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童
年
的
水
墨
画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张继楼,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重庆市作家协会退休干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童年的水墨画》,《营帐边有一条小河》等。
水墨画 染色 破碎 浪花 飞溅 清爽
mò
rǎn
suì
làng
jiàn
shuǎng
我会认
墨
上下结构
浪
腾
碎
拨
左窄右宽
爽
特殊结构
染
竿
葫
蘑
菇
染
墨
竿
腾
碎
拨
葫
浪
爽
蘑
菇
左右结构
腾
拨
浪
“腾”右半部分撇捺舒展。
碎
“碎”右半部分两个“人”将捺变为点。
“拨”右半部分是“发”。
“浪”右半部分捺写舒展。
注意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竖撇、捺。四个撇点要收紧。
“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碎
爽
染
碎
墨
浪
溅
mò
rǎn
suì
làng
jiàn
组词:
(水墨画)(墨水)
前鼻音
组词:(染色)
平舌音
意思:表示完整的东西破成零块。
形近字比较:
(娘、粮、狼)
组词:
(水花四溅)
多音字
扇
shàn
shān
扇子、风扇
扇风、扇动
这两首小诗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有感情地朗读《溪边》《江上》,品读诗歌优美的语言。
2.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染绿”,为《溪边》配插图。
3.创设情境,抓住动作,演一演《江上》孩子在江中玩耍的情景。
4.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指导朗读。
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溪边》:在溪边钓鱼。
《江上》:在江上戏水。
《林中》:在林中采蘑菇。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溪 边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溪平如镜(比喻)
垂柳梳妆(拟人)
玉带环山(比喻)
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溪边无风,溪面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溪水清澈,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将溪水染绿了,站在高处看,这条小溪就好像一条绿玉带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来到林中,你发现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采蘑菇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雨后小蘑菇长势旺盛。
小蘑菇形态可掬。
小蘑菇明艳动人。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这首小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孩子们很可爱有趣,在水里拍手划水就像小鸭子一样。
你从哪里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你能和同桌演一演拨动浪花的场景吗?
孩子们激起了水花,互相泼水,充满了欢乐。
孩子们在水里开心地戏水,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探出头来,不停地拨动浪花。
水葫芦又称凤眼蓝,其须根发达,棕黑色。茎极短,枝淡绿色。喜欢生于浅水中,在流速不大的水体中也能够生长,随水漂流。繁殖迅速。
齐读这三首诗歌,思考:这三首诗歌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以地点做题目;
描写了儿童玩乐的美好画面;
语言生动活泼;
表达的情感都是快乐;
都体现了儿童生活的趣味。
溪边——钓鱼的孩子——快乐
江上——戏水的孩子——调皮
七彩童年
欢乐如歌
林中——欢叫的孩子——兴奋
童年的水墨画
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画面:孩子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在松
林玩耍。
感受: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背诵《溪边》
垂柳把溪水______________,
山溪像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给__________________,
钓竿上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_______。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