用;“策”“但”“危”“益”“于是”的古今异义。 五、当堂达标(20分)1.解释加点的词。(8分)(1)风翳净尽 ( ) (2)策杖登岳 ( ) (3)无攀跻劳 ( ) (4)循崖乘峭而上( ) ( ) (5)汩汩不能出( ) (6)若比肩连袂 ( ) (7)不啻百倍也( ) (8)坊右东向拾级上(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三项是( ) ( )( ) (6分)A.(1)余益鼓勇上/(2)香远益清B.(1)始循崖乘峭而上/(2)始登其顶C.(1)有杰坊曰/(2)人杰地灵D.(1)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2)褒衣危冠E.(1)为登顶间道/(2)指东南松柏间F.(1)但能钩衣刺领/(2)但微颔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译文: (2)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译文: (3)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译文: 六、布置预习熟读成诵,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 找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 2. 找出文中标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 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写景顺序,以及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 4. 找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体会其所拥有的精神。 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体会其条理分明的记游特点,2.分析、归纳作者上山登顶的经过以及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3. 学习本文简练而形象的语言以及作者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找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预设问题2:找出文中标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预设问题3: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写景顺序,以及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预设问题4:找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体会其所拥有的精神。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第二段,作者写上山登顶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五、当堂达标(一)必做题(20分)1. 面对如此难以攀缘的绝顶,作者是如何面对的?(用原文作答)(6分)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1)解释下列字词。(4分) 像: ; 绝顶: ; 蒙密: ; 槎枒: ; (2)翻译划线的句子。(3分) (3)这段描写作者登山的过程,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3分)答: (4)作者后来爬到了山顶,描写了哪些景物?(4分)答: (二)选做题(10分)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国山松*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中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云表。仰瞻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 国山松:姓袁,东晋末人,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一百篇,今不传。一作“山僧”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1)及余来践跻此境 ( ) (2)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流连信宿( )2. 划线的句子可用现代汉语中的哪一句话来代替。 (3分) 3.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 六、布置预习 学生记录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展评预习成果教师明确学生提出问题并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情精讲点拨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检查点评学生课后预习,为下节课预习展评做准备学生展评预习成果教师明确学生提出问题并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情精讲点拨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检查点评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