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7 16: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童年的水墨画
童年是依偎在母亲怀抱里撒娇的季节,童年是攀着梦的翅膀。
童年是春,温暖;是夏,热烈;
是秋,唯美;是冬,飘扬。
学习要求:
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
初读课文
墨 染   碎
浪   溅   

rǎn
suì
làng
jiàn

竿









我会写
近义词
蹦跳—跳跃 戏耍—玩耍  抖落—抖下
明明亮亮—明明晃晃
反义词
平静—喧闹
笑哈哈—哭啼啼
明明亮亮—昏昏暗暗



下面是“土”,不要写成“士”。
右部是“发”,不要写成“ ”。
先写左边两个撇、点,再写右边的两个撇、点,最后写竖撇和捺。
[梳妆]梳洗打扮。 
[水葫芦]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短,叶子卵形,叶柄中下部膨大像葫芦,花淡紫色,有黄斑。浮生在水面,根垂生在水中。
[清清爽爽]清洁凉爽。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 叶子等制成。
[抖落]抖动使落下。
是三首儿童诗
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溪边》这首小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溪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很平静,人影才能倒映在水面上。
为什么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溪两边都是青翠的山,所以溪水很绿。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看起来也是绿的,“染”字把溪水写活了。
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
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小溪就像一口盛满绿色染料的天然染缸,把倒映在溪水中的人影染绿了。写出了溪水清、静、亮、绿的特点。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这里的“水葫芦”是什么呢?“两排银牙”又是什么呢?
“水葫芦”加了引号,说明是特指,这里指在钻入水中嬉戏的孩子们。
“两排银牙”是说孩子们露出水面很开心,笑的时候露出了牙齿。
借助插图
结合生活经验
戏水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以“水葫芦”借指人,形容孩子水性好。
水葫芦
出水时只见水花和银牙,可见孩子腾出水面时溅起的水花之高,表现了孩子们戏水的欢快。“两排银牙”写出了孩子的顽皮、可爱。
借代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孩子们的快乐藏在哪里呢?请你去诗歌中找一找。
孩子们为什么欢叫?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雨后,孩子们来松林里采蘑菇,一个小朋友发现了蘑菇,非常惊喜,忍不住快乐地大喊了一声,赶紧和同伴分享这个好消息。
开心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孩子们戴着斗笠来林中弯腰采蘑菇,一弯腰一起身之间,像蘑菇从土里钻出来。将蘑菇和孩童类比,写出了孩子们的活力和生机。
相同的主题,相同的格式,就成了“组诗”。
《童年的水墨画》共有六首,猜一猜:其他三首会写什么?怎么写?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江上
林中
七彩童年
欢乐如歌
静态:垂柳照镜 钓竿立蜻蜓
动态:人影碎了 蹦跳着鱼儿
充满欢乐
比喻:像鸭群拍水戏耍
动作:拨动浪花笑哈哈
特点:两排银牙
鲜明的形象
比喻:蘑菇像斗笠
比喻:斗笠像蘑菇
相映成趣
板书设计
一、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小蘑菇( )泥土( )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 )。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 )一样。
钻出

开放
抖落
蘑菇
随堂练习
二、照样子写词语。
笑哈哈 ( )( )
清清爽爽 ( )( )
( )( )
酸溜溜
乐淘淘
干干净净
风风火火
大大方方
漂漂亮亮
再见